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8706”以“78130”为母本与“温抗3号”杂交,1987年春定型的新品种。 1987年早季本所品比,3月18日播,4月19日单本插,6月13日齐穗,7月11日成熟,全生育期115天,比“金早6号”早熟6天。1988年本所示范4.25亩,3月16日播种,4月24日插秧。6月10日始穗,14日齐穗。抽穗期比“78130”早5天,比“红410”迟1天。 87年单本小区测产,亩产334.06公斤,比“金早6号”减3.82%,方差分析不显著,大区单本繁殖亩产403.3公斤。株高89厘米,株叶态好,分蘖强,纹枯病轻,后期熟色青枝腊秆。单本插亩有效穗19.6万,每穗103粒。结实率96.0%,千粒重  相似文献   

2.
姜桂龙 《杂交水稻》1992,(4):25-25,21
试验证明,杂交稻制种采用单行比同时缩小趟距,能改善开花授粉环境,使群体结构更趋合理,较之双行比,母本基本苗增0.72万/亩,穗数增1.14万/亩,父本总颖花量每亩增50.6万,母本结实率提高8.87%,亩增产32.9公斤,增产幅度达24.1%。  相似文献   

3.
威优438是用V20A作母本,438作父本配制的杂交早籼高产组合。1988年在我县大面积制种,亩产达230公斤。现将制种技术小结如下: 一、父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该组合父本438系湖南安江农校科研室用“ 75P12×测64”的杂交后代连续测交选育而成,在我县 4月10日播种, 5月 4日移栽,6月28日始穗,播始历期79天,全生育期110天,主茎叶片14叶,株高87厘米,叶色淡绿,叶片窄立,分蘖力较强,单株 有效穗20.3穗,成穗率73%。株型松紧适度,花粉量充足,花期10~12天,穗平着粒89粒,结实率90%。 二、制种技术要点 (一)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据我县多年气象资料,6月底7…  相似文献   

4.
1989年,武冈县农业局在该县江塘乡新竹村,试种一亩威20A×测64-7再生制种,获得亩产32.1公斤种子,加上头季的243公斤,两季制种亩产275.1公斤。 再生母本株高49.8厘米,30.64万穗,穗长14.1厘米,穗总粒61.3粒,实粒5.3粒,千粒重25.6克;父本株高92.4厘米,9.49万  相似文献   

5.
1992年,江苏省高邮市横泾镇首次示范推行的抛秧制种初见成效。百亩汕优63组合制种田在扬花期虽遭受16号台风的影响,但仍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达154.3kg,比大面积中苗移栽的田块平均亩增5.2kg。 抛秧制种就是对母本采用秧盘育秧,亩用种量3kg,在秧龄达9~10天时进行抛栽,此时秧苗为2叶1心。抛栽的母本易于早发且成穗率高,一般亩有效穗可达21万左右,而中苗移栽的仅有18万穗左右,这是抛秧制种获得高产和增产的主要因素。抛秧制种的另一大优点是省工节本、工效高。一个熟练的农民1日可抛栽3亩田,工效是手工栽插的6~8倍,且只要掌握技术要领,男女老…  相似文献   

6.
梅优524是1989年秋季“梅青A”与自选恢复系“524”配组育成。已通过汕头市科委的“中试”,1992年示范达12469亩。每亩有效穗20~22万,成穗率65%~70%,每穗总粒数为120~125,结实率90%~92%,千粒重25.5~26.0克,株高100~110cm,全生育期140~145天。高抗稻瘟病。米质较好。在汕头市连续三年的区试中,亩产为497.0~635.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19.03%。另外.在汕头、揭阳、潮州三市稻作区扩种面积中,9290亩平均亩产达589.6公斤,其中3600亩单产达615.8公斤。揭阳市溪南村农户陈惠明1.2亩,亩产达702公斤,陈培初种1.5亩,亩产达660公斤。汕…  相似文献   

7.
威优7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其恢复系明恢77是用明恢63与测64杂交选育而成。1989年早季参加省、市早杂优组区试,省区试18个点平均亩产454.4公斤,居9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4增产4.06;市区试11个点平均亩产470.85公斤,居9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威优63增产13.31%,增产达极显著. 该组合在福建省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与威优64相同.株高90~100厘米,穗长21.60厘米,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8~20万。大穗大粒,每穗总粒数120~125粒,千粒重28.5克,结实率80%以上。根系发地望秆粗壮,耐肥抗倒,抽穗整齐、苗期较耐寒。后…  相似文献   

