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用熏蒸法研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后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龄苜蓿后茬种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年后,0~5 cm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比苜蓿生长地降低70 mg/kg,休闲地仅为苜蓿生长地的40%,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无显著影响(P>0.05);苜蓿后茬连续种植小麦2年后,0~5 cm土壤层微生物生物量氮比苜蓿生长地下降28%,而休闲2年后比苜蓿生长地减少69%,施氮肥对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影响;苜蓿生长地土壤微生物商为4.2%,后茬休闲后则下降至2.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灵敏反映苜蓿后茬地土壤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及土壤氮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2001至2004年,在甘肃庆阳黄土高原定位研究了施氮和不施氮对比条件下,4龄苜蓿后茬冬小麦对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4龄苜蓿后茬冬小麦产量对氮连续3年有响应,至第3茬,施氮显著增加籽粒产量(P<0.05),促进了第1茬冬小麦对氮的吸收,与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第2茬冬小麦对氮肥的利用率最高,达47%,不施氮下土壤氮素处于亏缺状态,第1年的亏缺量最大、第2年最小;施氮明显增加第2茬冬小麦0~60 cm 土层中硝态氮的含量,且硝态氮的累积峰从2003年的0~60 cm土层,转移到2004年的60~200 cm, 表明氮有一定程度的向下淋溶.在黄土高原,4龄苜蓿后茬种植头茬作物可不施氮肥.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施用磷肥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白浆土严重缺乏有效营养物质,尤其种植苜蓿后土壤缺磷,成为限制苜蓿高产的主要因素。因此白浆土地种植苜蓿后以施肥形式给土壤补充有效磷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为了探索磷肥最佳施用量,于1991年做该项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相似文献   

4.
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固氮菌肥、磷肥、混合菌肥及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对高寒区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的生长,品质特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量和苜蓿的株高、鲜干重、粗蛋白含量均增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减少。0~10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均高于10~20cm土层。施加25%磷肥+混合菌肥后,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58%,比对照高出3.72%,与其他施肥处理之间有着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降低量为1.69%~4.71%,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单施磷肥,高于单施混合菌肥后的含量;酸性洗涤纤维降低量为0.05%~9.98%,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ADF含量显著低于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的含量。施加75%磷肥+混合菌肥时,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磷肥和混合菌肥配施,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混合菌肥的含量。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生长品质特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次序为:50%磷肥+混合菌肥磷肥25%磷肥+混合菌肥固氮菌肥75%磷肥+混合菌肥混合菌肥CK。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旱地施肥对小麦与苜蓿土壤水分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黄土高原旱地小麦(Wheat)和苜蓿(Alfalfa)连作20年后的产量、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磷肥对小麦增产不显著,而对苜蓿则增产显著(增产183.5%);施肥可以延缓苜蓿的衰老,提高产草量;苜蓿地土壤干燥化明显,施用氮磷有机肥后小麦地也出现干燥化趋势;长期施磷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磷素有效性,其中苜蓿地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加了13.6%和83.8%,小麦土壤增加了22.9%和367.9%;苜蓿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均呈增加,而小麦地则减少;平衡施用氮磷有机肥能培肥土壤,使产量大幅度提高;在该区采取合理的轮作方式和培肥措施能有效地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施磷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及磷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施磷量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吸磷量及苜蓿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磷素水平下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布特征。试验设4种施磷梯度,分别为施P_2O_5 0 kg·hm~(-2)(CK)、50 kg·hm~(-2)(P_1)、100 kg·hm~(-2)(P_2)、150 kg·hm~(-2)(P_3),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平均分4次分别在返青后的分枝期、第1茬、第2茬、第3茬刈割后3~5 d施入。结果表明,各茬次苜蓿植株叶片、茎秆磷含量在P_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中叶片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23%,0.275%,0.292%和0.218%;茎秆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02%,0.223%,0.201%和0.146%。苜蓿叶片磷含量大于茎秆磷含量。滴灌苜蓿植株的干草产量、吸磷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第1茬P_2处理达到最大值,数值分别为6.54 t·hm~(-2)和13.78 kg·hm~(-2)。土壤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各施磷处理显著大于未施磷处理(P0.05),滴灌苜蓿总干草产量在P_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达21.24 t·hm~(-2)。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_1处理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在第1茬达到最大值为28.37%。滴灌苜蓿植株吸磷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当施P_2O_5为100 kg·hm~(-2)(P_2)时,能够有效促进苜蓿根系对土壤速效磷的吸收,提高苜蓿磷素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滴灌苜蓿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7.
