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简介夏玉米免耕播种又叫铁茬播种或贴茬播种,即收获小麦后不清理麦秸、麦茬、不经过整地而直接在麦茬上播种夏玉米。2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的优点减少农耗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机械化作业、减少"芽涝"危害,是  相似文献   

2.
库车县农机推广站从2004年开始试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多个乡镇建立了试验检测点,进行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对比试验。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玉米免耕播种碎秆覆盖工艺 体系夏收小麦→秸秆覆盖或留高茬→化学除草→免耕施肥播种夏玉米→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玉米收获→秸秆覆盖或留高茬→深松(3~4年1次)→化学除草→免耕施肥播种冬麦→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第2年)。  相似文献   

3.
免耕播种就是利用免耕播种机,在留茬或有秸秆覆盖的地块,秸秆覆盖地表达到30%以上,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项工序的一项播种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具有防风、保墒和少免耕少动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张松兰 《农家参谋》2013,(10):12-12
小麦免耕播种是在前茬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后,未经任何耕作的田间进行的复式作业,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与传统耕作播种相比,免耕播种对土壤的辗压破坏次数少,动土量少,表层土壤虚实相间,苗带镇压密实,节本增效,保护环境。近几年,菏泽市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7.8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推广和大力倡导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耕整地后播种的种植模式,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在上茬秸秆粉碎还田后,土地不耕翻,直接使用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的一种新型的小麦种植  相似文献   

6.
稻茬小麦现已是阜宁县小麦主要种植模式之一,利用中稻收获后的空闲田开沟翻耕或免耕播种一季小麦,对减少冬季耕地撂荒、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做好稻茬田小麦抗逆技术的实践更是迫在眉睫,本文就是对阜宁县稻茬田小麦抗逆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小麦免耕播种是用专用免耕播种机,在有秸秆覆盖的未耕地上一次完成带状开沟、种肥深施、播种、覆土、镇压、扶垄等作业。论文阐述了免耕播种机开沟直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介绍了小麦免耕播种机开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两种新型玉米精量播种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BYM -2型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 由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 研究所(邮编:010020,电话:0471-4951332)研制开发,已通过内蒙古科技厅鉴定。该机是中小型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的优选机型。该机对留茬、秸秆覆盖的农田可一次完成苗带破茬开沟、种肥分层播种、覆土镇压作业。其优点是:在留茬秸秆覆盖的地块上进行免耕复式作业,开沟器不缠绕,通过性好,动土少,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主动碎茬刀开沟,入土性能好;单体仿形机构,能保证播种深度,使镇压一致,传动可靠;能实现种、肥分层播种,避免烧伤种子;气吸精量播种,节省种子;行、株距可调,地区适应…  相似文献   

9.
<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1技术内容1.1免耕播种技术。包括玉米免耕直播和小麦免耕播种两类,该项技术对免耕播种机要求较高,要求机具有良好的防堵性能和入土性能,播量均匀,符合农艺要求。1.2秸杆覆盖技术。用带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秸杆粉碎抛洒在地表做覆盖物,以减少水土流失的技术。主要包括小麦秸杆粉碎还田和玉米秸秆粉  相似文献   

10.
稻茬小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块准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前准备、适时播种、精细播种、开沟覆土、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稻茬小麦免耕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豫南稻茬麦区,在小麦播种时期,常遇阴雨连绵或干旱少雨的不利气候因素,致使整地困难、播期推迟、播种质量差,造成减产。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水稻收获后在稻田直接进行条、穴播,播后稻草覆盖的一种省工省力的简化小麦栽培技术。试验证明:该项技术是在不利气候条件下,稻茬麦能适时播种并能培肥地力、增产增收的有效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性能要求的基础上,研制在玉米秸杆覆盖下小麦免耕播种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以带状粉碎防堵装置为核心的免耕播种机,通过粉碎轴粉碎玉米秸杆和田间杂草,有效地解决了开沟器缠草堵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小麦玉米轮作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质量问题,根据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及免耕播种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小麦玉米配套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下前茬小麦采用宽窄行播种,后茬玉米播种在宽行内以便避开小麦根茬,提高玉米播种质量。设计了一种与该种植模式配套的16行小麦播种机并进行田间播种性能试验,该机可与4行玉米免耕播种机配套使用。小麦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免耕播种机具有良好的通过性,破土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玉米秸秆堵塞播种机的问题,接行行距变异系数为8.5%,可以满足播种质量及配套种植模式的要求。有无导航下进行玉米免耕避差播种对比试验,田间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未使用导航进行播种作业的成功避茬点数为37,避茬率为74%。使用导航进行播种作业的成功避茬点数为46,避茬率为92%。同时,对有无导航播种区域成熟期玉米的植株性状进行测量,其平均植株高度和基部直径分别提高了32.5、3.1 mm,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3.89%、2.45%。  相似文献   

