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处秦岭山脉中段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325hm^2。1996~1997年进行了一次多目标调查。1998-2001年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宗教活动、旅游等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研究。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种性、遗传多样性等的特点。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目前受到的威胁,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南北生物的过渡地─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王吉忍(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经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65年9月8日批准建立的以保护暖温带到亚热带过渡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浅析自然保护区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系统科学原理,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背景,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人为活动对太白山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提出保护区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浅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一种新的管理和发展模式,需求保护和发展的结合,将保护区内良好的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创新和整合。文章通过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前景的初步分析,利用太白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设计出具有太白山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并将生态旅游贯穿于其他旅游内容之中,提出了开发生态旅游的构想和旅游景点创新整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据生物多样性主要采用就地保护的原则,1965年9月,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成立。50年来,通过不断加强资源保护、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广泛进行环境教育、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以及林业行政大力执法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太白山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又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本文概括总结太白山自然保护区50年保护成效,分析现阶段生物多样性保护威胁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大秦岭,自然会想到秦岭主峰太白山,而太白山保护区,正是以保护太白山56325公顷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保护区位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位置,向南可以俯瞰黄柏塬、老县城、佛坪、长青自然保护区,东边是"周保"、观音山、天华山、皇冠山、平河梁、鹰嘴石自然保护区,西边是牛尾河、桑园和摩天岭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保护区,巡护是保护自然资源最基础、最重要的手段。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根据总体规划,编制了《巡护计划》,制定了巡护管理考核制度与办法,并根据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复杂的地理环境与人为活动情况,按照区域样线划分原则在区内共设计16条、总里程239公里的固定巡护样线。在此基础上,多年来积极开展日常样线巡护和稽查巡护工作,有效地保护了区内动植物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进行了轮述,分析了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为背景,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社区经济发展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威胁因素与保护对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熊猫16只左右,数量虽不多,但它们却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缘。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发现和种群数量的稳定,以及大熊猫栖息地不断得到保护,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分析了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对策,为更有效保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红茶产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中,它的加工工艺特殊,香气成分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桂圆干香,香气含量明显高于区外茶叶。从茶叶品质化学特征分析看,其优异而独特品质与当地的特殊生态环境、传统加工工艺和茶叶群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区的动植物特点,总结出了湿地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脆弱性等特征,提出了应从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湿地污染源分析与控制对策、以芦苇为代表的湿地植物水体净化研究、红外监控网的布点原则、以鸟类和环境监测为基础的湿地环境变迁与鸟类群落变化相关性研究、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多方面进行湿地管理技术研究,通过三级防控措施将有效实现龙凤湿地的生态风险防范,进一步保持和改善龙凤湿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咨询,选取多样性、自然性、稀有性、代表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和人类威胁共7项指标对云南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通过指标等级化处理,结合实地调查得出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74.82,评价结果,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选取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管理成效等13项指标对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评价,通过专家咨询和实际调查,得出该保护区有效管理综合指数为55.53,评价结果,保护区有效管理水平一般.针对评价结果,分析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有效管理成效的关键因素及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质量评价是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在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深入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用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对该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由计算出的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0 75)表明,该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区内野生香榧自然分布状况和生态环境特征.由于区内的榧树皆为实生林起源,且数代同堂,品种、品质混杂,初定为野生香榧.  相似文献   

16.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景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使用游距计算法,深入景区经过实地详细调查,计算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风景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旅客日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其结果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鹿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其分布区域属省级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较好,保护地位重要;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多活动于人为干扰大的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程度有待提高。建议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间建设大型生态廊道,增加破碎化生境的连通性,加强水鹿个体交流;同时应在保护区实施“全区覆盖”式管理,特别是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对水鹿及其生境的巡护管理。  相似文献   

18.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黑颈鹤等大型水禽及其越冬栖息环境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并对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地方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为保护区的后期建设及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分析,对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质量和生态效益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 ,自然保护区在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 ,运用生物多样性管护区的理论指导我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将是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区地位与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