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于塑膜防渗渠道具有防渗效果好,施工简易,造价低等优点,所以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从已完成的塑膜防渗渠道看,多数都采用土作保护层。这种土保护层塑膜防渗渠道,因设计中参数选取不当造成边坡失稳,保护层滑塌情况较多。河北省石津区仅八年中土保护层塑膜防渗渠道严重滑坡的单侧渠坡长达28km,占单侧防渗渠坡总长的11%。因此,土保护层的稳定成为进一步推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单一的塑膜防渗,土料作保护层的渠道,具有防渗效果好、工程造价低、施工简便、材料运输量小等优点。但是,这种渠道边坡缓,流速低,仅适应于地面自然坡度小的平原灌区。反之,对于地面坡度较陡的灌区,渠道的稳定性很难满足,加之有占地多等不利因素,它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程度限制。近年来,一些水源较缺的灌区针对塑膜防渗而不防冲的特点,采用塑膜上覆盖非土料保护层的混合衬砌形式,即所谓的“双防”结构,来提高渠道的杭冲过水能力。根据塑膜、垫层、保护层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3.
土保护层塑料薄膜防渗渠道的土-膜结合面通常是渠道滑坡的最危险界面,而膜料的铺放角度是影响渠坡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分析了塑料薄膜铺放角度对渠道边坡稳定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土保护层渠道塑膜铺衬防渗铺膜临界角的概念,建立了铺膜临界角的数学模型.其结果对于防止渠道滑坡及渠道设计施工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行稳定计算之前,首先要研究一下土料保护层滑动时滑裂面的形式、位置、起点以及作用于滑动体上的各种力等等,据此拟定出保护层稳定分析的计算模型。一、滑裂面的形式、位置与起点 1.滑裂面的形式。塑膜防渗渠道的土料保护层一般不厚,且土料与塑膜接触面上的抗剪强度又很低,一般来说这个面上的土体abce极易产生滑动,进而推动下块土体  相似文献   

5.
塑膜防渗渠道防渗效果好,工程造价低,与其它防渗措施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但由于机械化施工程度不高,限制了塑膜防渗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塑膜防渗渠道土保护层作业完全依靠人工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机械化回填保护层土壤的施工工艺,并对其关键部件的运动参数进行初步设计和分析,为塑膜防渗筑渠机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土渠防渗中埋设塑膜有见效快、成本低的优点,所以目前这种防渗方法推广很快。但在设计和施工这种渠道时,因为铺膜后有一个回填土料复盖塑膜的问题,所以渠道峻工后过水横断面尺寸与施工开挖的横断面尺寸不同。这种渠道在设计时,多为梯形横断面。为了进行水力学计算,所拟定的横断面尺寸是峻工后理想的过水断面尺寸,而在施工中的开挖尺寸必须根据回填厚度和设计过水断面尺寸决定.  相似文献   

7.
<正> 膜料防渗已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于渠道、塘坝等水利工程。但在砾石质渠道上,在铺膜施工中,由于砾石的存在往往出现膜料穿孔现象,减弱膜料的防渗效果;加之渠床土质无粘集力,埋藏式膜料的保护层,常出现冲刷、滑塌以至露膜等破坏现象。 自流引水灌区渠首段渠道多为砂砾、风化岩等粗砾质土,渠道水渗漏十分严重,冲刷坍塌等现象也较为普遍。探讨一条技术上可行又经济实用的防渗护砌措施,不仅是灌溉节水的需要,也是加强渠道管理的需要,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自1984年以来,先后在几条  相似文献   

8.
塑料薄膜衬砌渠道,具有防渗效果好、投资小、施工技术容易掌握、便于在群众中推广等优点。其不足之处在于边坡滑塌问题尚未很好解决,致使这一新技术未能迅速推广。塑料薄膜初砌渠道,边坡滑塌的主要原因是:塑料薄膜上的复盖土与塑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小。如果能在复盖土中加入一种材料,使塑料薄膜与复盖土联结成一个整体,并支承土体的下滑力,就能避免边坡滑塌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一渠道横断面设计塑膜防渗渠道断面结构的整体性比一般土渠差。因此,对渠道断面要素的设计应该重视.渠道宽深比应比同类七渠为大,这样渠道流速相应减小,免遭水流冲刷.同时因宽深比较大,易使边坡保持稳定,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10.
1问题提出伸缩缝填料及其施工工艺,是防渗渠道建设中必须解决而目前还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实际操作中,对防渗渠道已铺衬防渗塑膜的,一般用低标号水泥砂浆填平伸缩缝,以求节省费用;甚至对未铺衬防渗塑膜的,也照此处理,造成因热胀冷缩或不均匀沉陷而致破坏的现象屡...  相似文献   

