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鸽作为晚成鸟类,出壳后不能自主采食,限制了人工哺喂技术和出壳后早期营养调控技术的应用。胚蛋给养是指将外源性营养物质注射入家禽胚蛋内,以达到促进家禽胚胎生长发育的效果,可将家禽出壳后早期营养调控提前至孵化后期,为乳鸽的早期营养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乳鸽的生长发育特点、鸽胚蛋给养技术方法、胚蛋给养对鸽胚机体发育及营养代谢的影响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胚蛋给养技术开展乳鸽早期营养调控的研究结果,旨在为乳鸽早期营养调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乳鸽出壳后依赖于亲鸽鸽乳的哺育,严重限制母鸽产雏数,制约鸽业发展。文中基于前人对乳鸽生长发育特点的研究,通过测定鸽乳中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出壳后乳鸽早期小肠氨基酸转运载体的时空表达规律,揭示乳鸽肠道氨基酸转运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胚蛋给养的技术方法,探讨碱性氨基酸对乳鸽早期生长发育的营养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鸽属于晚成鸟,在孵化后生长速度非常快。目前关于鸽饲料营养水平方面报道较多,关于鸽胃肠发育方面研究较少。本文结合鸽的繁殖特性、生物学特性,对鸽胃肠道的发育及变化进行了综述,以期了解鸽早期胃肠发育消化生理特征,为乳鸽营养研究、饲养管理和人工育雏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养鸽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养鸽业已逐渐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独立的产业分支。但目前关于乳鸽能量、粗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鲜有报道,这可能是由于乳鸽在达到成年体重之前一直由亲鸽哺喂所致。本文综述了乳鸽早期生长及鸽乳营养水平的研究进展,为乳鸽营养需要研究和人工育雏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肉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营养物质的组分及比例是卵生鱼类早期发育(胚胎发育或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期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卵生鱼类受精率、早期发育、孵化率与成活率的关键内因,并对随后混合性营养期及外源性营养期仔稚鱼的发育及成活起重要作用。文章就卵生鱼类鱼卵的组分、早期发育的蛋白质及氨基酸利用、脂肪及脂肪酸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维生素的利用、微量元素的动态、相关主要酶的变化及亲鱼营养状况对卵中内源性营养物质组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系统全面地了解卵生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中内源性营养物质组分及主要组分的代谢变动状况,为研究内源性营养调控提供新思路,同时为混合性营养期、外源性营养期及亲鱼期饲料配方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鸽乳是由鸽嗉囊组织生成并分泌的半固态营养物质,是乳鸽唯一的营养来源。乳鸽出生后不能自主觅食,需由亲鸽哺育,鸽乳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鸽乳的生成及分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在禽类中极为少见,也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泌乳过程。鸽乳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物质组成,其合成与分泌受催乳素、胰岛素和松弛素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通过激活JAK/STAT、PI3K/Akt/TOR、AMPK和Wnt等信号通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嗉囊上皮细胞增殖、变性和营养物质合成、富集等过程。本文综述了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并与哺乳动物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嗉囊产生鸽乳的生理机制及与哺乳动物乳腺泌乳的异同。通过研究鸽乳的组成,可为种鸽营养需要标准制定及人工鸽乳研发提供参考;通过研究鸽乳生成的调控机制,进一步深入挖掘调控泌乳的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于提高种鸽的泌乳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燕 《广东饲料》2012,(6):35-3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乳鸽代谢能、粗蛋白等营养需要研究进展以及乳鸽代乳饲料和肥育饲料的配制。认为乳鸽15日龄后人工育肥是较理想的迅速增加乳鸽体重,缩短种鸽繁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的饲养方式。建议对乳鸽营养需求作深入研究,制定和颁布乳鸽饲养标准,并加强人工育雏料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乳鸽代谢能、粗蛋白等营养需要研究进展以及乳鸽代乳饲料和肥育饲料的配制。认为乳鸽15日龄后人工育肥是较理想的迅速增加乳鸽体重,缩短种鸽繁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的饲养方式。建议对乳鸽营养需求作深入研究,制定和颁布乳鸽饲养标准,并加强人工育雏料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规模养鸽业的迅猛发展,人工肥育乳鸽技术的应用提高,人工孵鸽也与日俱增,这是现代鸽业迈向有效增产增收的新技术。近年来,因乳鸽肉质细腻鲜美,蛋白质及能量均居肉食品之首,所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乳鸽的消费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目前乳鸽产量仅为市场需求量的一半,这主要是由于鸽的自然孵化率较低(一般每对产鸽年产6~7对乳鸽),影响了乳鸽生产。采取人工孵鸽,使每对产鸽年产8~10对,甚至10对以上乳鸽,再将乳鸽进行人工肥育,则可大大提高乳鸽的生产效率。现根据实践的采访,将人工孵鸽与乳鸽肥育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研究2~10日龄乳鸽体重、消化器官重量、血清蛋白质代谢、胰腺和小肠黏膜消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乳鸽消化道早期发育特性。选取出壳后2、4、6、8、10日龄白卡奴乳鸽30羽(每个日龄6羽),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日龄对乳鸽早期体重(含卵黄重)、腺胃、肌胃、肝脏、胰腺、小肠的器官重量和器官指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尿素氮含量;胰腺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总活性,脂肪酶比活性,小肠黏膜二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及碱性磷酸酶总活性和比活性均影响显著(P0.05)。其中,发育模式随日龄变化表现为线性增加的指标包括:肝脏、胰腺、小肠的器官指数(P0.01);体重,肌胃、腺胃、胰腺、肝脏、小肠的器官重量(P0.0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P0.01);胰腺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总活性,胰腺脂肪酶比活性(P0.05);小肠黏膜二糖酶(麦芽糖酶和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总活性和比活性(P0.01)。血清尿酸、尿素氮含量,胰蛋白酶比活性发育规律表现为线性下降(P0.05)。腺胃和肌胃的器官指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P0.05)。2)肠段对乳鸽小肠黏膜麦芽糖酶和蔗糖酶总活性影响显著(P0.05)。3)日龄与肠段的交互作用对麦芽糖酶总活性、蔗糖酶总活性和蔗糖酶比活性影响显著(P0.05)。结果提示,随着日龄变化,乳鸽机体蛋白质代谢能力不断增强,沉积水平不断提高,消化系统发育迅速,生长速度高于机体生长,自身胰腺和小肠黏膜水解酶活性不断增强,10日龄时,机体发育水平显著提高。因此,2~10日龄阶段是乳鸽出壳后消化生理机能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断奶仔猪肠道粘膜免疫及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仔猪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断奶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由于断绝了母乳供给的免疫因子和消化道发育的营养活性物质,胃肠道  相似文献   

12.
