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提高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籽油的稳定性,以桃胶-明胶为壁材、紫苏籽油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紫苏籽油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H、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为:桃胶∶明胶重量比为1∶1,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1.25%,pH为4.3,搅拌速度为300r/min,乳化速度12000r/min。通过对所得产品的包埋率、溶解度、贮藏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评估,结果发现复合凝聚法制备的紫苏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0%,溶解度达到75%,15d后的过氧化值降低2.6倍,可为紫苏油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并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壁材配方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阿拉伯胶与变性淀粉质量比、乳化剂用量、芯材与壁材质量比、固形物含量,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20∶38.5、5%、0.3∶1、25%;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出风温度、进风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液温度,经正交试验得到其优化值分别为92 ℃、190 ℃、5 min、60 ℃.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刺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在90%以上,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牡丹油微胶囊化技术。[方法]利用β-环糊精、阿拉伯胶和大豆蛋白作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牡丹油的工艺,对牡丹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结果]得到制备牡丹油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壁材β-环糊精∶阿拉伯胶∶大豆蛋白的配比3∶1∶2,固形物含量35%,芯壁材配比3∶1,乳化剂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牡丹油包埋率达到92%。[结论]在此工艺下牡丹油的包埋率高,为牡丹油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刘楠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86-16388
[目的]优化复凝聚喷雾干燥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喷雾干燥阶段生产工艺。[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复凝聚工艺基础上,通过喷雾干燥实现对葱油香精的二次包埋,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壁材组合、壁材间的比例、芯材含量及料液浓度对微胶囊包埋效率及产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得到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复凝聚喷雾干燥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比例为1∶1,芯材含量25%,料液浓度18%。该条件下的包埋效率达80.7%,产率达95.3%。[结论]复凝聚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可以增加膜厚,提高芯材物质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合成大米增香剂微胶囊的配方优化实验。通过对壁材的组成、乳化剂的用量、固形物的浓度及芯壁比等单因素进行实验,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的配方比例。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合成大米增香剂微胶囊的配方为:壁材为1∶4的麦芽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芯壁比为1∶8,固形物浓度为20%,乳化剂用量为7%。在此最佳配方条件下,对增香剂的包埋率为83%,达到了较好的包埋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化包埋法制备大蒜精油微胶囊,以筛选大蒜精油微胶囊化壁材.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蒜精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壁材中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最佳配比1∶2,黄原胶占固形物含量0.3%,芯材与壁材适宜比例1.0∶2.5,乳化剂用量为总料液0.4%、固形物含量20%时,大蒜精油微胶囊包...  相似文献   

8.
冷冻干燥法制备蜂胶紫苏微胶囊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蜂胶与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蜂胶紫苏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为1.5 : 1,壁材与芯材比例为2 : 1,固形物浓度15%,稳定剂添加量5 g/L,用此方法得到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包埋率达到66.75%.  相似文献   

9.
为得到成本低、包埋率高的大蒜精油微胶囊化产品,以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HI-CAP100与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大蒜精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MHI-CAP100∶M麦芽糊精=5∶1,M精油∶M壁材=1∶4,加水量为40%,在此条件下大蒜精油微胶囊包埋率高达93.45%。  相似文献   

10.
天然胡萝卜素微胶囊工艺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对挤压凝聚复合法制取天然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壁材浓度、壁材和心材质量比、液滴下落速度对微胶囊化的产率和效率影响较大;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浓度20 g/L,壁材与心材质量比为3∶1,液滴下落速度为60滴/min,pH为5.0。选用人工挤压乳化法制备天然胡萝卜素微胶囊,与天然胡萝卜素溶液相比,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明显减弱,β-胡萝卜素分解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1.
棕榈粉末油脂生产乳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粉末油脂乳化效果,提高乳化稳定性,以棕榈油为芯材、葡萄糖浆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非离子和阴离子型乳化剂复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单甘酯∶蔗糖酯∶硬脂酰乳酸钠为1∶1∶3,用量为油脂的5%,乳化温度70℃,高剪切混合乳化机转速10 000r/min,乳化时间20min的条件下,乳化稳定性可达到90.25%.在进风温度180℃,均质压力25MPa,出口温度80℃的条件下,包埋率可达到84.85%.  相似文献   

12.
乳状液稳定性和流动性是制备牛初乳乳清微胶囊的关键因素.采用Span和Tween 2种非离子型乳化剂,制备了含有5%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牛初乳乳清W/O乳状液.比较亲水亲油平衡(HLB)值、乳化剂复配、油水比、乳化剂添加量和超声乳化次数等工艺参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HLB值为4.8,Span - 85和Tween - 60为复配乳化剂,油水比1:1,超声乳化12次(每次超声8 s,间歇5 s).显微镜下观察分散液滴大小均一,乳状液平均粒径约为2μm.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该乳状液具有剪切稀化特征,符合Herschel- Bulkley模型.  相似文献   

13.
沈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35-7936
[目的]研究薏苡仁红枣保健饮料的液化和浸提制汁工艺。[方法]薏苡仁乳与红枣汁用量比、糖度、酸度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1,由10人评分小组按感官评分,选出较优水平组合。选取XGM和CMC作为稳定剂,蔗糖酯和单甘酯作为乳化剂,做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2,选出较优水平组合。[结果]根据正交试验1和2的结果,确定产品最佳基料配方为:薏苡仁乳(料水比1∶6)和红枣汁(料水比1∶7)比为1∶2。辅料:蔗糖6%,柠檬酸0.25%,XGM 0.10%,CMC 0.12%,蔗糖酯0.08%。[结论]按该配方及工艺流程操作,完全去掉了薏米特有的令人不快的气味,制成口感优良、风味独特的美容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4.
梁薇薇  王振宇  史锦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56-12959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保护松多酚的有效成分,使松多酚的产品化得以实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红松球果种麟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壁、芯比为2.52∶1,乳化剂用量占芯材量的7.64%,总固形物量为1.79%,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3.81%,扫描电镜下观察包埋结果理想.[结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松多酚微胶囊工艺方法可行,且包埋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陈继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57-5760
[目的]探讨罗汉果农青2号在引种地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方法]将罗汉果农青2号组培苗在湘西地区进行种植,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适应性。[结果]罗汉果农青2号全年生育期220 d左右,整个年生育过程大致可分为幼苗期、开花结果期和枯萎期;雌株于8月上旬开花,花期长达110 d左右,但有效授粉期仅30 d左右;果实于11月上旬成熟,产果数为194 791.5个/hm2,大中果率达73.4%,其中丰产园大中果率为85.0%以上;甜苷V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广西原产地果实相近。[结论]在适时定植、修剪、授粉等技术措施及合理的肥水管理条件下,在湖南湘西中低海拔地区种植"农青2号"罗汉果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罗汉果水提取物在小鼠体内的急性毒性及致畸变性效应,为罗汉果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小鼠进行罗汉果水提取物最大给药量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给药后的体征及生理变化,进行血液检查以及剖检;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进行致畸变性检测。[结果]在最大给药量90 000 mg/kg剂量下,小鼠无明显中毒症状,生理指标、血液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内脏器官解剖无病理变化;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结论]罗汉果水提取物无急性毒性以及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