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橘红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冯辉  姜楠  李承彧 《中国蔬菜》2009,1(12):48-52
以白色球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MsfMs为母本,以橘红色球心大白菜自交系北京-1和山东-1为父本,配制F1、F2及BC1,鉴定各世代叶球颜色和雄蕊育性,分析球色遗传规律,以及球色、花色及雄蕊育性的遗传关系,探索橘红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结果表明,球心颜色由一对基因控制,橘红心为隐性,白心为显性;橘红心与橘红花性状为完全连锁或一因多效;球心颜色与雄蕊育性独立遗传;橘红心大白菜自交系北京-1和山东-1在核不育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型均为纯合隐性可育msms。提出了利用普通白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转育橘红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育成的黄心抗根肿病直筒叠抱型大白菜CR9112A和CR9112B为母本,直筒舒心橘红心大白菜龙园红1号JH-1自交系为父本,分别完成F1、F2及BC1F1各世代.验证龙园红1号橘红心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抗性和花色鉴定结果表明: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无连锁关系,二者表现为独立遗传.龙园红1号JH-1的基因型为msmsrrhh.提出了转育抗根肿病橘红心大白菜的遗传模式,以期获得经济性状优良的抗根肿病橘红心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育成的黄心抗根肿病直筒叠抱型大白菜CR9112A和CR9112B为母本,直筒舒心橘红心大白菜龙园红1号JH-1自交系为父本,分别完成F1、F2及BC1F1各世代。验证龙园红1号橘红心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抗性和花色鉴定结果表明: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无连锁关系,二者表现为独立遗传。龙园红1号JH-1的基因型为msmsrrhh。提出了转育抗根肿病橘红心大白菜的遗传模式,以期获得经济性状优良的抗根肿病橘红心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橘红心大白菜自交系(LH)、普通心大白菜自交系(91-12)为亲本,研究了橘红心大白菜子叶颜色的遗传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橘红心大白菜和普通心大白菜正反交后代(F1和F1′)子叶颜色均为黄色,F2和BC1F1群体子叶颜色分离比分别为3∶1和1∶1(黄色子叶∶橘红子叶),这说明橘红心大白菜子叶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橘红色对黄色表现为隐性|子叶颜色、花色和球心色三者的遗传表现为一因多效,即橘红子叶植株的球心色和花色也为橘红色。在遮光或者弱光处理结束后,光照2 h橘红心大白菜的子叶颜色可以稳定表现,在低温遮光条件下表现最为显著,催芽时间不同(24 h或48 h)不影响橘红心大白菜子叶颜色的表现。因此,子叶颜色可以作为橘红心大白菜选育中的一个理想的形态标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育成的黄心抗根肿病直筒叠抱型大白菜CR9112A和CR9112B为母本,直筒舒心橘红心大白菜龙园红1号JH-1自交系为父本,分别完成F1、F2及BC1F1各世代.验证龙园红1号橘红心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抗性和花色鉴定结果表明:根肿病抗性与橘红心性状之间无连锁关系,二者表现为独立遗...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抗根肿病与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土置入法对大白菜进行根肿病抗病接种鉴定;根据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对26个抗根肿病自交系育性基因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7.
以橘红色花菜薹突变体11A-47 与黄色花菜薹联记特选34 号甜菜心杂交获得的F1,F2
BC1、BC1′ 群体为试材。将6 个世代的种子经4 ℃低温春化处理15 d 后调查子叶颜色,研究菜薹橘红色花
的遗传规律;同时,采用与大白菜橘红心球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控制菜薹橘红色花的基因进行分
析,鉴定菜薹橘红色花与大白菜橘红心球色基因or 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橘红色花菜薹11A-47 与黄色
花菜薹杂交F2 群体中,橘红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3,χ2=1.938 9 < χ2
0.05=3.841;BC1′ 群体
中,橘红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1,χ2=1.369 7 < χ20.05=3.841。说明菜薹的橘红色花为质量
性状,由1 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控制菜薹橘红色花的基因与控制大白菜橘红心球色
的基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试验根据大白菜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不结球白菜细胞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向乌塌菜作物中转育,并对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转育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获得如下结果:设计遗传转育模式,完成乌塌菜4个世代雄性不育的转育工作,获得含有乌塌菜基因型的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1NA’转育成的白菜核不育系00S107为不育源, 根据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设计转育方案, 向白菜可育品系‘青梗奶油白菜’中转育核不育基因, 经过3年5个世代杂交转育, 获得了新的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的转育模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按照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根据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不育株与可育品系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例,判断可育品系的基因型,将可育品系分成MsfMsf、Msfms、msms三种.提出了利用上述三种基因型可育品系转育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翀  岳艳玲 《中国蔬菜》2013,1(8):91-94
