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氮素对红葱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采用霍格兰氏营养液培养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红葱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红葱经济产量、株高、分蘖数、叶片数都随着施氮量的提高不断增加。不同浓度的氮素处理对红葱叶片光合色素影响不大,但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然而都还在安全食品的范围内;维生素C(Vc)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并随生长期的延长有所提高,但生长后期氮素浓度过高不利于Vc含量提高。不同浓度的氮素处理对红葱辣香味影响不明显,因此在10mmol/l~15mmol/l范围内是比较适合红葱生长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硫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和水稻吸硫特性,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缺硫导致水稻生长明显受阻,生育推迟,抽穗结实不良,根量少,根细长。随着施硫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随着增加,当硫肥浓度超过0.180mmol/L时,各处理的千粒重、结实率就不再增加,表明当培养液的硫浓度≥0.180mmol/L时可满足水稻金优82正常生长的需要。无硫处理的水稻最终没有结实。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含硫量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收获后,植株和根系氮、磷、钾含量随着硫肥供应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随着供硫水平提高,谷粒的硫含量增加,当供硫浓度达0.18mmol/L时谷粒硫含量不再增加;而谷粒氮、磷、钾含量也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硒硫相互作用对烤烟(Nicotina tabacum L.)吸收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硒硫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烟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烟草各部位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多,烟草生长前期根部硒含量高于地上部,成熟期烟叶和根部硒含量高于茎部,尤以上二棚烟叶硒含量最高,施对烟草硒的吸收和积累量的影响随烟草生育期,生长器官和硒硫浓度不同而异,前期烟草全株及地上部的硒积累量在低硫(<75ug.g^-1)条件下随施硫增加而增多,硒硫表现为协同作用,在高硫(>75ug.g^-1)条件下,烟草硒积累量则随施硫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拮抗作用,不施硒时施硫会降低成熟烟叶硒含量,施硒时成熟烟叶硒含量则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多。前者表现为硒硫拮抗作用,而后者则呈硒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玉溪、文山、昆明3个试验点进行了不同施硫量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产值及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1)在试验条件下不同施硫量对烟叶产量、产值影响较小.(2)硫素营养间接或直接影响了烟叶品质,随着施硫量提高,烟叶含硫量,含硫氨基酸含量提高,维系一定水平后有下降趋势,烤烟对自身硫素营养具有适应性调节.随着施硫量提高,烟叶总糖含量下降,烟碱,蛋白质提高,从品质因素考虑,4~8 g/株施用量较为合理.(3)0~30 g/株施用量,烟叶S变幅在0.17%~0.34%.(4)0~150 kg/ha的施硫量对烟叶的评吸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硫素对设施水培大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条件下,采用营养液培养大蒜,研究不同施硫水平对大蒜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硫浓度范围内,大蒜株高、叶长、叶面积和假茎粗随着施硫量增加而增大;营养液硫浓度为2.25mmol.L-1时,大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不同硫水平处理对大蒜维生素C含量增加不显著;随着硫浓度的增大,鳞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当营养液中硫含量为3.75 mmol.L-1时,鳞茎中可溶蛋白质含量最高;蒜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硫浓度为1.50 mmol.L-1时最高。鳞茎和蒜薹大蒜素含量随硫浓度增加而升高,至硫浓度2.25 mmol.L-1时最高,较不施硫处理增加48.78%、12.33%。  相似文献   

6.
