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东阁 《新农业》2001,(7):24-25
规模化养猪场产仔量较大,要严防仔猪猪瘟的发生与流行。仔猪猪瘟分两种,一种是新生仔猪猪瘟(或称先天性猪瘟),这种猪瘟是由于母猪的免疫水平低下,感染上了非典型猪瘟或者是母猪在怀孕期注射了猪瘟疫苗。虽然母猪本身在临床上没有任何猪瘟症状,但它却能把猪瘟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胚胎期的仔猪,使得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胎等。新生仔猪死亡率是100%。  相似文献   

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近年来.集约化猪场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非典型、温和型猪瘟,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免疫过猪瘟疫苗的猪场仍发生猪瘟,并以由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所致的温和型(非典型)猪瘟及繁殖障碍多见,造成母猪早产、流产、死胎、不孕,以及造成猪群出现亚临床感染和亚健康状态比较多见,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猪瘟俗称“烂肠瘟”,又称古典猪瘟,这是为了与非洲猪瘟区别。猪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只,一年四季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本病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目前,猪瘟的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型,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慢性猪瘟是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猪群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情较缓和,呈长期慢性流行,同时易发生继发各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注射猪瘟等疫苗的过程中,遇到多起猪只发生过敏反应。自2001年以来有记载的就有111例,其中W苗反应75例,猪瘟苗反应21例,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反应10例,猪丹毒苗反应3例,猪巴氏杆菌苗反应2例;共死猪16例,其中猪瘟苗反应死亡9例,W苗反应死亡6例,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反应死亡1例。以W苗和猪瘟苗发生过敏反应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7.
嵇泽纲 《新农业》2005,(8):36-36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避免猪场发生猪瘟必须认真进行免疫。猪瘟发生的原因和免疫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8.
按免疫程序进行过猪瘟免疫的仔猪,发生非典型猪瘟,经过防治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发生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近年来,其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多地区散发性流行,大多数表现为温和型猪瘟.或呈亚临床感染。随着规模化养猪产业的异军突起,各类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尤其猪瘟对养猪生产来说是最致命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1猪瘟的流行病学及特点 (1)猪是猪瘟的唯一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90日龄以内的猪只表现较为明显,较大的猪及母猪、公猪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而排泄病毒或通过精液传播病毒,野猪是猪瘟的自然宿主。  相似文献   

11.
夏道伦 《农家顾问》2011,(10):40-42
近年来,在一些养猪场(户)中猪瘟仍常呈散发性流行.而这种散发性流行与以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临床上由典型猪瘟向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转变.患猪的免疫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一年四季流行,传染性极强,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旦发生具有毁灭性,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幸奠权 《新农村》2004,(9):16-1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国内外推行超前免疫效果较好。超前免疫又称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可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具有可靠的免疫力,免疫保护期长;与母猪分娩同步进行,能有效预防猪瘟的发生,特别是在疫区能很快控制猪瘟疫情。  相似文献   

14.
猪瘟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疾病,每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慢性猪瘟和亚临床性猪瘟,这两种猪瘟被统称为非典型猪瘟。本文描述了非典型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探讨了猪瘟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非典型猪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疾病,每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慢性猪瘟和亚临床性猪瘟,这两种猪瘟被统称为非典型猪瘟。本文描述了非典型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探讨了猪瘟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非典型猪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发生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洲猪瘟已在我国的多个省/区发生,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概述了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情况,阐述了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存在的防控难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洲猪瘟发生对疫区的生猪产业和我国猪肉市场造成的影响。为防控非洲猪瘟以及其他类似重大疫病发生,需要从建立和完善监测预防系统和猪肉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意识、保障养殖户利益、注重产业链整合与延伸、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1、猪瘟的简单概述猪瘟,又被称为烂肠瘟、猪霍乱等,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发,是一种急性、接触性、发热传染病。1885年,猪瘟首次在美国发现,之后传播至各大洲,我国多数省份都有发生。猪瘟传染性较高,高度致死性。在自然条件下,猪瘟感染群体为猪,各年龄段、各品种的猪都可能感染猪瘟,且该病为全年性疾病,春夏多雨季发生最多。可以说,猪瘟是威胁养猪行业的主  相似文献   

18.
王强 《农业与技术》2013,(11):167-167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发生了较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带毒母猪综合征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流行新特点。在加大免疫密度,超量、超前免疫,增加免疫次数的情况下,仍不能有效控制猪瘟的流行,这些现象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及兽医行政管理、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近些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特点以及防制策略进行以下阐述,以此为猪瘟的防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瘟防疫现状 三峡库区的猪瘟防疫工作。多年来采取春、秋两季防疫和仔猪阉割时防疫相结合的办法,使猪瘟的防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9%以上。总结出了对猪瘟防疫工作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防疫队伍和提高了养殖户对猪瘟的防疫意识,对控制三峡库区猪瘟的发生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随着综合防制措施的日益完善,特别是中国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三峡库区已广泛使用40余年,猪瘟的致病性和流行特点与以往有了明显差异。八十年代初,国内开始出现非典型性或温和型猪瘟,潜伏期及病程均明显延长,低热、有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发病及死亡率均较低,成年猪常可耐过,仔猪死亡率则较高。九十年代以后,集约化大型猪场和生猪养殖大户陆续出现了以母猪亚临床症状感染为特征的猪瘟,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猪场内绵延不断的仔猪及保育猪或架子猪的发病与死亡,采取免疫或紧急免疫均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内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给后续制定和实施稳定生猪市场的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疫病暴发后居民肉类消费行为变动提供一定参考。基于2015—2020年全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究非洲猪瘟对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第一,非洲猪瘟导致我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下降明显,其中猪肉下降趋势最显著,禽肉作为猪肉的主要替代品消费量显著上升,虽然牛羊肉也起到了替代作用,但结果不显著。第二,非洲猪瘟对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居民与全国总体居民的消费变化方向一致,并且农村居民受非洲猪瘟影响更大;对城镇居民而言,非洲猪瘟也会降低其肉类总消费量和猪肉消费量,但并不显著,与农村居民不同的是禽肉与牛肉共同成为城镇居民选择的猪肉替代品。第三,居民可支配收入在非洲猪瘟对居民肉类总量与猪肉的消费影响中有显著调节作用,非洲猪瘟发生后可支配收入越低的省份,肉类总量与猪肉的消费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