采用Willimas 鉴别系统对采自云南省安宁、玉溪地区的2 份根肿病菌菌样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 个鉴别寄主均为阳性,说明这2 份菌样均为根肿病菌4 号生理小种。采用菌土置入法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8 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CR-惠民、康根51 和泰能舒根对该生理小种均具有抗性,发病率分别为0、0 和4%,可利用其作为抗源转育抗病新材料。对CR-惠民和康根51 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这2 个品种的经济性状优良,可以作为云南省安宁、玉溪地区大白菜抗根肿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白菜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的发现过程,以及“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的验证试验结果。提出了不育系的应用模式,介绍了品种、变种和亚种间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转育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核基因雄性不育在不同生态型大白菜间的转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岳艳玲  冯辉 《中国蔬菜》2005,1(7):22-22
大白菜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具有雄蕊退化彻底、不育性稳定等特点,是一类比较理想的雄性不育材料。但由于该类不育系不能通过连续回交进行保持,也就不能用一般的饱和回交法进行转育,造成了这类不育系转育难的问题。迄今为止,该不育系并未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只限于最初育成不育系的少数几个单位在个别生态型(直筒型)品种的优势育种上应用〔1,2〕。为了拓宽该类核基因雄性不育的应用范围,改善原有不育系遗传基础狭窄、类型单一的状况,本试验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3,4〕,探索了核基因雄性不育在不同生态型大白菜间的转育,获得了卵圆…  相似文献   

14.
《吉林蔬菜》2003,(1):49-49
“绿星58”大白菜是由沈阳市绿星大白菜研究所研制推出,是针对南韩、日本等进口的炮弹型大白菜商品性状好,但秋季不抗病及种子价格昂贵等问题,而进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转育的。因其为“三系配套”杂交种,所以抗病基因丰富,综合抗逆性极强,适应性更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拓宽大白菜紫色种质资源,创制深紫色大白菜亲本材料,并研究深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深紫色大白菜种质15NG28 ×绿色大白菜F_1中深紫色植株的自交、回交后代为材料,观察深紫色大白菜染色体数目,并利用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转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6,调查各世代叶片颜色及分离比例。结果表明:在深紫色大白菜的自交4代中,可以获得染色体数22条、深紫色大白菜材料,叶片的紫色性状自交后不再分离,即获得纯合的深紫色材料,推测其基因型为20A + 2B,为A基因组附加B基因组的异源单体附加系。深紫色大白菜紫色性状的遗传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规律,主要表现为分离后代中深紫色和绿色植株随机发生,只有纯合的深紫色双亲的自交后代、双亲间的杂交F_1才能表现出稳定的深紫色。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主要性状为:子叶和真叶的正面、背面、叶脉以及叶柄的正面均为深紫色,叶柄背面为绿色,叶片数增多,抱球所需的时间稍长,叶球略松,球内叶紫红色,心叶浅黄色。  相似文献   

16.
与大白菜橘红心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群体和BSA法对与大白菜橘红心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 筛选到与橘红心球色基因or连锁的RAPD标记S1338656和AFLP标记P67M54172 , 其遗传距离分别为8 cM和13 cM, 并将其成功转化成SCAR标记SCOR204和SCOR127。对标记的通用性在110个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育种材料中进行了验证, 与田间鉴定结果的吻合率分别为90%和89.1%。SCAR标记的获得为大白菜橘红心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134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王兆红萝卜不育株为不育源,以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获得的低世代大白菜选系为转育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经过11年近20代的回交转育,克服了属间远缘杂交出现的花畸型、苗期黄化、生长速度慢、坐荚和结籽率低、未熟种子在角内发芽、蜜腺不发达、植物学和经济性状有变异等缺陷,育成了稳定的134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性向紫菜薹的转育初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 利用大白菜核不育系98107-1 作为不育源, 以紫菜薹ZB3 为目标亲本, 经过杂交、自交、兄妹交等转育手段, 将雄性不育基因转育到紫菜薹中, 获得紫菜薹“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9.
红菜薹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股子作转育亲本,转育波里马油菜雄性不育系,经4年6代的转育选择,育成原始不育系。进一步改育不育系的组合性状,再进行杂交一代组合筛选,用雄性不育系育成红菜薹新品种红杂50、红杂60红杂70s。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向自交系97A407的转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 ,利用大白菜核不育系 9810 9和已知基因型的甲型两用系可育株 99135 2作为不育源 ,以大白菜自交系 97A40 7为目标亲本 ,经过 5个世代的转育 ,获得了具有 97A40 7遗传基因型的新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