硫素营养对大豆氮素积累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不同硫肥处理对大豆氮素积累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硫对大豆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有明显的正效应,以S2和S3效果最好;施硫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全氮含量,尤其生育后期作用明显;茎秆全氮含量在苗期、开花结荚期以及成熟期,在S1~S3范围内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延长叶片全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的时间,而其它时期则随施硫量的增加而降低;开花期,随施硫量的增加,荚皮全氮含量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并保持平稳。收获时籽粒全氮含量随施硫量的增加而降低。蛋白质含量总体上随施硫水平的增高而递减,而脂肪变化则相反。施硫肥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以及百粒重大幅度增加,对大豆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氮硫互作对韭菜植株总辛辣程度和氮、硫素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韭菜品种‘京韭一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模式处理,试验设定3个氮浓度(6、12和18 mmol/L),3个硫浓度(2、4和8 mmol/L),随机区组试验,在植株生长至第7、14、21和28天这4个不同生育周期节点时分别测定韭菜叶片的酶促丙酮酸(EPY)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ATP-硫酸化酶(ATPS)和氧乙酰丝氨酸(硫醇)裂解酶(OAS-TL)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EPY含量在植株生长至7、14与21 d时明显低于28 d;不同生育周期节点NR活性差异显著,氮硫素交互作用明显;GS活性响应程度剧烈并以植株长至28 d时水平最低;ATPS活性在植株长至7 d时水平最低且在中后期响应并不十分显著;OAS-TL活性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但对氮硫素水平的敏感程度不及其他同化酶。韭菜发育过程中,氮素、硫素单一效应总体远低于元素间交互作用,氮硫素交互作用占据主导地位。韭菜植株硫素同化能力的提升与氮素水平密切相关,氮、硫素参与彼此的同化过程。综合考虑,建议水培韭菜营养液的氮素浓度为12 mmol/L,硫素浓度为2~4 mmol/L。该结论为水培韭菜氮、硫元素合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硫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在高氮低硫地块施用硫肥提高了冬小麦的群体光合速率 ,鲁麦 2 2群体光合速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提高 ,烟农 15的S3 处理和S2 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硫肥显著提高两品种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 ,两品种植株体在各个时期的氮素含量及积累量均增加。施硫肥后 ,两品种籽粒容重、出粉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 ,其中S2 处理显著高于S1处理和S0 处理。施硫肥增加两品种的产量 ,鲁麦 2 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施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 ,S3 处理的产量最高 ;硫肥对烟农 15的穗数和穗粒数有提高作用 ,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冬小麦氮、硫积累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揭示不同类型冬小麦氮、硫积累、分配与利用规律及对氮、硫肥反应的差异。【方法】在田间条件下,连续3年先后选用13个高产品种,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冬小麦氮、硫利用效率类型的划分,并在0—20cm土层土壤水解氮含量92.2mg·kg-1、有效硫含量42.4mg·kg-1的地力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冬小麦在不同氮、硫施用量下,氮素和硫素含量、积累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和硫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冬小麦的氮素利用效率与硫素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依据品种间氮素利用效率和硫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将供试品种划分为氮低效硫低效组、氮中效硫中效组和氮高效硫高效组。氮低效硫低效组小麦品种植株含氮量和含硫量一般高于氮中效硫中效组和氮高效硫高效组品种,氮素收获指数和硫素收获指数则小于氮中效硫中效组和氮高效硫高效组品种。在24kg·hm-2施氮水平下施硫,氮高效硫高效组和氮中效硫中效组品种植株含氮量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硫素积累量和产量显著增加;氮低效硫低效组品种与氮高效硫高效组和氮中效硫中效组品种相比,施硫处理氮素积累量的增加量较小,而氮素收获指数降低的幅度较大,产量显著降低。在240kg·hm-2施氮水平下施硫,氮高效硫高效组品种植株含氮量和含硫量仍显著提高,氮素和硫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但氮素和硫素收获指数及产量无显著变化,氮硫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氮中效硫中效组和氮低效硫低效组品种氮素和硫素积累量无显著变化,多数品种的氮素和硫素收获指数亦无显著变化,产量和氮硫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冬小麦产量形成需硫量的相对高低与需氮量一致,氮素利用效率与硫素利用效率可以协同提高。