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辣椒红色素生产和建议天然色素以其安全无毒,色泽鲜艳稳定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已禁止使用合成色素。我国一些城市肉食品出口均因使用合成色素受阻。由此可见,开发天然色素前景广阔。天然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食品着色剂在国...  相似文献   

2.
天然食用色素市场潜力大随着食品工业、轻工业的发展,天然食用色素市场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天然食用色素原料较为丰富,各地盛产玉米、高粱、红花、辣椒、枝子、黄姜、桑等,这为发展天然食用色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天然食用色素市场潜力大...  相似文献   

3.
家蚕天然彩色茧、丝及其产品生产,对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类健康,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蚕丝作为纤维皇后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天然彩色桑蚕丝的色素来源于桑叶中的天然色素或蚕体内自身合成的生物色素,无毒无害、色泽柔和艳丽,部分色泽甚至无法染色形成。天然彩色桑蚕丝内部具有很好的微空隙结构,天然黄色家蚕丝的颜色鲜艳,光泽感优于普通白色家蚕丝和柞蚕丝。  相似文献   

4.
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及其生理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胡萝卜素是动植物体内的一种天然色素,共600多种,是植物和细菌合成的最普遍的一种色素。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氧衍生物2大类。本文主要综述了类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转运以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一种天然产物作为天然色素的稳定剂,可使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褪色、变色现象很小。这对天然色素的应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蛋鸡日粮类型中添加不同来源色素对蛋黄着色及叶黄素沉积的影响,试验1在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天然或合成虾青素,测定蛋黄色度值(RYCF)和蛋黄中叶黄素含量;试验2在玉米-豆粕和小麦-豆粕日粮中添加混合天然色素(橙黄素∶辣椒红素=1∶1),测定RYCF及叶黄素含量。结果显示:天然虾青素对蛋黄着色无显著影响(P>0.05);合成虾青素可以显著提高RYCF(P<0.05)。不同来源虾青素对叶黄素的沉积无显著影响(P>0.05)。小麦日粮中添加混合天然色素可以显著提高蛋黄叶黄素含量和RYCF(P<0.05),且RYCF与蛋黄叶黄素含量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对混合色素添加量与RYCF进行拟合,预测RYCF达到8时,需添加混合天然色素2 340 mg/kg。结果表明:合成色素不会增加蛋黄叶黄素含量。在小麦-豆粕基础中添加1.2 g/kg的天然色素可以改善蛋黄色泽,若使RYCF达到8则需添加混合色素2 662 mg/kg。  相似文献   

7.
天然植物色素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植物色素及其利用冯定远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都含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各种天然色素。由于类胡萝卜素的颜色较浅,在夏季时,它们被叶绿素所遮蔽,叶绿素在秋冬季节被破坏或氧化后,就显示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某些微生物或其他单细胞蛋白生物也能合成类胡萝卜素。类...  相似文献   

8.
天然色素是从天然原料中取得并加以精制的产品。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使食品具有更好的自然新鲜色。天然食用色素的原料都是再生资源,不受资源枯竭的限制,而且许多天然色素本身就是或含有人体需要的某种营养物质;有的天然色素如虾青素,还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分类目前我国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按生产方法分类,有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酶法和发酵法)、天然提取物3大类。从我国2001年生产200多万吨食品添加剂来分析,生物合成的如谷氨酸钠、柠檬酸、维生素C、酵母等达150万吨,居第1位。其次是天然提取物,包括天然色素、香料、甜味剂、水溶胶等。用石油化工原料纯化学合成的产品,如糖精、甜蜜素、合成色素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饲养户和消费者对肉鸡皮肤着黄色要求程度的加深,仅仅依靠饲料主原料中的天然色素已很难达到饲养要求。在天然色素类添加剂如玉米蛋白粉、叶粉、首蓿粉、松计膏粉等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靠添加化学提纯或合成色素来实现。但我国目前几乎没有生产化学着色剂的厂家,饲料工业用的着色剂基本依靠进口,每年花费国家大量外汇。至今为止已在农业部登记注册而批准在华销售使用的进口化学着色剂产品有加丽素红、加丽素黄、露康定红、露康定黄、金露菲、金闪闪等。目前我省普遍使用的是前四种,加丽红、露康定红目前售价约为1340元/kg,加丽…  相似文献   

