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婺源茶叶的优势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婺源县,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八年,因地处婺江之源,故称婺源。婺源在唐代时归歙州辖治,北宋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元代称徽州路,明代改成徽州府沿至清代。到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改为第五行政区,隶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划归江西省,到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又划归安徽省,1949年5月复划归江西省至今。  相似文献   

2.
明清婺源茶商住宅浅论江西省婺源县旅游局陈爱中明万历间谢肇的《五杂俎》中记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即推山右(山西)。”确实如此,明清时期,婺源茶商作为徽商队伍中的一支劲旅,活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  相似文献   

3.
前言 我是安徽徽州人. 让我先把安徽省最南部,徽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做个综合的叙述:徽州在旧制时代是个"府";治下一共有六个"县".我家世居的绩溪县,便是徽州府里最北的一县.从我县向南去便是歙县和休宁县;向西便是黟县和祁门县;祁门之南便是婺源县.婺源县是朱子的家乡.朱熹原来是在福建出生的,但是婺源却是他的祖籍.  相似文献   

4.
廖艳彬 《农业考古》2012,(3):147-150
赣江从江西南部发源,由南而北穿越省境,从赣州市以下至新干县为中游地区(1),其行政区划在明清时期主要包括吉安府、临江府和袁州府所辖地区。(2)明至清代,该区域特别是广大山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和土地的大量开垦,修建了众多的水利设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设施使用寿命、水旱灾害及人为破坏等因  相似文献   

5.
顾晓宏 《农业考古》2005,(2):358-359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山区,境内高山纵横,峰峦叠嶂,其所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与绩溪等一府(州)六县行政格局,自唐宋以来即以形成,徽州旧属六县均产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茶重点产区之一,其中之婺源便素有“绿茶之乡”的美誉。光绪《婺源乡土志·婺源风俗》中便讲到,婺源县“物产,茶为大宗”。因此徽州茶商中,婺源茶商更是倍受瞩目的一族。《通商各关洋贸易总册》卷下《光绪十七年九江华洋贸易情形略记》中便讲到“绿茶生意者,系徽州婺源人居多”。此张茶商会馆《通告》长31.2厘米,宽17.5厘米,得来于婺北第一大镇清华…  相似文献   

6.
婺源     
正婺源县,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篁岭景区,位于婺源县东北部,每当春暖花开时,置身于篁岭万亩梯田中,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天人合一的画卷。  相似文献   

7.
郑毅 《农业考古》2004,(2):313-319
前 言我是安徽徽州人。让我先把安徽省最南部 ,徽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做个综合的叙述 :徽州在旧制时代是个“府” ;治下一共有六个“县”。我家世居的绩溪县 ,便是徽州府里最北的一县。从我县向南去便是歙县和休宁县 ;向西便是黟县和祁门县 ;祁门之南便是婺源县。婺源县是朱子的家乡。朱熹原来是在福建出生的 ,但是婺源却是他的祖籍。徽州山区都是山地 ,由于黄山的秀丽而远近闻名。这一带的河流都是自西北向东南流的 ,最后注入钱塘江。因为山地十分贫瘠所以徽州的耕地甚少。全年的农产品只能供给当地居民大致三个月的食粮。不足的粮食 ,就只有…  相似文献   

8.
清代婺源茶商管窥江西省婺源县旅游局陈爱中婺源建县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县后千余年来一直属于徽州(上溯属歙州、新安郡),延至1934年从安徽划入江西,1947年又重划回安徽省,1949年复划归江西省至今。因而,这里的商人,无疑是中国近代经...  相似文献   

9.
清代云南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旱灾害是云南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本文通过对清代云南水旱灾害史料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从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上看,清代云南水旱灾害发生频率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是云南水旱灾害的多发期;从季节分布上看,水灾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旱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其次是冬季和秋季。从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上看,清代云南水灾发生频繁的地区,旱灾往往也十分频繁,主要分布在云南府、曲靖府、大理府等地区。这样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各地开发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时段视角,根据史料记载并结合GIS技术,对明清时期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时期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频发,并且明代发生次数及频率均小于清代;水旱灾害季节分布明显,分别集中在夏、秋季与春、夏季;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阶段性,但间歇时间总体呈波浪式缩短趋势;水旱灾害并发与交替发生情况明显;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显著,主要分布在贵州普定县、镇宁州、永宁州、安南县、普安县、盘州厅一线,及北盘江流域云南境内部分。研究旨在深化对北盘江流域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及规律的认知,也为相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存古民居建筑一般建成于明清时期,大多以一个庞大的家族为体系组成,村里有创业兴业的历史、有家族兴衰繁荣的记载、有祖上的遗训族规。选取江西婺源为实例研究地,探讨徽州古民居建筑的遗产价值,分析了婺源古民居建筑艺术、环境、科学、历史和情感五个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带,东毗浙江开化,西邻瓷都景德镇,南连江西德兴,北接安徽休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婺源,古属新安郡、徽州府。唐宣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析徽州府休宁县及饶州府鄱阳县而置,抗战前夕划归江西省管辖。婺源县峰峦重叠、丘陵遍布,如果说“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对江西全省地理轮廓的总概括的话,那末,“婺之壤则山踞八九,水与土逼处其间,才一二耳”。婺源土多红壤,且呈微酸性。这里属于暖温带气候,无霜期二百五十天以上,末次重霜大都在清明以前。由于地形起伏,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晓雾弥漫,湿度大,年降水量约为1828毫米左右,年降雨日一般在120天以上,常年烟云袅袅、林木葱郁,春季雨水尤见充沛,  相似文献   

