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降低化肥土壤污染,执行国家绿色减排文件要求,设计了一套玉米变量穴施肥的控制系统。建立自主穴施和同步穴施两种模式,采用圆盘结构挡片与步进电机配合完成玉米穴施肥,利用玉米排种器检测装置实现种肥同步作业。针对两种模式的不同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与程序编写,完成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另设计了配套试验台对两种模式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穴施和同步穴施模式的施肥变异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53%和2.2%;自主穴施模式的穴距合格指数为96%,同步穴施模式的种子与化肥间横向距离合格率为95%,整体施肥变异性系数均满足国家要求。该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后期玉米穴施肥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集约经营毛竹林生产效益和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方法】选择穴施毛竹专用肥(Ⅰ)和毛竹竹腔施肥(Ⅱ)两种施肥方式,以不施肥(Ⅲ)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施肥能提高毛竹林分生物量,穴施毛竹专用肥最为明显,较对照增加55.12%高达16.97 t/hm2;竹腔施肥使土壤碳储量和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提升,而穴施专用肥与对照样地间无显著差异。竹腔施肥对土壤磷素的消耗较穴施专用肥少,且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竹腔施肥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降低非毛管孔隙度,而穴施措施则降低了毛管孔隙度、增加了非毛管孔隙度;此外,竹腔施肥对土壤容重影响较小,穴施专用肥降低了土壤容重。【结论】穴施专用肥显著提高毛竹植被碳储量而并未提升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竹腔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层碳储量进而显著提高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此外,毛竹林竹腔施肥对土壤营养元素的消耗较穴施专用肥小,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竹腔施肥有利于毛竹林系统碳储量的增加,是一种能够促进竹林固碳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枣园土壤养分和根系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枣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沟施、穴施、辐射状施肥、撒施4种不同施肥方式,定期测定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测定叶片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枣园土壤养分及吸收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4种施肥方式均可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对0~20 cm土层影响更为明显,以辐射状施肥最为显著。整个生长周期内,辐射状施肥对有机质含量影响最为显著,穴施次之。沟施、穴施和辐射状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以辐射状施肥最为显著,分别较CK增长0.18 g/kg、12.66 mg/kg。沟施、穴施和辐射状施肥对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其中穴施对速效磷影响最为显著,较CK增长26.38 mg/kg,辐射状施肥对速效钾影响最为显著,较CK增长81 mg/kg。4种施肥方式对叶片磷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辐射状施肥对叶片氮、磷、钾含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采用辐射状施肥方式,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明显提高了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4.
玉米穴施肥技术可在很大程度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对提高我国玉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介绍了穴施肥技术概况,根据施肥阶段的不同,分别分析和阐述了种肥、苗期追肥和中后期追肥阶段玉米穴施肥装置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国内玉米穴施肥装置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玉米穴施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坑施肥水技术对陕北丘陵区苹果园土壤理化状况的改良效果。[方法]设坑施肥、常规穴施、常规条施3种施肥模式,通过比较3种施肥模式对苹果园土壤保蓄供给水平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坑施肥水技术对延安苹果园土壤改良的效果。[结果]3种施肥模式的肥水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坑施肥、常规穴施、常规条施;3种施肥模式的理化性质均以坑施肥模式最好,常规条施模式最差。[结论]坑施肥水对干旱少雨的丘陵区果园的集水效果和施肥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EDEM的油菜移栽成穴装置作业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油菜移栽成穴装置作业性能,成型更优参数的栽植穴,采用模拟仿真和土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成穴作业性能,优化成穴装置作业参数。运用EDEM软件仿真生成土壤与成穴装置,以栽植穴开口纵长和有效深度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模拟研究不同作业参数下的成穴效果,完成参数寻优。得出作业参数最优组合:穴刺直径35 mm、锥尖倒角64°、入土深度68 mm。土槽试验和仿真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开口纵长和有效深度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0%和5.68%,最优参数下土槽试验中栽植穴的有效深度47.2 mm、开口纵长84.4 mm。该研究优化了成穴装置作业参数,提高成穴作业效果,为今后的成穴机构与土壤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红壤旱地春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和常规施肥加钾肥)对南方红壤旱地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春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和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植株根系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植株茎和叶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0~20cm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其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处理穗长、行粒数、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P0.05)对照;玉米产量大小顺序为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加有机肥全层施用、常规施肥加有机肥穴施和常规施肥加钾肥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59%、25.40%和3.32%。总之,有机肥穴施有利于增加春玉米地下和地上部物质积累量、增加籽粒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华南地区蕉园施肥模式不能满足农艺要求、施肥效率低以及施肥机械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一种香蕉假茎自动对靶精准施肥装置。方法 根据蕉园实际沟施过程和农艺要求,确定装置的控制原理和关键部件的安装位置,并基于此建立施肥时间滞后模型;对外槽轮排肥器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建立排肥机构单圈排肥量和周期排肥量的数学模型,并通过EDEM仿真对肥料运动特性进行验证。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方法对排肥机构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满足香蕉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要求,并以施肥量变异系数、施肥长度变异系数和假茎中心偏移距离为评价指标,进行最优参数组合下的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精准施肥装置的工作性能。结果 确定排肥机构最优工作参数为:排肥轴转速85 r/min,槽轮内芯初始有效工作长度6 m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变异系数和施肥长度变异系数均小于4%,假茎中心偏移距离平均值最高为7.4 cm,满足农艺要求。结论 该施肥装置工作性能可满足香蕉施肥要求,本研究可为蕉园精准施肥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渭北旱塬苹果园合理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 a的研究中表明果园施肥必须把握:①重视有机肥及化肥配合使用。②重施基肥,分期施肥。③施肥方法应沟施或穴施,深度一般为25-35 cm。④结合防治叶面喷施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0.
