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夜蛾是太仓市夏秋季蔬菜上的主要害虫,自2000年以来发生程度均在中等偏重.甜菜夜蛾一年发生5~6代,第3~5代为主害代,重发时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由于甜菜夜蛾具有成虫产卵量大、卵期短、中高龄幼虫抗药性强的生物学特性,因而防治难度大.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及其防治对策224200江苏省东台市蔬菜研究所陈宝宽,韩荣江,姜凤玲,顾桂华,潘秀萍甜菜夜蛾又称贪夜蛾、白菜褐夜蛾,近两年在我市成为早秋蔬菜的重要害虫。1994年和1995年夏秋持续高温干旱,甜菜夜蛾特大发生,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十字花科蔬菜田...  相似文献   

3.
金华菜区甜菜夜蛾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甜菜夜蛾已成为我市夏秋季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由于甜菜夜蛾属迁飞性及间隙性大暴发的害虫,因此掌握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于2001年开始,连续4年,对甜菜夜蛾的田问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观察记载,基本摸清了甜菜夜蛾在  相似文献   

4.
甜菜夜蛾是连云港地区夏秋季蔬菜上的主要害虫,自2002年以来发生程度均为中等偏重。甜菜夜蛾1年发生5~6代,常年第3~5代为主害代,重发时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由于甜菜夜蛾具有成虫产卵量大、卵期短、中高龄幼虫抗药性强的生物学特性,因而防治难度大。防治实践表明,要全面有效控制甜菜夜蛾的危害,做好甜菜夜蛾虫情监测是基础,准确掌握甜菜夜蛾成虫消长动态,对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5.
2009年在荆州市调查了不同蔬菜上甜菜夜蛾幼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发生初期主要在豇豆上发生较多,随着发生量的增大,寄主种类逐渐扩展,在荆州蔬菜寄主主要包括白菜、花椰菜、辣椒、雪里蕻及大葱等。2009年甜菜夜蛾幼虫在辣椒上的密度最大,其次是豇豆。  相似文献   

6.
几种药剂对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4~6月对深圳市香蜜湖菜场蔬菜田和松岗镇蔬菜地进行调查,发现甜菜夜蛾对苋菜、蕹菜、白菜、菜心等多种蔬菜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苋菜和蕹菜尤为严重,给菜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现在甜菜夜蛾对多种农药都已产生抗性,这给甜菜夜蛾的化学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筛选出防治甜菜夜蛾有效的农药品种,进行了几种新农药防治甜菜夜蛾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①供试药剂 10%除尽悬浮剂(美国氰胺公司产品);20%米满悬浮剂(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产品);5%锐劲特悬浮剂(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产品);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深圳瑞德丰农药公司产品);30%大虫灭乳油(深圳瑞德丰农药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甜菜夜蛾在江苏沿海地区秋延辣椒、花椰菜等蔬菜上发生严重,由过去的偶发性害虫逐渐变成了常发性害虫,被害株率达50%-70%,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甜菜夜蛾具有间歇暴发性和较强的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自2002年起对其在秋延辣椒和秋花椰菜上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甜菜夜蛾在蔬菜上的产卵习性有过很多报道,但甜菜夜蛾卵块在芦笋、大葱等蔬菜上的空间分布规律还未见报道,而在不同生育期辣椒及花菜上的分布说法也不一.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丰县芦笋等蔬菜面积不断扩大,为给今后甜菜夜蛾的测报和防治提供更为充实的科学依据,我们在甜菜夜蛾大暴发的2002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本地几个嗜食寄主蔬菜上甜菜夜蛾种群产卵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甜菜夜蛾在吐鲁番市初次发生以来不断扩散蔓延,不到5年时间,在各乡镇蔬菜生产区均有发生危害,且有逐年加重趋势,现已成为蔬菜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甜菜夜蛾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但该幼虫有昼伏夜出习性,喷药防治难度较大,防治效果较低,探索甜菜夜蛾无害化防治方法势在必行。昆虫性信息素因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其中信息素迷向法就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有效监测和防控甜菜夜蛾的产品,结合性信息素在甜菜夜蛾监测和防控中的应用,利用性诱捕技术监测秋茬露地花椰菜田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对比甜菜夜蛾性诱捕技术和信息素智能监测系统的监测情况、甜菜夜蛾迷向丝的应用效果和不同诱捕器诱芯载体的效果等。结果表明:2017—2019年秋茬露地花椰菜田甜菜夜蛾发生的高峰期为秋茬露地花椰菜定植到结球初期;信息素智能监测系统较人工调查性诱捕器诱蛾量更加准确、高效;甜菜夜蛾迷向应用的迷向率达100%;甜菜夜蛾不同载体诱芯中聚乙烯管材质较橡皮头材质诱集效果更好,单日诱蛾量高,诱蛾谱更清晰。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在吐鲁番市初次发生以来不断扩散蔓延,不到5年时间,在各乡镇蔬菜生产区均有发生危害,且有逐年加重趋势,现已成为蔬菜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甜菜夜蛾主要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但该幼虫有昼伏夜出习性,喷药防治难度较大,防治效果较低,探索甜菜夜蛾无害化防治方法势在必行.昆虫性信息素因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其中信息素迷向法就是利用性信息素气味,使雄虫丧失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降低雌雄间的交配几率,从而使下一代虫口密度急骤下降,达到防治目的.因此,我们利用信息素产品诱芯配套诱捕器,分别在大田和温室布设3种不同诱捕器,开展甜菜夜蛾诱杀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2014—2021年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地块设置监测点调查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种群动态,通过分析诱虫量的变化,探明两种夜蛾在当地的发生规律。监测结果表明,苏州地区斜纹夜蛾的发生量高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苏州地区呈早发态势,两蛾越冬代多于4月上旬始见,危害高峰期为秋季,9~10月斜纹夜蛾的诱集量占全年诱虫量的40%~75%,8~10月甜菜夜蛾的诱集量占全年诱虫量的61%~96%;相同年份太仓地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诱集量均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3.
<正>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1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以危害蔬菜为主的杂食性害虫,可危害大棚辣椒、番茄、茄子及露地棉花、大葱、甘蓝、大白菜、芹菜、菜花、胡萝卜、芦笋、蕹菜、苋菜、豇豆、花椰菜、芥兰、菜心、小白菜、青花菜、菠菜、萝卜等多种作物。东台市秋季气候条件适宜,加之甜菜夜蛾昼伏夜出习性以及卵孵化率高、抗药性强等原因,部分年份甜菜夜蛾在我市局部地区大发生。目前,甜菜夜蛾已成为我市秋季大棚辣椒、西兰花等  相似文献   

