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在玉米良种繁育上实行了一整套规范化管理办法,使良繁工作向标准化目标迈进了一步,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两圃一田”繁亲本亲本纯度直接影响杂交种的纯度。我们对本县推广的主栽品种京杂6号采取了“两圃一田”繁育亲本的制度,即把从育种单位引进的亲本原种套袋保纯标准果穗种穗行圃。去除杂行混收后种简易原种  相似文献   

2.
1 建立健全种子繁育体系 采取由科研育种单位建立“三圃”田、原种田繁育原原种、原种,或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原种,由具备种子生产资格的单位建立小麦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扩繁良种销售给农户,按照这个繁育体系生产的小麦种子就能有效地保证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3.
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针对新疆、兵团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落后的现状,本文作者在介绍了小麦良种繁育工作发展历程、两种技术路线之后,对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主要方法作了综述。分析了“三圃制”方法的主要弊端,介绍了“株系循环法”、“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法”、“一圃三级法”等小麦良种繁育新技术。当前应把以“株系循环法”为技术的保种圃种源保存方法,逐步过度为保种圃与低温低湿库并重的双重保种技术,最终实现小麦良种繁育技术的革新,使其技术路线、生产程序、种子类别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良星99号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高产性能,着重分析了稻茬田繁殖良种影响产量的因素,提出了施足基肥,抢收早播;增加播量,确保全苗;田间管理以促为主,一促到底;去杂去劣,保证纯度;适时晚收,严防混杂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小麦良种繁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种子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繁育新品种,加快良种推广,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针对种子企业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良种繁育的技术要点。1繁育企业要做好"三田"建设1.1穗行圃建设单穗选择是建立好穗行圃的基础。在专业育种技术人员指导下,可以在纯度较高的原种田或繁殖田中选  相似文献   

6.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张万松  袁祝三 《种子》1995,(4):17-21
我国长期沿用的农作物良种繁育方法“三圃制”,存在许多弊端,已不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在多年农作物良种繁育实践中研究总结出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能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纯度和种性。节约种源,减少世代,有利于实现种子标准化,延长使用年限。经济简便,解放了生产力。使育、繁、推一体化,形成了合力。该方法以现代遗传学作为理论基础。几年来,已迅速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市推广应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遗传潜力是实现超高产的基础.运用栽培技术进行科学调控.良种良法配套。可使遗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发挥,获得超高产。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需要量不断加大。对小麦采取精播高倍快繁措施,不仅加快了小麦良种(尤其是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的繁育速度。而且对于小麦良种的普及推广、尽快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麦原种繁育基地生产管理办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国家实施小麦良种补贴政策以来,加快了农民的换种率和优良良种推广步伐,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但是我国现有农场所产种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良种的需求;部分良种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甚至出现“以粮代种”,造成生产上小麦纯度低、整齐度差,直接造成小麦减产,新乡市农科院在几年来的基地管理中,摸索整理出来一套生产高质量小麦原种的管理办法,从几年来的繁种实践看,生产的小麦原种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子繁育是小麦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现行小麦种子繁育程序包括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四级种子生产、株系循环选择、一圃三级种子生产等六种。为了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化的需要,在分析现有种子繁育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遗传特征,提出小麦种子繁育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程序,供小麦育种、繁种、推广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速小麦良种繁育和推广,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事半功倍的增产措施,是增强农业后劲的主要阶梯。如何加快小麦良种繁育和推广的步伐,是当前小麦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一、当前小麦良种繁育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目前,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