连续6年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施磷肥对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以及有效性的影响是国内外土壤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从2008年开始在京南地区进行的紫花苜蓿连续6年施用磷肥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田土壤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试验地土壤为褐潮土,试验开始前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为11.2 g/kg,全磷为0.77 g/kg,速效磷为5.66 mg/kg,pH为8.3。结果表明,连续不施磷肥土壤的全磷、速效磷、无机磷各组分含量较连续施磷肥处理均明显降低,说明连续施用磷肥可显著扩大土壤中的有效磷库;不施磷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全磷下降了6.94%,速效磷下降了16.3%,施用磷肥处理耕层土壤全磷增加1.3%~13%,速效磷增加164.7%~335.9%;不同的施磷肥处理对Ca2-P含量的影响最大,不施磷肥的土壤Ca2-P几乎耗竭,而施磷处理的Ca2-P增加幅度可达19~36倍;此外,施用磷肥也使土壤Ca8-P、Ca10-P、Al-P、Fe-P、O-P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2013年的停施磷肥试验可知继续施磷肥的处理(F2)与停施磷肥的处理(F2')在土壤磷素水平、苜蓿产量及养分含量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磷肥存在明显的后效作用,之前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苜蓿浇灌和喷灌两种栽培方式上设定了不同处理的肥料试验,并进行了表面撒施与沟施两种施肥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苜蓿以开沟施肥为宜。苜蓿单施氮肥和单施磷肥增产效果不如混施。施用量以每公顷施重过磷酸钙150kg、硫酸钾150kg、尿素75kg(也可以不施)的施肥方式最好。当茬施肥可以多茬利用,后茬增产效果大于当茬。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盐渍土不同种植年限苜蓿根际磷含量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盐渍土的改良利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在盐碱地种植牧草的报道并不多.试验以河西盐渍地2、3、4、5、8龄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材料,研究土壤全磷及有效磷含量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株龄苜蓿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效磷含量根际高于非根际土壤.在种植苜蓿的前5年,有效磷在根际与非根际均显著增加,种植8年开始降低,而全磷无显著变化规律.根际pH值低于非根际,但根际酸化不明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根际pH值和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施磷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及磷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施磷量对滴灌苜蓿干草产量、吸磷量及苜蓿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磷素水平下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布特征。试验设4种施磷梯度,分别为施P2O5 0 kg·hm-2(CK)、50 kg·hm-2(P1)、100 kg·hm-2(P2)、150 kg·hm-2(P3),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平均分4次分别在返青后的分枝期、第1茬、第2茬、第3茬刈割后3~5 d施入。结果表明,各茬次苜蓿植株叶片、茎秆磷含量在P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中叶片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23%,0.275%,0.292%和0.218%;茎秆磷含量数值分别为0.202%,0.223%,0.201%和0.146%。苜蓿叶片磷含量大于茎秆磷含量。滴灌苜蓿植株的干草产量、吸磷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第1茬P2处理达到最大值,数值分别为6.54 t·hm-2和13.78 kg·hm-2。土壤全磷含量、速效磷含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各施磷处理显著大于未施磷处理(P<0.05),滴灌苜蓿总干草产量在P2处理条件下达到最大,达21.24 t·hm-2。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1处理苜蓿的磷素利用效率在第1茬达到最大值为28.37%。