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研究了产纳豆激酶枯草芽孢杆菌的亚硝基胍诱变。采用亚硝基胍为诱变剂诱变枯草芽孢杆菌,诱变后酶活达到4 100U/g,提高了122.2%,为进一步的发酵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产纳豆激酶枯草芽孢杆菌的亚硝基胍诱变。采用亚硝基胍为诱变剂诱变枯草芽孢杆菌,诱变后酶活达到4 100U/g,提高了122.2%,为进一步的发酵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紫外线处理对枯草芽孢杆菌BF7658产酸性α-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W紫外线照射90s获得较好的突变效果;利用变色圈法初筛结合摇瓶发酵复筛,筛选得到1株理想的突变株UV-12,其酶活为3418.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9.7%;对UV-12进行紫外线二次诱变,酶活提高不显著,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豆豉中筛选出高产纤溶酶的菌株,并通过平板筛选得到高产突变株。[方法]从6种不同豆豉样品中,筛选得到具有较高纤溶酶活性的菌株,采用物理化学诱变方法进行复合诱变,再利用纤维蛋白平板对诱变后菌株进行筛选。[结果]得到1株高纤溶酶活力菌株,命名为DC-YC41,酶活达到742 IU/ml。[结论]初步判断,得到的这株高纤溶酶活力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一株产纤维素酶细菌液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引进1株产纤维素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超声波细胞破碎的方法,确定该菌所产纤维素酶为胞外酶.采用麸皮为碳源,蛋白胨和硫酸铵为复合氮源,37℃,220 r/min摇瓶发酵48 h,最高酶活达6.99 u/ml.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诱变(波长260nm,功率15w)对一株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059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辐照时间为50s时,诱变效果较好。从正突变菌株中反复筛选,得到两株产酶量较高的菌株BS059-15和BS059-22,比原出发菌株的酶活分别提高了107.62%和162.25%。经过连续传代试验,证明其遗传性状稳定,为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7.
选取10种微生物菌株,分析其产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能力,根据厨余垃圾中有机质成分及酶活功能信息构建一种高效降解厨余垃圾复合菌剂,并进行厨余垃圾堆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产淀粉酶的能力最高,地衣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能力最高,米曲霉产纤维素酶的能力最高,枯草芽孢杆菌产脂肪酶能力最高。拮抗性试验发现只有短芽孢杆菌属与地衣芽孢杆菌存在拮抗性关系。分别选取5株高酶活微生物构建4组复合菌剂,酶活测定结果表明,由盐居固氮菌(Azotobacter salinestris)、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组配的F2微生物复合菌剂的产酶能力较好,其中淀粉酶为25.0 U/mL,蛋白酶为0.13U/mL,纤维素酶为1 244 U/mL,脂肪酶为4.09 U/mL。堆肥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剂F2组最高温达到67℃,高温期持续14 d,C/N为18.31,pH值为9.08,种子发芽指数为103.17%,相较于CK组堆...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产黄纤维单胞菌CR-14纤维素酶活力,对菌株进行亚硝酸、紫外线及复合诱变处理,筛选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突变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亚硝酸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Y-UA-18,其酶活力为10.57U,为原菌株产酶活力的1.67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菌株Y-UA-18产酶最佳培养基为:秸秆粉1.0%、复合氮源0.6%、KH2PO40.1%、MgSO40.1%、NaCl0.08%;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3d。通气量对菌株Y-UA-18产酶影响不明显,但在厌氧条件下发酵液酶活显著降低,0.1%TW-80对菌株Y-UA-18的产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构建复合菌剂,使用玉米秸秆粉为试验材料,经15 d发酵降解后,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法和失重法分别测定纤维素酶活和秸秆降解率,结果显示:复合菌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113.522±5.528 U/ml和29.851±3.061 U/ml,秸秆降解率达到72.47%,与单菌株降解效果相比有显著提高,表现出良好的菌株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固态发酵中2种微生物降解玉米秸秆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这2种菌株在固态发酵条件下降解玉米秸秆的效果,通过25 d的室内发酵培养试验对固态发酵中添加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后玉米秸秆的有机碳、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以及β-葡萄糖苷酶活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第10~16 d时,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的玉米秸秆分解速率、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均达到最高,发酵25 