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生稻是浙江省常山县的水稻主要种植模式之一,为筛选出适合常山种植的再生稻新品种,不断提高浙江及周边地区再生稻生产水平,提高水稻生产经济社会效益,2021年在常山县游胜家庭农场进行了18个品种(组合)的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本文从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抗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选出不同生育期类型的再生稻优良品种,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幼穗分化特性及发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再生稻发苗困难的原因,对再生稻幼穗分化及发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稻发苗受稻桩营养、病虫害、品种特性、倒伏、干旱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再生稻幼穗分化从低节位开始,各节位分化速度差异大,头季稻成熟时穗分化最高为第4期,再生稻穗分化与茎叶生长、抽穗开花等生理现象同步进行,再生稻发苗在头季稻实行健身栽培的前提下,促芽肥NPK配合,辅以化学调控剂,能实现再生稻平衡发苗,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防除再生稻及落田谷苗的技术方法,开展晚稻免耕田再生稻及落田谷防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撒施田毛对晚稻免耕田再生稻和落田谷防除效果较好,再生稻每平方米只有0.5蔸和1.3苗,落田谷每平方米只有2.1苗;而单独喷施耕丰的防除效果较差,再生稻每平方米有8蔸和24.8苗,落田谷苗每平方米有74.8苗。  相似文献   

4.
促芽肥施期对再生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因其具有生长周期短、投入少、成本低、米质优等特点,中稻一再生稻生产成为西南稻区的主栽模式。本研究针对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渝香203,特别探讨了促芽肥施期对再生稻的萌发、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齐穗期施促芽肥对提高再生稻再生力、增加叶面积、提高再生稻产量方面效果明显。这为优化再生稻栽培技术,推广渝香203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稻- 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重庆市开县的晚秋生产重点作物,同一水稻品种的再生稻稻米品质明显优于中稻稻米,为了突出区域特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中稻、再生稻两季产量,针对重庆市开县的地域生态特性,主要从稻田选择、育秧技术、大田管理、病虫防控、稻草还田、再生季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稻-再生稻的栽培措施,得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面积中稻-再生稻增产增收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再生稻生产历史及现状,分别从政策、技术和服务等方面对进一步发展再生稻提出了建议,包括制定再生稻生产扶持政策,提高再生稻生产中的科技到位率,完善早稻和再生稻生产发展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近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再生稻已经成为浙江常山种粮大户增产增收的好模式。为筛选不同生育期类型适合在常山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再生稻优良品种,2019—2021年常山农技人员引进了20多个再生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中甬优4901表现出生育期短、米质优、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不仅适宜在常山及周边作再生稻栽培,而且在浙江省宁波、绍兴以及湖南、江西等地也表现良好。为探索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2021年农技人员对甬优4901头季稻插秧密度、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再生季施肥等关键技术点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展百亩高产示范。本文将甬优4901再生稻在浙江常山试验示范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的技术体系,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四川再生稻栽培技术经过杨开渠、李实贲等几代科学家的应用研究、示范、推广、已基本普及,但再生稻杂交组合缺乏,限制了再生稻生产的发展。1997年在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四川再生稻高产配套技术研究课题。1999年利用前两年初步筛选出的冈优725、冈优527等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的杂交稻新组合,在富顺基地进行中稻+再生稻百亩(1亩=1/15公顷,下同),超高产配套技术示范,要求两季平均亩产800公斤。其中设高产试验田,两季亩产1000公斤。同时在童寺区组织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设置再生稻杂交新组合筛选圃,在雅安和温江基地进行再生稻亲本材料初 杂交新组合的测配等应用研究,为大面积再生稻生产筛选出、优质、抗病的杂交稻新组合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2个气象因素中,选出≥10℃积温、7,9月均温、8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作为区划分区指标,利用聚类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将安微省再生稻种植区域分为4个气候生态区。即皖南山区再生稻适宜区,沿江再生稻适宜区,江淮再生稻适宜区和沿淮再生稻次适宜区。  相似文献   

10.
早稻再生稻-莴苣粮经高效栽培模式在永安市已示范推广5年,该种植模式的早稻再生稻具有省工、省地、节本、避蚊、避寒、高产的优点,并且早稻再生稻比两季稻生育期缩短59d,特别是再生稻比晚稻提早26d,为冬季种植飞桥莴苣提供了条件。5年来永安市早稻再生稻一莴苣栽培模式累计推广4000hm^2,早稻再生稻平均产量15.3t/hm^2,莴苣(飞桥莴苣)平均产量47t/hm^2,平均产值7.3万形hm^2,纯收入5.04万形hm^2。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给中稻再生稻的育种提供依据,以37个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再生率、株高及穗长整齐度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杂交再生稻产量性状优于常规再生稻品种;单株再生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主要因子;再生稻的株高整齐度、穗长整齐度与其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由于近几年国家对粮食生产优政策的连续出台,市场粮价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单季改双季、抛荒地开垦、再生稻面积增加等现象逐年上升。特别是再生稻具有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等优势,又能错开农忙、寒流、稻瘿蚊为害等特点而逐步为我市农民所接受,面积由最初的20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1.6万亩,双季总产量也有较大提高,如2005年大竹镇大竹村邱依娣家2.5亩再生稻,经专家实割验收,平均两季亩产超1000公斤。成为我市粮食生产的一个亮点。因此为提高我市再生稻种植管理水平,并针对我市再生稻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以下适合本地土壤、气侯特点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双季稻区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技术,选用中浙优8号作再生稻,设留桩高度5cm、10cm、15cm三个处理进行留桩高度对比试验。通过对各处理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抗逆性、再生成穗率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双季稻区再生稻适宜留桩高度为10cm,适合在再生稻低留桩高产栽培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中国再生稻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再生稻的遗传育种、再生稻的生理生态,再生稻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围绕我省当前再生稻发展需要,通过12个杂优组合再生稻产量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实粒数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提高栽培措施可显著增加再生穗,从而达到提高再生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各品种再生力强弱,筛选出适合我县推广种植的再生稻组合,为发展再生稻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进行了杂交中稻再生季同田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再生稻生长发育的21个所象指标中筛选出7-9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年均日照时数和降水量作为分区指标,并根据生产实际结合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再生稻栽培区域分为3个气候生态区。即鄂东低山丘陵再生稻适宜区,鄂中丘陵平原再生稻适宜区,鄂鄂西山地再生稻次适宜区。  相似文献   

18.
选用优质中籼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多年的试验和示范研究,初步明确了双季稻区再生稻高产的技术是:通过加强头季稻后期管理,提高出苗率、强调低留茬,施壮苗肥,促进再生稻壮秆大穗;最终实现再生稻两熟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通过4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小春作物,中稻,再生稻在稻田复种耕制中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物质,能量转化效益,为认识中稻--再生稻在稻田耕制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小春--中稻--再生稻复种制,促进稻田生产向“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具有南方稻作技术特色的再生稻。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西南生态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其次,详细阐述了再生稻生产技术的关键措施;最后,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描述了再生稻生产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在世界水稻主产区,特别是光热资源富余的地区,促进再生稻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