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我们对耕牛倒冬(1—3月死亡)现象,主要从牛的疾病、饲养管理、草料等方面去分析,对气候与耕牛倒冬的关系认识不足。下面就气候与耕牛倒冬的关系作一肤浅分析,供大家参考: 耕牛倒冬与气候因子的变化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温度和秋季绵雨天气关系最大。一、1—3月月平均温度与耕牛死亡的关系。(表1) 耕牛死亡统计资料有1977、1982、1983、1984、1985、1988共6年,死亡耕牛4898头,最多年死1279头,最少年120头,相差9.6倍。设超过最少年的3倍(460头)为不正常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 全椒县三合乡三合村大朱队,位于大尘山下,全队34户,耕牛(水牛)62头,每年三月份以后,生产队实行集体放牧,91年9月24日至26日,耕牛先后有21头发病,24日当天发病14头,死亡6头,25至26日又相继发病7头,死亡1头,直到29日方才平息,生产队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 发病情况9月24日早晨集中耕牛准备上山放牧时,发现有6头牛呼吸困难、不吃不倒、不愿走  相似文献   

3.
1抓好秋膘耕牛倒冬(冬季死亡)往往与没有抓好秋膘有关,抓好秋膘是耕牛安全越冬度春的基础。秋末冬初,耕牛必须保持中等膘情,让身体贮存一定的脂肪以御寒冷。秋季气候凉爽,青草及农副产品丰富,有条件时要尽量延长放牧时间,保证牛只吃饱饮足;入秋之后要对牛加强管理,中午不要让牛  相似文献   

4.
耕牛入冬后,往往因气候寒冷,草料缺乏,逐渐消瘦,翌春更甚,故有“冬冷皮,春冷骨”之说。不少农户由于对耕牛越冬工作缺乏科学认识,以为冬季耕牛无多大使役任务,无需象农忙那么精心照料,凑合点草料让其食,凑合个地方让其住,结果发生老弱牛死亡、发病、掉膘、孕牛流产等现象,影响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耕牛安全越冬要做好六项工作。一、抓好秋膘耕牛倒冬(冬季死亡)往往与没有抓好秋膘有关,抓好秋膘是耕牛安全越冬渡春的基础。秋末冬初,耕牛必须保持中等膘情,让身体贮存一定的脂肪以御寒冷。秋季气候凉爽,青草及农…  相似文献   

5.
##正##黔西县林泉镇韦寨村3组有10户人家,从2003年4月到2009年7月共死亡耕牛24头,猪近20头。死亡耕牛多在4~10月发生,耕牛死前症状相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5~ 7月 ,浙江省东阳市上村乡的 1 1个自然村 ,死亡耕牛 2 7头 ,经调查 ,大多数牛突然死亡 ,只有 2头牛虽经治疗 ,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当时怀疑中毒死亡。2 0 0 1年 6~ 7月 ,上村乡白岩殿村 ,又发生耕牛死亡事件 ,在不到 1个月的时间里死亡耕牛 6头 ,这引起当地政府和兽医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派专人监护 ,发生病情马上报告。结果 1头耕牛经抢救康复。在此期间 ,剖检病死牛 1头 ,并把病料送省防检站检测 ,结果确诊为魏氏梭菌引发的耕牛猝死症。随采取措施 :一方面印发宣传资料 ,向广大养牛户宣传必要的预防措施 ;另一方面 ,从河…  相似文献   

7.
炎龙公社位于东海螺河侧面,是陆丰县城郊公社。这个公社有山地、丘陵、平原、青草丰盛,养牛较多。有耕牛2847头,其中水牛1414头,黄牛1433头。山区丘陵地带的耕牛多放牧于山坡、草埔,平原地带则多放牧于田、渠基和低畦水草之中。耕牛均在放牧时饮水,在农忙期间和冬春季节都有食盐、甘茨作朴料,由于草原较好,多数耕牛在夏秋季长膘较丰满,至冬春季节,普遍体质下降,特别是春季老弱、慢性病牛死亡较多。  相似文献   

8.
1994年3月至1999年3月,我市先后在南安市、惠安县和丰泽区发生耕牛猝死,死亡耕牛150多头,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11 南安市眉山乡小眉村1994年3月耕牛猝死66头,1995年2月至5月又相继发生猝死17头;其中耕牛死亡集中,仅岩池自然村,3月27日至5月27日猝死耕牛44头,占该村耕牛总数的862%,而且猝死的绝大多数是役用青壮年牛。12 惠安县黄塘镇松溪村石盘组28户,1996年~1999年耕牛共猝死50多头,最后全村仅剩下4头牛。户均死牛2头…  相似文献   

9.
<正>耕牛是农村春耕秋种的主要牲畜。耕牛入冬后,正置枯草季节,气候寒冷,加之草料缺乏,而逐渐瘦弱甚至死亡。在个别地方有“秋肥、冬瘦、春死亡”的说法。现在虽很少出现死亡现象,但瘦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冬春季耕牛瘦弱不仅影响健康和使役,而且还影响繁殖和配种,因而保护耕牛的安全越冬度春关系重大。 造成耕牛冬春瘦弱的原因,主要是冬季饲料缺乏,牛棚破烂,饲养管理工作粗放等。要解决耕牛的安全越冬度春,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秋膘:秋季既有青草供饲,又有秋收后的农副产品,饲料充足,必须让牛吃饱吃好,增膘复壮,贮积脂肪,减少冬春死亡。有放牧条件的地方,要加强耕牛的秋季放牧,选择好草地,延长放牧时间,保证耕牛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册亨县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范泽明,丁连勇,罗永智(册亨县畜牧局552200)Ⅰ.册亨县耕牛寄生虫区系调查耕牛寄生虫病在我县随着传染病的逐步控制,其危害性日显突出。患寄生虫病耕牛营养被剥夺,致使患病耕牛消瘦、贫血,抵抗力降低,春乏草枯季节“倒冬倒春...  相似文献   