d后,2种微生物处理的玉米秸秆分别累积降解了21.79%和20.12%,说明两者的降解效果差异不大;与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相比,哈茨木霉处理的秸秆剩余量、有机碳含量、剩余秸秆有机碳总量分别降低了1.67%、0.26%和1.80%,秸秆纤维素降解率、秸秆木质素降解率、纤维素酶活、木聚糖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升高了6.99%、6.54%、0.7 FPU·m L~(-1)、0.04 IU·m L~(-1)和9.26 IU·m L~(-1),说明添加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降解秸秆,但两者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产酸性α-淀粉酶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5为出发菌株,通过对B-5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达到提高产酸性α-淀粉酶活力的目的。[方法]在溶菌酶浓度为20 mg/ml,37℃酶解90 min条件下,原生质体制备率达到94%。然后经紫外线诱变处理,从中筛选水解圈与菌落比值较大者进行发酵,测定酸性α-淀粉酶活力。[结果]从大量突变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α-淀粉酶活力为267 U/ml的突变菌株UV-329,其产酶活力较出发菌株B-5提高了254.2%。[结论]利用紫外线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5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BS-1101原生质体的制备率为目的,通过中心组合试验对影响枯草芽孢杆菌BS-1101原生质体的制备率的三个因素: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浓度进行了研究评价,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到二次回归模型程,由回归方程得到,在酶解温度37.27℃、酶浓度为5.152 mg.mL-1、酶解时间88....  相似文献   

1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秦岭霉素产量提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No.24菌株及其诱变株Ms-24菌株的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再生条件及融合子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秦岭霉素的产量提高与融合条件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染色技术对融合子进行了标记,秦岭霉素含量的测定采用了HPLC法进行。【结果】融合后得到的3株高产秦岭霉素的融合子即为pf77,pf126和pf138菌株,其发酵产物的杀菌活性比原始No.24菌株分别提高了43.48%,60.87%和65.22%。HPLC检测发现,融合子pf77,pf126,pf138菌株发酵产物中秦岭霉素的含量与No.24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36.59%,74.39%和91.46%。【结论】进行原生质体再生时,添加甘氨酸、溶菌酶的浓度要适中;原生质体融合时,酶解时间、聚乙二醇(PEG)的浓度和分子量也要适宜。  相似文献   

14.
拮抗细菌Bacillus subtilis A30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杭州郊区水稻叶围分离得到BacilussubtilisA30菌株,平板检测表明它对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Rhizoctoniasolani、Fusariummoniliforme和Magnaporthegrisea等多种水稻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均有很好的拮抗作用.以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为代表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A30菌株的防病效果分别为58.1%和39.0%.A30菌株的培养去菌液经70%饱和度(NH4)2SO4处理,拮抗物可被(NH4)2SO4沉淀,其拮抗粗提液经Diol150及proRPCHR5/10等色谱柱分离得到两种对X.oryzaepv.oryzae的拮抗峰和两种对R.solani的拮抗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玉米秸杆还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酶活力较高的纤维素分解苗。[方法]通过CMC固体培养初筛和摇床培养复筛从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筛选出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16rDNA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了内切酶活力较高的1株细菌和1株真菌,滤纸酶活力较高的1株真菌和2种酶活均较高的1株细菌(5号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号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的相似性达到100%。[结论]5号菌株鉴定为枯草芽炮杆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腺苷高产菌株,以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D1206(Ade-、Thi-、SGr)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DES)处理、N离子束注入进行单因子和复合诱变。参照菌种致死率曲线,确定N离子束注入250 s与DES处理10 min为最佳诱变时间。经过多轮诱变和筛选,获得了黄嘌呤、硫胺素、组氨酸三重缺陷型,腺嘌呤脱氨酶活性缺失及磺胺胍抗性菌株DI4-24和DI4-182,其遗传标记为Xan-、Thi-、His-、Deam-、SGr,连续传代后性状稳定,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后腺苷产量可分别达到18.56 g/L和17.13 g/L。