滴灌苜蓿植株吸磷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当施P2O5为100 kg·hm-2(P2)时,能够有效促进苜蓿根系对土壤速效磷的吸收,提高苜蓿磷素利用效率,进而提高滴灌苜蓿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紫花苜蓿主产田土壤养分和植物养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合理施肥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解决生产和环境问题矛盾的重要途径.为了掌握我国紫花苜蓿在生产中的施肥管理状况,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对我国北方紫花苜蓿主产区49个样地土壤养分和植物养分以及苜蓿第一茬产量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紫花苜蓿的施肥管理向种植户(包括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1)我国紫花苜蓿主要集中种植在相对贫瘠的砂性土壤上.在调查的49个样地中,砂性土壤占总样点数的71.4%,主要在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大部分样地的土壤有效氮丰富,仅10%的样地因为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极少而导致土壤有效氮缺乏.有24.5%的样地土壤速效磷缺乏,其中10.2%的样地速效磷处于极缺水平;有10.2%的样地土壤速效钾缺乏(样地数N=49).土壤中量元素Ca和Mg较为充足.微量元素中有32.2%的样点有效铁缺乏(N=28),主要分布在甘肃和内蒙古;7.1%(N=28)的样点有效锰缺乏,分布在甘肃和内蒙古.有14.3%的样点有效铜缺乏(N=28),其中有一个分布在甘肃,其余3个样点在内蒙古;有50%的样点有效锌缺乏(N=28),其中8个处于极缺状态(甘肃,陕西各3个,内蒙古2个),6个处于缺乏状态(山东3个,河北,陕西和黑龙江各1个);有10.7%的样点有效钼含量缺乏(N=2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有效硼含量处于丰富状态(N=28).2)苜蓿植株氮素营养状况较好,而磷钾营养状况较差.微量元素中钼有49%的样点出现缺乏(N=4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都与产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施用磷肥对苜蓿具有显著的增产潜力.3)在调查的49个样点中有18个样点没有进行任何施肥措施,其中大多数为农户.施氮肥作为提高产量的手段占57.1%,大多数为企业种植者.磷肥重视程度高于钾肥,有41%的样地施用磷肥,仅有26.5%的样地施用钾肥.对有机肥重视不够(仅有8个样地施用有机肥).所有种植者均没有施用过微肥.总之,我国紫花苜蓿主产区在生产实践中应少施或不施氮肥,应重视磷钾肥的配施,也应重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尤其是钼元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理化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坤  李世忠 《草业科学》2015,(11):1767-1773
本研究分析了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容重出现不规律的波动,苜蓿地土壤容重值整体偏大;土壤有机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P0.01),并且在种植5年的苜蓿地中提高最明显,在种植8年的苜蓿地中最低。各年限苜蓿地均表现出土壤有机质的"表聚性"。在一定的种植年限范围内,种植苜蓿对土壤有机质具有累积作用;土壤全氮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减小,种植苜蓿4年时土壤全氮含量最大,8年时苜蓿地土壤全氮含量最低,并且土壤全氮含量主要集中于0-40 cm土层,全氮显著累积作用于表层土壤;土壤硝态氮随着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对土壤硝态氮有累积作用,并且与苜蓿种植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铵态氮含量在剖面上变化不大,与苜蓿生长年限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今后需从栽培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上深入探讨栽培苜蓿地的最佳种植和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3.
种植苜蓿改良培肥地力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发成 《草业科学》2005,22(8):47-49
通过对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后土地地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种植苜蓿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颗粒结构更趋合理,水分渗透性土壤通气状况改善,提高了保肥蓄水功能.土壤养分发生变化,全N、有机质含量提高,速效K含量略有下降,全P含量较少.因此在生产中要增施P肥和K肥,提高产草量.  相似文献   

14.
