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万年仙人洞遗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进行过两次发掘,是我国华南地区较早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九十年代,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澳得沃考古研究基金会马尼士博士联合组成的“中美农业考古队”又对仙人洞和附近的吊桶环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1999年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再作了一次发掘,  相似文献   

2.
由江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万年县政协编辑的《人类陶冶与稻作文明起源地——世界级考古洞穴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大型图册最近由江西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早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考古学者们曾先后对位于江西省万年县的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进行过5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的起源江西农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在农史界和考古界尚无定论。李恒贤先生在《江西古农具定名初探》一文中也提出了此问题。他认为:在大约距今八干年的万年仙人洞已经有了农业。他还认为:蚌器是可以作为农业工具的,“角凿”和“骨凿”也可能是农业工具。认为万年仙人洞出现的陶器与农业有关。并进一步提出:万年仙人洞是“高级采集经济向农业的过渡阶段”。我完全同意李恒贤先生的论据。现再补充几点。 (1)穿孔蚌器,可以作为蚌刀,收割稻谷,也可以作为蚌耜,浅翻土地,作为耕种工具,这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的研究中得到印证。万年仙人洞出土的为厚壳蚌,制作的蚌刀或蚌耜可以成为很适用的劳动工具。  相似文献   

4.
稻作之源     
作为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稻作起源地,是继地中海东岸新月形地带的小麦种植起源地、中美洲的墨西哥玉米种植起源地之后,又一个考古的惊世发现!近日,我应邀到万年,在参观洞穴遗址后,参加仙人洞、吊桶环稻作文化标识物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5.
说明一、我省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中,除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较多骨、角、蚌工具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多是石质工具。其中与农业有关的锛、斧、刀等,数量较多,形制大致相同,故只将重要遗址出土的农具列出、标明数量、略加说明,并将已发表的资料出处列于目录之后,以供查阅。二、石锛,石斧的用途较广,考古界历来也有争议,尚无定论。我们认为它和原始的“火耕”农业有密切关系(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是过去定名不妥,实际上是耜锄之类的农具),  相似文献   

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人洞遗址外景。省市县有关领导、专家现场讨论仙人洞遗址保护规划问题万年县盘岭村现在还在使用的圆形谷仓保存着汉唐仓的古制 ,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图为本刊正副主编陈文华 (右 )、孙家骅先生在考察时合影。本刊主编陈文华研究员 (左 )为筹办“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等事宜专门向著名农史学家、《中国稻作史》作者浙江大学游修龄教授汇报、请教“中国万年稻作文化节”筹备工作剪影  相似文献   

7.
贺信     
陈文华教授阁下 :前你处寄来邀请参加今年九月将举行的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和黄盛璋教授最近带来的阁下的口信 ,深感欣慰 ,并衷心地感谢。从信中欣闻江西省万年仙人洞遗址近年来由于在稻作文化的一系列重要发现 ,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最近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并被评为中国 2 0世纪百年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将在仙人洞遗址前竖立纪念碑以资纪念 ,对于在农业考古事业发展方面农业考古学界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和突破 ,深感钦佩 ,十分高兴 ,为此请通过您谨致衷心祝贺 ,并向莅会中外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一 )天生一个仙人洞 ,静坐青山翠峰中。万年稻香传四海 ,千古流芳留美名。(二 )碧水青山仙人洞 ,神工鬼斧吊桶环。物华天宝人更杰 ,育得古稻越万年。(三 )仙人洞外秋气爽 ,吊桶环处古意浓。更喜农业考古热 ,吹遍东西南北中。2 0 0 4年 9月 2 2日参加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有感(三首)@赵春青$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江西先秦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鄱阳湖——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是一个很适宜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区,历史时期以后,迄至今天,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然而,今天是从昨天、前天发展过来的,究本溯源,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有着相当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现据有关的考古资料,对江西先秦时期的农业考古情况作一综合概述。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江西地区最早农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主要以赣东北万年县境的大源乡仙人洞洞穴遗址为代表。该遗址有上、下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下层文化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对仙人洞遗址的具  相似文献   

