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种重金属离子对大草履虫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金属离子对草履虫的毒性作用,配制梯度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对25℃培养条件下的大草履虫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12h对大草履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0.090mg·L-1,Cu2+24h对大草履虫的LC50为0.056mg·L-1;Pb2+12h对大草履虫的LC50为6.647mg·L-1,Pb2+24h对大草履虫的LC50为3.213mg·L-1;Zn2+12h对大草履虫的LC50为6.180mg·L-1,Zn2+24h对大草履虫的LC50为2.328mg·L-1。3种重金属离子对草履虫的毒性作用大小为Cu2+Zn2+Pb2+。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充气和恒温法研究Cu2+、Hg2+、Cd2+和Zn2+4种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Cu2+、Hg2+、Cd2+和Zn2+4种重金属离子对麦穗鱼2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依次为0.283、0.30、16.2、23.65 mg/L,96 h的LC50依次为0.147、0.244、5.17、14.08 mg/L;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Cu2+>Hg2+>Cd2+>Zn2+,Cu2+和Hg2+对麦穗鱼的毒性较强,Cd2+和Zn2+的毒性相对较弱,其安全质量浓度依次为0.001 47、0.002 44、0.051 7、0.148 mg/L;麦穗鱼对Hg2+和Cd2+耐受力超过国家规定的淡水养殖水质标准5~10倍;麦穗鱼对Cu2+比较敏感,忍受能力比国家淡水养殖标准还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蓝点笛鲷人工育苗中药物的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Cu2+、Zn2+对蓝点笛鲷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结果]Cu2+的安全浓度为0.103 8 mg/L;Zn2+的安全浓度为3.347 8 mg/L。Cu2+对蓝点笛鲷幼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0.422 3、15.888 5 mg/L;Zn2+对蓝点笛鲷幼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0.395 2、14.123 2 mg/L。等毒性配比的2种重金属离子混合液对蓝点笛鲷幼鱼的毒性大于单一毒性。[结论]Cu2+为剧毒物质,Zn2+为低毒物质,两者混合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Pb2+对波纹巴非蛤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3.0~7.0mg/L)Pb2+对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的急性毒性,分别对96 h半致死浓度(4.119 mg/L)和安全浓度(0.041 mg/L)下0~120 h各组织中Pb2+的蓄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Pb2+对波纹巴非蛤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187、5.788、4.646和4.119 mg/L,安全浓度(SC)为0.041 mg/L。铅对波纹巴非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LC50为1~100 mg/L)。在96 h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120 h波纹巴非蛤各组织Pb2+的蓄积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鳃、内脏、肌肉。[结论]食用波纹巴非蛤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5.
采用暴露试验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重金属Cd2+及它们共存时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S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S、Cd2+对蝌蚪的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4.43、4.21 mg/L.在单一毒性试验基础上,应用相加指数法按毒性单位1∶1和浓度单位1∶1分别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张彩明  陈应华  吴常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99-4600,4602
[目的]研究Cu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揭示Cu2+对脊尾白虾的致毒机理。[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在不同浓度下铜离子对脊尾白虾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暴露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35mg/L、26.73 mg/L、21.23 mg/L和18.07 mg/L。Cu2+对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为0.18 mg/L。[结论]脊尾白虾幼虾对Cu2+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偏顶蛤的急性毒性,为合理调控偏顶蛤水体中氨氮与亚硝酸氮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偏顶蛤对氨氮和亚硝酸氮毒性的耐受力。[结果]氨氮对偏顶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58.85 mg/L,安全浓度(SC)为15.89 mg/L;非离子氨对偏顶蛤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14.06 mg/L,安全浓度(SC)为1.41 mg/L。亚硝酸氮对试验蛤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为54.20 mg/L,安全浓度(SC)为5.42 mg/L。[结论]与亚硝酸盐相比,偏顶蛤对总氨氮毒性的耐受力更强,非离子氨对偏顶蛤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Cu~(2+)对日本沼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日本沼虾重金属中毒死亡的机制,为其养殖水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直线内插法,计算Cu2+对日本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通过胁迫试验,测定日本沼虾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结果]24℃条件下Cu2+对日本沼虾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189、0.134、0.1230、.110 mg/L。