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南方各地采集7种不同类型土壤126个样品,测定土壤有效镁含量.结果表明,平均有效镁含量37.2mg/kg.几种土壤类型供镁能力排序为:水稻土>棕色石灰土>暗泥质砖红壤>泥质红壤>麻硅质红壤>硅质红壤>红土质红壤.同样母质发育红壤,其有效镁的含量与植被种类覆盖、土壤侵蚀程度有关,说明植被生态环境对土壤质量产生重要作用.盆栽试验表明,不同镁肥用量对玉米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施镁的增产幅度受土壤施钾水平的制约,大量施用钾肥,更引起土壤供镁量不足,钾与镁有相互制约的作用.大田施用镁肥,以红壤旱地上黄豆、花生增产幅度最大达25%~40%,其次是茶叶、烤烟,增产幅度20%~25%,水稻增产幅度较少仅有6%左右.施镁肥增产幅度与土壤有效镁含量和作物品种有关.镁肥品种以含镁石灰性物质或水溶性镁化合物较好.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土壤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镁素供应状况及镁肥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耕层(0-20 cm)交换性镁含量在78.1~641.8 mg/kg范围内.平均含量为255.1 mg/kg.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高低依次为潮土>褐土>栗褐土>石灰性褐土>黄绵土>褐土性土.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生物消耗试验表明,褐土和石灰性褐土的镁生物有效性较高,其次是褐土性土和黄绵土,栗褐土和潮土的镁生物有效性最低.与不施镁肥相比,施镁大豆增产2.77%~9.04%,玉米增产2.98%~10.21%;大豆籽粒粗蛋白含量提高4.56%~7.52%,玉米籽粒粗蛋白、总淀粉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9.96%~15.36%,2.41%~6.42%和8.52~12.50%.相关分析表明,大豆籽粒中镁含量与籽粒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玉米籽粒中镁含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呈曲线关系,而与粗脂肪含量呈现显著线性负相关.研究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籽粒中镁与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密切相关,适量施用镁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不同镁肥在中国南方三种缺镁土壤中的迁移和淋洗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镁淋溶是导致南方土壤缺镁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探究了四种镁肥(氧化镁、改性硫酸镁、钙镁磷肥和硫酸钾镁)在中国南方三种酸性缺镁土壤(黄壤、紫色土、红壤)中的有效性、迁移和淋洗特征以及土壤对镁素的固持,以期为南方缺镁土壤科学施用镁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镁肥(折合MgO 100 mg·kg~(-1))后,三种土壤施镁土层(0~15 cm)交换性镁含量提高了2倍~15倍。氧化镁、改性硫酸镁和硫酸钾镁在三种土壤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迁移能力,经过60 d淋洗(模拟降雨量1 000 mm),未施用镁肥土层(15~50 cm)中有效镁含量均较对照增加17.9~105.4mg·kg~(-1)。黄壤上不同镁肥处理镁累积淋失量在104.9~243.8 kg·hm-2,与紫色土接近,但较红壤高2倍~3倍。实验结束后,黄壤和紫色土上施用氧化镁、改性硫酸镁和硫酸钾镁的淋失率均超过三分之一,而红壤中均低于7%;施用钙镁磷肥增加了土壤对镁的固持,减缓了镁向下淋洗,淋失率在三种土壤中均为负值。综合四种镁肥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土壤对镁素的固持、镁在土壤中的淋洗特征以及土壤酸化阻控,钙镁磷肥在三种酸性缺镁土壤中施用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分析和盆栽试验表明,湘南地区几种土壤中的钾、镁以非酸溶态为主,土壤中的有效态钾,镁地较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而土壤中的钙以交换态米,钙供应充分;施用钾肥对玉米生物产量的的影响与施用镁密切相关,在镁的基础上施钾,马的效果显著,在湘南红壤区的第四纪红土红壤、砂岩红壤、板页岩红壤上施镁有显著效果,而棕色石灰土和石灰性紫色土,镁肥作用相对较少,红壤缺镁已成为湘南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分析和盆栽试验表明,湘南地区几种土壤中的钾、镁以非酸溶态为主,土壤中的有效态钾、镁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而土壤中的钙以交换态为主,钙供应充分;施用钾肥对玉米生物产量的影响与施用镁肥密切相关,在镁的基础上施钾,钾肥的效果显著,在湘南红壤区的第四纪红土红壤、砂岩红壤、板页岩红壤上施镁有显著效果,而棕色石灰土和石灰性紫色土,镁肥作用相对较少,红壤缺镁已成为湘南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施钙对玉米生物产量没有显著作用,表明湘南红壤不缺钙,在施肥上应提倡N、P、K、Mg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6.
