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泾阳县王桥镇西北泾河北岸历代引泾渠首范围内,发现明代洪堰制度碑一方。本文对此碑所记载泾阳县上中下三渠分水情况;夫役人员数量、来源、工作时段、内容;碑刻性质等问题进行探讨。此碑应非官方所刻,所记载内容对研究明代泾渠的分水制度、渠段划分与养护、夫(役)人员等泾渠管理制度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小站稻史话     
天津地区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其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和灌溉水源等生态环境,适宜生产优质稻米,历代史料多有记载.如早在辽代统和5年(公元987年),蓟县盘山现存<祐唐寺剏(音chang同创)建讲唐碑>记载的"红稻香秔".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地处豫鲁皖三省接合部,辖33个行政村,4个街道居委会,总面积66平方公里,5.1万人。201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84亿元,产业结构实现了"二三一"的转变,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税费收入9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76元,是河南省"中州名镇"、"全国文明村镇",时任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玄参名称、基原、功效、道地产区和混伪品5个方面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大致经历从“元参”“玄参”及别称“重台”“鹿肠”“正马”等过程,最后统一正名为“玄参”;历代本草记载玄参基原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的干燥根,古今记载基原基本一致;玄参功效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具有清热凉血、补肾气、明目等作用,经历代本草补充修正,现认为其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玄参道地产区自汉时起为山东菏泽与河北沧州,明清时产地开始南移至江西、湖南、浙江等地,新中国成立后以浙江省为主向西南扩散,以浙江磐安为佳;玄参主要混伪品为草乌。  相似文献   

5.
近期,清流县林畲、嵩溪等乡(镇)姜农陆续播种订单农业“台湾生姜”,近33.33hm^2台湾生姜已全部种植入田。这几年,林畲、嵩溪等乡(镇)姜农,频发“生姜财”,2007年生姜每公斤收购价1,5—2.0元,每667m^2产值3000—4000元,扣除物化成本纯收入达2000—3000元。  相似文献   

6.
千年古刹承恩寺建于隋朝,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明朝时期兴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和毗卢大佛、弥勒石佛以及万斤铜钟等。据襄樊简史记载,天顺年闻,英宗为报答叔父,对该寺进行修缮,改其出为“永乐山“,改其寺为“大承恩寺”,承恩寺因此而得名。寺旁金子山、狮子峰、玉石碑、卧牛池、青丝泉、玉带水、锁凤桥、万斤钟等,  相似文献   

7.
刘清华 《农业考古》2008,(1):183-184
西瓜碑,高6.5米、宽5.5米、厚7.4米,由自然灰褐色巨形砂岩镌刻而成,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周河村二台坪,背靠柳州城遗址西门山梁。刻铭框高1.49米、宽1.1米,碑文竖排阴刻10行,每行17字,共169字。碑文记载宋时施州引种西瓜的时间、种类、引种路线、培植方法等内容较为详实,俗称西瓜碑。西瓜碑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施州城墙遗址-柳州城遗址及西瓜碑、通天洞石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最早的完整记载西瓜种植的农事碑刻,也是宋时治理开发施州,社会经济极大发展的重要见证。它镌刻于南宋庚午(1270)年,距今已有700多年了。此碑十分珍贵,已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虞城县人民医院以实际行动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优质医疗服务活动,全面进行医德医风治理整顿,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使该院各项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04年业务总收入达到了1384.1万元,门诊人数达到了102237人次,其中急诊人数4639人次,出院人院诊断符合率为98.71%。  相似文献   

9.
医院本是一个包容苦难的地方,每每靠近,心情便格外沉重。然而,当记者走进虞城县人民医院时,迎面而来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医者和患者之间气氛融洽和谐,医者面带笑容,话语亲切;患者舒展愁容,满眼感激……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的虞城县人民医院,果然名副其实。能获得上述荣誉,并非易事,医院自有一套独特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花与人     
2004年12月30日,在河南省内乡县优秀党支部书记表彰大会上.灌涨镇前楼村党支部书记齐明普的事迹,让与会者赞叹不已。他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使日本“三樱椒”、“马山牌”烟叶等产量高、品质佳、效益好的农作物在岗坡地域名声大振.他使贫穷落后的前楼村在2004年彻底甩掉了落后的“帽子”,全村人均收入达2648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蜜蜂,从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就发现了最早的“蜜”字。我国历代对养蜂的记载,可以说举不胜举。目前发现最早的字记载是《山海经》中的“平逢之山,蜂蜜之庐”一语,这是与蜜蜂有关的确切记载。我们的祖先对蜂蜜在医疗上的应用也了解得非常早,《神农本草经》就把蜂蜜列为“百药”中“多  相似文献   