覆膜敞穴施肥是日光温室蔬菜的一种新的施肥方法,较常规冲施肥节肥45.2%,增产6.5%,较冲施肥提高了土壤的供肥强度,钾和氮比较明显,磷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西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水肥利用率及播种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播种机。该机具由有机肥排肥装置、滴灌铺设装置、地膜铺设装置、排沙装置、膜上覆土装置和播种装置等6部分组成。根据农艺种植要求对机具的关键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正常工作时机具匹配的施肥装置、播种装置和覆沙装置的合理容积;确定穴播器和排肥器的外形尺寸;通过Adams分析软件验证了机具种肥同穴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0.55m/s时,空穴率为0.9%、穴粒数合格率92.3%、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97.8%。样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施肥、滴灌带铺设、覆膜、覆沙、播种、覆土等工序,实现了旱区玉米的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的栽培且满足覆膜穴播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离散元的施肥机肥料块破碎装置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2BF–02型玉米全膜双垄沟扎穴施肥机作业因肥料结块而排肥不顺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箱体和辊轮组成的肥料块破碎装置。在离散元软件EDEM中建立肥料块离散元模型,按照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对肥料块破碎装置工作过程进行虚拟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肥料块破碎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辊轮间距、辊轮转速、辊轮齿数。当辊轮间距为6 mm、辊轮转速为150 r/min、辊轮齿数60个时,肥料块破碎率为98.8%(最高值)。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肥料块破碎率为94.4%。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再生稻传统追肥作业中施肥量不均匀、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对影响施肥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以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进肥角度、进肥高度、波纹管长度及排肥轴转速对各行排肥量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此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主要因素顺序为排肥轴转速>进肥角度>波纹管长度>进肥高度。采用Design-Expert10.0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参数组合:进肥角度54°、进肥高度216 mm、波纹管长度200 mm、排肥轴转速47 r·min-1,此时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71%,施肥均匀性较好,能够满足再生稻追肥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藕田施肥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强度高、施肥稳定性及均匀性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水力喷射式莲藕施肥机,其主要分为供肥装置和水肥混合装置,主要对无轴双螺旋供肥装置进行了设计与分析。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供肥性能参数主要为螺旋转速、直径和导程,结合藕田施肥农艺要求确定上述3项参数的取值范围。利用EDEM对无轴双螺旋供肥性能进行离散元仿真分析,以供肥量均值和供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供肥量均值随着螺旋转速、直径和导程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通过调节供肥螺旋转速、直径和导程来改变供肥量均值;供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随着螺旋转速和导程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优化,分别开展仿真试验和台架试验对优化后的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螺旋转速为160 r·min-1,螺旋直径为78 mm,螺旋导程为53 mm时,仿真结果供肥量均值为329.43 g·s-1,供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43%,...  相似文献   

15.
深施液态施非圆齿轮扎穴施肥装置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施液态肥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设计了一种液态肥深施试验装置。文章阐述了该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其扎穴性能进行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应用Design-Expert 6.0.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行星架转速与试验台车前进速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沟痕宽度和穴距的影响。根据农艺要求,优化得出试验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组合为:行星架转速72 r.min-1,试验台车前进速度0.49 m.s-1。通过进一步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由软件优化后的的参数组合能够满足农艺要求的设计,为样机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棉花基肥对行分层深施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斗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系统进行肥料的对行深施。方法 采用样机田间试验。结果 平均施肥量为21.4 kg/667 m2,变异系数为4.0%,施肥量比较稳定。肥料分层深施效果方面,深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9.8 cm,浅层肥料平均深度为12.5 cm,可以有效满足实际生产作业。结论 该机主要由开沟分层施肥装置、覆土装置、排肥装置、限深行走轮等组成,可一次性完成对行开沟、分层施肥和覆土作业。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水稻排肥器结构复杂、排肥性能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集排式双向螺旋送肥离心锥盘式排肥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肥料箱、双向螺旋、离心锥盘式排肥装置等部件组成.工作时肥料箱中的肥料由双向螺旋输送至离心锥盘式排肥装置中,在离心锥盘离心力作用下均匀分散并沿锥盘内壁上升至排肥口处排出.确定了排肥装置的关键结构参数:双向螺旋外径1...  相似文献   

18.
农用挖掘机在出口后往往会被加装各种辅助工具,进行各种工况的复合作业,对其 工作装置要求非常严格.在对农H挖掘机典型工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RO/E和ANSYS两种CAE工具软件,建立了农用挖掘机工作装置(动臂、斗杆以及铲斗)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强度和应变分析,为农用挖掘机工作装置的无损检测提供了定位数据,并为其生产...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气送式双侧施肥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再生稻追肥的施肥不均和施肥量调节不准问题,设计了一种再生稻气送式双侧施肥装置.利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研究排肥轴转速、槽轮工作长度、分肥器角度对施肥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排肥轴转速、槽轮工作长度、分肥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外槽轮排肥装置施肥作业均匀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风送式集中排肥装置及同步施肥控制系统。通过台架试验比较直槽、交错槽和螺旋槽3种排肥轮结构的排肥性能,并建立排肥轮转速与排肥速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基于北斗+GPS系统和限幅平均滤波算法提高行驶速度的监测精度,并据此开发施肥控制系统。结果表明:1)排肥轮转速为10~60 r/min时,螺旋槽结构排肥轮具有较好的排肥性能,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和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15%和1.57%,排肥量均匀性变异系数<4%。2)排肥轮转速<60 r/min时,施肥控制系统的施肥调整响应时间<0.85 s;当理论施肥量和平均作业速度分别为300~600 kg/hm2和5.22 km/h时,施肥准确率>95%。该风送式集中排肥装置及施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同步、精量和均匀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