13.
各位茶友 :婺源绿茶 ,唐载《茶经》 ,宋称绝品 ,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 ,以其独特的活、甘、清、香而有“中国绿茶味精”之誉。如今 ,首家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茶类AA级证书的“大鄣山茶”又畅销欧盟诸国 ,谱写婺源绿茶走向世界的新篇章。婺源自古文风鼎盛 ,名人辈出 ,是宋代大教育家家朱熹、清代著名学者江永和近代杰出铁路专家詹天佑的故乡。境内保存大量的明清古建筑 ,具有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 ,是建筑史上的瑰宝。婺源又是全国百个生态县之一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层峦叠嶂 ,古树参天 ,飞瀑喷玉 ,云蒸霞蔚 ,彩蝶恋花 ,鸳鸯戏水 ,置身其间 ,犹…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千山竞秀、百花盛开的时节 ,我们聚集在这绿色的茶园中 ,为第一届婺源国际茶文化节纪念碑揭碑并举行国际茶会。值此机会 ,我谨供表中共婺源县委、婺源县人民政府对海内外各位专家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婺源是茶乡 ,是全国绿茶的出口基地县 ,种茶、制茶有 1 2 0 0多年的历史 ,茶叶是这里最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项目。婺源茶叶 ,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 ,中外驰名。良好的自然生态 ,使这里生产的茶叶“纯天然、无污染、高品质” ,一直受到世人的推…  相似文献   

15.
徽州茶道如诗如画安徽省祁门县政协倪群徽州是今安徽省黄山市的前身,但作为文化意义范畴的徽州的地域概念是指绵延了六百多年的“徽州一府六邑”,包括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六县,与不含绩溪(现属宣州地区)和婺源(现属江西省)的黄山市有所区别。徽州山...  相似文献   

16.
洪达科 《农业考古》2007,(2):276-277
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茶的地区之一,是中国茶叶之乡,“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是婺源茶叶史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婺源绿茶占居了欧盟有机绿茶市场70%的市场份额。鉴别婺源绿茶对了解中国绿茶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一、婺源名茶千姿百态婺源绿茶以“  相似文献   

17.
森林康养是通过把生态旅游与休闲运动有益结合,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健康、崇尚自然的观念,并符合"绿色发展"要求,更顺应"健康中国"理念,是我国新常态下,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而婺源县作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其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同时也是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就如何更好推进和充分发展婺源县森林康养产业,深入展开了调研,分析了婺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优势与潜力,针对其不足和挑战提出了应对的对策及建议,为建设婺源县生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小朋 《农业考古》2012,(4):219-222
目前有关浙东台风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对现当代灾害发生的特征、规律等的研究。(1)而史学界对该地台风灾害的研究更是鲜见。(2)本文以明清时期的浙东(温州府、台州府、宁波府)为主要研究范围,以明清两代为时间界限,利用明、清和民国的实录、文集、地方志等所记载的相关史料,对明清时期浙东台风从发生特点、引发危害以及地方社会的灾后应对等角度加以研究。希望对当下的台风防灾救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婺源清代茶商名录江西省婺源县旅游局陈爱中婺源植茶始于南朝,至唐代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绿茶产区,素有“茶乡”之称。历史上由于“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故“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商因之...  相似文献   

20.
欣闻召开“首届婺绿飘香国际茶会”感赋据悉 ,首届“婺绿飘香”国际茶会于 5月 1 3日在江西婺源县举行。特赋诗以贺 !婺绿飘香盛会开 ,如云茶友四方来。婺源发展茶文化 ,齐赞茶乡情满怀。赞婺源茶茶经早载婺源茶 ,中外驰名四海夸。独特清香甘活韵 ,人人品饮面飞霞。婺绿飘香婺绿飘香香四方 ,明清入贡美名彰。宋称绝品朱熹赞 ,今日茶乡耀辉光。大鄣云雾茶(1 )喜品大鄣云雾茶 ,茶汤清亮回甘佳。嫩香持久味醇美 ,晨起把杯至晚霞。注 :(1 )大鄣云雾茶 :产于江西婺源鄣公山一带。属弯曲形炒青绿茶。 1 95 8年研制。以采摘一芽一叶为标准。成品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