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日本沼虾肌肉中SOD活性逐渐降低。Cu2+能明显抑制日本沼虾肌肉组织中GPT和GOT活性,且随着Cu2+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结论]Cu2+对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较强。Cu2+可能是通过影响日本沼虾体内的酶的功能而损害其各种生理活动,从而使虾体受害。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LR对大乳头水螅的急性毒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藻毒素对水生模式动物水螅的毒性效应。[方法]以大乳头水螅(Hydramagnipapillata)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的MC-LR溶液处理下,观察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MC-LR对水螅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12.158mg/L,48h的LC50为4.029mg/L,72h的LC50为1.799mg/L。[结论]较低浓度的MC-LR溶液即可引起水螅的死亡,说明蓝藻水华产生的MC-LR对水螅等一些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致水螅等一些低等水生动物的死亡。该研究可为水体污染的检测、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指导日本沼虾的生产,本文对抱卵与非抱卵日本沼虾做了急性毒性试验,比较其安全浓度、半致死浓度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22±2)℃,Cu2+对非抱卵虾24h、48h、96h的LC50分别为0.162mg/L、0.133mg/L、0.108mg/L,Cu2+对抱卵虾24h、48h、96h的LC50分别为0.156mg/L、0.123mg/L、0.104mg/L, 抱卵虾对Cu2+的耐受程度更低,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较非抱卵虾低4%~8%,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Cu2+浓度增加,时间延长,虾中毒加深,受精卵死亡数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定法,研究重金属Cd、Cu、Zn和Pb对克氏原螯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SC值)。[结果]克氏原螯虾的死亡率随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种重金属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顺序为Cd>Cu>Zn>Pb。根据毒物的分级标准,Cd和Cu对克氏原螯虾为中毒物,其SC值分别为0.037 4和0.052 8 mg/L,均高于渔业水质标准。Zn和Pb对于克氏原螯虾是低毒物质,其SC分别为0.220 9和0.753 8 mg/L,均远高于渔业水质标准。96 h联合试验表明,Cu+Pb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克氏原螯虾对这4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镉对日本沼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Cd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测定Cd2+对日本沼虾的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以96h的半致死浓度为最高浓度设置5个浓度组进行急性胁迫实验,测定日本沼虾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力。[结果]24℃下Cd2+对日本沼虾的24、48、96h的LC50值分别为0.038、0.022、0.019mg/L。在几个Cd2+浓度梯度胁迫下,SOD、GPT和GOT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且随Cd2+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Cd2+对日本沼虾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钒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及与镍·镉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钒对水生生物毒性强弱,为制定含钒废水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了V(Ⅴ)和Ni2+、Cd2+对日本青鳉的急性毒性。[结果]V(Ⅴ)、Ni2+和Cd2+对日本青鳉的96 hLC50分别为2.73、6.02和0.22 mg/L;3种重金属毒性强度依次为Cd2+〉V(Ⅴ)〉Ni2+。[结论]Cd对日本青鳉是高毒物质,V和Ni是中毒物质,可见V与Cd和Ni一样应属于第1类污染物,建议参照Cd和Ni排放标准,将废水中V的排放浓度定为0.1~1.0 mg/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研究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根据斑马鱼在各时间段的死亡率求出半致死浓度(LC_(50)),根据LC_(50)判断庆大霉素废水的毒性等级。[结果]预试验结果表明,斑马鱼暴露于庆大霉素体积百分比为30%的废水中24 h 100%死亡(24 h LC100)和体积百分比为10%的废水96 h零死亡(96 h LC_0)。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2±1)℃下,庆大霉素废水4、8、12、24、48、72、96 h的LC_(50)分别为23.975%、21.210%、19.050%、18.395%、16.779%、16.779%、16.779%。庆大霉素废水不同时段的LC_(50)为10%~50%,Tua值为2~10,毒性等级为中等毒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庆大霉素废水对水生生物的亚急性毒性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5.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宋维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81-12482,12485
