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粟丽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4):102-108
目前,随着考研热的升温,研究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他们的心理压力问题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和渤海大学2所学校部分在读硕士研究生的随机抽样,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并结合数学中的统计分析手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逐一将影响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压力源(包括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性别差异、就业等)进行了解释与分析,并且针对研究生的不同心理压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缓解由于心理压力而对研究生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1018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论政府、高校都要采取措施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自己也要进行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河北省某高校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焦虑、抑郁现状,并对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对策,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方法 以社会人口学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调查问卷,对河北省某高校750名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其中家庭贫困、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是焦虑、抑郁的危险性因素,恋爱状态和人际关系是焦虑、抑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学校、家庭、社会层面探讨解决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措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东、江西、安徽等省460个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维度构念,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其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感染力)、学习能力、应聘能力和工作技能构成。且大学生就业能力正向促进其就业。应帮助大学生做好人格特质塑造与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着力点,推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比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通过对浙江大学378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问卷调查,比较了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分析了这些压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轻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也产生了以就业为中心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势必会对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也不利于其顺利就业。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方法,将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但学习依然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压力伴随着大学生,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学习压力有增无减。本文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学习压力的实证调查,从大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程度来了解大学生学习压力现状;从大学生学习压力来源中分析其产生学习压力的各种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自我调节、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对大学生树立合理期望值、社会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四位一体"调控对策,缓解大学生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扩大了招生的规模,与此同时,大学生在情感、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加,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相关关系,了解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如何影响其择业取向,研究采用陈宇红、江光荣编制的《就业压力问卷》及陈敏编制的《大学生择业取向问卷》对贵州省三所师范院校共40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中的职业素质评价、就业竞争环境、自我认识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五个维度与物质保障、自我发展两种择业取向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择业取向的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两个维度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通过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通过对扬州大学346名学生的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学生自身、学校教育课程安排、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在对南京6所高校2005届本科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和定量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大部分毕业生在薪金期望值、初次就业预期年限等方面能够准确定位;大学生择业心理较前有很大程度改善;女大学生求职时仍然遭遇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各个高校及学生都已经成为很重要并且很棘手的问题。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就业心理上已经产生了危机。本文以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为框架,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做出分析,并且调查大学生面对该危机的各种表现,浅析就业危机心理产生的原因,最后研究相应的对策,提供有关的干预措施,有目标地解决或舒缓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3.
学习倦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有明显阻碍作用,许多研究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突出。本文采用问卷法,对某农业高校1000名在校生进行学习倦怠现状及成因调查研究,结合调查结果,尝试从增强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拓宽就业视野三方面对农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解决路径进行探索,以期对当前农科人才培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压力持续加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压力。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通过对北京市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进行调查和深入分析,从加强对就业的认识、培养职业经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锻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当前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因素,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大学生返乡创业情况。结果表明,个人、家庭、学校教育、政府政策都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配套政策、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大学生创业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郑大体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质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好,但随着年级的增长,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学生身体形态相对较好,呈现正态分布;身体机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压力增大、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原因是影响他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233-234
对陕西理工大学1500名在校大学生分年级分学院进行"大学生学习性投入与经历"调查,调查主要围绕学习性投入的五个指标:学习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师生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水平,校园环境支持度等展开。经过问卷的发放、回收、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各维度对学生学习收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提出学校应该以改善学生学习性投入为关键,加大挑战与支持力度,刺激并带动学生的学习性投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大学生需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炒股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大学生参与炒股行为的原因,采用《大学生炒股行为调查问卷》方式,对驻保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其中44名正在或曾经参与过炒股大学生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参与炒股学生在性别、城乡、年级和专业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炒股原因上存在盲目从众、投机赌博等诸多不合理理念,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金钱观,加强理财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及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日渐激烈,其心理压力亦不断加大,如何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1]。单亲大学生在大学中占一定比例,为调查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单亲学生有何异同,选取在校本科生中的单亲学生,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的《学生自然状况问卷》对单亲学生进行测试,观察其心理健康状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士勤 《河南农业》2014,(18):19-20
通过对职业院校大学生进行访谈,结合文献资料,形成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然后在访谈基础上形成职业院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评定的内容,共5个维度,40个项目,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最后编制出一套能测量当前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的问卷。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可以用作了解高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特点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