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豫油2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回归旋转设计,建立了双低油菜豫油2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式。频率分析表明,豫油2号亩产150公斤以上,要求播期在9月23~9月26日,每亩密度为1.56~2.23万株,尿素用量为每亩18.45~26.85公斤。三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播期>密度>施氮肥量。  相似文献   

2.
正一、土地选择选择土层厚、疏松,有灌溉条件、通风条件好的地块,中上等地力种植。二、施肥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2-3吨,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作为底肥;结合耘地或浇水,亩施尿素20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三、适时播种建议播期为4月25日-5月10日。(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
两年试验表明,在石河子地区,棉花栽培措施对产量的作用顺序是:密度>播期>施尿素量>喷施矮壮素>施三料磷;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的最佳农艺组合方案是:4月16—22日播种,亩保苗1.1×10~4—1.2×10~4株,亩施尿素20—30kg,三料磷10—15kg,6月下旬(头水前)喷施矮壮素3.6—4.0g(有效成分50%),7月中旬(二水前)喷8—10g,生育期灌水3—4次,及时防治病虫害,亩产皮棉可达75—85kg。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除与铃数、铃重相关显著外,与株高、果枝数及6月中旬的叶面积系数相关也显著;纤维长度与密度呈负相关,与施尿素量呈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播期呈负相关,与喷施矮壮素呈正相关;均匀度与施氮磷量均呈正相关;断裂比强度与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麦2023’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设10月10日、10月25日、11月9日3个水平;以播量为裂区,设每亩播量7.5 kg、12.5 kg、17.5 kg 3个水平,以追肥方式为小裂区,设返青期追施缓释肥(A1)、拔节期追施尿素(A2)两个水平,缓释肥为活性腐殖酸复合肥料N、P_2O_5、K_2O占比为15%、15%、15%,研究了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徐麦202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量、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及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三因素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量、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及收获指数均产生显著影响。本试验中产量随播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孕穗期LAI_(max)、高峰苗、茎蘖成穗率和收获指数(HI)均随之递增,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减。播期为10月25日、播量为17.5 kg/亩、拔节期追施尿素的条件下产量最高;10月25日播种的孕穗期LAI_(max)、茎蘖成穗率最高;在11月9日播种、播量17.5 kg/亩、返青期追施缓释肥处理的HI最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对晚稻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晚稻金优928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和水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晚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肥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晚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为:播期6月22日、密度90万·hm-2、施氮量262.5 kg·hm-2、水分为水层10cm.  相似文献   

6.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4个水平,种植密度(副因素)设8.3万、6.7万、5.6万、4.8万、4.2万和3.7万株/hm2计6个水平,在行距60 cm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向日葵生育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导致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其中出苗到开花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籽仁粗脂肪含量、结实率、单盘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籽仁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播期×种植密度对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除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同.综合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分析认为,播期5月30日、种植密度8.3万株/hm2组合效果最好.该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888.89 kg/hm2,籽仁粗脂肪含量为59.54%.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L16(45)”正交设计,5因素4水平,以燕麦推广种“川燕1号”、“白燕2号”、“白燕11号”、“阿坝都”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尿素施肥量、过磷酸钙施肥量的最佳组合.试验得出在本试验土壤肥力下,燕麦的最适种植密度在30万~36万苗/亩之间,最适尿素施用量为6 kg/亩,最适过磷酸钙施用量为10 kg/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栽培条件对设施蚕豆冻害以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鲜食蚕豆品种通鲜2号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架膜时间、播期和种植密度三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架膜时间的推迟,轻度冻害以及无头苗的数量相应增加,即冻害逐渐加重,但产量增加;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分枝数、有效分枝减少,轻度冻害以及无头苗冻害现象减轻,即冻害逐渐减轻,产量以9月30日的播期最高;密度对冻害无影响,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2)同一架膜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冻害逐渐减轻,产量以9月30日的播期较高,密度对冻害无影响,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同一播期,随着架膜时间的推迟,冻害逐渐加重,产量增加,密度对冻害无影响,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密度,随着架膜时间的推迟,冻害逐渐加重,但产量增加,随着播期的推迟,冻害逐渐减轻,产量以9月30日的播期较高。(3)在相同架膜时间、相同播期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总枝数和有效分枝相对减少,产量增加;在相同架膜时间、相同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冻害逐渐减轻,而产量以9月30日播期的较高;在相同播期、相同密度下随着架膜时间的推迟冻害逐渐加重,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节水高产型冬小麦新品种衡216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的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7个播期(10月1日、5日、10日、15日、20日、25日和30日)和6个种植密度(基本苗数量,160万、210万、270万、330万、390万和450万株/hm~2)处理,研究了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三因素均有显著影响。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216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影响很小,受密度影响显著;千粒重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衡216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2日,相应的种植密度为210万~3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优质油菜玉油4号不同播期、密度、氮肥施用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密度,第3因素是氮肥施用量,播期间、密度间、氮肥施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期以9月30日至10月5日、密度以18~24万株·hm~(-2)、施纯氮量以241.5~276.0 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密度和播期对石玉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度与播期是影响玉米产量最主要的栽培因素。为探索石玉9号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和播期,2010~2011年设置了52 500株/hm2(A1)、60000株/hm2(A2)、67500株/hm2(A3)、75000株/hm2(A4)、82500株/hm2(A5)和90000株/hm2(A6)6个密度处理以及6月10日(B1)、6月15日(B2)、6月20日(B3)、6月25日(B4)、6月30日(B5)和7月5日(B6)6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和播期处理对石玉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石玉9号产量均随密度的加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分别在A4和A5处理下达到最高,均在A1处理下最低;6个密度处理的2 a平均产量顺序为A5A4A3A6A2A1,其中,A4与A5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两者均极显著其他处理。2010年和2011年石玉9号产量均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降低趋势;6个播期处理的2 a平均产量顺序为B1B2B3B4B5B6,且不同播期处理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密度和播期均对玉米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在冀中南地区石玉9号适宜密度为75000~82500株/hm2;适宜播期为6月10日,且不晚于6月25日,在茬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播。  相似文献   

