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毛竹为炭前驱体,KOH作活化剂,通过调节KOH用量在相同活化条件下制备了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竹基活性炭材料,通过扫描电镜、BET氮气吸附、直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等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分析方法,考察了碱炭比对竹基活性炭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炭比增大,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与总孔容、中孔孔客、微孔孔客...  相似文献   

2.
沙柳资源丰富且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作为制备活性炭的潜在原料。本研究以沙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沙柳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探究浸渍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3个因素对沙柳基活性炭得率及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所制备活性炭的微观形貌和石墨层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并利用氮气吸附和脱附曲线计算出BET比表面积、BJH孔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制备沙柳基活性炭的较理想工艺条件为,活化时间80 min,浸渍比3∶1(磷酸与原料的质量比),活化温度4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沙柳基活性炭平均得率为46.48%,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5.0 mg/g,BET比表面积为1 015.144 m2/g,孔径大小平均为4.23 nm。  相似文献   

3.
浙江遂昌毛竹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促进浙江遂昌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分析了遂昌县毛竹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毛竹一产春笋、竹材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缺乏;二产规模企业不足,环保问题未能有效破解,产业链不完整,初加工废料和毛竹采伐剩余物竹枝、竹叶绝大部分还未充分利用;三产毛竹产业文创产品和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为此,摆脱毛竹产业的困境,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生产要素集聚,落实“主攻二产、发展三产、提升一产”的措施,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薄皮核桃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农林废弃物薄皮核桃壳为原料,通过化学活化-高温炭化法制备多孔活性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过程,表征吸附性能机理,为薄皮核桃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碘吸附值和亚基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进行活化剂的筛选,并进一步考察原料粒度、料液比、活化时间、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制备出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等温线、元素分析仪和FTIR测定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主要元素组成和表面官能团,扫描电镜分析形貌结构,XRD和TG分析活性炭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结果】选用磷酸为最佳活化剂,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核桃壳粉100目、料液比1:4、活化时间120 min、炭化温度500℃、炭化时间60 min,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657.42±3.1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8.55±1.94 mg/g。制备出的活性炭的表面积为449.80 m2/g,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孔容积为1.11 m2/g,平均孔径为7.87 nm。碳元素含量为65.56%,结晶度不高,为无定型结构,活性炭在400℃左右发生热降解,主要含有羧基、酚基、醇羟基等活性官能团。【结论】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出的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发达,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将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不同部位竹材制备竹活性炭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部位的竹材如竹蔸、竹节和竹枝制备竹炭,以KOH为活化剂,在活化温度为700℃和不同质量浓度的KOH溶液下进行活化制备竹活性炭,测定吸附性能最好的竹活性炭在不同吸附时间和溶液质量浓度下对苯酚的吸附情况,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KOH溶液质量浓度为16.0 g·L-1时,制备的竹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效果最好,而竹蔸、竹节和竹枝活性炭中又以竹蔸活性炭吸附性能最好;吸附时间在40min时,竹蔸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趋于平衡,在30℃时竹蔸活性炭苯酚吸附量达到83.4 mg·g-1时趋向饱和.竹枝炭、竹节炭与竹篼炭的孔隙度分别为0.656,0.698和0.740,竹枝活性炭、竹节活性炭与竹篼活性炭的孔隙度分别为0.688,0.748和0.790.竹篼炭和竹篼活性炭比表面积分别为110.4和475.7m2·g-1,孔容分别为0.09和0.26mL·g-1,平均孔径分别为3.16和2.19nm.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毛竹、淡竹、甜竹及雷竹四种竹材为原料,以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比较研究了不同竹种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竹种经活化后比表面积淡竹为2 327 m2·g-1、雷竹为2 045 m2·g-1、甜竹为2 102 m2·g-1、毛竹为2 233 m2·g-1;总孔容分别为淡竹1.27 m3·g-1、雷竹1.09 cm3·g-1、甜竹1.14 cm3·g-1、毛竹1.24 cm3·g-1.4种不同的竹质活性炭都含有大量的微孔和中孔,其中中孔率分别为淡竹58.3%、雷竹26.6%、甜竹56.1%、毛竹60.4%.且其孔径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在0.5~7nm范围内.从总体上看这4个竹种经活化后比表面积和孔容差别不大,都达到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要求范围,都可以作为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优良竹活性炭基饮用水净化用滤芯,笔者以毛竹活性炭为基材,椰壳活性炭为对比材料,添加高密度聚乙烯,采用活性炭挤出机(CTO)进行基础成型,采用响应曲面法,选取密度、抗压性、渗水率及碘吸附值作为响应值,对施胶量、含水率和粒径3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成型工艺,并对其饮用水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毛竹活性炭滤芯的密度随含水率和施胶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粒炭粉径的变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含水率和施胶量的增加抗压性降低,随着炭粉粒径的变小抗压性增加;含水率和炭粉粒径对滤芯的碘吸附值影响不明显,随施胶量的增加滤芯的碘吸附值降低;随粒径目数、含水率和施胶量的增加滤芯的渗水率呈降低趋势; SEM和EPR分析表明,滤芯的净水主要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微弱;有机物吸附模拟试验表明,滤芯对水质甲醛去除效果良好,可有效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随竹活性炭滤芯投加量的增加,饮用水CODMn的去除率增加,当投加量大于400 mg时吸附饱和;竹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滤芯对CODMn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8.
桐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桐壳为原料,在通氮速率为200 mL/min、活化温度400℃、升温速率10℃/min和活化时间1 h的条件下,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了桐壳基活性炭,并采用SA3100型表面积和细孔分析仪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桐壳基活性炭的表面细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还进行了亚甲基蓝和苯酚溶液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桐壳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细孔总体积可分别高达1 995 m2/g和1.521 mL/g,其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能力随氯化锌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CT3.0对苯酚吸附能力高于普通商品活性炭,可望成为一种高效的有机污染物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硬杂木龙凤檀的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研究了磷酸活化法的活化温度、磷酸质量分数和浸渍比对龙凤檀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活性炭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根据吸附理论和DFT孔径分布图,拟合计算出活性炭有效孔道所占的孔容积与液相吸附性能(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酸质量分数60%、磷酸溶液与龙凤檀浸渍比3∶1(mL∶g)、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磷酸活化法制备的龙凤檀活性炭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和优异的孔隙结构,碘吸附值为841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0 mg/g,焦糖脱色率为120%,比表面积为1 516 m2/g,总孔容为1.145 cm3/g,均优于软杂木杉木制备得到的活性炭。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出龙凤檀活性炭不同孔径区间对应的孔容积,经过理论分析和拟合计算,发现碘吸附值与孔径在1.0~2.7 nm之间的孔容积、亚甲基蓝吸附值与孔径在1.7~5.0 nm之间的孔容积、焦糖脱色率与孔径在2.7~6.3 nm之间的孔容积有着很好...  相似文献   

