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自然界分化出了人,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就形成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对自然的作用在逐渐增强,在某些方面甚至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创伤,同时威胁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就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马乾坤 《甘肃农业》2011,(10):29-30
目前我国草原面积严重退化,质量不断下降,已经威胁到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其主要原因就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作者从草原变迁与退化困境、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影响方面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旱灾、水灾是我市从历史至今反复发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近几年的大旱,已严重地束缚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也将威胁到城市的生活用水。本文通过2001年我市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初步分析,使我们懂得旱灾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而且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说,人类在与各种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人类面临的紧要而艰巨的任务。人类对自然的生态经历了物我敌对、物我所用、物我可亲时期,从而走上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所强调的是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威胁自然的整体性和其他物种的生存,即人类和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5.
于金凤  刘兴学 《甘肃农业》2013,(22):40-41,44
西北内陆河流域移民迁入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生态平衡失调;植被覆盖率低,质量和功能下降;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些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集中表现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对植被系统的影响、对土壤系统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6.
T-2毒素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与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2毒素是A类单端孢霉烯族真菌毒素。T-2毒素自然发生,严重污染粮食作物及其加工产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T-2毒素污染饲料,威胁畜禽健康,严重影响畜禽养殖业。T-2毒素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在可食组织器官残留,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T-2毒素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有关T-2毒素的毒性及其毒理机制与代谢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常华 《世界农业》2000,(10):53-53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困扰人类多时的环境危机并没有消失,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是越来越严重了。   土壤继续遭到破坏 全世界至少有 110个国家共 10亿人口赖以生存的可耕地正在遭到破坏。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的消失、耕地过分开发和牧场过度放牧,致使土壤剥蚀严重,土壤结构恶化。同时,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及各种废料到处抛弃,都在对土地构成不可逆转的污染。   气候变化威胁严重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气象专家认为下世纪海平面将继续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及岛屿都有被水淹没的危险,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生产和自然…  相似文献   

8.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由原生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进入另一个生态环境,并在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建群和扩散而逐渐占领新栖息地的一种生态现象。当外来物种定植于自然栖息地,成为变化的主体并威胁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时,则被认为是入侵。外来入侵生物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危及本地物种生存,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少花蒺藜草是我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的重点防除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近年来,发现少花蒺藜草在吉林省部分县(市)发生较严重,并有逐渐蔓延趋势,对农业生态环境、农民生产生活等造成危害。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应提高对少花蒺藜草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好防控与灭除工作。  相似文献   

9.
乌兰 《甘肃农业》2006,(7):155-156
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利用及向大自然肆无忌惮排放各种污染物,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从而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人类必须清醒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整体。坚持人和自然平等前提下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并且以此为目标,采取措施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1991年以来,我省柑桔曾受到两次严重的冻害,这说明发展柑桔类果树存在一定的自然风险。为使柑桔丰产稳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合理利用小气候发展柑桔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选择适宜柑桔生长的小气候建园1.选择在大水库、湖泊附近建柑桔园,冻害威胁小。因水体及水体附近地区冬季气温变化较小。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柑桔冻害较轻。2.选择在避风当阳的南面山体小区建园较好。当冷空气南下时,山体对其南面的小区具有屏障作用,从而使小区风速减弱,日平均气温略有升高。其次是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间,当地面强烈的辐射减弱…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使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明显增强。它一方面给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产生了全球性的“人类困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走出困境,路在何方?路就在发展人的素质和能力。只有改变我们陈旧的自然观、历史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才能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使世界更美好。80年代兴起、90年代确立的人类社会走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以科技为动力、以人本为目标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社会功能出发,寻求总体的最佳发展,实现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生存空间,但是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全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如何改善和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也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相似文献   

13.
自从人类诞生之日 ,即开始向自然无休止地索取 ,这种索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加剧 ,已严重地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招致了大自然施以人类以无情的惩罚 :大气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沙尘暴、水质与大气污染、土地肥力的下降、土壤沙化等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这时才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1 972年 ,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1 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系统概括地提出了保护人类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4.
危害苜蓿的害虫主要有:第一类烟粉虱、蚜虫、蓟马、盲蝽象等吸食植物汁液危害的害虫;第二类甜菜夜蛾、棉铃虫、粘虫、潜叶蝇、芫青等食叶危害的害虫。根据近两年的调查,烟粉虱和甜菜夜蛾发生特别严重,应作为主要防治对象。在防治时应尽量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因苜蓿田中的昆虫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种天敌,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当害虫发生严重时,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水土资源的衰竭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与各种生物的生存。据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的统计资料显示:水土流失每年约蚕食333万hm^2的耕地。罗布泊向全国提出了警告,民勤向甘肃提出了警告。积石山县虽然没有与那些地区一样的结局,但水土保持依然迫在眉睫,形势严峻。仅我县境内每年约有40万m^3的泥沙流人黄河,对当地造成沙化严重、土地干旱等不良后果,对库区和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正>绵羊寄生虫在养羊过程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寄生虫对养羊业危害极大,传染性不强,但具有隐蔽性,一般难以快速检测。当症状明显时,绵羊可能受到严重感染,导致绵羊饲养者。重大损失。绵羊寄生虫不仅危害绵羊自身,而且如果人类误食含有寄生虫的羊肉,也会感染绵羊寄生虫,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防治绵羊寄生虫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羊寄生虫病进行分析。特别是在内蒙古和新疆,畜牧业是许多当地居  相似文献   

17.
森林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生产资料,是自然生态平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林木病虫害严重损害林木的健康生长,是威胁森林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林木病原菌主要在树下土壤、树皮缝及枯枝落叶上寄生越冬,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等,虫害可分为根部害虫、枝干害虫、叶部害虫等,应根据其发生特点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科 《新农村(黑龙江)》2012,(1):208-208,214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生态危机正使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态危机,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当今生态文明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而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的主体,应当肩负起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责任,从而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不致成祸害,从而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9.
程慧 《新农村》2008,(12):24-24
“人类生活中细菌的存在是必要的,盲目除菌并不利于健康。”这是医学专家告诉我们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以大肠杆菌为例,食物中大肠杆菌超标会引起腹泻,但它又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有益”菌种。正常菌群对人体来说非常必要,当人体正常细菌减少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对健康形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适度改造自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时,应遵循适度改造自然的原则。本文从转变人类发展观,改变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科技,控制人口增长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探讨了适度改造自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