11.
1998年6月3日,我县梁山镇农民张某到本所报告,同院6头壮年耕牛和3头仔牛不吃草,发高烧、拉血便,1头壮年耕牛卧地死亡。本所即由笔者等三名高级兽医师前往诊治。经会诊,发现这是一例牛附红细胞体病。经抢救,除1头仔牛救治无效死亡外,其余5头壮年耕牛和2...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酰胺在选矿和钻探上应用较为广泛,因其具有咸味,易被放牧的耕牛采食,造成耕牛发病和死亡。现介绍22头耕牛中毒病例的诊治情况,供参考。1发病情况2004年8月11日,我县浞水镇畜牧站技术干部电话报告,该镇长江村群力组集中在大青口草山放养的29头耕牛可能误食了勘探队钻井用的聚丙烯酰胺,有7头耕牛已经死亡,现还有22头耕牛处于发病状态。接到报告后,我站迅速赶到耕牛发病地进行调查,该地确有一支勘探队,因搬迁而遗弃了钻井使用过的聚丙烯酰胺,29头耕牛也确在该地放牧过。2临床症状病牛食欲减退或废绝,腹围膨大,反刍停止,鼻镜干燥,精神不振…  相似文献   

13.
一、調查目的 廣西省約共有耕牛400万头,據1953年估計約死亡七万餘头,死亡最大原因,由於飼养管理不善,特别以冬季缺乏飼料而遭致死亡的佔絕大部分,如邕寧縣1953年1—2月份死亡牛隻376头,其中凍死的265头,佔70.5%;意外傷亡32头,佔0.85%;胎产死亡26头,佔0.69%;傳染病死亡42头,佔11.17%;普通病死亡11头,佔0.29%。造成冬季耕牛凍死的主要原因,由於冬季缺乏青料,農民僅用稻草餵牛,有些地方甚至連稻桿的貯備量也不足耕牛冬季食用,有些地方則缺乏牧場,而補充飼料的餵給,因雜粮可供只  相似文献   

14.
1963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某农場及其邻近的生产队,耕牛(水牛)发生了疫病。开始于各生产队零星发生,犊牛呈急性死亡。8月4日疫病侵入该場七、八队,两日内耕牛发病六头,其中犊牛四头死亡,继之又有三头发病,黄牛未见感染。犊牛于发病后6—24小时死亡。青壮年牛病程  相似文献   

15.
病史我县植有青杠林,耕牛采食其叶,发生一种近似牛出败的疾病。据调查,清朝宣统年间,秋山的石洞沟村,有一年耕牛突然死亡40多头。1931年,罗坝的寇河村,耕牛相继死亡20多头。解放后,1953年经省、地、县兽医工作者定为“牛出败”。但用牛出血性败血症菌苗预防30年,毫无效果。据罗坝公社兽医站记载:1953~1982年发生此病的牛242头,死亡101头,致死率41.5%。1981年在青杠叶萌发季节,全县有11个公社发生此病,致死耕牛150多头。罗坝公社酒店大队杜××,在半月左右,因此病损失青壮耕牛两头。损失近千元。从1981年青  相似文献   

16.
<正>2000年5~7月,东阳市上村乡,有11个自然村死亡耕牛27头。经调查,大多数牛突然死亡,2头牛虽经治疗,终因抢救无效死亡,当时怀疑中毒死亡。2001年6~7月,上村乡白岩殿村,又发生耕牛死亡事件,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死亡耕  相似文献   

17.
2003年5月20日下午5时30分,我乡濠村村民章某饲养6头耕牛(2头母牛、3头公牛、1头犊牛),因畜主无知。用敌敌畏农药稀释液喷洒耕牛驱蚊,造成5头牛严重中毒,1头当场中毒死亡,现将中毒抢救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县2003年陆续发生耕牛突然死亡的情况,根据调查分析、现场剖解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有机磷中毒. 1 发病情况 2003年4~11月,我县城关等几个乡镇先后有28头耕牛突然倒地死亡.  相似文献   

19.
我镇青松村1988年11月发生一起耕牛敌鼠钠盐中毒事件。中毒耕牛17头。死亡3头。一、发病情况11月9日村防疫员反映,本村有几头牛患病,天然孔出血,经治疗无效,随派员往诊。  相似文献   

20.
耕牛肝片吸虫病是我地耕牛“倒冬”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常用药硫双二氯酚、硝氯酚对初、中期患牛疗效甚佳(治愈率近100%),但初、中期患牛往往被忽视,待进入后期病症危重时,直接用上述驱虫药治疗,则多预后不良。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先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并辅以强心、补液,以扶正祛邪,再用硫双二氯酚驱虫,达到了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