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贺 《森林工程》2007,23(4):41-42
水泥混凝土断板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年限.本文详细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影响因素,指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既有施工控制原因,也存在自然环境、设计、养护等方面原因.针对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技术和防范措施,降低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
该断丝检测系统由MSC430F167最小系统、旋转编码器、感应线圈与模拟信号放大电路、240*128点阵液晶显示器、3*6键盘阵列、RS232串行接口电路、USB接口等构成.能检测和显示以0.3~3.0 m/s的速度运行的在役钢丝绳的断丝位置和根数及其运行速度,存储器可存储长度达10 km以上钢丝绳的采样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断丝位置的检测重复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冰冻雪压对杉木人工林近成熟林分危害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受冰冻雪灾较为严莺的江西省大岗山林区杉木近成熟林分为研究对象,探讨杉木林分结构和立地条件与杉木受损类型及灾害发生程度的关系,得到几点主要结论:1)冰冻雪压造成大岗山林区杉木受害株数比例达66.84%,受灾相当严重,杉木林分受害类型可分为弯梢、断梢、斜干、断干、倒地及翻蔸等6种,其中断干和断梢为最主要的2种受害类型.2)杉木林分结构对冰冻雪压危害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灾害主要发生于径阶相对较小的林木,林分内径阶越大的林木其受害程度明显越轻;林分密度与受害强度具极显著正相关,密度越高,林分受损株数愈多,且密度主要影响断干、翻蔸这2种不可逆的受损类型,合理的密度调控至关重要.3)杉木林分的立地条件与受害程度紧密相关,高海拔、高坡位、陡坡处的林分更易受到冰冻雪压的危害,较高的立地指数有利于杉木在遭受冰冻雪压灾害时减轻损失.  相似文献   

4.
赵晏林  文忠波  陈悦  周欣宇 《林产工业》2019,46(7):35-38,43
以家具企业小径原木断料车间为研究对象,分层构建智能断料系统框架,对数据进行综合管理与优化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断料系统,以实现断料生产的数据管理、科学决策和自动化断料的过程控制。并通过实例对断料问题的关键技术进行数学建模、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利用率达到了90.3%。小径原木智能断料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栎类(Quercus s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单木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类 型林分的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以湖南省 31 个样地共 1 646 株栎类与 1 154 株杉木为研究数据,7 个常见模 型作为栎类、杉木的单木基础模型,基于样地随机效应构建栎类、杉木的单木断面积混合效应模型。结果 表明,栎类断面积的最优基础模型为 Gompertz,杉木断面积的最优基础模型为 Logistic;栎类断面积混合 效应模型相比于基础模型,决定系数 R2 提高了 0.053,SSE 与 RRMSE 均有所降低;杉木断面积混合效应 模型相比于基础模型,决定系数 R2 增加了 0.035,SSE 与 RRMSE 均有所降低;栎类断面积的成熟年龄在 50 年以后,杉木断面积的生长速率在 30 年左右逐步放缓。文章在栎类、杉木单木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 入样地随机效应,模型拟合精度明显提高,说明栎类、杉木的断面积生长都受到年龄与样地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断面积是众多测树因子中的核心因子。文中对林分断面积生长规律及其模拟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自然生长林分与间伐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异同, 并重点从生长方程的选取、断面积模型的分类研制、研制途径及间伐指标、林分自变量及密度指标以及单木竞争指标等5个方面探讨了林分断面积模拟研究进展, 指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理论与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概念、分类及模型整体化研究的内涵,以单木直径生长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提出了单木直径、树高、断面积、材积模型之间,林分平均直径、断面积、材积模型之间以及单木生长模型、全林分模型和径阶分布模型之间的耦合思路,对于解决不同水平模型之间的相容性、一致性及内部结构的统一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求算样地林木总断面积和平均直径林木的总断面积林木平均断面积“一赢,)G二G/月林木~。、一了平万一厚 /_2_2_2 丫n nnD。为每株林木的胸径n为某树种样地林木株数D单位为cmG单位为mZ1.CAsIO一fx一3600P型计算器(l)应用SD功能MODE 3 DI DATA Dz DATA…D。DATA总断面积为:ExP+40000 x Kout又xZ=平均直径为:Kout又xZ+xoutn=INvJ一. 按下INv KAc后可以进行下一个树种的计算,即从D:处开始. 备注:如果按下DATA后发现刚愉入的林木直径榆错,可按IN犷D几侧除错误再墉入正确数据. (2)应用p,功能 程序是:M ODE oP:ENT 10 …  相似文献   

9.
对杉木人工林的3个生长性状—断面积、胸径和材积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断面积性状与材积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断面积平均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断面积性状与胸径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断面积平均生长量、断面积连年生长量和胸径平均生长量、胸径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材积性状与胸径性状的相关主要是由材积、材积连年生长量和胸径平均生长量、胸径连年生长量的相关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几十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抚育间伐没有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但极强度和强度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林分总断面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断面积,极强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林分蓄积生长率,弱度区除外;红松人工林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收获量,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林分总断面积和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可见,合理的间伐强度能够提高3种林型的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  相似文献   

