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淮北棉区麦(油)棉两熟栽培的现状,分析了两熟栽培的正负效应及淮北棉区生态条件,阐述了麦套春棉和夏棉两熟栽培的配套技术。指出了今后发展麦(油)棉两熟必须坚持粮棉双扩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正> 皖夏棉1号,是淮北市农技站在1979年以聊夏棉1号为基础材料,对变异单株经过系统选择于1982年育成的,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而命名.1989年在淮北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亩.江苏、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也在扩种.是当前麦、棉两熟连作的较好的短季棉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缓解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迅速减少和粮棉争地的矛盾,棉、麦(油、菜、瓜等)间作两熟制在我国由南向北不断扩展。我省中南部棉区主要为麦套夏棉,一般年份200—300万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麦棉两熟连作制发展很快,1983年夏棉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9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6.4%,预计今后将逐年增加。为了推动我省夏棉生产,在1982、83两年中,对夏棉(中棉所十号)的成铃规律作了一些观测,现根据夏棉成铃特点,谈谈栽培管理上应采取的一些措施。一、夏棉成铃特点从两年观测结果列  相似文献   

5.
安徽两熟棉区,主要集中在沿长江的安庆、池州、芜湖、巢湖等地区.该区棉田集中,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劳力充足,平均每人占有耕地面积较少,并有精耕细作,棉麦套种的习惯,有利于发展两熟栽培. 为了实现粮、棉双高产,以棉促粮,以粮保棉,有效地解决两熟矛盾,提高单产,我们对安徽沿江地区麦套棉生产做了调查,并进行了麦棉套种综合栽培技术研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1990年调查,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植棉面积近4700万亩,其中:麦棉两熟面积238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50%以上。目前,棉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已初步配套。麦棉产量有所提高,前作小麦亩产均在300公斤以上,并已取得麦棉两熟栽培的技术经验,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套种配置不合理。一般麦套春棉预留棉花空档大窄,如三一式预留棉花空档不足50厘米,三二式和四二式相对更窄,并难以实行麦棉高低垄分厢种植。而麦套夏棉三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麦棉两熟和油棉两熟在我国南北棉区迅速兴起。麦棉两熟和油棉两熟是在麦棉间套复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制度。它比麦棉间作能更好地利用光、热资源和生长季节,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一耕作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我国棉农在科学种田上又前进了一步。笔者1987年曾先后赴河南、山东等省考察,发现小麦、夏棉两熟和油菜、棉花两熟很受当地棉农欢迎。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广与发展麦后移栽棉种植模式,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特点.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移栽春棉和夏棉的子棉产量和霜前子棉产量相当.与麦套移栽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的生育进程有所推迟,子棉产量降低4.2%~4.7%,霜前花率降低0.9~1.3个百分点;但与麦后直播夏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57.3%~58.2%,霜前花率提高约19个百分点;与麦后直播春棉相比,麦后移栽棉花显著增产62.1%~63.0%,霜前花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此外,棉花麦后移栽,有利于小麦全幅播种和机械收获,且小麦产量比套种田小麦增产25%以上(P<0.05),同时,棉花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实现了专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育苗,有利于棉花机械移栽.可见,工厂化两苗互作育苗麦后机械化移栽春棉和夏棉可以取代传统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植棉效益,近年来在湖北省进行了大量的机采棉田间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一套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技术。介绍了4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适用于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麦套棉棉蚜防治指标和主要害虫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组建了麦套春棉、麦套夏棉和夏直播棉由于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ar为害形成的不同卷叶株率和棉花产量损失率的相关式。分别提出了它们在亩产60~70公斤产量水平下的防治指标:麦套春棉1~3叶期和4~7叶期卷叶株率10%和18%;麦套夏棉和夏直播棉1~7叶期均为卷叶株率18%;三者蕾铃期均为卷叶株率10%。调查了棉蚜、棉铃虫和棉叶螨在上述三种类型棉田内的种群动态。提出了麦套春棉主要棉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河南省境内的黄淮平原地区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扩大,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对粮食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粮棉争地矛盾更加突出。为此,我们在20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全省棉花生产区的光、热、水、气、土等资源条件,同时针对目前夏棉生产中存在的成熟偏晚、腾茬迟造成小麦晚播减产等问题,进一步深入开展了麦(油)棉连作早熟双高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期望在小麦增收的前提下稳定棉田面积,力争增加棉花总产量,提高土地综合经济效益,实现麦(油)棉连作亩产小麦250—400公斤、皮棉65—80公斤。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栽培条件对棉株性状的影响,进行麦套夏棉的试验,结果表明:麦套夏棉,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棉苗生长直至中、后期发育,套种棉行越窄,越不利于棉苗生长。因此,麦套夏棉应采用窄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棉花的种植方式,提倡畦宽110cm,畦面60 cm播4行小麦,畦埂50 cm套种2行棉花,棉花小行距40 cm,大行距70 cm。小麦应选用高产、秸秆较矮、叶片上冲的中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组建了麦套春棉、麦套夏棉和夏直播棉第二~四代、第三~四代和第四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棉花产量损失率的相关式。分别提出麦套春棉第二、三、四代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量180粒、50粒和200粒;麦套夏棉第三代和第四代为百株累计卵量25粒和100粒;夏直播棉第四代为百株累计卵量100粒。  相似文献   