由此证明,通过物理、化学复合诱变,阻断枯草芽孢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产肌苷途径,打通合成腺苷途径的诱变思路在实验室环境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3种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组成及对鲤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HPLC法分析了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含量,这3种不同的微生态制剂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3.2g/100g干基,56.4g/100g干基,59.5g/100g干基。在统一饵料的基础上,分别按0.1%,0.2%和0.5%添加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养殖鲤鱼45d,分析了鲤鱼肠道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添加纳豆芽孢杆菌0.1%~0.5%的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蛋白酶的活性,0.1%和0.2%剂量组可显著地提高鲤鱼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0.1%剂量组可较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活性。枯草芽孢杆菌对鱼类消化酶的影响作用与纳豆芽孢杆菌不尽相同。其0.1%-0.5%试验组对鲤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均有较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鱼类肝胰脏的消化酶活力影响不大。相对于蛋白酶而言,枯草芽孢杆菌对鲤鱼肠道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更为有效。复合微生态制剂0.1%-0.5%的各试验组能显著地提高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其对鲤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力的提高率要优于单一菌种的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作为水产养殖生物的饵料添加剂使用,应根据不同食性的鱼类和不同的饵料组成加以选择和组配,合理的添加量在0.1%~0.2%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8.
具有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梯度稀释分离法,从黄河稻区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出耐高温芽孢菌722株。通过真菌生长抑制试验,获得具有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菌株27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获得具有稻瘟病菌拮抗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疑似菌株7株。挑取其中抑菌活性最强的1株进行16SrDNA鉴定,将其16S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与枯草芽孢杆菌16SrDNA有99%同源性,判定此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S501a。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控制宋河酒曲的制曲过程和发酵进程,对宋河酒曲中产淀粉酶芽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研究筛选菌株的产淀粉酶特性。结果表明:从宋河酒曲中共分离到12株产淀粉酶芽孢菌,均属革兰氏阳性杆状菌,初步鉴定归为1个属5个种,即芽孢杆菌属(Bacillus)、坚硬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其中,坚硬芽孢杆菌是宋河大曲产淀粉酶芽孢菌的数量优势菌群,获得1株地衣芽孢杆菌SQ2为中温型高产淀粉酶菌株,其液态发酵产酶特性为37℃培养,前24h产酶较弱,此后,酶活力迅速上升,72h达到最大值为89μg/(mL.min),产酶旺盛期发生在菌体成熟期和衰亡初期,产酶过程pH值先稍偏酸性后接近中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标记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CQBS03,以研究其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规律。【方法】采用重叠PCR方法将p43启动子和gfp进行融合,并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Y300PL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Y43G,以重组质粒电脉冲转化生防菌株CQBS03,培养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通过SDS-PAGE分析工程菌株GFP的表达情况,然后进行工程菌株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试验、生长动力学分析、稳定性测试。采用叶片喷雾方法接种,平皿稀释分离培养方法测定CQBS03-pHY43G在柑橘叶片上的定殖情况。【结果】重组菌CQBS03-pHY43G高效表达GFP,电泳后出现约29kDa的特异蛋白条带,外源质粒对宿主菌的生长未带来明显不利影响,质粒稳定性实验表明重组质粒pHY43G经30次传代后的稳定性为55%,室内平板抑菌实验结果显示CQBS03-pHY43G对柑橘溃疡病菌生防效果与出发菌株没有明显差异(P0.01),CQBS03-pHY43G菌株在叶片喷雾接种后的0—15d,在柑橘叶片上的数量呈现急剧下降趋势,15d后下降速度稍缓,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1.73×103cfu·g-1)。【结论】成功地将gfp转入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CQBS03中,构建了荧光标记菌株,初步明确了生防菌的定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