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比较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人工越冬保种。在越冬季节,由于水质相对较差,水温偏低,同时因越冬期较长,密度大,再加上少活动与少摄食,所以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尤其是越冬前后期,如果水温、水质及投喂等相关条件差,极易诱发各种病害,甚至会造成大批量死亡的危险,给养殖经营带来极大的影响。现将其越冬期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崔利军 《齐鲁渔业》2020,37(1):35-36
黄鳝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5-28℃,在28℃以上时食欲下降,摄食量减少,而水温降到10℃时,黄鳝进入休眠状态。一般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是黄鳝的越冬期,必须加强管理,使其顺利越冬。常见的越冬方法有以下几种:1水中越冬黄鳝水中越冬,鳝池的进水缓冲坑要保持一定的水位,保持池底不结冰,黄鳝可潜入池底洞穴深处越冬。若气温短期升高,黄鳝白天还可出洞呼吸或捕食。当水温降至10℃以下时黄鳝就停止摄食,入穴冬眠。  相似文献   

3.
魏友海 《科学养鱼》2005,(11):78-78
一、育珠蚌水温降到4℃以后,珍珠蚌基本处于不吃也不动的状态,进入越冬期。此时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珍珠蚌安全越冬。鱼、蚌混养的,要在冬季干塘捕鱼前,选择灌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池塘作珍珠蚌越冬暂养池,水深保持1米以上。在水温下降至5℃以下时将珍珠蚌移入暂养池。水温过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越冬期较长,2月份水温较低,仍处于越冬阶段,特别要注意加强越冬期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安全越冬管理措施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当水温降至12℃以下时就会逐渐死亡。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水温都在10℃以下。除海南岛、台湾省和广东、云南部分地区能自然越冬外,其它地区都需要利用地热水,温泉水和工厂余热水以及塑料棚、玻璃暖房等方式越冬保种。由于...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6,(12):73-73
黄鳝越冬有哪些方法?1.带水越冬法。黄鳝是变温冷血鱼类,当气温降低至10℃以下时,就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此时为了黄鳝安全越冬,应把养殖池的水位提高到30~50厘米,保证冬季池底水温在0℃以上。若满池结冰,必须每天把冰层打开防止黄鳝缺氧。2.干池越冬法。冬季来临时,水温10℃以  相似文献   

7.
当秋季水温下降到5-10℃以下时,鱼类停止摄食或摄食量减少。在冬季结冰的情况下,鱼类根本不摄食,新陈代谢缓慢或停止生长。进入冬季如不加强管理,越冬鱼类会死亡,造成经济损失。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冬天水位下降,水量少、缺氧,池水清瘦,浮游生物量少。结冰水面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产生氧量不足,耗量大,造成缺氧死鱼。鱼类的规格小、体质差、肥满度不够,体内储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越冬期的消耗。另外,鱼种在拉网时受伤及鱼病会造成鱼类越冬死亡。越冬期间忽视越冬管理,也容易造成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8.
刘杰贞 《齐鲁渔业》2014,(12):32-33
经过多年的探索,河蟹良种培育体系已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越冬期长,多年来池塘河蟹蟹种冬季安全管理问题仍是困扰广大北方养殖户的难题,因此,做好池塘河蟹蟹种越冬期间管理,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对于河蟹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分别从蟹种越冬池的选择、蟹池水质调控、蟹种冬季喂养、蟹种疾病预防等几方面介绍蟹种冬季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河蟹作为变温动物,其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在较低气温下蟹种容易冻伤甚至死亡,因此蟹种越冬池的选择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减少鱼类在越冬期的死亡,必须加强鱼类的越冬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鱼类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0.
邓厚群 《齐鲁渔业》2008,25(4):53-53
金鱼在最佳水温20~28℃时,水温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生长速度越快,当水温降至5℃以下时则休眠越冬。我国大部分地区11月至翌年3月为金鱼的越冬期。为保证金鱼安全越冬,应在越冬前1个月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投喂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高的优质饲料,如蛋黄、蚕蛹、蚯蚓、黄粉虫等,让它尽量多贮备一些能量,提高机体的耐寒抗病力,以利于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1.
张兴国  张英 《科学养鱼》2007,(12):21-21
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搞好冬季池塘管理,对提高越冬鱼虾蟹的成活率,确保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我们一般把冬季管理分为越冬前期(农历的霜降至大雪)和越冬期(农历的冬至至立春)管理两个阶段,其关键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3.
讷河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5个半月,冰层厚度90cm—120cm,鱼类越冬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有鱼种和成鱼越冬的场户,越冬密度高,稍有不慎,疏于管理,便可造成越冬鱼类的死亡,不仅经济上遭受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下年渔业生产的进行。因此,在整个越冬期间必须尊重科学,依靠技术,以水为基础,以氧为前提,做好管理工作,确保鱼类安全越冬。一、补水是鱼类安全越冬的基础越冬池的水应在封冰前注满,越冬期池水如能保持一定深度可不必注水。但对一些渗漏比较严重的越冬池要定期灌注新水,以保持越冬必要的水深,避免冰层凹陷。如果…  相似文献   

14.
冬季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搞好冬季池塘管理,对提高越冬鱼虾蟹的成活率,确保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我们一般把冬季管理分为越冬前期和越冬期管理两个阶段,其关键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3,(12):20-20
冬季来临,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河蟹就很少摄食或不摄食,蜇伏在池埂或池底洞穴中,处于休眠状态或半休眠状态,很少活动。为了使河蟹能够安全越冬,除了改善河蟹越冬的池塘环境外,还有必要加强河蟹越冬管理和制订提高河蟹越冬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十二月渔事     
蔡永祥 《水产养殖》2009,30(12):44-44
12月,农历节气是大雪和冬至,气候已进入到冬季。冬至后开始数九寒冬,寒潮不断来袭,气温、水温不断下降,冰冻不断出现,渔业养殖进入到越冬期,生产管理进入休整期。因此12月的主要工作就是抓紧时间做好鱼种放养、成品及时并塘暂养和出售、越冬鱼池的适度管理、温水性鱼类的保温越冬、池塘的清淤和整理维护等。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进入冬季后,气温、水温降低,池塘中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一些养鱼户错误地认为冬季鱼塘管理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其实,冬季的池塘管理也不能掉以轻心。热带鱼、虾类要进入越冬保种期,苗种和亲鱼要准备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养鱼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年的渔业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冬闲塘不闲”。  相似文献   

19.
3月份进入春季,水温开始慢陧上升,但淡水白鲳还处于越冬期,仍然要注意越冬期间的管理。由于开春后水温上升,淡水白鲳的摄食量也增加,水质也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般在“寒露”前后,池塘水温逐渐下降到16℃左右时,红罗非鱼就不能适应了,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10月中旬第一次寒潮来临之前,就应将亲鱼或鱼种捕起进行越冬管理工作。一、越冬前的准备1.修建越冬池越冬池宜建于背风、向阳、水质较好、水源、电源都比较方便的地方,可用土池亦可用水泥池,其面积依数量、加温方法和管理水平而定,一般为40~60米2,池水深2米以上,以长方形为宜,水泥池一端设进水口,另一端设排水口。越冬池放养前必须进行清理和消毒,新池要检查有无漏水现象,池水pH值调至中性或微碱性。2.越冬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