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邱德文 《植物保护》2010,36(4):15-18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术与方法,本文介绍了我国在生物农药资源筛选评价体系、基因工程、发酵代谢工程等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和研制出的多种高效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药物;提出未来5~10年,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科领域主要工作是集成现代科学技术,进一步明确不同生防因子控制植物病害的分子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有关领域共享技术的合作研究平台,提高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对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国内外已发现的生防微生物及其寄生的靶标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防治机理、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利用生防微生物在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用于灰霉病生物防治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目前灰霉病等植物病害生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害生防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植物病害生防因子是解决化学农药3R问题、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拮抗微生物、抗生素、植物诱导子等生防因子控制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和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生防因子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拮抗性微生物是生物农药的重要来源之一,加强拮抗菌的应用基础研究对于发展生物农药具有促进作用.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拮抗性微生物主要是链霉菌属及其相关类群[1].  相似文献   

6.
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制剂及诱抗剂等对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与微生态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概述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从植物微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植物根围菌及内生菌作为生防菌的依据和意义。特别是内生菌是植物体内的正常菌群,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对保证充分利用各种防治方法具有广泛的意义。生物防治策略包括三项关键措施,即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排除害虫及作物的自身防御。这些措施为植保工作者进行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植物、昆虫与微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生态学,是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生物的生态学有助于发现更实际的生物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发展迅速,它的应用日益受到农业和环保的重视。本文综述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发展概况及研究进展,指出了持续农业中生物防治的发展方向。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发展概况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科学记载是从ffenford(1926)报道土壤中某些拈杭性微生物对于上传病原菌的抑制性开始的‘14‘。因为当时美国马铃薯上发生一种放线菌(ShePOI,llrsSsrrnes)31起疮痴病。Millard1921年报道施用绿肥可减轻这种病害,而经Sanford分析证明是由于绿肥促使土中抬抗性放线菌增长所致,并指出其生物学防治的实质。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生物防治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霉菌Trichoderma是国际上应用非常普遍的生防真菌.随着植物免疫的MAMPs(微生物互作分子模式)理论的发展,利用木霉菌防治病害和提高作物抗逆性机理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尤其是系统生物学方法的应用,使得人们在"组学"尺度上认识木霉菌与植物和病原菌互作的本质成为可能,这将极大丰富木霉菌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建立木霉菌多样化应用技术途径是发挥木霉菌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重点介绍木霉菌生物防治分子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生防真菌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生防真菌已取得较大成功,为生防真菌在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科学手段。阐述了分子标记的概念、原理、技术及其在生防真菌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烟草青枯病内生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体内的大量微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生活在植物特定部位,因而与植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这些微生物在植物体内大量繁殖和扩散,有望成为生物防治有潜力的微生物。内生细菌是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微生物之一,具有在植株体内分布广、定殖能力强、防效好以及增殖和扩散快等优点,因而成为发展前景很好的植物病害生防菌。  相似文献   

13.
基因组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生物学世纪.遗传模式植物的利用、农业重要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以及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结合使用,促进了农业基因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快速发展.回顾对基因组学在植物病害控制研究上的应用,并对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基因组学研究将在深入了解植物--病原菌的互作、发现新的植物抗病基因和病毒寄主因子、提高植物对有害生物的抗性和最终控制植物病害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重寄生菌防治植物病害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对国内外已发现的重寄生菌和种类及其寄生于靶标植物病原真菌的类群作了简要概述,分析了利用重寄生菌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重寄生菌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霉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应用和研究非常广泛的一类生防真菌。本文阐述了木霉在多种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及防治效果,并概括了木霉在生防过程中对植物病原物的生防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抗生作用等,以及木霉与植物互作中对植物促生和诱导植物抗性的机制。目前,世界上含木霉的商品化制剂已超过250种,在不同国家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更多的优秀生防木霉菌株也在通过野生菌株筛选或遗传改良等方式开发。木霉生物防治及机制研究对推广生物防治和减少化学农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药剂防治等调控措施已不能满足农业植物病害防控需求,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技术和措施。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为纳米技术成为现代化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奠定了基础。为深入了解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实践应用,主要从2个层面综述了纳米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包括无机纳米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性研究,利用纳米农药和纳米载体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纳米技术在病害防控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未来农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地位,为利用新兴纳米技术高效、绿色防治植物病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7.
拮抗细菌B11的鉴定及其分泌的拮抗蛋白抗菌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芽孢杆菌 (Bacillusspp .)是一群好氧兼性厌氧的产芽孢革兰氏阳性杆菌的总称 ,它不仅具有显著的生防潜力 ,还能产生耐热抗逆的芽孢 ,有利于生防菌剂的生产、剂型加工及在环境中存活、定殖与繁殖 ,是植物病害生防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地处亚热带 ,菌物资源丰富 ,生防资源 (基因库 )也多种多样 ,因此 ,在广西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前景。黎起秦等[1] 从作物根围分离得到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B11,本文对其进行了鉴定 ,并对其分泌的拮抗蛋白的抗菌谱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杀虫、防病和防霜冻的遗传工程微生物为例,综述了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概况。遗传工程微生物开始走向实用化,标志着生物防治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生防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发展遗传工程微生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蔬菜病虫害的技术,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有益微生物及其产物防治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副作用少、污染少、环保效果好等优点现已受到各界广泛重视,但由于成本高、技术复杂,在实际利用中广泛推广的方法不多。现行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真菌病毒是一类感染真菌和卵菌并在其中复制的病毒,普遍存在于各大类群的真菌和卵菌中。本文从真菌病毒的定义、分类、传播、检测技术、起源与进化、对寄主真菌(卵菌)的影响、与寄主真菌(卵菌)的分子互作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等方面对真菌病毒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在全面了解真菌病毒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为真菌病毒的利用和将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