14.
我市夏秋季节十字花科蔬菜上害虫危害十分严重,主要有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等,田间常常是多虫并发,加之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等害虫的高龄幼虫抗药性很强,一般农药不能奏效,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对课题组自行研制开发的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1.0%苦·甲维盐ME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以便明确该产品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田  相似文献   

15.
20%米螨SC是美国罗蒙哈斯公司产品。我们受该公司委托,验证米螨在上海地区防治甜菜夜蛾(兼治斜纹夜蛾)的效果、持效期及其安全性,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作物 1、米宽品种:青粳米苋。 2、豇豆品种:秋豇 512。 (二)防治对象 米苋、豇豆上甜菜夜蛾及斜纹夜蛾。 (三)供试药剂 20%米螨 SC、美国罗蒙哈斯公司产品。 (四)对照药剂 5%卡死克SC,美国氰胺公司产品。 (五)试验田概况 1、防治米苋田甜菜夜蛾试验在浦东新区蔡路乡园艺场蔬菜生产基地进行,露地栽培。试验田土质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甜菜夜蛾抗药性发展迅速,常规药剂防效很差,生物防治及其它防治手段尚未成熟,其发生后的控制仍然依赖于化学防治.为此在进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综合治理中,对常用的几种药剂进行了药效评价,以初步确定长沙菜区甜菜夜蛾抗药性水平,便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7.
昆明地区甜菜夜蛾种群动态与成灾原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信息素对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动态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甜菜夜蛾发生从3月下旬开始上升,10月下旬下降,最高峰值出现在4~6月,冬季发生量小。大棚蔬菜作物幼虫发生高峰期为5~6月,露地蔬菜幼虫发生高峰期为6月;大棚切花作物上甜菜夜蛾幼虫周年发生,为害高峰期为6~9月。并根据种群动态分析得出,昆明地区甜菜夜蛾成灾原因除了甜菜夜蛾种群变化的扩散特点外,认为与昆明适宜的气候条件、栽培习惯和作物布局及防治措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在北方6个地区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研究了蔬菜田甜菜夜蛾的种群变化动态,同时调查其幼虫为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期长短、高峰日及高峰日蛾量等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河南洛阳地区于9月7日达到蛾量高峰,单个诱捕器内蛾量最高达到230.3头,高于天津宝坻(152.3头)、北京昌平(42.7头)和河北张家口(10.67头),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未诱集到该成虫。田间幼虫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河南洛阳在高峰期百株虫量(414头)远高于天津宝坻、北京昌平和河北张家口(41.2头、21头和2头)3个地区,表明在所调查的地区内,从南到北随着纬度增加,甜菜夜蛾成、幼虫的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逐渐降低。最后,初步分析了甜菜夜蛾在不同地区发生为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夜蛾在我国原本是一种间歇性暴发为害的农业植物害虫,近年来已演变成大部分地区蔬菜和棉花等作物上常发性害虫。甜菜夜蛾在我国广大地区发生为害呈现出明显的为害程度加重、为害区域扩大、南方为害世代多于北方、南方为害时期早于北方的特点。为害种群呈现出明显的接力棒式关系,表现出典型的迁飞为害特征。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加强甜菜夜蛾迁飞虫源监测、建立异地预测预报技术,集成以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为主的多种防治措施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核心示范区,推广、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统防统治,从而实现对甜菜夜蛾的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20.
印楝素防治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在昆明一年发生十几代,以6~8月最重,在保护地内可终年为害.目前对甜菜夜蛾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不合理用药,甜菜夜蛾对多数农药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使防治极为困难[1,2].为寻求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生物农药,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笔者于2001年在昆明市用国产植物源杀虫剂0.3%印楝素乳油进行了防治蔬菜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