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扬州瘦西湖公园绿地空间格局与结构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扬州瘦西湖公园绿地的空间格局及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结果表明:扬州瘦西湖公园共有绿地斑块230个,而斑块形状指数Ips≥1.50的绿地斑块为105个,绿地斑块形状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绿地景观类型较多,多样性指数较高。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物种丰富,其中垂柳、桃、意杨、枫杨在树木株数和相对优势度上均占优势;植被在高度和胸径上的分布均表现为具有向上发展的潜力,属于发挥生态效益的最佳时期。扬州瘦西湖公园的树种多度与基于叶面积的相对优势度之间无明显关联,数量上占优势的树种,其相对优势度不一定很高。植被树木株数与不同树高等级间的分布关系表现为随着树木高度级的增加,树木株数相应减少;树木株数分布与不同胸径等级间的关系也呈现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校园行道树生长调查及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北京农学院几条主要道路的行道树--毛白杨、国槐、二球悬铃木、银杏和雪松以及一些附属小乔木和花灌木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树龄、胸径、树高、冠幅、株距和病虫害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校园行道树整体长势良好,但国槐尺蠖食叶问题和银杏、雪松的配置问题比较严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校园行道树的树种选择、配置和管理等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可选用栾树、糠椴等树种作为行道树栽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濮阳常见道路绿化树种叶片含硫量的差异性,于2011年春、夏、秋季对市区不同路段29种绿化树木的叶片含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部分树种叶片含硫量差异显著,除了大叶女贞和侧柏外,大多数树种叶片含硫量随春、夏、秋季节的变化基本呈现递增趋势.根据全年29种树木叶片平均含硫量大小进行分类,毛白杨和圆柏含硫量较高,归为第1类;黑松、桂花、悬铃木和银杏叶片含硫量居中,归为第2类;泡桐、楝树、火棘、红叶李、榆树、合欢、垂柳、大叶女贞、银白杨、紫薇、杨树、侧柏、小叶黄杨、刺槐、雪松、白蜡、广玉兰、栾树、红叶石楠、海桐、构树、大叶黄杨和国槐叶片含硫量相对较低,归为第3类.  相似文献   

4.
南京三大公园林木白蚁危害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7年间,对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红山森林动物园、情侣园等三大园区内园林树木白蚁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为:雨花台烈士陵园受害树种有国槐、大叶女贞、雪松、鹅掌楸,国槐受害最重,平均株被害率达47.3%;红山森林动物园受害树种有香樟、广玉兰、银杏、榆树、桃,桃受害最重,平均株被害率达50.0%;情侣园受害树种有香樟、白玉兰、垂柳、杨树、女贞、国槐,国槐受害最重,平均株被害率达70.9%。三大公园园林树木白蚁防治效果较明显,但个别树种白蚁的危害需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5.
