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中监控、通讯、定位过程中的应用,以及监控中心的组成和建立系统时应考虑的问题,最后介绍了监控系统软件和数据通讯系统软件。水布垭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填筑施工中就采用了GPS系统来进行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由于该系统具有精度高、全天候、效率高、操作简便的特点,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大坝填筑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主体是坝体堆石料,料场开采需求分析与管理在面板堆石坝施工中至关重要,若没有充足的填筑料源,就不可能顺利施工,也就不可能实现工程整体施工的综合优化。为了实现整体工程施工快速、强度合理、经济节约的目标,通过仿真建模研究,结合土石方平衡调配过程,建立起了料场开采与土石方调配联合模型,并对料场开采需求进行实时动态模拟和管理控制,可为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快速方便的管理平台以及可靠的数据支持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在大坝碾压施工过程中,传统施工质量控制方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对高坝施工技术的需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大坝碾压施工质量实时监控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安装在碾压机械上的加载设备及振动传感器采集数据,在集成软件处理并记录该碾压机械碾压施工过程,实现对碾压过程全程、全自动的实时监控。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平桥水库面板堆石坝碾压施工过程中,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对大坝碾压施工过程压实质量参数的有效监控,为大坝高质量、高强度施工提供保障,为工程管理提供便利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料场选择受料场储量、填筑区工程量、开采单价、运输单价及运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料场优化模型,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优化料场选择方案,并据此解决了面板堆石坝的料场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面板堆石坝需采用分期分区的填筑方法,填筑高差的选取会对坝体变形产生一定影响。运用FLAC3D对阿尔塔什面板堆石坝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其在反抬高下游填筑形式下上下游填筑体高差为5、10、15、20、25、30 m时坝体的应力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填筑高差越大坝体应力变形越大,也对面板的受力状态更为不利;填筑高差达到30 m时,坝体最大竖直沉降达84.8 cm,下游侧水平位移12.9 cm,最大主应力2.23 MPa,且下游特征点变形倾度达1.02%,超过临界变形倾度,可能发生剪切破坏。综合考虑,高面板堆石坝在设计填筑方案时,应十分注重上下游填筑高差的选择,建议高差小于30 m。  相似文献   

6.
水平垂直位移计由钢丝位移计和水管式沉降仪组成,是观测土石坝内部变形的有效方法.介绍了水平垂直位移计的基本原理,结合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具体情况,对水平垂直位移计布置的基本情况和施工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内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基本规律.实践表明:水平垂直位移计成功地运用到了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其观测结果真实可靠,充分反映了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内部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天生桥一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过程,对堆石坝体和混凝土面板分期施工时混凝土面板的应力状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是在恶劣自然条件下建设面板堆石坝的重要课题。我国在高纬度、高海拔、高蒸发等高寒地区建设的面板坝已经超过20座,成果丰硕。系统归纳部分已建的高寒地区典型面板坝经验教训和特殊问题,探讨了身兼双重功能的垫层料的渗透系数和级配曲线问题,总结了面板混凝土抗冻防裂的工程案例,分析研究冰盖对面板混凝土、表层止水的损伤机理。最终给出了应对垫层料、混凝土、止水、填筑等特殊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赵贤炯 《湖南农机》2008,(5):129-131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料场选择受料场储量、填筑区工程量、开采单价、运输单价及运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料场优化模型,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优化料场选择方案,并据此解决了面板堆石坝的料场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到2003年3月底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坝体变形相关的各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表明,白溪面板坝坝体沉降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符合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的一般规律,各测点的沉降量主要发生在坝体填筑期间,坝体最大沉降出现在约1/3坝高部位,最大点位置较低,符合实际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宣恩县桐子营水电站为例,采用级配分析、渗透性分析等方法对面板堆石坝垫层料、过渡层料、主堆石料和排水体料的试坑检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桐子营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料选择、填筑工艺对水库蓄水安全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渗漏随着水库蓄水增加而加剧甚至有产生渗透变形的可能;在后期蓄水过程中应加强大坝安全监测和巡视检查并制定相应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以确保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12.