14.
李德智 《北京农业》2005,(11):35-36
新型免耕播种机为了解决秸秆聚积阻塞难题,确保免耕播种机顺利播种,天津市蓟县农机推广站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试制成功了既具有秸秆切碎功能,又能一次完成秸秆处理、破茬松土、化肥深施、玉米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工序的新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它的突出特点是:在保持玉米免耕播种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秸秆切碎功能。可在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实现直接播种。不仅提高了功能、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聚积难题,实现秸秆覆盖还田,杜绝了秸秆焚烧,是对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一项创新。目前该机已开始小批量生产。小麦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是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推动玉米耕作的全程机械化是确保玉米稳产增产的主要手段,在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免耕播种技术是关键,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东北地区主要采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可实现玉米足肥、足水、精播量、更高产,代替了传统的大肥、大种量、大群体的农业播种技术,具有实用性强、简便、节能、高效等特点,更利于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翻耕土地,在有作物残留物覆盖的土壤上利用免耕精量播种机械代替传统的人工播种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将玉米种子按农艺要求的播量、行距、株距、深度精确播入土壤,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  相似文献   

16.
<正>免耕播种是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少耕播种是经必要的地表作业(耙地、浅松)进行播种。免耕、少耕播种技术作业要求:玉米免耕播种作业:播种量:春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1.5~2公斤;夏玉米一般亩播种量1.5~2.5公斤;半精密播种单双籽  相似文献   

17.
2012—2014年银川市兴庆区连续3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复种青饲玉米6种农艺技术模式中,小麦深松带状浅旋播种+小麦收获留高茬免耕播种青饲玉米技术模式最优,它表现出良好的改土培肥、减少田间扬尘和节本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8.
按照本研究之二确定的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在研究探讨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盐分、物理性状、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状况影响的基础上,经实践和不断总结完善,初步建立了试验条件下以免耕、覆盖、深松为主体的节水雨养农业耕作模式,即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条件下,夏玉米一茬采取收获小麦时留茬覆盖→玉米免耕播种→化学控制(杂草及病虫害)→灌抗旱蒙头水→苗期深松→拔节孕穗期追肥→大喇叭口防治玉米螟七道作业程序。其核心技术是免耕、覆盖、化控、深松。该模式运作应注意对不同小麦产量地块、免耕播种机械、深松时机选择等问题,并应特别注意以防除杂草为重点的有效化控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通过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的小麦旋耕精少量播种、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对比试验,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在安徽省的适应性,为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提供试验支撑。结果表明,模式二(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不同保墒耕作方法在旱地上的保墒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免耕补充灌溉和传统保墒耕作3种方法对旱地土壤水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少耕秸秆覆盖增加了夏闲期农田的蓄水量,为旱地小麦播种出苗提供了水分保证。小麦收获时的土壤水分含量,0~60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6.4mm,免耕补充灌水的为6.7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15.3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60~100cm的土壤有效蓄水量传统保墒方法为30.9mm,免耕补充灌水为20.3mm,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为33.5mm,也是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方法的蓄水量多。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比传统耕作保墒技术增产6.7%~54.8%。留茬少耕秸秆覆盖技术,提高了小麦播种时的底墒、灌浆时的土壤水含量,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