采用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森林树木的数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化树种丰富,收集到118种,属于40科62属,灌木的数量比例为3.71%,常绿树种的数量比例为53.48%,数量比例大于1%的乔木树种有22种。树种的重要值大于0.03的有11个树种,重要值累计为0.685,并表现为香樟(0.119)>天竺桂(0.087)>刺槐(0.085)>垂柳(0.082)>黄葛榕(0.064)>水杉(0.057)>女贞(0.048)>栾树(0.041)>银杏(0.039)>喜树(0.032)>杨树(0.031)。树木株数和物种数在树高(H)和胸径(DBH)上表现为5 m≤H<10 m和10 cm≤DBH<30 cm等级分布的最多,在单株树冠投影面积(S)和三维绿量(V)上则总体表现为树木株数和物种数随着树冠投影面积和三维绿量等级的增加逐渐减少。H<15 m和DBH<30 cm的树木分别占91.38%和88.74%,S<50 m2和V<100 m3的树木分别占86.93%和70.49%,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化树种不仅在高度和胸径等形态生长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三维绿量上也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森林有树种241种,乡土树种应用率40.7%;市内公园树种最多(156种),其它依次为高校校园(113种)、环城林带(70种)、住宅区(61种);近郊风景林最低(21种);各类型乔木树种比例均高于灌木。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相似性总体较低。在市内各类型城市森林中,公园与校园的树种相似性程度最高(0.5),其次为公园与环城林带(0.32)、公园与住宅区(0.30),公园与近郊风景林最低(0.05),其它类型之间树种组成相似性均0.4。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环城林带(3.7)高校校园林(3.3)市内公园林(2.8)近郊风景林(2.5)住宅区绿地(2.1);均匀度值排序为:环城林带(1.03)住宅区绿地(0.93)高校校园林(0.81)近郊风景林(0.80)。环城林带的群落特征优于其它类型的城市森林,近郊风景林群落特征并不优于其它城市森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尚未为城市绿化所应用。城市森林树种构成的自然度较低,应注重当地次生林冠层乔木树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居住区绿地的树种组成结构和10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居住区绿化建议,为今后城市居住区绿地的规划以及改造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城区五环内23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域内高于1.5 m以上的乔灌木进行每木测量,调查内容包括树种、树高、胸径、冠幅、株数以及修剪情况等信息,并对居住绿地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密度、覆盖度、相对频度、相对密度、相对覆盖度、株均覆盖面积、重要值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并与10年前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 本文所调研的北京五环内居住区绿地现有乔灌木34科61属85种,共有乔灌木9 799株,乔木与灌木数量之比达6.2:1,树木平均密度为39株/hm2,与10年前相比,树种数量增加27%,树木平均密度增长30%,种类提升39%,灌木所占比例提升到1.55倍。(2)居住区绿地内数量最多的20个主要树种的种类和数量在10年之间变化显著,观赏类和可食类树种数量呈增加趋势明显,碧桃、玉兰、西府海棠、香椿、二球悬铃木、银杏的数量分别为2006年的7.07、6.36、5.53、4.90、3.38和3.28倍,成为居住区绿地新的主要树种,而曾经的主要树种毛白杨、侧柏、无刺枣、毛泡桐、白皮松的数量则分别锐减至10年前的43.95%、11.74%、24.09%、9.34%、41.24%。同时,圆柏数量增至10年前的5.84倍,呈现出与侧柏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成为居住区替代侧柏的主要针叶树种。(3)与2006年相比,居住区绿地20种主要树种的使用频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圆柏、碧桃、玉兰、二球悬铃木增长明显,分别为10年前的22.75、5.27、4.25和3.15倍,无刺枣、石榴与柿虽然数量较少,但其使用频度却也分别从0.44、0.28、0.48提高到0.61、0.67、0.67。(4)居住区绿地内20种主要树种的整体覆盖度与株均覆盖面积均有所下降,整体覆盖度降低了0.007,降幅为7.53%,其中毛白杨、臭椿、刺槐等树种覆盖度下降趋势尤其显著,分别降至2006年的30.51%、15.38%和50.00%。由于截干严重,毛白杨、臭椿的株均覆盖面积分别降至10年前的51.57%、16.85%。(5)国槐(Ⅳ=0.529)、绒毛白蜡(Ⅳ=0.321)、圆柏(Ⅳ=0.212)、毛白杨(Ⅳ =0.195)、二球悬铃木(Ⅳ=0.182)、香椿(Ⅳ=0.163)是目前居住区绿地最主要的优势树种;侧柏、泡桐的优势度在10年前后下降明显,其重要值分别从2006年的0.155、0.107下降到2016年的0.017、0.002;圆柏、悬铃木的优势地位显著上升,其重要值分别提升了11.16和4.67倍。