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目的】探求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该灌区地表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采用3层BP网络建模方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进行研究,运用缺省因子检验法分析各因子对地下水埋深影响的敏感性;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结果】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定量描述地下水位动态与各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位动态的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关联排序结果基本符合敏感性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各因子的敏感程度。【结论】将这2种方法结合运用到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位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灰色预测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累加累减生成等方法,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工农业生产在各生产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规划性预测,为生产的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小麦白粉病的预测方法,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乳山市小麦白粉病的灰色灾变预测模型:=26.4914 0.4596-25.9510检验表明,模型的精度是令人满意的.该模型可以对小麦白粉病进行超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用Excel求解GM(1,1)模型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GM(1,1)模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最常用预测模型.在常用的灰色数列预测、灰色灾变预测、灰色季节灾变预测、灰色拓扑预测、灰色区间预测等方法中,均离不开GM(1,1)模型.GM(1,1)模型虽然是最简单的灰色系统模型,但建立这种模型需要一定的矩阵运算知识或数理统计知识,在数据列较长的情况下,若不会计算机编程,求解灰参数是十分烦琐的.因此,求解灰参数是建立GM(1,1)模型的关键和难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阳城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影响面广,造成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加强干旱灾害的分析预测对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灰色GM(1,1)模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最常用预测模型。灰色灾变预测就是通过对灾变日期序列建立GM(1,1)模型,预测以后若干次灾变发生的日期。本文拟通过对阳城县1957-2012年的年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干旱灾变指标,建立灾变日期序列,并进行检验,用优化后的数据序列建立GM(1,1)模型,同时与不对原始日期序列进行检验的GM(1,1)模型进行比较,并把该模型应用于阳城县干旱预测中。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阳城县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影响面广,造成的危害也非常严重。加强干旱灾害的分析预测对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灰色GM(1,1)模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最常用预测模型。灰色灾变预测就是通过对灾变日期序列建立GM(1,1)模型,预测以后若干次灾变发生的日期。本文拟通过对阳城县1957-2012年的年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干旱灾变指标,建立灾变日期序列,并进行检验,用优化后的数据序列建立GM(1,1)模型,同时与不对原始日期序列进行检验的GM(1,1)模型进行比较,并把该模型应用于阳城县干旱预测中。  相似文献   

7.
黎志键  方崇  苏超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72-5475
根据百色市右江灌区1961-2010年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该地区旱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灰色灾变预测模型GM(1,1),利用残差检验对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并对该灌区未来两次旱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避免了人为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精度较高,方法简单,为制定抗旱减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模型技术对马尾松毛虫灾变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的猖獗发生可以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过程,为探索松毛虫危害森林资源灾变规律,依据瑞金市2001-2007年大发生面积的时间数据序列,尝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其GM(1,1)模型,对马尾松毛虫大发生的灾变趋势,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灾变长期趋势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趋势与过去情形相符,且1-2年的预测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完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方法】通过对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对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探索性地将正交试验与地下水动态建模相结合,用以进行地下水动态敏感性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改进正交试验法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宝鸡峡灌区,所得结果与现有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相近,即均认为地表水灌溉量和蒸发量是影响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素,并且该方法也在理论上克服了现有分析方法的一些局限性。【结论】基于改进正交试验法的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具有一定可行性,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分析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灰色线性组合模型由于在传统灰色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对数据的线性分析,在各个领域应用已较为广泛.应用灰色线性组合模型,以沈阳市1960~2006年的降雨量作为数据依据,建立模型对涝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较好的拟合了预测灾变年,预测误差小于普通灰色预测模型,为涝灾预测增加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充分考虑降水、渠灌、井灌开采对灌区地下水动态的综合影响,根据隔离井法的思路,从灌区抽水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出发,将开采期-水位恢复期作为一个计算时段分别建立和求解地下水动态调控的数学模型,再将各计算时段看作是一个连续、互馈的动态过程,利用该模型便可实现灌区地下水动态的调控计算。  相似文献   