[目的]找出Hg^2+、Cu^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Rhoden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Hg^2+、Cu^2+和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计算了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结果]Hg^2+和Cu^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较强;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相对较弱。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它们对中华鳑鲏鱼24h的LC50分别为0.222、0.344和10.360mg/L,48h的LC50分别为0.215、0.279和8.820mg/L,72h的LC50分别为0.204、0.256和7.910mg/L,96h的LC50分别为0.193、0.236和7.2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93、0.00236和0.07270mg/L。[结论]中华鳑鲏鱼对Cd^2+有较强的耐受力,对Cu^2+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铜·镉·铬·铅对河南华溪蟹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米静洁  袁慧  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73-7274
[目的]为水产品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对环境因子敏感的指示生物河南华溪蟹为材料,研究了Cu、Cd、Cr、Pb对河南华溪蟹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在同一时间,河南华溪蟹的死亡数随重金属浓度的升高呈"S"型增长。处理组中河南华溪蟹溪蟹的死亡数和死亡率均随重金属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种重金属对河南华溪蟹的半致死剂量(LC50)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小。4种重金属在24h对河南华溪蟹的毒性依次为Cu>Cr>Cd>Pb,而48h毒性依次为Cd>Cu>Cr>Pb。与其他3种重金属相比,Cd的半致死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较为显著地下降。[结论]河南华溪蟹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温条件下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重金属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对双壳贝类的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21、25和29 ℃条件下水体中不同浓度的Hg^2+、Cd^2+、Zn^2+ 对三角帆蚌幼蚌存活的影响。[结果] 在3种水温条件下,3种重金属离子对三角帆蚌幼蚌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d^2+〉Zn^2+〉。水温在21、25和29 ℃条件下,3种重金属对三角帆蚌幼蚌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Hg^2+分别是3.435 9、 0.129 2 和 0.108 7 mg/L;Cd^2+分别是6.345 9、1.003 7 和0.387 9 mg/L;Zn^2+分别是116.928 8、4.951 5 和 2.849 7 mg/L。当水温从21 ℃升至25 ℃时,Hg^2+、Cd^2+和Zn^2+对幼蚌的毒性分别增强了26.6、6.3 和23.6倍;水温从25 ℃升至29 ℃时,Hg^2+、Cd^2+和Zn^2+的毒性分别增强了1.2、2.6和1.7倍。[结论] 水温是重金属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的毒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u2+和Hg2+对裸体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方法]采集裸体方格星虫于实验室暂养3~4 d后,选用健康和规格一致个体进行试验。分别选用Cu2+浓度为0.350、0.408、0.477、0.556和0.649 mg/L,Hg2+浓度为0.400、0.480、0.576、0.691和0.829 mg/L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裸体方格星虫对Cu2+和Hg2+的耐药性均随试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Hg2+对裸体方格星虫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615和0.374 mg/L,Cu2+对裸体方格星虫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497和0.407 mg/L。[结论]Cu2+和Hg2+均对裸体方格星虫具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形态对重金属Cu Zn Cd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溢趋光行为的抑制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氮形态和重金属(Cu、Zn、Cd)共存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对重金属(Me)Cu^2+、Zn^2+、Cd^2+生物毒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溶液中N对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复合作用既与重金属的种类有关。也取决于N在溶液中存在形态。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除No2^--N以外,其他3种形态的N尤其是NH4^+和NO3^-,对重金属的毒性起拮抗作用:NH4^+-N及NO3^--N能明显的降低水体中重金属Cu^2+、Zn^2+、Cd^2+的生物毒性,可一定程度地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而NO2^--N及较高浓度水平的NH3-N却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效应起协同作用,混合溶液生物毒性的大小顺序为NO2^--N+Me〉NH3-N+Me〉NH4^+-N+Me〉NO36--N+Me。表明在水环境调查及污染评价等工作中,仅考虑单一污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共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相互关系及生态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急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从广西十万大山保护区采集石蚕蛾(Stenopsyche marmorata)幼虫,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进行重金属离子Cu~(2+)和Pb~(2+)对其的急毒性试验。采用概率单位法分别计算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Cu~(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651、112.975、84.536和70.509 mg/L,Pb~(2+)对石蚕蛾幼虫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138、41.878、30.735和29.245 mg/L。Cu~(2+)和Pb~(2+)对石蚕蛾幼虫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051和2.925 mg/L。[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将石蚕蛾幼虫用作水体重金属污染指示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