11.
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加载前产生断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西林业》2008,(1):34-38
马尾松冰雪灾后恢复技术 1.被积雪压断、压弯严重、树干一半以上折断等,树木本身已很难恢复生长可采伐,重新造林。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700~1000 m的植被群落中设置4个固定样地,研究雨雪冰冻灾害对其木本植物的机械损伤情况,结果表明:1)冰雪灾害对木本植物的机械损伤包括断梢、压弯、断干、翻蔸、倒伏等类型,其中压弯占的比例最高,超过总株数的50%;2)胸径≤3.0 cm的林木受危害株数最多,其次是3.1~5.0 cm,7.1~9.0 cm的株数最少;平均胸径≤5.0 cm的林木,主要危害表现为压弯,其他危害类型的平均胸径大多超过5.1 cm;3)树高≤5.0 m的林木受害较多,翻蔸的平均树高在5.0 m以上,5.0 m以下的大多是压弯和倒伏,断梢和断干的高度一般在3.1~5.0 m之间.  相似文献   

14.
依据收集于我省福建柏产区的88个福建柏林分标准地资料,求算标准地蓄积量、断面积、形数,拟合断面积与树高、形数与树高的回归方程,并对 G—H平均曲线进行提高,从而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  相似文献   

15.
浅议混凝土路面的常见裂缝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龟裂、断板、开裂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龟裂、断板、开裂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更好地估测福州市湿地松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情况,同时为湿地松人工林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选用理查德方程、逻辑斯蒂、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基础模型,引入优势木平均高和年龄因子为自变量并将林分密度指数作为密度指标加入到基础断面积模型中.在最优基础模型中引入哑变量,建...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断胚根处理对生物质能源树种文冠果种子发芽成苗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冠果种子进行不同程度的断胚根处理,定量分析了文冠果种子断胚根的最佳处理时期,处理方法与再生根的数量、长度、根幅、直径,出苗率,苗高,冠幅的关系,解决了文冠果种子断胚根的关键技术指标和参数,并以此构成较为完备的文冠果育苗配套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萌发期间,进行断胚根处理,可促进侧根增加,胚根长4cm,留根长2cm时,断胚根效果最显著;胚根斜切口处理的新生根数和根长优于平切口;断胚根处理后,文冠果当年生露地苗木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14.16%,苗木平均高增加7.22cm。  相似文献   

18.
芦苇化学成分及其化学机械浆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芦苇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和磺化化学机械浆(SCMP)的制浆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芦苇的化学成分,发现其综纤维素含量高,1%NaOH抽出物和戊聚糖含量低。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芦苇APMP和SCMP的适宜预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过两段碱性过氧化氢预处理,然后磨浆,可制得白度达57.8%(ISO,以下同)、裂断长2.82 km、撕裂指数3.7 mN.m2/g的芦苇APMP。经过磺化处理,然后磨浆,可制得白度40.6%、裂断长3.48 km、撕裂指数达4.2 mN.m2/g的芦苇SCMP。芦苇SCMP经H2O2单段漂白,H2O2用量为2.0%(质量分数,以下同)时,成浆白度达51.3%,裂断长为3.81 km,撕裂指数4.6 mN.m2/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良种和初植密度对杉木幼龄期断面积生长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以揭示在这两个控制因子下杉木林断面积生长发育规律。[方法]以2012年春在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营造的杉木良种和初植密度互作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8年的逐年定位观测资料,分析2个杉木种子园良种(第1代种子园良种和第3代种子园良种)和4种初植密度(1 667、3 333、5 000、6 667株·hm~(-2))控制下的林分断面积生长动态效应。[结果]初植密度对林分断面积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同一林龄下,初植密度越高,林分断面积生长愈大。林分断面积生长的良种效应差异不显著,但低初植密度下(1 667和3 333株·hm~(-2)),第3世代良种的断面积生长要高于第1世代良种,且随林龄增长这种现象愈明显。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良种和初植密度间交互效应不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低初植密度下,良种对断面积生长的正效应和密度对断面积生长的正效应具有叠加效应,且随林龄增长这种叠加效应愈明显,而高初植密度下(5 000和6 667株·hm~(-2)),不同良种和密度组合下的断面积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低初植密度下,杉木幼龄林分断面积生长的良种和密度效应具有叠加效应,第3世代良种初植密度为3 333株·hm~(-2)的断面积生长显著高于第1世代良种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随初植密度增大,良种对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Ross最近在一篇棱镜轮尺的应用的短文中,再次提出比较用直径卷尺和用轮尺测得的树木直径和断面积的问题。他表示要澄清两个重要论点: 1.用直径卷尺量测产生的断面积估计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