以种植第3年的金皇后紫花苜蓿为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固氮菌肥、磷肥、混合菌肥及磷肥与混合菌肥不同比例配施对高寒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配施处理后,0~10、10~2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总数、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增加。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0~10cm土层中的微生物数量均高于10~20cm土层中的数量。不同比例的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后的数量,配施后各土层的细菌数量与对照和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后的数量之间有着显著差异。施加50%磷肥+混合菌肥后细菌、真菌数量最多。0~10cm土层中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高于10~20cm土层中的酶活力,但10~20cm土层中的过氧化氢酶活力高于0~10cm土层中的酶活力。不同比例的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脲酶活力高于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后的酶活力。相关性研究表明,施肥后各土层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确定土壤磷的保证率、豆科—禾本科牧场的生产效率与磷肥效应间的依属关系,1977—1979年在全苏饲料研究所进行了专门的试验。规定以人工施磷肥为大田试验的基础。根据苏联土壤肥料研究所和苏联饲料研究所的研究方法测定P_2O_5含量,同时估计到土壤中磷的固定系数(63%),用一次施足工业过磷酸钙的方法作施量标准。试验地段的土壤为生草灰化土,中壤。施石灰后土壤反应接近中性——pH6.O——6.1,100克土壤中含P_2O_6.3——6.6毫克,  相似文献   

16.
何锦林  谭红 《草业科学》1994,11(2):61-63
试验在贵州牧草种子繁殖场酸性土壤上进行施石灰试验测定,采用常规热力学参数分析,研究土壤供钾关系,石灰有利于酸性土壤对钾的固定,其影响关系是缓冲容量PBC^K,Kc变大,△G^o变小,固钾容量增加,由于石灰的影响,增加白三叶钾的恢复作用。这种影响关系依赖于磷的增加,当石灰施用量6330kg/hm^2,磷肥1530kg/hm^2,可获得和干物质有关的白三叶的理想花朵数。  相似文献   

17.
钙质土壤磷素活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肥施入钙质土中易被Ca~(2+)离子固定,从而降低了磷肥肥效。为解决磷肥在钙质土壤中的固定问题,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结果:磷肥与腐植酸肥料,生理酸性肥料(NH_4NO_s,(NH_4)_2SO_4,NH_4Cl)、尿素混合,可藉其中腐植酸、无机酸的酸溶及化学沉淀作用,促进磷的活化,提高磷肥利用率。磷肥与上述肥料混合施用,分别提高速效磷含量45.47%、125%、150%、50%、18325。而磷肥与微量元素肥料混合施用,则降低土壤中速效磷含量54.91—82.76%。建议磷肥应与腐肥、生理性肥、尿素[CO(NH_2)_2]混施,微肥则应以叶面喷施为宜。  相似文献   

18.
对宁夏引黄灌区8个苜蓿品种种植5年后的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苜蓿品种种植5年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在20~60cm土层差异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仅在表层土壤存在显著差异。所有苜蓿品种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且有效磷存在明显的"表聚"现象。长期种植苜蓿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降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速效钾降幅最大。速效钾变化量与苜蓿干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是影响苜蓿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苜蓿要根据苜蓿品种、土壤养分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尤其要注重增加钾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玉林市荔枝主产区果园73份土壤样本养分含量分析,评价当地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现状。结果表明,当地荔枝园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硼、有效钼含量偏低,有效磷和有效锌含量中偏低,有效铜含量中等,有效硫含量偏高,土壤pH值偏强酸性。栽培中要注意增施有机质肥、氮肥、钾肥、适施磷肥,重视钙镁肥的施用,及时补充硼肥;特别是含量属于缺乏水平的荔枝园,适量使用石灰,提高土壤酸碱度。本文旨在通过对玉林市荔枝园土壤养分含量分析及养分肥力现状评价,为当地荔枝栽培进行科学施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农牧交错带人工种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彦军  倪郁  韩建国 《草业学报》2010,19(2):169-174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选择种植4年的多年生人工草地,即扁穗冰草、草地雀麦、无芒雀麦、羊草和紫花苜蓿草地,研究了人工种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种草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接近天然草地水平,而人工草地土壤全磷含量、Ca-P含量显著低于天然草地,且速效磷含量均在3mg/kg以下。人工草地土壤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显著低于天然草地,且人工草地土壤O-P无法检测出含量(除扁穗冰草草地)。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在磷素较低的石灰性土壤中,各形态无机磷都是植物所需磷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