11.
茶叶色素属于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投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和微生物色素。茶叶色素系植物色素。按色素成分的化学结构,可分为毗洛色素(如叶绿素),多烯类色素(如类胡萝卜素),酚类色素(如花育素、儿条索),酸甜色素(如黄酮类)等。按其溶解性能不同,又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大类。按其颜色不同可分为绿色素、黄色素、红色素和黑色素等。80年代以来,随着对茶叶色素研究的逐渐增多,且由于茶色素渗入到医药行业的结果,使得茶叶这“国饮”在人民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发现茶叶色素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着色剂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中添加着色剂是为了增加动物产品的色泽,如使牛奶的黄油增色,禽蛋的卵黄与外壳增色,肉鸡皮肤、脂肪增色,以及鱼、虾肉增色等,此外还通过着色剂改变饲料色泽,刺激动物食欲。1着色剂的种类动物体内不能合成色素,只能从饲料中得到,目前添加到饲料中的着色剂有两种:一类是天然着色剂,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有万寿菊花色素衍生物和辣椒色素衍生物。另一类为化学合成的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在肠壁细胞内及肝脏中可转化为维生素A,但其色素沉积能力较小。叶黄素…  相似文献   

13.
家蚕天然茧色有白、黄、红等多种颜色,其色素成分主要分为类胡萝卜、素系色素和类黄酮系色素。本文从茧色来源、控制类胡萝卜素系色素在蚕茧中着色的相关基因和类黄酮系色素及控制其在蚕茧中着色的相关基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有效利用家蚕天然茧色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β—胡萝卜素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婷  周光宏 《四川畜牧兽医》2002,29(B05):89-91,94
类胡萝卜素是动植物体内的一种天然色素,共600多种,是植物和细菌合成的最普遍的一种色素。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含氧衍生物两大类。胡萝卜素的典型代表是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类胡萝卜素含氧衍生物的典型代表是黄本素(Lutein)。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前体,除此以外,它还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食用天然色素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计算机检索,近10年国内食用天然色素有100余篇,本文介绍5种色素的提取、市场和原料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饲料加工和养殖过程中常使用色素来改善畜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感官性状,同时,大量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带来的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饲料中固有的天然色素对动物自身生长、生产性能的发挥及饲料、畜产品质量的影响也成为当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文章分析了不同来源和不同种类天然色素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指出了饲料中的天然色素对动物自身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作用,综述了天然色素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生物学功能以及与脂溶性维生素的代谢关系,阐明了天然色素在畜牧业中应用的必要性。以期为天然色素在饲料和养殖业中的应用及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天然色素发展尽管很迅速,但大多采用传统溶剂法生产,纯度低,质量差。超临界流体萃取是食品工业刚刚兴起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在天然色素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天然色素被广泛利用,影响其利用的主要因素除了天然色素自身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和效用性外,还会受到日粮中脂肪、抗氧化剂、VA、钙、抗营养因子等的影响,另外,畜禽品种、饲粮摄入量和饲养管理条件也同样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内家禽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挑剔,华东地区的老百姓特别偏爱三黄鸡。其实沉积在鸡脚胫、皮下脂肪上的黄色都是相同的化学物质——叶黄素,叶黄素是一类天然色素的总称。由于鸡不能自身合成叶黄素,所以存在于鸡体内的叶黄素都来源于饲料。  相似文献   

20.
山楂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红色素,其色素还具有药理功能,故可作为天然食用色素加以开发利用。本文采用柱层析法对山楂色素提取工艺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