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井茶区的茶农说:“若要茶叶产量高,品质好,采好茶叶第一条。”采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年的产量,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今后的长期增产。龙井茶采扎的特点是:“开采早,采期长,采扎次数多,采扎方法比较合理”,春茶留鱼叶采,夏茶留一片新叶采,新茶园和台刈茶园实行打头养丛,还有“双手采,提手采”的既快又好的采茶经验。  相似文献   

2.
采茶学间有蛮深,开园时机应看准,幼年茶树养为主,壮年茶树采当家,衰老茶树宜更新,分批多次留叶法,只采一芽二、三叶,对夹叶子冒发头,采高采密采中间,及时采摘及时运,茶农四季靠茶叶,年年增收又增值,只要细心和认真。树龄树势要分清。强采过头树不行。少采不采芽不发。强采春茶再进行。严格标准第一宗。鱼叶、老梗要不得。及时采下不能留。蓄低护边为养蓬。到手之财莫轻心。采摘质量是关键。多为四化作贡献。采茶歌诀(顺口溜)@卢志林 @龙志强~~  相似文献   

3.
茶树新梢解剖结构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茶树新梢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新梢,一类是不正常新梢,俗称对夹叶。这两类新梢都是制茶的原料。然而从成茶品质而言,由于对夹叶的有效化学成分含量较低,因而品质较差。目前对于对夹叶是采还是留的问题尚未有统一的看法。尽管主张只采不留者众多,但仍需从生物学的角度找到更充分的科学依据。笔者在进行两类新梢解剖特征比较和生理指标测定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合理留养对夹叶”的观点,供讨论。材料与方法 1982年5月8日在江西省九江茶科所重修剪两年后的茶园内,选择形成时间相同,而展叶数不同的“宁州群体种”茶树春梢,在顶端第一叶完全展开时剪取叶片和嫩茎进行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4.
前言茶作为多年生作物,周年均可以从树冠上采摘鲜叶。通常,带茎的一芽二叶是标准的采摘新梢。采摘与修剪是与新梢萌发有紧密联系的两项重要栽培措施(Wight 1955,Rahman和Baruah 1980)留鳞片和留鱼叶采摘是两种主要的采摘系统,即分别采摘鳞片和鱼叶以上的芽叶。经过修剪后,节间的休眠芽即行萌发。首先,最外面的芽包片打开再形成鳞片,  相似文献   

5.
前言茶作为多年生作物,周年均可以从树冠上采摘鲜叶。通常,带茎的一芽二叶是标准的采摘新梢。采摘与修剪是与新梢萌发有紧密联系的两项重要栽培措施(Wight 1955,Rahman和Baruah 1980)留鳞片和留鱼叶采摘是两种主要的采摘系统,即分别采摘鳞片和鱼叶以上的芽叶。经过修剪后,节间的休眠芽即行萌发。首先,最外面的芽包片打开再形成鳞片,称之为第一鳞片。接着,第二鳞片萌发使休眠  相似文献   

6.
茶树幼嫩芽叶是采收利用的对象,又是茶树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器官。因而嫩梢的采摘与留养是极其复杂的,也是茶叶采摘制度的中心,采养好坏,关系到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到茶树的生长。回顾我省茶叶采摘制度有这样情况:解放初期,以“一把抓”、“捋采”为主,采多留少,茶叶产量低,质量差,树势弱,茶  相似文献   

7.
茶树留养叶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茶树留养叶光合速率与新梢生育、采摘、打顶、花蕾发育,以及留养叶的着生部位等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养叶的光合速率随新梢生育而回升,在新梢长到1芽2叶时达到高峰,采摘能促进新梢萌发,扩大库容量,发挥留养叶的光合潜力,但休止前打顶会降低留养叶的光合效率;采摘时留养鱼叶的光合功能与正常叶相近,留2叶与留1叶光合源能力相近,主梢留叶比侧梢留叶光合能力强;着蕾可提高留养叶的光合速率,着蕾越多,增加越大。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降低茶叶生产成本、确保茶叶生产的高产、优质、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在于早日实现采茶机械化。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多种经营迅速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扩大,大批劳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采茶劳力日益短缺,给以人力为主要生产手段的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手工采茶质量不断下降,出现了一把捋、一扫光和抓采的现象,致使留养水平不断下降低,茶树早衰,茶叶产量、质量下降。同时,采茶工资不断增加。这样,推广机械采茶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三)采茶机的使用技术 1.采茶机(包括修剪机)机型的选用一般应以单人机和双人机相配套,以双人机为主,在劳力矛盾突出的平地和缓坡地茶区,宜选用双人机,以提高工效。双人机的工效高于单人机3倍以上,且劳动强度低,作业质量好,采后的蓬面整齐美观。在茶园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区,宜选用单人机,较为方便。幼龄茶园(包括改造后的茶园)宜用平形机,有利培养侧枝,扩大树冠;成龄茶园宜用弧形机,以获取高产。 2.田间操作使用双人采茶机系跨行作业,由三人配合操作,其中两人用手抬着机子沿采摘面向前推进来采摘,来回一次完成一行茶树采摘。机采要有熟练的技术,恰到好处地留鱼叶割下。集叶袋一般由一人扶着在蓬面上滑  相似文献   