林易  陆露 《水禽世界》2003,(2):26-26
近年来,因乳鸽肉质细腻鲜美,蛋白质及能量均居肉食品之首,所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乳鸽的消费量都在不断增加。但目前乳鸽产量仅为市场需求量的一半,这主要是由于鸽的自然孵化率较低(一般每对产鸽年产6~7对乳鸽),影响了乳鸽生产。采取人工孵鸽,使每对产鸽年产8~10对,甚至10对以上乳鸽,再将乳鸽进行人工肥育,则可大大提高乳鸽的生产效率。现将人工孵鸽与乳鸽肥育技术介绍如下:1人工孵鸽人工孵鸽最好采用小型平面孵化机,以提高孵化率和出雏率。1.1施温按热天、冷天分别灵活施温,温度范围在38.3℃~38.8…  相似文献   

13.
饲粮中能量、脂肪、粗蛋白质和纤维会影响到卵泡发育、发情周期、激素水平、胚胎附植和产仔数。卵母细胞质量是决定哺乳动物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影响优质胚胎的数量和怀孕率。卵母细胞质量受到糖类、氨基酸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的调节,营养物质代谢异常会降低卵母细胞质量。本文就最新关于营养物质对母猪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通过营养调控提高母猪卵母细胞发育潜能和繁殖性能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物生物化学是提高动物营养学创新能力的手段,也是动物营养研究的基础。文章从营养物质代谢,营养素与基因互作,营养物质与肉品质调控,营养基因组学,营养遗传组学,营养代谢组学,营养物质与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学,mi RNAs与肌肉、脂肪发育的关系,以及Exo-some与营养等方面的生化机制进行论述。旨在分子水平上系统认识营养素既是营养物质,也作为信号分子对基因表达、代谢途径以及性状传递的调控机制,为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科研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5.
《饲料工业》2019,(16):1-10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在结构上与单胃动物不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存在差异。营养物质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供能;菌体蛋白与未降解的饲料流入小肠,由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小肠上皮直接吸收利用。理论上小肠内淀粉类营养物质化学性消化利用效率远高于瘤胃,但淀粉小肠内的消化受到胰腺淀粉酶分泌不足的限制,因此调控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对于高产奶牛更加迫切。本课题组从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入手,研究反刍动物小肠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的调控,尤其是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及功能性氨基酸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反刍动物胰腺的生理结构、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外分泌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理,旨在为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率、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影响仔猪胃肠道发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胃肠发育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利用,及时找到影响其发育的因素对仔猪的营养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发现的诸多因素中,生长因子及营养物质对其发育起到促进作用,而抗营养因子往往对其发育不利。本文从生长因子、营养物质到抗营养因子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对仔猪肠道发育影响,为今后合理配制仔猪饲养阶段的日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能量营养是保障肠道正常发育的基础。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初始底物和供能物质,也是为肠黏膜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和维持其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与其他细胞相比,肠黏膜上皮细胞对三大营养物质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和需求差异,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发挥其营养功能,因此明晰肠黏膜上皮细胞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特点,才能为其提供高效利用的营养物质。本文总结了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3种能源物质的代谢、利用及需求特点,以进一步了解肠黏膜上皮细胞对营养物质的代谢和需求规律,为肠道合理高效的能源供给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人工哺喂乳鸽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市场生产的乳鸽大部分属于瘦小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对乳鸽进行人工哺喂,可减轻亲鸽的负担,使亲鸽集中精力产蛋、孵化,缩短繁殖周期,从而提高乳鸽年产量;还可促进乳鸽持续生长,提高上市体重,改善商品质量.此次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分析人工哺喂对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营养丸的配制、作用及饲喂方法 (1)营养丸的作用主要是补充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的不足,适用于孵化和哺乳期的种鸽和乳鸽.因为乳鸽对日粮的营养要求较高,若按常规方法喂养,其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就需要添加营养丸.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仔猪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断奶仔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由于断绝了母乳供给的免疫因子和消化道发育的营养活性物质,胃肠道功能紊乱,易形成断奶综合征,从而降低断奶仔猪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性能,现对国内外断奶仔猪胃肠道免疫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