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海南典型4类胶园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与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胶园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都很吻合,其相关系数为0.9480**~0.9999**;胶园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m)在555~909 mg/kg之间,磷的吸附强度因子(K)差异很大,在0.09~1.71之间.当加入磷浓度较低时,土壤磷解吸量较少且土壤间差异小;当加入磷溶液浓度大于30mg/kg时,磷解吸量开始明显增大,土壤差异变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08,(3):37-37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柠檬酸、铝与氟的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氟的初始浓度小于3.0mmol/L时,柠檬酸存在下对氟的吸附量影响不明显,而氟的初始浓度大于3.0mmol/L时,柠檬酸存在下氟的吸附量显著增加,且随氟的初始浓度增加氟的吸附量增加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3种农业气候条件下茶园土壤对镁的吸附特性。对采自南印度Anamallais、Munrar和Vandiperyar的3种土壤分别进行了镁吸附试验,并用Freundlich,Langmuir和Dubinin-Radushkevitch等温吸附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土壤处理24h后,46%~52%的加入镁被吸附。Munnar土壤平衡液中镁浓度总是最高,可能与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关;而Vandiperyar土壤由于粘粒含量高,因此对镁的吸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对铵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套种不同牧草的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等温吸附实验,分析比较了各个处理对氨态氮的吸附特性,并将结果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拟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土壤的氨浓度超过一临界值时,其对氨离子的吸附量会出现明显上升,而在此临界值以下则变化不明显;套种不同牧草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的铵吸附能力,具体表现为圆叶决明>百喜草>平托花生>宽叶雀稗>CK(自然生日本草);各处理土壤铵等温吸附与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佳,与Freundlich、Temkin方程拟合达显著水平,Langmuir方程的拟合结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结合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运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不同土壤对克百威的吸附-脱附量,拟合Freundich、Langmuir和DMM双模型方程,分析吸附-脱附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实验表明,在高浓度时,土壤对克百威的吸附/脱附量与吸附平衡溶液中克百威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而低浓度时,克百威吸附-脱附量波动明显。实验结果拟合Freundich方程效果最佳,检验参数Kf和n值与受试土壤理化性质间呈相关关系。土壤中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对吸附量影响大,而在脱附行为中,CEC、砂粒、  相似文献   

6.
海南胶园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南农垦7个胶同土壤磷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Langmuir、Freundlich和TemDkin方程都能很好与等温吸附曲线拟合,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并与研究结果最相符;②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磷吸附能力依据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X_m排序为:玄武岩>砂贞岩>变质岩>花岗岩>浅海沉积物;③土壤CEC_(7.0)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游离铁含量等因素显著影响土壤磷的吸附能力.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磷最大吸附量X_m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土壤粘粒含量越高,供试土壤磷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对环丙沙星在热带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带农业废弃物甘蔗渣为材料,在3种温度(350、450、550 ℃)下制备不同碳化度的生物炭(分别记为BC350、BC450、BC550),研究其对环丙沙星在砖红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砖红壤和添加水平为1.0%的生物炭土壤上的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和缓慢2个阶段,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砖红壤和生物炭土壤吸附环丙沙星的动力学过程(r>0.989,p<0.01);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5%、0.8%、1.0%的3种生物炭提高了砖红壤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且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环丙沙星在生物炭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能够采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r>0.984,p<0.01);添加生物炭后土壤对环丙沙星的解吸过程并非吸附的可逆过程,其吸附-解吸过程具有明显的迟滞效应,环丙沙星在生物炭土壤中的解吸滞后指数提高了1.32~1.86倍。生物炭对土壤中环丙沙星有一定的固定作用,环丙沙星在被生物炭土壤吸附后,解吸较为困难,因此可以降低环丙沙星在环境中迁移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蜜柚果园自然生草和套种不同牧草后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析特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吸附量-解吸量曲线分别与常规的Langmuir方程、二次函数方程吻合。几种牧草果园土壤的最大吸附磷量依次为:圆叶决明>百喜草>自然生草CK、平托花生>宽叶雀碑;供试的5种土壤中,人工生草的果园土壤对磷的解吸率均小于自然生草,表明人工生草能改善果园土壤对磷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9.
茶叶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茶叶纤维吸附Cu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纤维对Cu2+有明显的吸附作用。pH值为4.55左右,温度在30℃左右时,对Cu2+的吸附较为有利;当Cu2+的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随着茶叶纤维添加量增加,吸附量先升后降,茶叶纤维添加量为90 mg左右时吸附量最大。茶叶纤维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比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茶叶纤维对Cu2+的平衡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达到16.78 m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酶法制备玉米多孔淀粉,以玉米多孔淀粉作为载体吸附茶多酚,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吸附茶多酚的影响因素,正交实验优化吸附条件。探讨了吸附热力学规律,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拟合并绘制等温吸附线,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比较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R2>0.99)。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线计算微分吸附热,吸附热符合氢键键能范围,通过测定该复合物对DPPH与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见复合物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多孔淀粉复合后的茶多酚自氧化速度显著减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用不同浓度 (0mmol l、 0 5mmol l、 1mmol l、 2mmol l、 5mmol l、 10mmol l) ,不同有机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 )及氨基酸 (谷氨酸、天冬氨酸 )对土壤中Al、F和几种营养元素 (P、Cu、Zn、Fe、Mn)的浸提实验 ,得出结论 :(1)有机酸及氨基酸对土壤中的Al、F、P、Cu、Zn、Fe、Mn具有活化作用 ,但其活化作用的大小因茶根分泌物的种类和浓度及土壤理化性质而异 ,即一般而言 ,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的活化作用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茶多糖对氟的吸附特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加氟量条件下,多糖吸附氟的能力,并对多糖吸附氟的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了多糖结构和组成可能对吸附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糖结合氟的影响较大,40℃下多糖表面空松,吸附氟的能力最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表面逐渐变得致密,结合氟的能力下降,温度高于70℃后,多糖吸附氟量又会有所增加;40℃下,随着氟添加量的增加,多糖吸附氟量增加,当添加量达到多糖量1.8倍后,多糖吸附氟量不再增加。多糖吸附氟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配因子RL均大于0小于1,属于有利的吸附。粗多糖脱蛋白脱色后,结构和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表面变得光滑平整,F~-、Al~(3+)、Mn~(2+)和Fe~(3+)的含量都急剧下降,吸附氟的能力也下降。说明多糖吸附氟的能力与多糖的组成、结构有关,蛋白质及Mn~(2+)、Fe~(3+)、Al~(3+)在多糖结合氟中起到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Adsorption of Pb(II)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to tobacco stem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initial lead ion concentration, adsorbent dosage, contact time,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emoval of Pb(II) systematically. The optimal pH value for Pb(II) adsorption onto the tobacco stems was found to be 5.0. The removal of lead ions for concentrations 10, 30 and 50 mg L−1 using 0.8 g adsorbent at contact time of 120 min and at temperature of 299 K were 94.37%, 92.10% and 90.43%, respectively.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standard Gibbs free energy (ΔG°), standard enthalpy (ΔH°), and standard entropy (ΔS°) were evaluated by applying the Van’t Hoff equation, which describes the dependence of equilibrium constant on temperature. The thermodynamics of Pb(II) adsorption onto the tobacco stems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was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isotherm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quilibrium data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equilibrium data were found to fit Freundlich isotherm equation better than Langmuir isotherm. The adsorption was analyzed using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equation.  相似文献   