10.
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我省茶叶生产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将大量发展新茶园,由于发展任务大,种苗的供应就更显得紧张,甚至是供不应求。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必须进行普遍地留养茶子,采茶时做到不损伤不采掉茶果,保证把茶子留养成熟,防止嫩采,并保证颗粒还家,粒粒做种节约用种。在收购上做到全部由国家牧购。用种子播种是发展新茶园的基本办法,但单靠这一个办法还远远不能完成我们的发展任务。因此,为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  相似文献   

11.
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摘茶树的幼嫩芽叶,并且希望多采茶、采好茶。叶片是茶树的重要营养器官,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采摘鲜叶时,树上必需留养必要的新叶,这是保持茶树长期生长旺盛,长期丰产优质的必需条件。因此,采摘鲜叶必须“合理”。所谓“合理采摘”,就是要符合茶树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坚持采养结合的原则,根据树龄、生长势、茶类采摘标准  相似文献   

12.
茶叶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必须要有高工效的采茶方法配合,实践证明:双手快速采茶法是提高采茶效率的有效方法。我县在去年夏秋茶中学习和全面推行了双手快速采茶法,成绩显著,全县有36,874人学会和掌握了双手快速采茶法的技术,平均效率比单手采提高一倍以上,并创造了新的采茶纪录。如张清和日采  相似文献   

13.
采茶采用什么计酬办法,在目前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茶树树冠的好坏,茶叶产量质量的高低。管理办法得当,就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调动采茶女工的积极性,贯彻采养结合、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措施,否则,什么“五采五养”、分批采、适时采、“三分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都无法付诸实  相似文献   

14.
(一)合理采摘,采养结合。 采摘标准以形成驻芽,顶叶达小开面至中开面(顶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面积的1/3—1/2)以驻芽2—3片叶为佳,重点采冠面芽梢,留蓄丛内弱梢及边梢,留1—2叶采,籍以增大树幅和增加留养叶,扩大光合面积,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采摘时间以下午2—4点最佳,此时鲜叶内含物质含量最为丰富,为制好黄金桂奠定物质基础。 (二)均匀轻晒,保水保青。  相似文献   

15.
半生茶缘     
正我是茶农的后代,从小就参与采茶、制茶、挖茶、种茶,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与茶的缘分从我五岁就开始了,那时给生产队采茶是论斤两记工分的,每天晚上听父母议论哪个采茶能手今天采了几百斤,得了多少工分,我也心痒痒地嚷嚷:不就摘树叶吗?有什么难的。于是父亲给我买了个小篮子,我开始背着小篮子随大人上山采茶。那时觉得采茶并不难,一是眼要尖,手要快,从嫩叶哪个地方掐断要心中有  相似文献   

16.
193,留鱼叶采摘试验---G.B.卜次毛司;锡兰茶叶研究所,1952年年报,第38—9页,1954。在上一个修剪期轮换试验方法后,到第四个修剪期再轮换。在正常采摘后,改为留鱼叶后每亩只增加产量119磅,在上一个修剪期曾增加了476磅,继续不断地留鱼叶采摘的最坏的影响是茶树上叶子和枝条的大量减少。在第四个修剪期未了从留鱼叶的茶树上每亩只剪下叶子972磅,而继续不断的留一叶采摘的各为3,617磅。  相似文献   

17.
《茶世界》2017,(11)
<正>12017年10月安溪铁观音指数和行情分析金秋十月,安溪铁观音茶产区迎来采茶丰收季。由于受到土壤深翻、梯壁留草、茶树留高、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等高质保障技术措施的影响,今秋产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采制茶时期天公作美,今年雨水充足,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而且在采摘和制作工艺方面都统一用手工完成,确保了秋茶的品质,今年的秋茶品质较往年有了  相似文献   

18.
一长期来,我县农村茶叶初制都实行代加工方法,即茶农采茶,初制厂帮助加工。将制成毛茶出售后,从中扣除一定加工成本费,最后把茶款折成每公斤鲜叶价格结算给茶农。这种“吃大锅饭”的方法弊病很多,主要是违反了价值规律,离开了经济手段,不利于科学采茶和制茶技术的推广,限制了茶农生产积极性。采茶,好、坏、老、嫩一个价,出现了留大采、养老采,给加工  相似文献   

19.
我所于1953—1955年,连续三年进行茶树不同采叶标准经济价值比较试验与不同留叶采摘比较试验。一、不同采叶标准经济价值比较试验:1.不同采叶标准对茶树生长的影响:一芽二叶留鱼叶采的从萌芽到采叶需生长7—8  相似文献   

20.
茶树新梢枯死病从1973年最早在日本静冈县被发现以来,现已扩散到日本16个府县的14700公顷茶园中,成为日本全国性的主要茶树病害。近年来,我国湖南等地也发现了此病。为便于开展对此病的调查研究,现将日本对此病的研究成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症状新梢枯死病的症状是在新梢成熟时,其基部鳞片或鱼叶脱落部周皮发生坏死,上部失水而枯死。病斑很小时,病梢无异状,随看病斑扩大,叶片褪绿失活,数日后落叶枯死。发生消长对剪采茶园调查发现(表1),在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