11.
渠道防渗塑膜铺衬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发  马旭 《农业机械学报》2005,36(4):150-151,146
研究的塑膜铺衬技术区别于现有的农田平面铺膜技术,首次采用主动、同步放膜和毛刷随动仿形展膜技术,一次作业完成渠底、渠边坡和渠顶沿塑膜铺衬(调整毛刷可适应不同的渠道断面),实现了渠道塑膜铺衬机械化作业,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根据需要还可进行单机机械化防渗塑膜铺衬作业,或与现有的混凝土渠道衬砌机联合应用,实现“柔性防渗,刚性防护”相结合的最新渠道防渗筑渠工艺。该项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改善塑膜铺衬质量,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在西干渠改造中,选择合理的衬砌方案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防洪要求的关键。在防渗方面,通过对渠道防渗标准的方案比选,提出了应采取的合理防渗措施;在防冻胀方面,采取了现浇混凝土圆弧坡脚、聚苯乙烯板保温措施,减轻了渠道的冻胀破坏;在有侧向渗水段落,采取了金属格宾石笼排除渠道基土内水分、消除流沙段边坡滑塌的排水措施。充分考虑了冻胀、边坡滑塌、地下水位高等多种不利因素,通过综合分析进行方案比选,提出因地制宜的砌护方案。同时,对渠道衬砌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做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盐田防渗塑料薄膜铺底专机切抛土部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逆转旋耕部件切削、升抛土理论建立了旋耕部件升抛土量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参数选择方法,根据盐田防渗塑膜铺底所需覆土量的技术要求,设计了盐田防渗塑膜铺底专机的切抛土部件,田间试验表明,切抛土部件性能良好,满足盐田防渗塑料薄膜铺底的技术要求,拓宽了农业机械部件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灌区渠道防渗工程模式和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情况的调查了解,以及黑龙江省19个大型灌区渠道防渗工程现状分析,规划了适合寒区特点的防渗方案,并使重点方案在试验区进行2年对比试验,同时对各试验方案的优越性进行了模糊判定,提出了适合寒区气候特点并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各级渠道防渗工程的优化模式干、支渠素土膜料的模式为最佳,其次为边坡混凝土膜料、底素土膜料分区护砌模式;斗、农渠混凝土U形槽模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渗入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力求以最低的经费投入,长期保持将水源引水量尽可能多地、安全、快速输地送到田间,达到高效益低投入的目的。渠道防渗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节水工程技术。常用土料、水泥土、石料、膜料、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等材料建立渠道防渗层,以达到防渗目的。选用时,应根据渠道大小、防渗效果和使用年限等工程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土质、气候、地下水位等工程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并注意施工简易、造价低廉、便于管理维修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  相似文献   

16.
前言1964~1965年,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区在第四干渠上游做了长度为11.5km,以灰土、塑膜等为材料的防渗试验工程。25年来,这一工程对解决粉砂壤土地区渠道渗漏,防止干渠两侧土壤盐渍化,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在塑膜防渗的有效使用年限上众说不一,打渔张引黄灌区四十渠自1964年防渗衬砌以来,先后于1970年、1980年、1990年做过三次现场抽样检测。现根据历次检测的数据,对该防渗工程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渠道防渗工程中,混凝土衬砌渠道被广泛采用。但据调查,有50%以上的混凝土防渗渠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冻胀破坏,其主要原因是:(1)基土中各种形态水(即渠道渗漏水,地下水和地面水的补给水)的存在,在冻结过程中,形成水分由暖土区向冻结区迁移积聚,使基土中的含水量超过起始冻胀含水量。(2)基土属于冻胀类土。(3)在负温作用下,土体孔隙中水分冻结,土体体积膨胀即冻胀力产生。随着土体中水分的增加而冻胀力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8.
塑膜防渗已在渠道,水库等水利工程上广泛应用,但大面积成功用于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畜水池建设中,尚不多见,本文从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地处鄂西南石灰岩山区的长阳县近几年来修建塑膜水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其中就包括各种类型的水利工程。依托于水利工程,可以非常好地应对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的问题,从而有效应对各种常见自然灾害,对于保障新时期城镇生活及农业生产用水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加快节约型农业建设有着深刻影响。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施工技术主要有土料防渗技术、混凝土板防渗技术、塑料薄膜防渗技术、地下管网施工技术等。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落实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  相似文献   

20.
塑膜防渗的节水和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李玉柱,刘武林,王志坚(新疆自治区水利厅农水处乌鲁木齐市830000)(新疆自治区巴州水利局)1新疆渠道防渗的基本情况新疆是个典型的大陆型干旱地区,全疆灌溉总面积达388万hm2,每年从地表水、地下水引用的灌溉水量达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