12.
以中籼杂交稻品种隆两优866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播期处理(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和5个移栽密度处理(30cm×12cm、30cm×14cm、30cm×16cm、30cm×18cm、30cm×22cm),通过对不同处理产量及其构成指标等生育特征的考察,探索沿江地区隆两优866毯苗机插条件下的适宜播期和移栽密度.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隆两优866的产量先增加后降低,5月10日播种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结实率最高,较其他播期处理增产5.3%以上;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隆两优866的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30cm×14cm移栽密度处理产量高,产量提升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增加实现.综上,沿江地区隆两优866毯苗机插条件下的最佳播期为5月10日左右,最佳移栽密度为30cm×14cm.  相似文献   

13.
<正> 优质麦复种大葱,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产小麦450公斤、大葱5200公斤。主要栽培技术是: 1 小麦 选用强筋、优质专用小麦“8901”,最佳播期10月1~4日,亩播量8~9公斤,用1605、多菌灵药物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腥黑穗病。底肥要求亩施粗肥4~5立方米,碳铵35~50公斤或尿素12.5~18公斤,普通过磷酸钙75~100公斤。缺钾地块亩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0公斤,缺锌地块亩施硫酸锌1公斤。  相似文献   

14.
陈光蓉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5-106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油菜新品种万油25产量(Y)与播期(X1)、施氮量(X2)和密度(X3)间的数学模型。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因素对油菜产量影响的顺序是:施氮量〉密度〉播期;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180.0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播期:9月8-14日;施纯氮量:17.179-20.632kg/667m^2;密度:7632-88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5.
优质油菜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3个甘蓝型油菜新组合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的L9(3 4)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 :播期对产量影响最大 ,品种次之 ;以播期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产量最高。华皖油 1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有 2套 ,即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2万 /hm2 ,施N量 172 .5kg/hm2 ,和播期 10月 1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华皖油 2号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9月 3 0日 ,密度 15万 /hm2 ,施N量 3 79.5kg/hm2 ;H99-2 8的最佳栽培方案是 ,播期 9月 3 0日 ,密度 18万 /hm2 ,施N量 2 76kg/hm2 。  相似文献   

16.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江苏淮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播种期和种植密度,选用红皮高产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15日3个播期和1 hm21.80×106、2.25×106、2.70×106、3.30×106苗4个种植密度,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镇麦168的籽粒产量以适期(10月30日)播种最高,分别比早播(10月20日)和迟播(11月15日)增产8.51%和14.40%。种植密度为1hm22.70×106苗时,籽粒产量达最大值。镇麦168的穗数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以适期播种最高,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推迟播期可显著提高镇麦168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及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增加种植密度会降低面团吸水率,增加弱化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镇麦168优质与高产相结合的播期为10月30日,种植密度为1 hm22.70×106苗。  相似文献   

17.
群叶光照度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 为了研究杂交水稻群体光分布的特点,本试验选用了赣化2号和汕优3号两个杂交稻组合,分两个播栽期,第一期1983年4月20日播种,5月25日移栽;第二期1983年5月10日播种,6月14日移栽。每亩施肥量折合纯氮为11.5公斤。自移栽之日起,每两星期测定一次光强、株型、叶面积和干物重。光强测定时间选为上午10:30至11:30(夏时制),测定时要求天气晴朗,测定部位距离地面10厘米。光强测定仪器为GX-1型棍式照度计。  相似文献   

18.
为将种薯的平均单薯重降至约60g,促进小型化种薯早日应用生产。以尤金的2级原种为试验材料,选用密度(94 906,97 324,120 120,141 844株·hm~(-2))和播期(4月30日,5月16日,5月31日,6月15日)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播期可极显著影响马铃薯的平均单薯重和产量,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平均单薯重逐渐降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播期的推迟,平均单薯重和产量都呈下降趋势。6月15日播种141 844株·hm~(-2)虽然平均单薯重最低,为50.00g,但产量也严重降低,为23 176kg·hm~(-2)。因此,综合平均单薯重和产量等因素,生产中可采用播期5月31日、密度9 7324kg·hm~(-2)或播期5月31日、密度120 120kg·hm~(-2)。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白菜型油菜“91-10”的产量与播期、密度和施肥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产量的效应最大,但各因素间互作效应明显。降低留苗密度,适期晚播,增施肥料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本地区三因素的适宜范围为:直播期10月12~18日,留苗密度27~36万/hm2,施用尿素360~420kg/hm2。  相似文献   

20.
试验在本所钢管大棚内进行.1980年采用早熟性较好的南京早椒×上海甜椒(早×甜)和晚熟抗病的羊角椒;播期以6月21日为第一期,以后每隔10天播一期,至7月21日共分四期,分别于8月9、16、23、31日定植,密度均为每亩6000株.1981年采用羊角椒,除上述四个播期外,增加6月11日一期,第一、二期同于7月31日定植,其他三期分别于8月5、7、19日定植,密度同为每亩6000株.另设密度辅助试验,分每亩4000、6000和8000株三种处理.1980年10月3日扣棚,棚内套小棚.1981年9月13日扣棚,未套小棚.初步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