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接第3期)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围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其独特的地缘优势蕴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云南大叶种茶就生长于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以其外形满被茸毫,色泽鲜绿,香气持久,滋味醇厚而享誉海内外。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名优绿茶从古至今,久盛不衰。尤其是以无性系良种制成的名优绿茶,倍受青睐。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的高产优势、清香的特性,越来越受广大茶农欢迎,倍受……  相似文献   

3.
正勐库冰岛是双江县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品种,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冰岛茶是典型的云南勐库大叶种乔木树,叶大、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回味悠长。历经岁月的洗礼,如今最老的冰岛茶树已经500多岁,被誉为茶  相似文献   

4.
利用桂热2号茶树接穗嫁接在不同品种的砧木茶树上,观察桂热2号茶树与各砧木品种的亲和力.结果表明利用云南大叶种茶作为桂热2号的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7.3%.其次为福云6号品种,为72.1%.最差是福鼎大毫品种,为59.7%.以云南大叶种砧木的愈合时间最短,为23.75天,福鼎大毫砧木的愈合时间最长,为33天,福云6号的愈合时间为29.25天.  相似文献   

5.
勐库大叶种茶是1984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确定勐库大叶种茶为国家级传统茶树优良品种。勐库大叶种茶分布于双江自治县各乡镇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大叶类茶树品种的总称。勐库大叶茶的品质特点,茶芽壮多豪,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和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制成的滇红、橙芽满披,香高味浓,驰名中外。1、茶树育苗繁殖与种标植选择优良的勐库大叶种,推广无性系种苗繁殖技术,保持勐库大叶种茶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新发展的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高优茶园建设必须是无性系繁殖的  相似文献   

6.
正双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回归线横穿中部,国土面积2157 km~2,辖4乡2镇2农场,总人口17万。双江县是优质勐库大叶种茶的发源地、是云南普洱茶的生产基地和重要的集散地、是顶级冰岛普洱茶品牌的诞生地。勐库大叶种茶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两次被评定为国家级优良品种,被誉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品种英豪",有"中国古茶文化之乡""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之称,冰岛茶成功入选"中华国茶名片"。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分别在中叶种和大叶种共10个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总体而言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种类茶树,聚集性也最强。越冬代黑刺粉虱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受茶树品种的影响,碧香早、潇湘红21-3、龙井43号和槠叶齐9号越冬代黑刺粉虱密度在上、中、下三种树冠层次下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黑刺粉虱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海南8个不同茶树品种的生化指标,探明其各成分的含量,为海南茶叶综合利用及优良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最高的为云南大叶4号,茶氨酸含量最高的是云南大叶3号,咖啡碱含量最高的是云南大叶2号,云南大叶4号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20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结果]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5.30~157.60mg/kg,3地均种植的7个茶树品种总体上均以云抗10号氟含量最低。LSD多重比较表明,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7个茶树品种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的含量差异最不显著。[结论]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叶种茶种质优良,驰名全国。但其成茶香气低、滋味浓强,而小叶种茶成茶香气高、滋味鲜爽。针对大、小叶种茶的种性特点,我所从1978年开始进行大、小叶良种茶树人工杂交育种工作,完成不同父母本杂交组合14个,获得杂交F1材料203份,从初选的36份F1材料中筛选出13个优良品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12):26-27
宁洱县是普洱茶之乡,茶叶生产是其传统及支柱产业。云南大叶种茶是当地种植最为广泛的品种,也是加工普洱茶的最好原料。而为保持该品种优良特性、增加产量、改进品质,就必须通过嫁接对茶园进行更新换种。因此,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扼要阐明了茶树嫁接价值,具体介绍了相关嫁接技术及后期管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大叶种大面积引种到广西 ,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 ,该品种是适合制红茶的良种 ,用云南大叶种生产普通绿茶品质一般 ,要生产高品质的绿茶难度很大。这主要由云南大叶种内含化学物质所决定。首先云南大叶种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达 2 5 - 30 %(干重 ) ,而中、小叶种茶的茶多酚只有 2 0 - 2 2 %(干重 ) ,而茶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导致口感苦涩味的物质 ,并且很不稳定 ,在酶的作用下或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极易氧化生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物质 ,从而形成红汤红叶。另外 ,云南大叶种叶绿素含量只有 0 5 - 0 6 % (干重 ) ,而一般中、小叶种的叶绿…  相似文献   

13.
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优选5号、优选8号、优选9号等3个杂交育成的高茶多酚茶树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一芽二叶的生化成分含量丰富,芽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云南大叶,其中茶多酚含量比云南大叶高8.70%~10.03%,芽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夏茶>春茶>秋茶,儿茶素含量表现为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春茶>夏茶>秋茶,3个品种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鲜叶产量特别高(比云南大叶高34%以上)、栽培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府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作为普洱府故地的普洱市素有"世界茶源"、"中国茶城"的美誉,不但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而且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茶加工原料是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的晒青毛茶。云南大叶种茶对形成普洱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较多,具有发芽早、生长期长、叶质柔软,持嫩性强,内含物质丰富等,是制作普洱茶的理想原料,因而开发种植云南大叶种有机茶园是发展壮大普洱茶产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叶种茶以其外形满被茸毫,色泽鲜绿圆润,香气持久,滋味醇厚而享誉海内外。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滇江、沱茶、普洱茶及花色繁多、风格独特的名优绿茶从古至今久销不衰。尤其是以无性系良种制成的名优绿茶,在当今市场上供不应求。云南大叶种茶无性系良种的高产、优质、清香的特性,越来越受广大茶农和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从南到北,从热带到溫带,蘊藏着极其丰富的茶树品种資源,为引种創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以来,对茶树良种的需求十分迫切,各地进行了許多引种工作,其中引种較广泛的品种有:云南大叶种、祁門槠叶种、鳩坑大叶种、安化云台山大叶种、乐昌白毫大叶种、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饒平水仙及紫阳槠叶等等。  相似文献   

17.
英红9号是我性系选育技术从引进的云南大叶群体中单株系统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大叶茶树品种,属乔木型,早芽类,增产极显著。该品种每667m^2年产干茶188kg,比云南大叶增产29.76%;芽叶粗壮多毫,生化物质丰富,适制红、绿、白多茶类名优茶,品质优异。该品种适应性好,市场应变能力强,多茶类开发组合生产,经济效益比常规种高3倍以上,是目前南方茶区发展“三高”茶业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8.
陈香茶适制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东省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凤凰水仙、岭头单丛、仁化白毛茶、黄金桂、云南大叶等茶树品种加工陈香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黄金桂品种加工的陈香茶茶汤滋味醇和较淡,对贮存过程的品质形成潜力相对较差,不适宜加工陈香茶;而凤凰水仙、岭头单丛、仁化白毛茶和云南大叶加工的陈香茶茶汤滋味醇厚、陈香且具有良好的茶叶品质和贮存陈化潜力,均为加工陈香茶的优良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叶种茶树茶饼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勐海茶区云南大叶种茶树茶饼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茶饼病始发期为8月初,盛发期为8~12月.茶树品种和叶位与抗病性相关.协调使用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抑制该病,效果比较明显,可减免茶叶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云南大叶茶具有生长势强、发芽期早、采摘期长、芽叶肥壮、内含物丰富、茶多酚含量较高等特点,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近年来,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升温,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喜欢种植茶籽实生苗。茶树繁殖的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种,有性繁殖是利用茶籽进行播种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