8.
我县杂交稻制种以县原种场为主,该场属滨湖地区,地势开阔,风力大,高温时段集中在7月中至8月上旬,一季复制(早秋制种),正遇酷暑尾期,父母本花时常严重不遇。1988年我们在总结前段制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秋制技术的小面积新的探索。在遇到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2亩试验田秋制汕优64,亩产仍达266.5公斤,创我县制种单产最高纪录。 一、亩产260.5公斤的穗粒结构 考种结果:母本每亩3.77万蔸,24.4万有效穗,每亩颖花数过2000万朵,每穗总粒数85.7粒,实粒数48.3粒,结实率56.4%,千粒重26.5克,理论亩产312公斤。父本每亩0.468万蔸,有效穗6.5万,每亩颖花数…  相似文献   

9.
1989年,我县制种采用机械播种绿化育秧技术,589亩汕优63制种,平均亩产139.75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械播种绿化育秧有如下优点:①提早播期:可将父本提早在4月1日或更早一点播种,始穗期提早到8月5日以前,避开宇8月10日以后阴雨天气,提高了异交结实率。②播种均匀。使出苗整齐,秧苗粗壮,有效分蘖和有效穗增多,颖花数增加。③成秧率高:成秧率由地池和露地育秧的70%左右提高到95%。④效益好:除增产外,还可比露地育秧节省秧田,且减少投工。 其主要方法是;①选建温室:温室大小可视播种盘数量而定,温室内部四壁和顶部用双层薄膜…  相似文献   

10.
D优63     
D优63(D汕A×明恢63)是四川农业大学与福建尤溪县管前农技站(黎汉云、刘文炳、周开达、李仁瑞)协作育成的D型细胞质杂交新组合。1985~1987年在全国十五个省累计推广561.53万亩,产量与汕优63相近或略高,一般亩产达600公斤左右,高的达700~800公斤。是一个可与汕优63搭配或轮换种植的新组合。 1.特征特性D优63.属中稻型偏感温组合,作单季栽培全生育期150大左右,作连晚栽培全生育期130~135天,比汕优63早2~3天。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整秆较粗壮、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一般每亩有效穗为17~18万,每穗总粒数120~14V粒,作单季栽培结实…  相似文献   

11.
TO435恢复系是湖南省衡阳市农科所用TO494为母本,IR26为父本的杂交后代经测交选育而成。1982年配组,1983年参加该所早稻新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8.5公斤,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10.2%。1984年参加该所晚稻新组合比较试验,于7月12日播种,9月7—13日抽穗,全生育期95—100天,平均亩产430.55公斤,比威优6号增产3.6%,日产4.3公斤,居参试12个组合的第一位。1985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早籼新组合联合鉴定,6个点平均亩产448.35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9.96%,达极显著水平,日产4.015公斤,全生育期平均111.7天,比广4迟熟1.1天。1986、1987年连续参加湖南省早…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耕作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稻比常耕抛秧稻分蘖早10~13 d,分蘖节位低1个节位,成穗率高6.82个百分点;单株总根数多88.9条、根总长多902.9 cm、根系体积多4.7 cm3、根系干重多0.91 g;后期绿叶数多0.7张,假茎粗0.08 cm;每公顷有效穗多24.15万穗,每穗总粒数多3.9粒,每穗实粒数多5.7粒,结实率高2.02个百分点。不同的耕作方式相比,直播稻比抛栽稻生育期缩短3~6 d;穗粒结构以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最好,产量也最高,比非还田免耕直播稻增产4.78%,比免耕抛秧稻增产6.39%,比常耕直播稻增产11.79%,比常耕抛秧稻增产11.39%。不同留桩高度对免耕直播稻产量没有直接的影响,免耕直播稻纹枯病危害较轻,特别是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纹枯病最轻。  相似文献   

13.
秦新林  何春林 《杂交水稻》1992,(1):20-20,17
大庸市 6月下旬前为梅雨季节, 7月下旬后为高温干旱天气。因此优 IA春繁安排在7月上旬抽穗扬花最为理想。母本于4月6日播,父本于5月1日播,父母本于7月5日同时始穗,花遇良好,加上培育分蘖壮秧,合理行比等措施,近38亩春繁田,亩产达283公斤。  相似文献   

