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阿荣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据农经部门统计,2007年我旗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5个,比2006年的42个增加3个,增长7%;拥有固定资产今年预计为1,756.8万元,比2006年增加71.1万元,增长16%;年经营总收入预计为10,133.2万元,占2006年全旗农村各业总收入的10%;年经营纯收益今年预计为5,093万元,比2006年增加881.5万元,增长21%;会员人均纯收入今年预计为7,056元,比2006年的5,979元增加1,077元。从产业  相似文献   

2.
日前,从黑龙江省农委劳转办获悉,2011年初以来,该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人数稳定增加、劳务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势头。截止2011年8月末,该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22.6万人,同比增长4.2%;实现劳务收入303.9亿元,同比增长20%。  相似文献   

3.
河南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现状   1.食用菌产量产值快速增加.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河南省食用菌总产1990年6.2万吨(鲜重、下同),2006年212万吨,较1990年增长34倍.……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开发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经过开发可形成人力资本。近年来,榆林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其与人力资源开发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文中通过构建经济增长的C-D模型,研究认为榆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每增长1%,5年之后其可支配收入约增加0.31%;而物质资本投资每增长1%,其可支配收入约增加0.5%。从短期来看,榆林农村居民进行物质资本投资要比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要好,但是如果从长期来看,更应该注重人力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且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1990年以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大增。目前,流动人口中,民工人数约为8000万人。这一庞大的流动群体对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一、太康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据农经部门统计,2013年太康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15个,比2012年的600个增加215个,增长26%。拥有固定资产今年预计为17568万元,比2006年增加71.1万元,增长16%;年经营总收入预计为10,133.2万元,占2006年全县农村各业总收入的10%;年经营纯收益今年预计为5,093万元,比2006年增加881.5万元,增长21%;会员人均纯收入今年预计为7,056元,比  相似文献   

7.
1瓮安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地处黔中大地的瓮安县,拥有农业人口40万人,耕地面积2.7万hm2。2006年,农业总产值为62 863万元,占全县经济总产值的34.3%。近年来,全县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坚持走大农业的路子,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综合开发,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据调查,2006年全县经济总产值183 273万元,比2001年全县经济总产值增加61 429万元,增长50.42%,年均递增长10.08%;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0~2011年新疆的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计算、分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碳足迹的演化规律,采用STIRPAT模型回归模拟了碳足迹与人口、人均GDP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最终采用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0.138 hm2/人增加到2011年的0.437 hm2/人,增长了2.18倍,煤炭的碳足迹在总足迹中占据绝对地位,比重保持在70%~80%左右。碳足迹产值呈现增加趋势,由1990年的1.24万元/hm2增加为2011年的6.88万元/hm2。碳足迹生态压力趋向于增大,从1990年的0.042上升至2011年的0.175。人均GDP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均GDP每增长1%,碳足迹将会增加0.982%。经济发展与碳足迹处于相对脱钩-复钩状态,但偏向于挂钩状态,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也有较快增长。2006年,我国财政农业投资总额达到317297.00亿元,比1978年的150.66亿元增长了20.06倍,比1990年增长了9.31倍。财政农业投资增加不仅直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间接地带动了银行信贷资金、企业农业投资、农村集体以及农户农业投资的不断增加,形成了我国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政府财政农业投资存在着缺乏平稳增长机制、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管理体制有缺陷等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璞 《河南农业》2008,(23):12-13
一、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一)1978-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从133万人增加到1974万人,净增加1841万人,平均年增加63.5万人,是1978年的14.8倍,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云南省1990~2006年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云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农村金融发展在短期内(滞后期1年)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滞后期3年)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滞后期2年和4年则不存在因果关系,说明云南农村金融存在金融与经济增长失衡、金融抑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笔者从构建云南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推进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集安市大甸子村是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27年来,50户村民完整记录着农村生产生活现状,为国家提供了准确翔实的基础数据。大甸子村幅员面积22,792亩,其中,山林面积20,644亩,耕地面积1,838亩,人口1,029人,农户289户。通过十年来的调查统计显示,大甸子村农村经济总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有较大幅度增长,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5元,而2012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79元,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较10年前分别增长246%、145%。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临沂市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临沂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非农产业和小城镇为载体,以劳务输出为重要渠道,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979~2001年,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29.1万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动力的26.3%,比全省高出4.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转移5.87万人,年均增长11.94%。 临沂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1.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4.
<正>一、坊子区农村低保的基本情况坊子区是潍坊市的市辖区之一,是1983年底地改市时组建的新区,全区共4个街办,2 4.5万人口,其中城市居民10.5万人(煤矿人口占49%以上),农业人口14万人。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有3.2万余人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保障款物累计达1024万元,保障人数也由原来最初的500余人逐步增加到目前的2000多人。2006年农村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毛纺工业大国 ,目前毛纺工业所需大量靠进口。在“入世”后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羊毛生产 ,发展养羊业 ,值得我们进行探讨。一、中国羊毛业的现状与地位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羊毛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绵羊存栏数由 1990年的 112 81万只增加到 2 0 0 0年的 13 10 9.5万只 ,增长了 16.2 % ,羊毛原毛产量由 1990年的 2 3 .95万达到了 2 0 0 0年的 2 9万吨 ,增长了 12 .48% ,其中细羊毛由 1990年的 11.9万吨下降到 2 0 0 0年的 11.7万吨 ,同期半细羊毛的产量却由4.4万吨增加到 8.5万吨 ,几乎翻了一番。而…  相似文献   

