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江苏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小麦育种工作亦是成绩显著。诱变技术因能有效地创造自然界未有的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在农作物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本文综述了江苏省小麦育种工作的研究现状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加强江苏省小麦诱变育种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受耕地减少、水资源贫乏和极端气候频发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现状处于紧平衡状态。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所以打好种业翻身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口粮作物,小麦新品种培育,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小麦育种中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主要有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原创性分子育种技术缺乏和精准的表型鉴定困难等。为使我国的小麦种业更有竞争力,需要在明确育种目的的基础上,做好以下3点:(1)加强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通过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航天育种等方法创制突变体或将小麦与其近缘种如长穗偃麦草、小黑麦和鹅观草等进行远缘杂交以创制新种质,同时要加大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基因挖掘,在此基础上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2)大力推进育种技术开发与创新、突破小麦分子育种的技术瓶颈,加强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1年多次加代和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加快育种的速度与选择效率。(3)尽快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鉴定平台,加强抗病鉴定、品质测定和水肥利用效率等特性评价,为表型的准确鉴定奠定基础,以增强小麦育种...  相似文献   

3.
辐射诱变技术是创制菊花新种质的有效途径,可为观赏植物功能基因挖掘提供重要资源。综述了菊花辐射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菊花辐射诱变种质创新及变异机制研究进展,对不同射线辐射诱发菊花的花色、花期、抗性、叶型等表型变异进行了系统总结,着重介绍了高能重离子束在菊花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当前菊花辐射诱变育种存在的部分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质基础狭窄,已是当前玉米育种工作中不容回避的问题,种质资源急需扩增。基因工程、诱变育种及单倍体育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新的育种手段,解决目前小麦常规育种中普遍存在的种质资源匮乏问题以提升育种效率,开展了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应用研究。以N离子不同剂量注入小麦品种连麦6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经过M_1代损伤效应分析,M_2代突变体的分类统计和筛选,M_3代常规系谱法稳定性鉴定,考察了N离子注入对连麦6号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对连麦6号的诱变效应在M_1代显著地表现在株高、结实率、抽穗期和成株率上,M_2代的突变率随N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由低到高3种剂量处理的突变率分别为5.38%、8.98%和11.02%,筛选出的3个超亲变异性状(矮秆多蘖、早熟性、大穗)在M_3代因不同的剂量处理其重复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明确了不同剂量的离子注入处理对小麦生理性状影响的变异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在种质资源的发掘与鉴定、引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高油酸花生育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诱发突变选育小麦新品种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张掖市农科院小麦诱变育种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常用方法及辐照处理的参考剂量,并对张掖市小麦诱变育种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是法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的年总产量均达到4000×10 4t。从种质的创新,到籽粒向产品的转化,甚至到成品的消耗,以及整个生产链上可追溯的各个环节都是育种家工作的范围。自1999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所与法国利玛格兰种业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科技人员进行了多次互访,先后引进大批小麦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种质基础狭窄是当前亚麻育种工作不容回避的问题,种质资源急需扩增.基因工程、物理诱变、回交和杂交已成为亚麻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和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将法国小麦材料在山东济南环境下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进种质具有穗长、小穗数多、分蘖成穗多等有利性状;穗粒数表现突出,但基因型间差异较大;同时也表现出红色籽粒、植株偏高的不利特点。法国小麦种质较当地推广品种抽穗期延后8~11天,灌浆后期高温逼熟,导致粒重降低,不经改造很难直接利用。经过诱变处理选出的法国小麦种质早熟突变体生育期明显缩短,有的抽穗期已经接近当地品种,同时也选育得到白粒突变体;试验中突变体有效分蘖数多于当地品种,穗长和小穗数也优于当地品种;多数突变体株高虽得到降低,但生产中直接利用仍有难度,只能作为"中间体"为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