12.
杨木单板层积材动态弹性模量优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不同工艺条件(如压力、施胶量、加压时间、加压温度)对杨木单板层积材动态弹性模量的影响。通过杨木单板层积材弯曲振动试验,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动态弹性模量,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单板层积材生产工艺对材料动态弹性模量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污染物随再生水进入地下环境后其迁移衰减情况及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以Multi-cell模型为基础,结合污染物质量守恒、在水土中吸附再分配、生物降解等机理,针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构建了计算污染物随水在土壤剖面的垂向迁移衰减一维模型,并以北京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以再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和菲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钻孔资料及灌溉水水质、地下水水质资料,应用该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经过多年连续灌溉后,通州大兴大部分地区进入潜水含水层的萘、菲浓度较低,整体污染风险较低,仅在通州区潞城镇等个别地区萘、菲浓度较高,应引起重视;由于大兴区整体包气带较厚,其污染风险低于通州区.土壤粘土层是萘、菲积累的主要层位,其吸附容量远大于细砂等粗颗粒介质,在土壤表层低环多环芳烃迁移性更强.应用这一模型,能够较为宏观地掌握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不同区域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萘和菲的污染风险差异.  相似文献   

14.
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的地下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西郊农场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地下水资源的调节计算,建立了地下水动态预测模型,并得到了不同年份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用此模型预测了2010年的地下水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按现在的开采水平到2010年地下水水位理深将达54.2m;节水灌溉可明显减缓地下水水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初霜冻害是影响宿州市秋收作物收成的重要因素.根据季节事件灰预测和多模型离散覆盖机理,创建不同零起点的灾变子序列并建立多个GM(1,1)模型,按照灰关联度择优选模,利用新息或灰数依次递补.对初霜期10月23日出现年份进行预测.提出按照频次对多模型离散覆盖进行白化以确定最有可能出现的年份,经预报检验效果较好,对初霜期的长期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影响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因素多而复杂,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既有确定性因素,又有不确定性因素,如模糊性和灰色性等。因此在决策时需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宜选用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因素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用于某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中,结果表明,该法计算简单,可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对决策的影响;选出的最优投资方案与其他方法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节水改造对区域地下水埋深的影响,以沈乌灌域44眼地下水观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节水改造下地下水动态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整个灌域地下水埋深受灌溉影响明显,夏灌和秋浇后整个灌域地下水埋深都有上升趋势,秋浇后灌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埋深处于最浅值,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但灌域中心地区存在深埋区,对于地下水资源要加强管控;节水改造后,各渠系下游耕地区平均埋深降幅(12.46%)大于上游耕地区平均埋深降幅(7.13%),最大埋深平均降幅(16.54%)大于最小埋深平均降幅(15.78%);荒地区、湖泊旁地区和林地区的地下水平均埋深分别下降0.33、0.24 m和0.36 m。研究表明,节水改造对耕地区、荒地区、湖泊旁和林地区影响较明显,对盐碱区和渠道旁地区影响较微弱。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盐荒地、沙丘和海子对耕地排盐的作用和机理,于2013-2016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张连生研究区展开试验,利用土壤水分、盐分以及地下水盐分、埋深变化的观测数据,经SWAP模型率定和验证,对试验区水盐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SWAP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试验区各地土壤水盐的垂直动态变化规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土壤水分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3 cm3·cm-3,土壤盐分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12 g·kg-1,且二者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6%。地下水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区地下水走向基本为从西北流向东南。研究表明,耕地含水量受灌水影响较大,水分逐渐向深层渗漏并侧向补给盐荒地和沙丘。沙丘表层含水量低,而深层水分可侧向补给耕地、盐荒地。耕地盐分在灌溉期向盐荒地和沙丘运移,最终汇集到海子,盐荒地在作物的生育期积累盐分,而盐分在秋浇期流失。耕地和盐荒地的地下水在灌溉期侧向补给沙丘和海子,非灌溉期由沙丘的地下水侧向补给耕地、盐荒地及海子。  相似文献   

19.
灰色自记忆模型及其在新疆和田地下水埋深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微分方程与自记忆原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埋深预测的灰色自记忆模型,并以新疆和田市地下水长期观测井GW9为例进行了埋深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及预测精度,且简洁实用。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序贯多指标系统动态权重模糊决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以往水资源多阶段优化模型中定权重的不足,本文建立了水资源序贯多指标系统动态权重模糊决策模型,提出权重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序贯决策的动态权重。最后,将本模型应用于渠井灌区灌溉方式的选择,计算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