14.
张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5,(6):366-367,374
中国粮食、棉花生产均不容忽视,而黄河流域是中国主要产粮产棉区,粮棉争地的现象尤为突出.麦棉两熟种植模式既解决了中国农业生产中棉粮争地问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复种指数;又是中国棉区增粮,麦区增棉增效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鄱阳湖植棉区油棉两熟轻简种植的最佳棉花品种,2020年选用了8个棉花品种进行了大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晶华棉116在10月中旬的吐絮率为85.98%,实收籽棉产量和理论皮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62.6和1057.3 kg/hm2,其生育期较短,铃大、衣分高,成铃吐絮集中且适宜机采;赣杂棉0906生育期较长,铃大、衣分高,产量潜力大.因此,从产量的角度考虑,在油棉两熟制种植模式中,棉花油菜连作机播、机收适宜的棉花品种推荐晶华棉116,油后免耕直播,棉林套播油菜的适宜棉花品种推荐赣杂棉0906.  相似文献   

16.
<正> 济宁市郊区是省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棉花是郊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1991年达到8.4万亩。郊区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1年我们承担了济宁市下达的“万亩麦棉两熟高产开发”任务,全面实施麦套夏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并在全区推广,取  相似文献   

17.
麦套夏棉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增棉丰,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兖州市2007年、2008年麦套夏棉每667平方米(1亩)小麦平均单产512千克、皮棉单产72.6千克,并出现了不少高产更高产典型,现将麦套夏棉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中棉所10号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黑山棉1号为基础材料,从其优良自然变异株系中选育而成.它具有早熟和丰产、优质的特点,适合黄淮海流域广大棉区实行棉麦、棉油两熟栽培.比对照种黑山棉1号增  相似文献   

19.
发展短季棉生产可以实现麦(油) 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气候条件、生产实际出发,论证了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可行性.对我省短季棉生产的合理布局、品种搭配、栽培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重点在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选用耐迟播、早熟、高产的短季棉品种,如皖夏棉1号、中14、中375等,以及"密矮早"栽培模式.一般亩产小麦250~350公斤,皮棉60~70公斤.  相似文献   

20.
棉花麦垄移栽两熟作务中夏棉产量的高低是成败的关键,经多因素综合试验,证明4项农艺措施对夏棉产量作用的效果依次为移栽时间>苗龄>密度>钵块。在有效热量偏低的关中棉区,移栽时间和苗龄是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密度。在收获7015.5k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