老挝NAM LEUK水电站拦河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堆石坝料具有块度与级配的控制要求。为了保证石料的开采质量和上坝填筑强度,对采石场开采规划和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是必要的。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以微差毫秒延迟爆破技术为重点的该工程堆石坝石料开采钻爆参数和爆破工艺,全面介绍了运用孔内间隔装药结构、孔间微差起爆和挤压爆破等关键技术的经验,并就多孔硝铵炸药在采石场施工中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面板堆石坝坝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坝体填筑和水库蓄水过程中,面板浇筑完成后,水库蓄水引起的坝体变形直接关乎面板的受力变形状态。为避免或降低蓄水对面板造成不利影响,开展水库初期集中蓄水对坝体变形的影响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根据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实测资料,对初期集中蓄水引起的坝体变形增量进行分析,讨论了变形增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坝体变形受蓄水影响程度沿顺河向逐渐减弱,且坝体越高处该减弱程度越低,约1/2坝高以上部位的变形整体易受集中蓄水影响;坝体水平位移与沉降受初期集中蓄水影响的分布特征相似,但沉降变形所受影响更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初步划分了初期集中蓄水影响区,能为开展坝体分区优化和变形控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是防渗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蓄水,在水压力作用下,面板的拉应力经常超过抗拉强度,产生破坏,影响防渗效果.首先研究了面板堆石坝在国内的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面板拉应力出险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板堆石坝的三维数值模型,设计了竣工期、蓄水期和不同面板形式等计算工况.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其应力应变情况,研究发现:拱形面板的抗压强度提高,拉应力减小,受力状态相对于直线型面板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堆石坝坝高的增加,坝体应力变形分析已成为坝体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限单元法是进行应力变形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ANSYS研究平台,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写程序,建立邓肯-张本构模型,模拟堆石坝施工程序,分层填筑坝体,逐步施加荷载。利用邓肯-张模型分析堆石坝坝体应力应变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计算过程中,为使大坝的填筑和蓄水过程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程序把每一荷载步计算完成后的终了应力输出,作为下一荷载步的初始应力。由于初始应力的引入会造成附加位移,采用约束荷载平衡法消除这一位移对坝体变形的影响。利用二次开发程序对均质和非均质堆石坝分别进行研究,结果符合堆石坝坝体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程序具备相应的可靠性。该程序基于参数化设计,使用方便,可普遍应用于堆石坝工程的应力应变分析。  相似文献   

16.
DTS监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渗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漏监测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中重要的监测项目之一.它对评估大坝的安全运营起着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渗漏的监测是一种全新的方法.主要介绍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在桂林思安江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挤压边墙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应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中,在施工技术上解决了传统工艺中需在上游坡面进行修坡、碾压、超填、超挖、坡面防护等工序问题,明显提高上游坡面垫层料的压实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技术上成熟,防护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200m级及其以上的高面板堆石坝的稳定分析是坝体安全的关键指标,建造高面板坝硬岩堆石料本身的强度一般会满足稳定性要求,但包括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水布垭在内的高面板坝的坝坡设计目前仍采用经验坡比,并未考虑坝高与坝坡对面板堆石坝稳定性的影响,而水布垭作为我国建造的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其运行安全性势必值得我们关注。采用STAB稳定分析软件,结合R.阿尔贝提出的堆石体边坡稳定性尺寸效应规律,以水布垭工程为例,就坝高和坝坡对高面板坝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采用相似的坝料下坝高和坝坡与稳定系数的关系表达式,为此类高面板堆石坝坡比的选择和稳定设计提供了简洁的理论方法,并采用此关系表达式对水布垭稳定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堆石坝的施工特点,分析了堆石坝有效施工工期的影响因素.基于Monte-Carlo方法建立了模拟降雨条件下堆石坝有效施工工期的统计分析模型,对堆石坝有效施工工期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取得满意的工程效果,为堆石坝施工工期安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塘水电站面板堆石坝采用大孔径牙轮钻进行深孔梯段爆破开采坝料的控制爆破设计参数,并结合碾压试验成果对爆渣颗粒大小级配和碾压后坝料颗粒大小级配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坝料的施工开采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