曲靖烤烟镁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研究曲靖烤烟镁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曲靖烟区采集烤烟样品3 506个,采用决策树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曲靖烤烟镁含量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曲靖烟区烤烟镁含量平均为4.10 g/kg,且变幅较大(0.36~17.70 g/kg),有46.36%面积的烟叶镁含量4 g/kg,镁含量在县域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海拔高度、土壤类型、质地及有机质、速效钾、有效镁、有效钙含量均影响烤烟镁含量。烤烟镁含量与海拔高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720,P=0.000),随海拔增加,烤烟镁含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土壤质地黏性增加,烤烟镁含量呈下降的趋势;烤烟镁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高的是紫色土(4.98 g/kg),最低的是红壤(3.82 g/kg);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烤烟镁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随土壤有效镁和速效钾含量增加,烤烟镁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随土壤有效钙含量增加,烤烟镁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效钙含量2 000 mg/kg左右时,烤烟镁含量达峰值;随着土壤钙镁比和钾镁比升高,烤烟镁含量呈减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镁肥对小白菜产量、矿质元素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红壤区菜地普遍存在缺镁现象,蔬菜生产上适量添施镁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有关蔬菜施用镁肥的效应研究报道尚不多,尤其是我国南方红壤区菜地的相关研究则更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农户常规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对红壤菜地添施不同剂量的镁肥,研究施镁对蔬菜产量、营养元素吸收及菜地土壤基本肥力状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规化肥施用的基础上,适量地添施镁肥(施硫酸镁112.5~450.0 kg hm~(-2)),小白菜增产幅度为12.4%~20.4%,氮、磷、钾及镁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分别提高27.7%~42.5%、30.1%~84.9%、38.0%~80.3%和53.2%~131.9%,蔬菜收获后土壤全镁和交换性镁含量分别提高15.8%~68.4%和29.0%~119.0%。小白菜产量与施镁肥量可用一元二次方程y=-0.53x2+60.61x+9093(R2=0.961**)较好地线性拟合,由该方程可以得出,当施硫酸镁量为381.2 kg hm~(-2)时,小白菜可获得最高产量,即10825.8 kg hm~(-2)。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镁素含量状况及施镁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采样和田间试验对重庆市植烟区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以及施镁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植烟区土壤普遍存在着缺镁的现象,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平均值仅为1.11 cmol/kg(n=334),变幅为0.15~4.50 cmol/kg; 5种主要类型土壤的交换性镁平均含量(cmol/kg)依次为黄棕壤1.51>黄壤1.20>紫色土0.83>水稻土0.41>石灰土0.30; 其交换性镁含量在缺镁临界值(1.0 cmol/kg)以下的土壤样本数分别占27.78%、54.51%、72.22%、100%和100%。2)施镁对烤烟具有显著增产、提高中上等烟比例以及增加产值的效应,烤烟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均以T4处理为最高(MgSO4·7H2O 244.90 kg/hm2),且与其它各处理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各施镁处理中,烟叶总氮、蛋白质和烟碱的含量均低于CK处理,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则高于CK处理; 钾素含量与施镁量的增加均呈现出极显著性负相关(彭水r=0.9824,石柱r=0.9893),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也同样以T4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9.
