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伴随奶业产业化和生产要素流动,中国奶业区域格局正在从资源富集区域向资本富集区域演化。纵观中国奶业过去20 a发展历史进程,总结了奶业区域格局演化的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学结合的视角,构建"资源—资本—市场—政策"的四维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奶业区域格局演化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奶业区域格局演化呈东北、西北、大城市以及南方奶业比重明显下降而华北奶业大幅递增的时空特征;2)资源因素中的大豆产量以及资本因素中的乳品企业年产值促进区域奶牛存栏增长;3)奶业优势区域政策推动区域奶牛存栏递增;4)资本因素中的奶牛单产水平的提升,减少区域奶牛存栏量;5)区域乳制品消费和奶牛存栏滞后变量对奶业区域格局演化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和现代两个维度梳理了奶业区域分布特点,从草场资源、水资源、生产力和饲料供给以及加工和消费等维度设置了22个指标对京津沪奶牛优势区、东北内蒙古奶牛优势区、华北奶牛优势区、西北奶牛优势区进行分析.指出了四大奶业优势区域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建议:京津沪奶牛优势区,建议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东北内蒙古奶牛优势区。建议促进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华北奶牛优势区,建议调整奶牛存栏结构;西北奶牛优势区,建议提高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3.
科学分析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是优化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前提条件。利用2001-2017年中国乳业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资源禀赋系数法,针对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奶牛养殖区域比较优势,探讨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奶牛养殖生产布局主要受到玉米产量、生产者预期和温度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这三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奶牛养殖比较优势。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产区和西部产区,包括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甘肃和宁夏;非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方产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和广西;其余省份为较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因此,从区域发展层面,提出建设优势区域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较优势区域、引导非优势区域转移和整合区域资源优势等建议;从奶牛养殖生产布局显著性影响因素层面,提出推广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种植替代玉米的饲料作物、引导乳制品消费、改善养殖基础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森林公园旅游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将生态足迹值纳入评价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博弈交叉方法测度中国省际森林公园旅游的生态效率,莫兰指数探究其空间集聚类型,标准差椭圆法分析森林公园旅游绿色发展的空间分布的方向性变化。结果表明:2008—2019年中国省际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整体有所提高,高效率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但东北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较为均衡;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效率由高到低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整体旅游生态效率表现为空间正向聚集效应,且聚集效应逐步增强。从局部聚集类型来看,同质发展聚集类型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且有逐渐向西部扩散的趋势;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效率的重心轨迹呈现“东北-西北-西南”的动态演变格局。  相似文献   

5.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比较优势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马铃薯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生产最具综合比较优势的区域,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重心逐步从东北、西北向西南地区转移,各马铃薯种植区域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栽培模式;西北、西南和东北三个地区的马铃薯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较高;经过GM(1,1)模型的预测发现,未来10年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将进一步向西南、西北地区集中,我国马铃薯生产比较优势区个数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6年我国大陆地区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和ArcGIS软件以及Mann-Kandell显著性检验、核密度和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草地火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地区草地火时空分布不均衡,东北区域火集中在黑龙江省西部、东部区域和吉林省西部区域;华北区域火集中在内蒙古与黑龙江省、吉林省交汇处,河北省、山西省与内蒙古交汇区域火密度较大;西北区域火集中在新疆西北部、中部区域及甘肃省中部区域;西南区域火集中在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和西藏交汇区域以及云南省少部区域;16年火次数和面积分别是2.32×10~4次和2.57×10~6 hm~2,各区域火次数和面积差异明显,华北、西北、东北、西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区域火次数占总次数比例分别为41.08%、21.81%、19.82%、16.29%、0.44%、0.36%和0.20%,火面积比例分别是52.14%、18.51%、15.80%、13.19%、0.14%、0.11%和0.11%;年变化表明华北区域草地火灾面积呈增长趋势,西北、东北、西南和华中等区域呈降低趋势而华南区域呈显著降低趋势;华北、西北和东北区域草地火次数呈增长趋势,西南华东和华南呈降低趋势,华中呈显著降低趋势;月变化表明草地火的月际变化不均匀,火比率呈双峰分布,北方区域草地火多集中在3—5月和8—10月,南方华中区域草地火多集中在8—10月,华南集中在1—3月。此外草地火受海拔和坡向影响明显,海拔在1 000 m和2 000 m、阳坡和半阳坡区域是草地火频发区。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草地火时空特征分析研究,为深入探究草地火污染排放和损失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防火政策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 2003- 2008 年全国粮食分品种、分区域增产状况进行了研究,全国粮食增产区域特征为主要来源于主产省生产能力恢复与提升。固定面板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区域粮食增产影响因素按贡献率排序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 成灾面积减少 > 有效灌溉面积增加 > 高产作物比例增加。分品种看,粮食产量区域结构变化特征为:水稻为东北增、华南减、长江流域“双改单”;小麦增产主要来自黄淮海地区;玉米增产省份较多,但主要来自华北和东北地区;豆类是东北北部增加,东北南部减少,西部地区略有增加;薯类则向西北转移。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奶源基地建设发展现状 1奶源基地建设特点 一是规模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从地理区域看,我国原料奶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前10位的省区全部在“三北”地区,奶牛存栏量占全国存栏量的82%,牛奶产量占全国牛奶产量的83%。近年来,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提升,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从2006年开始明显上升,2013年已达到41%。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规模化养殖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67.6%、55.5%和51.7%。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奶业协会于今年6月召开了首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会议的主题是推进奶业产业一体化,建立产加销利益联结的长效机制,为振兴奶业提供保障。据统计,2009年全国奶牛存栏约1218.5万头,比上  相似文献   