10.
江西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谈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发掘的主要收获江西省博物馆彭适凡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方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严文明任队长,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适凡任副队长(执行领队)以及美国安德沃考古研究基金会研究主任马尼士博士为美方队长的...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江西省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遗址发掘于 2 0世纪 6 0年代 ,出土了距今 80 0 0年前的陶片 ,被誉为中华第一陶。 2 0世纪 90年代中美考古学家联合进行前后三年的考古发掘 ,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完整系列地层 ,并发现了距今万年左右的水稻植硅石 ,将江西乃至长江中游的稻作历史推前数千年 ,从而再次为中外考古界所瞩目 ,被评为 2 0世纪中国百年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弘扬稻作文化 ,扩大影响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及旅游的发展 ,万年县政府决定在2 0 0 3年 9月 2 0 - 2 4日…  相似文献   

12.
邀请函尊敬的女士、先生 :自 1 991年 8月、1 997年 1 0月在中国江西南昌举行过两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1 999年 9月在湖南株洲举行过第三届农业考古国际讨论会之后 ,转眼又经过了几年时间。在此期间 ,各国的农业考古 (特别是稻作文化 )发现和研究又有很大进展 ,取得了重要成果 ,有必要进行一次学术交流和总结 ,以便更好地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江西省万年仙人洞遗址近年来由于在稻作文化的一系列重要发现 ,以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最近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被评为“中国 2 0世纪百年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5,(1):149-155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不多,且年代相对较晚,因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不被稻作农业起源研究者重视。但随着湖南道县玉蟾岩万年古稻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水稻硅质体的发现,特别是广东英德牛栏洞水稻硅质体的发现,地处岭南的广东地区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一批学者的重视。将广东史前稻作农业考古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其稻作农业文化概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显得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江西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目前为止,仅是万年县仙人洞洞穴遗址一处。根据两次对仙人洞遗址发掘所得资料,我们曾判定它的上、下层文化是属于江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类型,而它与江西其它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间,由于目前工作上的缘故,现在看来,还是有一段缺环的,因而是不相衔接的;从仙人洞出土的各种文化遗物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它的经济形态,是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两次发掘,还没有发现表明其已产生了原始农业的明显迹象。但目前对仙人洞洞穴遗址的看法,除了有的仍然坚持认为它不可能太早而外,还有下列几种看法是值得提出来商讨的。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陈文华先生并大会组委会 :欣闻第四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于金秋时节在江西万年召开 ,我谨以个人名义并代表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表示热烈祝贺。农业考古是研究成果丰硕、很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领域 ,稻作文化的研究尤其活跃。江西是大型农史刊物《农业考古》的故乡 ,近年来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在稻作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发现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及时在这里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相信本次学术讨论会必将进一步促进稻作文化及农业考古的研究和探讨 ,为农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预祝大会取得圆满…  相似文献   

16.
约一万年前,地球上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冰川的消退、气候的转暖,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出土的遗存,传载了这一新时代的信息:一万年前的仙人洞人,虽然还没有搬出洞穴、双脚却已迈进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门。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新石器早期文化具有三个最显著的技术创新,即磨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的驯稻──江西万年仙人洞是水稻起源地湖北省仙桃中学张佩琪(农业考古)编辑部于1997年10月下旬在江西南昌组织了一次以稻作起源为主题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国内外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其中有美、加、罗、日、韩各国20余人。大家畅...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人类发明的一项最古老的产业。农作物是从选择野草的种子驯化来的。水稻的祖先是一种野禾,也称为野生稻。考古学家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和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发掘出距今1万多年前的稻作遗存,表明远古人采集并驯化野生稻有悠久的历史。现今人类种植的千姿百态、品类繁多的农作物品种,都是古代人选择并积累了生物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它们都是通过人工选择种子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江西,河湖密布,沃野千里,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自古以来,江西就一直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赣东北万年仙人洞新石器时代遗址下层中出土有一种名为穿孔石器的农业生产工具。这就表明江西地区农业生产的萌芽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具有九千年以上的历史。商、西周时期的江西,史书是把它描绘成愚昧,落后的“荒服”之地,有关这一时期江西的农业发展情况则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世界著名农业考古学家、美国安多沃考古基金会主任马尼士博士于2001年1月在美国不幸逝世。马尼士博士曾因主持墨西哥特瓦坎等遗址发掘和研究而闻名世界。1991年马尼士出度了在中国江西南昌召开的“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后提出与中方合作重新发掘仙人洞遗址的建议。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为期三年的联合发掘,取得丰硕成果,为此,马尼士博士于1997年又出度了在江西南昌召开的“第二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会上报告了仙人洞遗址发掘的重要收获,受到与会全体代表的热烈欢迎。马尼士博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