连续两年采用田间实地调查及室内化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云南曲靖不同县(市)烟区土壤有效镁、速效钾含量状况及其交互作用对烤烟钾、钙、镁含量、化学成分和评吸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曲靖中海拔红壤烟区土壤有效镁平均含量314.10 mg·kg~(-1),变幅32.64~1 402.00 mg·kg~(-1),会泽烟区有效镁含量高达711.25mg·kg~(-1);速效钾平均含量197.95 mg·kg~(-1),变幅21.63~718.92 mg·kg~(-1),除陆良县外,其他各县(市)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中等至高等含量范围。烤烟镁含量随土壤有效镁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烤烟钾含量随着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升高先降低后显著增加,烤烟钙含量随两者变化不显著;交互作用对烤烟钾、镁、钙含量及K/(Mg+Ca)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效镁、速效钾交互作用对烤烟品质影响较大,在土壤有效镁含量处于中、低水平(100 mg·kg~(-1)),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适宜及以上水平(150 mg·kg~(-1))时,烟叶品质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马茂桐  张自力 《土壤》1992,24(6):306-309
1986-1989年在江西红壤茶园进行钾镁硫肥试验。结果表明,不施钾肥,土壤年亩亏3.8kg钾(K),不足以维持土壤钾素的平衡。年亩施18.8kg氯化钾,约有5kg钾(K)遗留在土壤里,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施用钾镁硫肥,年亩增鲜茶叶103.5kg。其中钾亩增产38kg,镁49kg,硫16.8kg。钾镁硫肥还能提高春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钙镁泥对不同土壤pH及部分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恒温培养试验,探究不同用量钙泥、镁泥对砖红壤、红壤以及石灰性褐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用量钙泥、镁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pH值,且以镁泥对砖红壤pH值的增幅最大;低量钙泥、镁泥提高了红壤、石灰性褐土有效P含量,高量镁泥提高了砖红壤有效P含量;3种土壤水溶性钙、镁和活性铁、铝、锰含量均随钙泥、镁泥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与钙泥、镁泥本身的性质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钙泥、镁泥处理不同土壤的pH值、有效P、水溶性Ca和Mg以及活性Fe、Al、Mn含量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总体来说,镁泥对土壤pH、有效P含量影响大于钙泥,而钙泥对土壤中水溶性Ca、Mg和活性Fe、Al、Mn含量影响较镁泥大。钙泥、镁泥对酸性土壤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盐化潮土地玉米缺锌现象非常普遍,土壤镁含量高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绿洲盐化潮土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设加入Mg2+0、74、147、221、515 mg/kg,形成交换性Mg含量分别为287.3、349.2、411.6、487.9、755.2 mg/kg的混合土壤,来模拟绿洲盐化潮土含镁量低、较低、中等、较高、极高5种类型。在玉米生长期间浇灌去离子水,用重量法控制水分的供应。玉米生长45 d收获,测定株高后,采集心叶下第二个叶片鲜样用于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植株分地上部和根系,烘干粉碎后用于测定锌的含量。【结果】1)较高和极高的土壤交换性镁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镁加入量为22l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487.9 mg/kg时,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已受到胁迫,加入量为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玉米株高显著降低了14.5%,植株叶缘焦枯,个别植株叶片出现白色条纹,表现出明显的镁中毒症状和典型缺锌症状。2)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分别降低了11.9%~38.3%和4.6%~23.0%,茎叶干重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根系。3)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9.4%~45.9%,用量达到515 mg/kg时几乎降低了一半,导致地上部叶片出现枯黄。叶片SOD、POD、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再迅速降低,峰值分别出现在147 mg/kg、74 mg/kg和147 mg/kg,用量达到515 mg/kg时分别降低了49.75%、48.06%和32.21%;MDA含量始终呈增加趋势,增幅在20.39%~183.58%。4)施镁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的锌含量和吸收量,但对茎叶和根系的抑制程度不同。与不施镁处理相比,茎叶锌含量降低了4.05%~57.09%,吸收量降低了15.41%~73.55%;根系锌含量降低了7.55%~18.99%,吸收量降低了11.62%~37.40%,不管是锌含量还是吸收量,根系的降低幅度都明显低于茎叶。这也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显著降低,施镁147 mg/kg时锌的转运率还有46.60%,施镁515 mg/kg时只有34.55%,仅达到不施镁水平的62%。5)随着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也显著降低,降幅在11.4%~46.6%,特别是施镁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降至0.47 mg/kg,超过了土壤缺锌临界值(DTPA-Zn0.5 mg/kg)。