14.
姚祖武 《杂交水稻》1991,(6):17-17,21
在母本有效穗达20万穗以上,穗粒结构趋于平衡后,制种产量进一步提高,则取决于父本花粉量。1984年起我们开始探索增加父本颖花数的有效途径,总结出“父本开沟配方施肥”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产量。我区松溪县从1986年开始推广该项技术后,制种产量不断提高。19904制种2450亩,平均亩产达166公斤。 材料与方法 1986年于单季制种进行试验,组合为威优64,行比1:10,采用两期父本。母本全层施肥,五厢为一个处理,用竹竿赶粉,取样考种测产在每一处理的中间一厢进行,以尽量避免不同处理父本间的影响。 父本亩用肥量为:过磷酸钙10公斤,碳铵10公斤,氯化钾5公斤,呋喃丹1公斤。 1、开沟配方施肥法(下简称开沟法):在播父本前一天将田水排干,按计划行比在田埂上作父本行标记,用尼龙绳拉直后,沿线开挖3—5寸小沟,将拌匀的肥料一次均匀施入村内,后耙平,次日灌水,按田埂上标记拉绳将父本插在施肥沟上。 2.塞绝配方施肥法(下简称塞荣法):在父本秧苗插后,肥料分二次每隔一周,在父本行中进行塞克施肥。 3.撒施法(习惯施肥法,为对照)’在父本秧苗插后,肥料分二次,每隔一周在父本行中进行撒施。 结果与分析 1.不同施肥法对父本有效穗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到,不同施肥方法,对父本的有效穗和成德率影响极大。开沟法肥料集中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我站400亩威优1126春制,在抽穗扬花期天气反常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151公斤,名列我县杂交早熟组合制种产量的首位。现将主要情况和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一、生态条件制种田安排在碧塘乡茶园村,为新开辟的制种基地。常年无霜期306.6天,年均温17.6℃,年降雨量1417.5毫米。抽穗扬花期的7月上、中旬平均温度分别为28.6℃和28.9℃,相对湿度为75%。制种田为沙壤土和壤土,前茬为冬泡和少部分冬干田。 二、播差期和始穗期 根据我县气候规律和制种安全抽穗扬花期的要求,父本于4月15日播种,母本4月30日播种,父母本播种时差15天,叶差3叶。5月13…  相似文献   

16.
1990年早、晚季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乡新厝村科技组进行百亩“籼128”双季亩产超吨粮示范,取得百亩平均亩产1057.92公斤,其中产量最高的一丘,早季亩产达607.95公斤,晚季559.2公斤,双季合计亩产1167.15公斤。“籼128”双季亩产超吨粮,在栽培上应以主功穗数为主,兼功大穗,以发挥其穗多粒多的优势。采用16.5×19.8厘米的插秧规格,亩插2.0万丛,每丛插7~8本,亩基本苗12~14万苗,最高茎蘖数35~40万苗,最终有效穗24~28万穗,平均穗粒数100~110粒,结实率90~95%,千粒重27.5~28.5  相似文献   

17.
珍汕97A春繁单产实现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育系珍汕97A的繁殖。常年亩产只有75公斤左右。1988年,在永新县日光乡楼下村繁殖珍汕97A88亩,平均亩产123.1公斤;高产田2.5亩。母本亩产达169.4公斤,父本达132.5公斤。其主要技术措施是:选择理想的繁殖区,改进播错期,延长授粉时间,建立高产的苗、穗群体,统一育秧,合理使用“催长素”“九二○”和微量元素等,力求花期花时吻合,提高异交率。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喀什地区各族人民克服了雹雨、霜冻、低温等自然灾害,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棉花播种计划。实际播种13.2万公顷(198.2万亩),总产皮棉17.5万吨,比大丰收的1990年增产29.17%,平均单产1320公斤/公顷(88公斤/亩),比1990年增产15.8%。  相似文献   

19.
1989年,我们在汕优桂8制种中,推广增产菌拌种,收到满意的效果。方法是:在父母本种子催芽露白时,每5公斤种谷拌100克增产菌(湖南衡阳产A—471液体增产菌),至芽长半粒米、根长1粒米时播种。两期父本分别于3月26日和4月5日播,5月4 日栽,母本于 4月23 日播, 5月 23日栽。7月底收割。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用菌处理比不用菌处理的,秧田期分蘖优势明显增强;移栽后抗寒性增强;纹枯病的发病率减轻;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试验田拌菌的折合亩产286公斤,比不拌菌的增产42公斤,增17.2%,成本与增产值之比为1:452.5。全州绍水制种点979.3亩制…  相似文献   

20.
呼兰县白奎镇双山村农户白云廷栽植4亩纸筒育苗甜菜,平均亩产3025公斤,比对照增产2.3倍,含糖比直播高2.9%。主要经验是:①浸种摧芽和天然水育苗,提高保苗率。他们于3月20日育苗,苗床内用天然水喷浇,比不浸种的早出苗5天,而且出苗齐全。②育苗管理细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