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在海南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选择海拔高度为700~850 m、850~1 000 m、1 000~1 150 m、1 150~1 300 m、1 300~1450 m、1 450~1 600 m、1 600~1 750 m、1 750~1 867 m共8个连续的海拔梯度,分别对植物群落中的野生兰科植物进行普查。结果表明,海南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间膨胀型”或“单峰型”,随着海拔升高,各海拔段有野生兰科植物依次为20、30、29、24、12、9、7、2种,其中850~1 300 m 海拔段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对各海拔样点的聚类结果表明,海南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可分为“高山生态分布”、“温凉潮湿型”、“湿热型”、“半干热或干热型”4种生境类型,海拔850 m为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区系垂直分布的分界,是五指山野生兰科植物由热带向亚热带成分过渡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湖北省野生兰科植物2个新分布记录属——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带唇兰属(Tainia Blume),以及4个新分布记录种——带叶兰(TaeniophyllumglandulosumBlume)、带唇兰(TainiadunniiRolfe)、河南卷瓣兰(Bulbophyllum henanense J. L. Lu)、小小斑叶兰(Goodyera yangmeishanensis T. P. Lin),对其形态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且提供彩色照片。这些兰科植物新分布类群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湖北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而且对进一步研究湖北省兰科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生草大叶油草种植对芒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将种植大叶油草的芒果园与传统清耕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对2种不同生境2018年8月—2019年6月的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油草生境下芒果园节肢动物物种数量、个体数量约为清耕生境的2倍;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稳定性显著高于清耕生境,在天敌亚群落方面也表现出相似差异。而害虫亚群落方面,清耕生境害虫数量(4730头)约为大叶油草生境(2027头)的2倍。综合分析表明,芒果园种植大叶油草有利于增强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减少害虫、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便于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是一种较好的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棕榈藤伴生群落特征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样方调查和排序分析法,对海南岛甘什岭5个棕榈藤种的伴生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对棕榈藤种群数量影响进行研究。在20个面积为4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192种,隶属63科140属。群落植物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樟科(Laur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等为数量优势科,热带科优势明显,建群种为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的铁凌(Hopea reticulata)和青皮(Vatica mangachapoi);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以乔木层(54,2.89)最高,草本层(8,1.68)最低。均匀度指数以草本层(0.84)最高,灌木层(0.65)最低;DCA和RDA排序结果表明,除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外,其余4种棕榈藤与群落优势种关系密切,群落多数物种多样性因子抑制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种群多度,层间植物多样性促进黄藤和多果省藤(Calamus walkeri)种群发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促进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和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多度增加。建议加强对甘什岭棕榈藤伴生群落的生境、重要伴生植物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以促进棕榈藤种群更新繁衍。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龄木麻黄沿海防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木麻黄防护林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中国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了海南文昌滨海台地不同林龄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防护林下出现的植物种类为19科31属32种,其中木本植物6科6属8种;草本植物14科24属24种。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马樱丹(Lantana camar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丰花草(Borreria stricta)、白花草(Habenaria dentata)等物种几乎在木麻黄林的各个年龄阶段出现。随着林龄的增加,林下物种总丰富度指数明显在增长。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为前期物种多样性随林龄的增加而增高,后期稳定不变。说明滨海台地的木麻黄沿海防护林随着林龄的增长,植被群落的生境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从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营养关系、兰科植物菌根的营养效应和营养特性三方面对近年来兰科植物菌根营养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兰科植物菌根营养机理、菌根菌剂研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兰科植物菌根生物资源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园艺生产和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层次,不仅体现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也表现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及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群落结构是研究植物历史动态的基础,在认识明确物种间生长竞争关系的同时,反映着群落演替的趋势。本研究以江西省大岗山为研究区,基于62个样地,共计3.72 hm2面积调查结果,对大岗山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共有植物486种,隶属于120科286属,其中单种属占总数的66.43%,杉木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大岗山处于亚热带地区,具有过渡带性质,种子植物属包括13个分布类型,其中包含9个中国特有属;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皮诺(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生长层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灌木层优势明显,草本层略高于乔木层。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丰富;按样带划分,2号样带物种最丰富,1号样带略低于其他样带。但1、2号样带群落相似性最高,3、4号样带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差较小,但群落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中部山区的草地、灌丛、次生林和原始林为演替系列,研究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科属种数、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乔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及垂直结构多样性指数都显著增大;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分别与群落植物科属种数、总体alpha物种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alpha多样性指数都显著正相关。通过恢复演替,植被复杂性和质量都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工业废弃地植物生产力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设计了水处理和灭菌及3个不同施氮水平的双因素六处理野外试验,分别测定植物群落的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结果]加入灭菌剂苯菌灵后,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而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植物生产力及物种多样性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并且在高氮水平下水处理与苯菌灵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苯菌灵处理对植物生产力有显著负效应;在一定氮素范围内,氮素含量有植物生产力和多样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世雄 《茶叶科学》2021,41(4):439-453
茶组植物是重要的经济植物,也是山茶属内分类学问题最多的类群,由于形态性状的多样性和连续性,其组的分类学范围和物种的界定均存在不少的争议。系统地回顾了茶组植物分类的历史,并基于植物分类学者的立场,对造成茶组植物分类学混乱的原因及如何改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