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OBSERVATIONS ON WHEAT BULB FLY INFESTATION OF BROADBALK WHEAT PLOTS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F. Raw 《Plant pathology》1954,3(4):134-137
  相似文献   

2.
 4个以中国春为背景的小麦近等基因系及中国春间可溶性蛋白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有一定差异,可溶性蛋白种类及POD、EST、CAT同工酶图谱有较小差异。总的看,ISr5-Ra、ISr5-Sa、ISr6-Ra和ISr11-Ra很接近,Chinese Spring与它们差异稍大。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560份小麦品种(系)对小麦梭条花叶病的抗性表现可划分为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4种类型,其中高抗材料占7.3%,高感材料占87.7%。在抗病品种中,又可划分为抗介体、抗病毒两种类型。通过对8个S×S、6个R×R、16个S×R和12个R×S的抗性表现研究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1)抗性特性为细胞核遗传,抗性基因为显性;(2)抗病毒基因品种中有3对显性基因控制;(3)抗介体性状由1对、2对或3对显性基因控制。4个单基因抗介体品种的抗性遗传被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与抗病害扩展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小花定位孢悬液注射接种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大麦品种抗赤霉病扩展力的强弱与穗轴被害程度、被害小穗数有直接关系,而与株高、穗型、穗芒长度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5.
王锡锋  何家泌 《植物保护学报》1988,15(2):122-122,128
1969年,Briggle以小麦品种Chancellor为轮回亲本,育成了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与Chancellor相似而抗白粉病基因不同的近等基因系。由于它们具有近似一致的遗传背景,可消除因鉴别寄主遗传背景不同所致差异。因此各地利用这套近等基因系进行了有关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结构或生理分化的研究。本试验采用幼苗和成株期接种相结合,评价了各个近等基因系对本省白粉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春小麦根腐病危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控制试验和大田中取样调查等方法,对小麦根腐病在小麦生长不同阶段的危害损失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明确了小麦根腐病苗腐主要影响田间保苗率、幼苗长势及成穗率等而造成产量损失;成株期的叶腐、穗腐则主要影响粒重而造成大幅度减产;同时穗腐又造成小麦籽粒感病,使种子质量下降而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7.
8.
筛选抗耐小麦黄矮病的种质资源是选育抗耐小麦优良品种的前提。小麦黄矮病的GPV株系由麦二叉蚜和禾缢管蚜传播,是我国黄矮病流行区的主流株系,它是我国特有的株系(周广和等,1987)。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山东沿海地区小麦花叶病发病严重,大面积地威胁小麦生产。作者曾对病叶做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并初步鉴定该病之病原为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BWMV)。本文报道了进一步从生物学、病毒的形态、理化性质、血清学以及分子杂交等方面鉴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CEPHALOSPORIUM STRIPE DISEASE OF WHEAT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相似文献   

11.
东北春小麦丛矮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通过重病区的系统调查和流行因素定量测定,明确在灰飞虱是小玫丛矮病最主要的介体,占飞虱种群的95%以上。灰飞得在中肋地区1年发生3代,在麦茬、草根、土缝内越冬,老熟带毒若虫和成虫是次年主要的初侵染源,其数量和带毒率与小麦全矮病发病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回归求得如下关系:Y=0.1823Z1-5.7418X2-0.03099X3+1.1404X4。病情与小麦受侵洒时期密切相关。田间试验表明,三  相似文献   

12.
13.
《Plant pathology》1953,2(4):138-138
  相似文献   

14.
40个小麦优良品种资源的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21个具不同无毒性/毒性基因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40个优良品种资源进行了苗期接种,通过对其抗谱的分析发现,其中3个材料含Pm2,4个材料含Pm4b,CP91-13-4-1-4可能含Pm8,红卷芒与小白冬麦的抗谱相同,含XBD,2个具有Pm13,7个材料含2个以上的抗病基因,有11个材料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另外还有11个材料对所有的参试菌株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5.
茉莉酸诱导小麦幼苗对麦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茉莉酸可诱导小麦品种郑州891的防御反应,使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的取食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尽管此两种蚜虫在正常的小麦相干株上取食的EPG各波型参数出现的次数及历时变化较大,但经茉莉酸诱导后,都再现了NP波次数和历时显著增加、E1与E2波历时明显缩短、首次出现E1波时间显著延长以及口针在细胞间穿刺频率明显升高等变化。这说明茉莉酸诱导后,郑州891的取食适合度降低,其机理与茉莉酸诱导产生挥发性的蚜虫取食拒避剂及诱导维管液营养成份的改变有关。试验还证实;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在其对寄主植物适合度的鉴别中共同起作用;植物适合度不能仅由1-2个EPG波形参数作为指示因子,要视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资源对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麦秆蝇是华北春麦区的主要害虫,选育抗虫品种是一种有希望的防治途径。作者等于1957—1966及1973—1978年先后16年中,在内蒙几处生产、研究单位结合其原始材料及品种试验地栽培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了麦秆蝇产卵情况及为害率的调查。先后共调查过32次,计共1372品种次,包括867个品种(系)。本项调查均以当时推广的丰产但不抗虫的品种为对照品种,1966年前是甘肃96号,1973年后是白欧柔。抗性比较根据品种的被害指数,即其被害率与对照品种被害率的比率,以对照被害率作为100计算,共分高抗、抗、中等、感虫及高感五级,其被害指数标准依次为0—20,20.1—40,40.1—60,60.1—80及≥80.1。共鉴定出高抗级28个品种,抗级的33个品种,另外,根据1—2次调查有81个品种被害指数很低,其抗虫性值得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8.
小麦黄矮病预测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73—1988年共16年的资料,选定13种因素,通过相关性测定,确定黄矮病的主要流行因素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冬季极端低温、越冬蚜量与蚜株率、早春蚜量与蚜茎率。用多元回归法和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小麦黄矮病预测式4个,经验证有较好效果。通过分析还提出了小麦黄矮病的规范化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小麦假黑胚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假黑胚病近年在全疆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5—20%,严重者达35%。受害病粒胚部变成黑褐色,经分离发现,主要由Alternaria造成。该菌分生孢子梗橄褐色,1—8个横隔膜,大小为25—80.5×4.5—6.1微米。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深褐色,倒棍棒形。孢身具2—8个横隔膜,0—3个纵隔膜,隔膜处缢缩,大小9—38×6—18微米,多具喙,喙不分枝,具0—4个隔膜。在人工培养下,病菌形态变化较大。在乳熟至蜡熟期接种,25℃下保湿36小时,潜育期3天。鉴定该病原真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种子带菌与田间发病无直接相关性。药剂拌种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