16.
据了解,2005年,云南省财政支农支出完成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省完成扶贫支出15.5亿元,比上年增长7.7%,35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为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步伐,今年,云南省级财政增加安排预算2.1亿元,将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增加至32个,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地区近两年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加大引导、培训和服务力度,加之不少先行转移的成功经验强烈的示范作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明显增强,外出务工人数快速上升。2004年外出务工人数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较2000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加2.6万人余人,增长近10倍。2004年全地区劳务总收入达到4674万元,较2000年增加4201万元,增长了8.9倍;人均劳务收入由2000年的27元增加到2004年的25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1.5%上升到8.8%。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02011年新疆的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计算、分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碳足迹的演化规律,采用STIRPAT模型回归模拟了碳足迹与人口、人均GDP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最终采用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0.138 hm2/人增加到2011年的0.437 hm2/人,增长了2.18倍,煤炭的碳足迹在总足迹中占据绝对地位,比重保持在70%2011年新疆的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计算、分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碳足迹的演化规律,采用STIRPAT模型回归模拟了碳足迹与人口、人均GDP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最终采用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能源消费的碳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0.138 hm2/人增加到2011年的0.437 hm2/人,增长了2.18倍,煤炭的碳足迹在总足迹中占据绝对地位,比重保持在70%80%左右。碳足迹产值呈现增加趋势,由1990年的1.24万元/hm2增加为2011年的6.88万元/hm2。碳足迹生态压力趋向于增大,从1990年的0.042上升至2011年的0.175。人均GDP是驱动碳足迹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均GDP每增长1%,碳足迹将会增加0.982%。经济发展与碳足迹处于相对脱钩-复钩状态,但偏向于挂钩状态,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两大任务,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使全省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999年,粮食总产达到426万吨,瓜菜、水果总产分别达到7441万吨和920万吨,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1990年的75:25调整为60:40;肉类、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524万吨和695万吨,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比1990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乡镇工业增加值达到2004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农村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到32%。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1999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4.7%;耕地每1/15公顷产值达到1200多元,比1990年增8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50元,比上年增4%。山东省的成功经验,对于搞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据农业部发布的信息,去年.我国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员近380万人,比“十五”期间年均消化吸收农村劳动力291万人。增加了89万人:乡镇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累计达到12280亿元,比前年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1240元,比前年增加120元,增长10.6%。[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