14.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方法研究茶叶中氟离子的测定。结果表明:用充氧3 MPa的氧弹燃烧分解样品,然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离子的含量,建立了KOH梯度淋洗程序为5~40 mmol/L,流速为1.0 mL/min。氟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5~30 mg/L,茶叶中氟的检出限为5μg/kg;平均回收率为90.7%~103.4%,相对标准偏差为0.93%~2.02%;测定国家茶叶标准物质氟含量与标准值相符。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干扰小,结果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铝氟交互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安吉白茶和智仁早茶为实验材料,营养液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铝氟浓度交互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30d后测定茶多酚、咖啡碱等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单铝处理时,随着铝(30mg/L)加入,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均上升,当铝浓度增加到90mg/L,含量却下降;单氟处理时,茶叶品质的主要成分均表现为低浓度(4mg/L)的促进生成和高浓度(12mg/L)的抑制产生;铝氟交互作用下,在铝氟比例分别为30/4、30/12和90/4、90/12两个过程中,安吉白茶鲜叶中各品质成分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表现为协同作用,而智仁早茶呈现下降趋势,拮抗对方的促进效应。结果说明,茶叶在低浓度的铝、氟时表现出较好的品质,而铝和氟的不同交互比例产生不同程度的交互效应,减弱本身毒性,且安吉白茶和智仁早茶之间的不一致现象,体现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茶梗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通过静态吸附,研究茶梗木质纤维素在绿茶提取物溶液中对儿茶素类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总量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茶梗木质素纤维素对儿茶素类的平衡吸附量降低;动力学研究数据用拟一级速率方程和拟二级速率方程模拟,其中拟二级速率方程拟合程度更高,在不同温度下利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的总儿茶素类饱和吸附量与实测值吻合。随着温度的升高,速率常数k1和k2提高,而总儿茶素类的初始吸附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配方施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亚莲  罗淑华 《茶叶科学》1997,17(2):161-170
对湖南省36个县(市)67个茶场的136份茶园土样进行了肥力水平测定。结果表明:茶园土壤pH适宜,钾素较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0~20cm土层为(2.4±0.09)%,20~40cm土层(1.60±0.06)%。85%的土样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超过1.5%,38%的土样超过2.5%;49%的土样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超过1.5%。全氮含量0~20cm土层为(0.133±0.004)%,20~40cm土层为(0.100±0.003)%。碱解氮含量大于100mg/kg土的土样占76%,20~40cm占45%。全磷含量低于0.1%的0~20cm土层达53%,20~40cm土层达62%。速效磷含量低于10mg/kg土的频率,两土层各为46%和65%,显示低磷土壤较多。代换性镁含量较低,茶园严重缺镁。依据调查结果,建立了茶园土壤主要养分与茶叶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据此提出了茶园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产量在2250kg/hm2干茶的茶园土壤0~40cm土层全磷(P2O5)含量>0.12%,碱解氮含量>149mg/kg土,速效磷含量>32mg/kg土,速效钾含量>110mg/kg土。通过试验,确定了4种主要土类适?  相似文献   

18.
酸性土壤占世界可耕作土壤的30%~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铝毒是酸性土壤中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作为铝富集植物,茶树体内铝含量是其他植物的几十倍,且不表现出根尖生长受抑制及根冠表皮脱落等典型铝毒症状,适宜浓度的铝还能促进茶树的生长。本文主要对茶树铝富集特性、铝在茶树细胞内存在形态及亚细胞分布、茶树对铝的生理响应、茶树耐铝聚铝的可能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研究思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