在保持植株一定氮素和硫素积累量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氮素和硫素收获指数促进籽粒产量的增加,是实现冬小麦对氮素和硫素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硒、硫施用对烟草中磷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研究表明,硒、硫对烟草中磷吸收和积累的影响随烟草生育期及不同生长器官而异,前期烟草地上部分磷的含量随施硒和施硫的增加而增多,硒、硫对磷含量表现出协同作用,成熟烟叶中磷含量在不旆硫时随施硒的增加而增多;施硫时,硒则降低烟叶的磷含量,硒、硫对烟叶中磷的积累表现出颉颃作用。前期烟草中磷和硫及硒的积累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成熟烟叶中硫与烟茎的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Hoagland营养液配方,设置0、40、80和160 mg/L等4个处理,研究不同钙素水平对砂培红葱(Allium fistulosum L.var.caespitosum Makino)叶片膜脂过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钙水平的降低,红葱叶片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POD活性升高,与干尖病情指数成正相关,外叶POD活性与干尖病情指数显著相关;随着供钙水平的降低,红葱叶片的CAT和SOD活性降低,其活性与干尖病情指数成负相关,且内叶中SOD活性与干尖病情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硒、硫浓度对大豆植株干物重,硒、硫、氮、磷含量影响的水培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当营养中硫的浓度为60mgL~(-1)时,0.025mg SeL~(-1)的加入使大豆植株干物重达到最高;60mg SL~(-1)的加入对植株吸收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营养液中硫的浓度为30 mgL~(-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植株中硫的含量显著降低,但对磷无影响,而当营养液中硫的浓度增加到60mgL~(-1)时,在低硒(0.025mgL~(-1))浓度下,显著地提高了植株中硫和磷的含量,硫与磷的吸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61~(**)。本试验的硒、硫浓度对植株吸收氮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葱高效钾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岭大葱为材料,在施用等量磷肥的基础上,以2种氮肥水平(225和375kg/hm2)和3种钾肥水平(0、225和337.5 kg/hm2)组成6个氮钾肥处理,研究钾肥对大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大葱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大葱株高、分蘖数、葱白长、葱白粗和单株鲜重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6个处理中大葱的增产幅度为12.1%~17.6%;施钾能显著提高大葱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2种氮肥水平下,施钾分别增收7 088~9 800元/hm2和8 050~10 850元/hm2。[结论]在施氮磷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钾肥可提高大葱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硫素营养对高产夏玉米施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每公顷基施:0(CK)、36.3(S1)、413.85(S2)kg硫时,玉米每公顷产量分别为9784.5、10639.5、11322kg,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8.73%和15.71%,并提高了果穗长度,增加了穗行数、行粒数,对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硫肥用量的增加,植珠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大,光合势、净同化率提高。CK、S1处理硫的积累强度为“M”曲线,开花、乳熟期为吸收高峰;S2处理为“N”型曲线。玉米生育前期,N、P、K的积累强度表现为S2>S1>CK,单株对N、P、K、Mn、Zn、Mg的总吸收量表现为S2>S1>CK。另外,缺硫时天冬氨酸升高,精氨酸降低。  相似文献   

15.
甘蔗的硫营养与土壤硫素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甘蔗种植区气温和降雨量均较高,土壤风化和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磷、钾、硫和阳离子代换量均较低。有近1/3面积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低,硫素供给不足;有近1/2面积土壤全硫含量和有效硫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随着甘蔗生产的不断发展,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有较大面积正面临着缺硫和潜在缺硫的影响。相对于不施硫肥处理,甘蔗施用硫肥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单茎重均有所增加,平均增产5.24%~9.43%,过磷酸钙中硫的增产效果和后效均低于含硫磷铵。甘蔗施用硫肥还能提高蔗糖分和纤维分,经济效益显著,其产出与投入比(VCR)为18.20~20.23,其中以施用含硫磷铵效益最佳。甘蔗施用硫肥能显著增加植株各部位的硫含量,但叶片的硫含量高于蔗茎;随着施硫量的增加,甘蔗对硫素的吸收量也增加,每公顷甘蔗的吸硫量达到44.1~67.0 kg;根据养分平衡分析,不施硫肥的甘蔗每年硫养分亏缺23.80 kg/hm2。  相似文献   

16.