12.
唐伟 《新农村》2008,(5):8-9
近年来,浙江省富阳市高桥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绩喜人。 2007年高桥镇紧紧围绕“主动接轨大都市、合力建设新高桥”这一战略目标,立足“工业兴镇、环境立镇、项目带镇”的主导思想,创业创新,齐心合力,与时俱进,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至2007年11月底,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757157万元,同比增长25.6%,实现自营出口4422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29%。  相似文献   

13.
2009年,虞城县刘店乡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紧扣“抓发展、保稳定、争先进”三个主题,自我加压,真抓实干,加快发展,实现了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代进士登科录存世较少,查阅不便,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经风雨磨蚀,字迹漫漶,这使《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成为考察明清进士群体的重要资料。房兆楹、杜联苗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183;附引得》和朱保炯、谢沛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都是根据它编纂的。然而《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本质上却是一种以新闻宣传、市卖盈利而非保存文献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在清代还存在着坊问盗刻本。该书在记载进士的姓名、籍贯方面存在数量不少的误刊,其中部分误刊也被“引得”和“索引”所延续。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河南省虞城县镇里固、张集等果树生产重点乡镇的果农,为促进丰产丰收,在苹果树发芽前,积极应用果树打“吊瓶”技术,当年能使病树复壮、老树“返老还童”、弱树焕发青春,且效果持续3年之久,受到广大果农的欢迎。近年来,虞城县园艺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县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云南自然灾害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永继 《农业考古》2004,(1):233-238
灾害,是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释放出来,在一定范围内给人类生活造成祸害的现象。观察和记录自然灾害,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在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中,已有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从《汉书》开始,历代正史多列“五行志”或“天象志”、“灾异志”之类篇目,集中记录当时自然界中发生的重大异常现象;宋元以后基本定型的各地方志,也多以“灾祥”、“样异”等类栏目记载同样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泉鑫 《农业考古》2001,(3):228-234
蟋蟀附:金铃子  金钟儿  蝈蝈  纺织娘蟋蟀(Gryllodes berthellus)又名翭(同“蛩”,音穷),促织 等。属昆虫纲,直翅目,蟋蟀 科。北方俗叫“蛐蛐儿”,种类颇多,大多为作物的害虫,雄的好斗,玩斗蟋蟀是一种娱乐 活动,它不仅能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还能使人增长有关昆虫生物学、昆虫行为学的知识。 斗蟋蟀在我国历史悠久,久盛不衰,从先秦到清末,留下了大量关于蟋蟀文字记载。《诗经 》中即有“蟋蟀在堂”及“十月蟋蟀”之句。历代文献中记载的蟋蟀的别名多达20多个,如 翭、蜻虫列、虫王孙、…  相似文献   

18.
霍怡 《农家致富》2006,(11):4-5
“领头羊”带出致富路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由当年的三个贫困乡镇合并而成,2000年,该镇的年镇财政收入不足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俗话说:穷则思变,根据当地丰富的草场资源和回民镇特有的养殖山羊的传统,竹镇选择了发展养羊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垦》2023,(2):25-26
<正>2021年6月以来,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广东农垦”)作为牵头单位,与民生银行广州分行等组团定点帮扶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广东农垦以“三个坚持”为出发点,已累计投入1003.84万元帮扶资金,助力杨柑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坚持党委主抓,明确帮扶思路压实领导责任。广东农垦党委高度重视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面扛起主体责任,召开4次党委会专题研究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选优配强驻镇帮扶工作队员。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调研慰问11次,  相似文献   

20.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感人肺腑的事迹;她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却有着朴实无华的行动;她没有熠熠生辉的光环,却有着众口皆碑的赞誉;她虽是一个肾病患者,却又是一个乐观豁达、干得最欢、笑得最灿烂的人。她,就是全省农行“优秀员工”、农行湖北荆门分行东宝漳河支行党支部书记高桂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