结论居住区整体绿化状况有所改善,林木密度、树种种类均有显著增加,树种结构更加合理亲民,毛白杨、臭椿、侧柏等植源性致敏树种或生长适应性不好的树种数量逐渐减少,而香椿、银杏、悬铃木、西府海棠等群众喜爱的树种日益增加。但是居住区绿地整体绿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整体覆盖度下降了4.73%,在空间绿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主要树种树冠尺度及生长空间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树冠的大小直接影响树木的生态价值,探明树种合理的生长空间需求对城市森林的规划建设与经营维护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以合肥环城公园内优势度靠前的10个城市森林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选取公园6个景区57块固定样地,在对冠幅、胸径及树高等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法、异速生长法,利用箱型图检验离群值,比较构建冠幅、树高与胸径的最优模型,并对树木最适宜生长空间大小进行预测。结果不同树种冠幅与胸径、树高与胸径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对两种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除侧柏和栾树外,异速生长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3,R2整体高于一元回归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分布范围在0.2~0.3之间,整体上小于一元回归;F值除雪松外,均高于一元回归F值。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异速生长模型拟合度优于一元回归模型;不是所有树种的冠幅、树高都与胸径高度正相关,在10个树种的研究中,银杏、女贞和椤木石楠的冠幅-胸径模型的拟合度较高,R2分别为0.793、0.757和0.665;银杏、栾树和雪松的树高-胸径模型拟合度较好,R2分别为0.772、0.579和0.547;栾树、侧柏的冠幅-胸径模型相关性较低,R2分别为0.096和0.188;构树、刺槐和桂花的树高-胸径拟合度较差,R2分别为0.065、0.010和0.112;选择分位数回归对异速生长规律进行研究,构建10种树木的异速生长模型并在95%分位数回归下进行讨论,以树木平均胸径15cm为例,预测估算出当胸径为15cm时10种树木在适宜的生长空间中的冠幅和树高大小。结论本文构建的最优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均显著,说明冠幅、树高变量对合肥环城公园内树木胸径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其中冠幅-胸径模型拟合精度略高于树高-胸径模型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灾害性天气频发。该研究通过调查合肥市2009年初夏大风灾害性天气对合肥城区园林树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共17种树木受损,其中雪松、重阳木抗风性差;香樟、刺槐抗风性较差;女贞、乌桕、悬铃木等抗风性中等;泡桐、三角枫、国槐等抗风性较好;喜树、悬铃木、三角枫等17种树木在胸径21~40cm范围抗风性较差,在其他胸径范围抗风性较好;大部分受损树木的枝条抗风性差,泡桐、重阳木、水杉等树干抗风性差。该研究旨在为现有园林树种的保护及将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校园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活动场所,本文旨在通过探究校园城市森林的数量与质量基础现状,为进一步丰富城市森林内涵,提高未来的校园环境绿化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使未来校园城市森林的建设及城市森林功能的拓展得到重视,真正满足城市青年群体的需求。方法本论文以2013年北京城区0.5 m分辨率的World -View- 2卫星影像以及树冠覆盖栅格与矢量图为数据源,对北京市六环内984所学校校园林木树冠覆盖率进行统计;并随机抽取了126所学校,对其城市森林结构进行典型样地调查,记录调查样地内乔灌木植物种类、胸径(乔木)或地径(灌木)、树高、冠幅指标,据此进行校园森林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大学、中学、小学树冠覆盖率分别为31.91%、16.52%、17.08%,潜在树冠覆盖率分别为4.81%、0.62%、0.42%。学校整体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指数(J)分别为6.30、1.55、0.91,大学新校区物种多样性低于老校区。校园内树木平均胸径、冠幅和树高分别为23.93 cm、6.02 m和7.80 m。结论北京市校园森林群落林木树冠覆盖低于北京市整体林木树冠覆盖水平,且潜在绿化空间不足。大学物种丰富度高于中小学,同类校园内部物种多样性差异也较大,校园绿化水平参差不齐。胸径在10 ~ 20 cm,冠幅在4 ~ 6 m以及树高在5 ~ 10 m等级的青、壮年树木在学校城市森林中的数量占比最多,树冠自然扩展的潜力较强,是今后提高校园林木树冠覆盖的后备力量。校园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率,树冠覆盖斑块大小,树木胸径平均值均与校园面积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