10.
以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研制出的活性炭,碘吸附为2608 mg.g-1,是普通活性炭2.6倍,对亚甲基蓝吸附为36ml,是普通活性炭的3倍。在活性炭的制备试验中,活化剂用KOH和活化助剂,高温浸渍这一新工艺。通过电容制备的应用试验,得出电容的大小与活性炭吸附和脱附KOH值有关。  相似文献   

11.
微波氯化锌法马占相思木材剩余物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马占相思木材剩余物为原料,研究用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在微波功率900W、氯化锌溶液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锌屑比、氯化锌溶液的pH值及微波辐射时间对产品得率、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锌屑比2.5∶1、氯化锌溶液pH值为1、微波辐射时间6min,用此工艺制得的活性炭得率为47.5%,产品的亚甲基蓝吸附值达12.9mL/0.1g,是国家一级品标准(GB/T13803.2-1999)的1.43倍,该产品对Cr6 的吸附量为9.974mg(以1g活性炭计,Cr6 溶液pH值4.0,质量浓度50mg/L).  相似文献   

12.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通过KOH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探索温度、时间和活化比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60 min,活化比值为5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最优.制备出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3 360 m2/g,总孔孔容为1.798 cm3/g,平均孔径为2.140 nm,对碘的吸附性能为2809 mg/g,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为675mg/g.  相似文献   