连作红葱不同氮钾配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红葱在施氮量为96 ks/hm2时,产量最高,养分吸收最多,增产效应最为明显,第1造和第2造分别增产34.5%和50.3%;但由于供试土壤有效钾含量较丰富,钾肥的利用率很低、增产作用不明显,因此在栽培红葱时应注意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不同硫肥对水稻的效应及在水稻栽培农业生态系统中硫的循环与平衡情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不同来源的硫肥设为7个处理包括:对照(不施硫),硫酸铵,过磷酸钙,自然硫素,石膏,50%石膏 50%自然硫素,70%石膏 30%自然硫素,对水稻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硫肥对早稻谷粒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9.1%~10.3%。在早稻上施用硫肥可以提高干稻草产量和每公顷有效穗数,稻草产量增加5.3%~11.6%。施硫肥对株高和穗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早晚稻的稻草和谷粒中,硫含量没有明显提高,但在早稻明显提高了硫的吸收。施硫肥可以使水稻获得较好的效益,其中自然硫处理的净产值最高为1882.6元/ha。在广西,以水稻-水稻为栽培方式的地区每年施用30Skg/ha,土壤中硫保持正向平衡,而如果不采用这个施肥比例,土壤硫保持为负平衡;在这些地区,利用各种硫源包括硫肥施硫,对水稻生产将是一种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冬小麦生育期内50%以上为10 mm的无效降水。如何充分集蓄这部分降水,是该区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的关键。【方法】于2011—2015年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04°36′E,35°35′N)进行大田定位试验,以冬小麦中粮1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微垄沟穴播(PRF)、全膜覆土穴播(PMS)、覆砂穴播(SM)和露地穴播(CK)4个处理,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计算不同生育期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以明确PRF处理对土壤水分含量、冬小麦阶段耗水量、产量及WUE的影响。【结果】在播前和返青期,PRF处理在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较PMS、SM处理和CK分别平均增加24.3、38.8、7.4 mm和18.2、26.9、67.8 mm。PRF处理抽穗—灌浆期耗水量平均较PMS处理增加了36.0 mm,返青—抽穗和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平均较SM增加12.1和16.7 mm,较CK增加40.8和37.6 mm。PRF处理的生物量较PMS处理增加了2.2%—15.4%,分别在2011—2012年的灌浆期和成熟期、2014—2015年的苗期和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SM和CK。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4年均表现为PRF处理PMS处理SM处理,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RF处理的产量最高,为4 373.6—4 950.0 kg·hm-2,较PMS处理增加2.4%—12.7%,并在2012—2013和2014—2015年达显著差异;显著高于SM处理(除2012—2013年)和CK(增产35.8%—43.8%)。PRF处理的WUE较PMS处理增加0.4%—12.8%,除2013—2014外均达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SM处理(除2014—2015年)和CK(提高8.1%—42.1%)。【结论】全膜微垄沟穴播能较为充分地利用10 mm的无效降水,提高冬小麦播前和返青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促进小麦灌浆期间耗水,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减少不同氮肥施用量和增施不同氨基酸液体肥施用量对洋葱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白皮洋葱白雪为试材,设置4个施氮水平,25(CK)、20(N1)、17.5(N2)、15 kg/667m2(N3);3个氨基酸液体肥施用量,22(M1)、26(M2)、28 kg/667m2(M3),共10个处理。在洋葱鳞茎膨大中期测洋葱形态指标,在采收时测洋葱鳞茎形态指标和产量指标,采收后测洋葱鳞茎的品质指标。【结果】在减氮20%(N1)、30%(N2)这2组中,随着氨基酸液体肥使用量的增加,与CK相比,洋葱植株形态指标的株高、茎粗与叶长较CK平均分别增加了4.09%、3.91%、7.51%与4.76%、5.74%、6.90%;洋葱植株鳞茎的横茎与纵茎较CK平均分别增加了3.27%、4.86%与3.19%、4.71%;洋葱的产量较CK平均增加了10%、6.61%;品质指标上,硝酸盐含量较CK平均降低了30.11%、25.53%;可溶性固形物较CK平均增加了6.68%、8.86%;可溶性蛋白较CK平均增加了43.09%、75.61%;VC含量较CK平均增加了1.64、1.58(mg/100g)。减氮20%(N1)与30%(N2)施用氨基酸液体肥这2组之间相比,前者比后者产量和经济效益平均分别增加了3.15%、3.43%;品质指标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后者较前者平均分别增加了2.10%、23.08%与20.40%。【结论】减氮量为20%(N1)时,氨基酸液体肥施用量为M1、M2时,洋葱的产量最高,品质较好;减氮量为30%(N2)时,氨基酸液体肥施用量为M1、M2时,洋葱的品质表现的最好,产量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