【结论】绿洲盐化潮土上的玉米缺锌问题与土壤含镁量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施镁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干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都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施镁抑制了玉米幼苗对锌的吸收,对茎叶的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根系,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显著降低。施镁降低了土壤有效锌含量,用量达到515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低于缺锌临界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植烟区土壤镁肥施用主要依据土壤有效镁含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但很少考虑到土壤钙镁比(有效钙含量/有效镁含量)对土壤镁素供应的现实影响,这必然对镁肥施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毕节植烟区为例,基于大样本土壤采样数据,综合考虑土壤有效镁含量水平、土壤钙镁比及两者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图形叠加和栅格运算,科学划定植烟区土壤镁肥宜施等级及分区。研究表明,毕节植烟区土壤有效镁平均含量为278.1 mg·kg-1,土壤钙镁比均值为14.5,空间上均呈现较强的波动性。从空间插值图看,土壤有效镁含量以适宜等级为主,占到毕节植烟区面积的69%,土壤钙镁比分布以10~20和5~10两等级为主,且各等级交错分布。基于土壤有效镁含量和钙镁比获得的土壤镁肥宜施等级图中,适宜和较适宜施用镁肥面积分别为69.0%和10.5%,不适宜施用面积为19.0%,而极适宜和极不适宜面积比例仅分别为1.3%和0.2%。若仅考虑土壤有效镁含量得到的宜施等级分布与考虑钙镁比的宜施等级分布存在很大差异,这说明在制定镁肥施用方案时,若不考虑钙镁比对土壤镁素供应的影响,得到的镁肥宜施等级分区会产生较大的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钾肥及不同形态的镁、硫肥配施对沙田柚的营养生长、柚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大大减轻沙田柚叶片的缺镁症状;在土壤含钾、硫较丰富,镁含量中等的情况下,施用镁、硫肥配施仍然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柚果品质;配施碳酸镁及硫磺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于硫钾镁肥。  相似文献   

15.
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农安县设置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J(12000 kg/hm^2)、秸秆不还田W,副区为施镁M3(施纯镁10 kg/hm^2)、不施镁M0,包含JM3(秸秆+镁肥)、JM0(秸秆+无镁肥)、WM3(无秸秆+镁肥)、WM0(常规)4个处理。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土壤交换镁含量逐渐降低,至成熟期,JM3处理土壤交换镁含量比WM3、JM0、WM0分别提高6.59%,8.47%,14.09%。施用镁肥促进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秸秆还田配施镁肥进一步增加了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WM3处理玉米镁素积累量比WM0平均提高12.30%;JM3处理的镁素积累量比WM3、JM0、WM0处理分别提高9.79%,15.99%,23.28%。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进行逐渐增加,施镁肥能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与春玉米产量,在成熟期WM3(无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分别比WM0(常规)提高5.30%与4.38%,JM3(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比WM0(常规)分别提高11.50%与5.52%。综上可以得出,施用镁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交换镁含量,促进春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及提高春玉米产量。秸秆还田配施镁肥不但可以提高土壤交换镁含量,保持土壤镁素在整个玉米生育期的持续有效供应,还进一步促进春玉米植株对镁素的吸收,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及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曲靖中海拔红壤烟区烤烟镁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云南曲靖中海拔红壤烟区烤烟镁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连续两年采用田间实地调查及室内化验分析的方法,明确了区域内不同县(市)烟区和主栽品种烤烟镁含量状况及土壤p H值、有机质含量、速效钾含量、交换性镁含量等对烤烟镁含量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曲靖中海拔红壤烟区烟叶镁含量范围为0.07~1.15%,平均含量0.42%±0.18,变异系数42.86%。烤烟镁含量处于我国适宜镁含量范围的样品占46.78%。除师宗县外,其他各县(市)烟区有一半以上烤烟样品镁含量缺乏;主栽的9个品种中,中烟100、K326、云烟85和云烟97镁含量分别为0.70%、0.53%、0.43%和0.41%,处于适宜水平,适合在该区域大面积推广。根据土壤肥力标准分组后,烤烟镁含量随有机质和有效镁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烤烟镁含量与土壤p H值和速效钾含量呈抛物线关系,总体表现为随土壤p H值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沙田柚配施钾及不同形态镁、硫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钾肥及不同形态的镁、硫肥配施对沙田柚的营养生长、柚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大大减轻沙田柚叶片的缺镁症状;在土壤含钾、硫较丰富,镁含量中等的情况下,施用镁、硫肥配施仍然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柚果品质;配施碳酸镁及硫磺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于硫钾镁肥。  相似文献   

18.