13.
以木屑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硼酸为催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磷屑比、硼酸添加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产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屑比为1.5∶1,硼酸的添加量为1%,活化温度是400℃,活化时间为60 min,此时活性炭的得率为33.5%,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25 mg/g,碘吸附值为855 mg/g。添加硼酸的制备方法要比传统的用磷酸制备时的条件更加温和,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可以改变活性炭产品的孔隙结构,生产出用于不同环境的液相吸附专用活性炭。  相似文献   

14.
以椰壳为原料,采用热解活化法制备微孔发达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结构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4h,可制得比表面积为994.42 m2/g的微孔发达活性炭,其碘吸附值为1 295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5 mg/g.N2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在2nm左右,总孔容积为0.503 9 cm3/g,其中微孔容积为0.430 3 cm3/g,微孔率达85.39%.对该活性炭进行CO2动态吸附实验,CO2饱和吸附容量为56.61 mg/g,在热解活化法制备椰壳过程中,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和活化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的得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沙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沙柳的利用价值,获得一种成本低、性能好的活性炭,采用化学活化法,使用3种不同的活化剂制备沙柳活性炭,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活化温度、时间和p H值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活化剂制备沙柳活性炭的工艺条件以及沙柳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不同,其中氢氧化钾为活化剂时吸附量最大(519.63 mg/g),磷酸次之(347.13 mg/g),氯化锌最小(323.45 mg/g)。沙柳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行为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所描述的规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p H值和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附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毛竹受竹织叶野螟危害后,竹叶次生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受竹织叶野螟危害后,竹叶中单宁和黄酮含量增加,总酚含量下降.说明毛竹次生代谢物质和抗虫性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利用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了性能良好的活性炭.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影响活性炭碘吸附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项回归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并通过低温液氮( N2/77 K)吸附测定较优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利用氯化锌为活化剂的机械力化学技术制备活性炭的较优工艺条件为:氯化锌与绝干木屑的质量之比(锌屑比)值3.00,研磨时间10 min,活化温度584℃,活化时间2.5h,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 262.47 mg/g.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化学特征及其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7个品种竹叶多糖酸水解、衍生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其单糖的物化特征;以硫酸 - 蒽酮法,研究不同品种竹叶多糖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竹叶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中木糖占43.9% ~ 65.5%,阿拉伯糖占11.7% ~ 19.6%,葡萄糖占7.2% ~ 20.8%,半乳糖占7.7% ~ 14.1%;不同单糖间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品种竹叶含5.0% ~ 6.9%未知单糖.不同品种竹叶多糖质量分数在1.9% ~ 5.7%之间,其中鹅毛竹含糖量最高(5.7%),长叶苦竹含糖量最低(1.9%).本研究从17个品种竹叶中筛选出多糖含量在4%以上的有鹅毛竹、矮箬竹、巴山木竹下部、铺地竹、毛竹、百夹竹、唐竹和金丝慈竹下部,淡竹来源广泛,可成为提取竹叶多糖的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19.
张力平  徐博函  陈曦 《木材工业》2007,21(5):11-12,15
以三倍体毛白杨木屑为原料,经磷酸浸渍、马沸炉高温烧制后制备活性炭,并且通过模拟染料废水探讨其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适宜的制备条件为:木屑粒径40~60目,磷酸质量分数55%,固液体积比1∶2,活化温度400 ℃,活化时间4 h;该活性炭对碱性品红的最佳吸附条件为:30 ℃,pH值7,吸附时间4 h;其再生性能良好,与商品活性炭相比,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核桃壳和杏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法制备活性炭,以亚甲基蓝吸附值、碘吸附值和得率为指标,研究了原料粒径和含水率对磷酸法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粒径和含水率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重要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原料粒径,对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有利,而原料含水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因不同原料而异。增加原料含水率,对核桃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提高有利,但会降低小粒径杏壳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时,选择粒径0.5~0.7 mm、含水率11%的原料为佳,得率可达41%,亚甲基蓝吸附值230 mg/g,碘吸附值874 mg/g;以杏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时,选择粒径0.7~1.2 mm、烘干的原料为佳,得率可达42%,亚甲基蓝吸附值87 mg/g,碘吸附值734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