10.
依托奶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草业建设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00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加快奶业发展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确立了"奶业兴市"战略,几年来,奶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预计2002年全市奶牛存栏突破21万头,同比增长41.8%,鲜奶产量至少达到65万吨,同比增长50%.  相似文献   

11.
一、呼市奶业发展的现状及做法1.龙头企业发展情况随着“奶业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呼市奶牛业呈现着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奶牛头数迅速增加,鲜奶产量大幅度提高。2004年年度,全市奶牛存栏达到50.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41.4%;鲜奶产量达到159万吨,增长57.8%。全市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了746千克(213万人口),在全国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中呼市的奶牛存栏、鲜奶产量、鲜奶人均占有量均名列第一。奶牛业的超常规发展,带动了畜牧业的全面进步,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其中畜牧业增加值就达25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0%;同时也促进了全市…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白蛾作为世界性检疫害虫,自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后,迅速扩散蔓延,严重暴发成灾,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的多个省、市,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13年的"第六届长三角奶业大会暨第四届南方奶业论坛"的开幕仪式上,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兼副会长谷继承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谷秘书长总体介绍了中国奶业的当前形势,他认为,目前是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近年来,在奶牛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乳品的质量安全也有明显地提高,并且奶源基地(特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时节,是三代粘虫等重大病虫的暴发危害期,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监测和各地反映,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重于常年和上年,尤其是玉米粘虫将在东北、华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集中暴发危害,水稻"两迁"害虫在南方大部稻区将偏重至大发生,东北稻区稻穗颈瘟、华北西北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流行风险增加,对秋粮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编写说明     
正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发展奶业的资源条件优越。奶业是宁夏确定的"五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特色优势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产业。为贯彻落实《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2008—2020)》和《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宁夏奶业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优质高产奶牛遗传改良工作。群体遗传改良是一件系统性工作,长期收集的高质量牛群登记和性能数据为这项工作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和起源中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利用中国大豆品种资源数据库所记录的各品种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并结合中国大豆品种资源分类研究结果,用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计算我国各省(市、区)大豆品种资源各种类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中国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并依此推论中国栽培大豆的起源中心。结果表明,中国栽培大豆起源中心为由西南向东偏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包括河北(含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市);北方春大豆起源中心可能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后向东北和西北扩散,南方地区春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起源地可能在四川,以后向南、东南方向传播。此外,初步分析了中国栽培大豆不同类型的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趋势,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县级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我国1990—2016年马铃薯区域格局及其演变趋势;并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种植集中分布在4 大热点区域:以甘肃南部为核心的西北地区,以云贵川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以内蒙古中部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和以黑龙江为核心的东北地区,空间分布格局整体由“单核心+外围小中心”向“双核心+外围小中心”演变;2)马铃薯空间格局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集聚程度先减后增,在空间上表现为从东北和华北向西北和西南地区集聚;3)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主要受气候、劳动力投入和技术水平等要素的影响,劳动力投入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短期内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会因时间和空间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处于我国东北奶牛优势区,在全国奶业生产产销逐渐失衡的大环境里,其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也受到较大冲击。通过对辽宁省奶牛优势区域阜新市和沈阳市奶牛养殖情况的实际走访调研,发现辽宁的奶牛养殖呈现明显的养殖单位数量和养殖单位奶牛存栏量的"双减"特征,总的养殖规模出现严重缩减,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奶牛养殖户处在牛奶收购买方垄断市场结构中。辽宁奶牛养殖户在高成本和低收益的双重压力下,利润空间被压缩,奶牛养殖规模进一步锐减和恢复奶牛养殖困难成为辽宁奶牛养殖潜在的威胁。破解这种困局可以通过建立乳业上下游利益协商机制、生鲜乳价格协调和利益协商机制、提升国内乳制品企业社会信任度以及合理布局奶牛养殖区域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发展水奶牛业是我国南方潜在的优势产业,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未来支柱农业产业.近十年来,我国奶业高速发展,奶类消费增长迅速,但目前生产格局与人口、奶消费市场和资源的分布极不协调.据有关报道,我国饲养的奶牛80%分布在北方地区,占全国人口70%的南方地区产奶量仅为全国总产量的15%左右,奶牛和乳品生产与人口分布极不相称,从我国的奶业布局来看,发展极不平衡;另一方面,我国北方草场生态退化严重,难以承载今后奶业进一步发展对饲草资源的需要,而南方丰富的饲草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北强南弱"的奶业生产格局限制了我国奶业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对全国牛奶产业空间进行战略性转移,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南方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发展奶水牛养殖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可持续发展,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发展奶水牛养殖既是我国南方地区,尤其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概况与生态农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敏 《农技服务》2007,24(5):47-49,100
阐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按照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的划分,介绍了我国区域概况及各区适宜发展的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