土壤酸化会加剧土壤和柑橘树体缺镁,施用镁肥是解决柑橘园缺镁的主要措施。目前农业生产中常以硫酸镁(MgSO4)等价格较低、溶解性较高的镁肥形态为主。但其水解性较强且为速效性镁肥,养分易淋洗损失,难以满足柑橘等多年生作物的生长所需。因此,在柑橘园中施用何种镁肥的效果更好则需进一步研究。以降低土壤酸度、补充土壤和柑橘树体镁素、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为主要指标,评价了酸性缺镁土壤上MgSO4、碳酸镁(MgCO3)和氧化镁(MgO)3种常用镁肥的施用效果。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不施镁处理的耕层(0~40 cm)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从27.7 mg/kg降低至22.5 mg/kg,与不施镁肥处理相比,施用镁肥则增加至29.2~34.5 mg/kg,且土壤pH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MgCO3对降低土壤酸度和增加土壤交换性镁的效果优于MgSO4和MgO。另外,施用镁肥显著提高了叶片镁含量,降低了钾含量,使叶片钾镁比和钙镁比趋于合理,其中以MgCO3施用效果最佳。此外,酸性缺镁土壤施用3种不同镁肥均能增加柑橘挂果量并提高果实产量,MgSO4、MgCO3和MgO处理分别比不施镁处理增产5.7%、28.4%和12.5%。同时,与不施镁处理相比,施用MgCO3及MgO的果实风味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各施镁处理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41%和1.46%。酸性缺镁土壤柑橘园中,MgCO3在协同调酸、补镁、增产和提质方面的效果较好,MgO次之,MgSO4较低。这些结果为酸性缺镁土壤上有效解决柑橘园的缺镁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菜心的土壤钙、镁营养诊断指标及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地方,不同钙、镁含量水平的菜园土壤进行菜心钙、镁肥田间试验。根据20个试验点的钙肥试验和15个试验点的镁肥试验结果,分别建立菜心相对产量与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菜心产量与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别呈抛物线相关;在质地为中壤土的菜田上种植菜心,土壤交换性钙的适宜含量为4.26 ̄9.60cmolL-1,交换性镁的适宜含量为2.01 ̄2.31cmolL-1;在参试的所有菜田中,施钙肥增产显著的菜田占50%,增产率为0.65 ̄33.8%;施镁肥增产显著的菜田占47%,增产率为-1.6% ̄34.7%。  相似文献   

20.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和钾、钙、镁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池栽土培试验研究了钾对不同生育期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钙、镁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 1)施钾明显提高油菜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 ,施钾处理的油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分别为不施钾处理的 1.3 5和 1.55倍。 ( 2 )施钾明显促进油菜对钾的吸收 ,同时促进其对钙和镁的吸收 ;施钾对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和钾含量影响的程度 ,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 ,对钙和镁含量影响的程度 ,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 ( 3 )施钾对油菜钾、钙和镁吸收量影响的程度 ,都表现为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 ( 4 )油菜对钾、钙和镁的吸收总量中 ,地上部分平均分别占 92 %、97%和 9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