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起栋梁之材,“北松南杉”的表达最简洁.“北松”为红松,北国树种,人称“木材王座”.“南杉”指杉木,南国树种,有“木中之王”美誉. 初夏时节,笔者从融水县城前往元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满山满谷的杉木,把眼睛都染绿了.一连几天在元宝山西麓的培科屯、寨怀村、江竹村、元宝村、小桑村,一一拜访古杉木.  相似文献   

2.
<正> 古树,系指经历百年以上的树木。例如,福建群众习惯称为“杉木王”的,一般指以胸径大于1米,树高大于30米,材积超过10立方米的大杉木。名木,则指稀有珍贵(包括含有较高的物种价值和经济价值),有重要的科研和观  相似文献   

3.
杉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分布于16个省区,横跨南、中、北三个亚热带(以下简称南带、中带和北带)。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分布区的气侯、土壤及地貌等生态条件的差异,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的影响,种内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源。为了研究杉木的地理变异规律,挖掘和保存杉木优良基因资源,区划杉木种子调拨范围,提高杉木生产力,我省参加了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本文是1976年及1979年两次全分布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远光  刘世荣 《林业科学》1994,30(4):313-319
在广泛收集杉木物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寻求生产力与生长期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揭示了杉木物侯期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杉木主要物候期地理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指出杉木生长期长度与生产力呈二次曲线关系,主梢生长期在200-250天时(中带,生产力较高,为8—18t/ha·a:主梢生长期高于250天(南带)或低于200天(北带),生产力较低,为3—8t/ha·a。这是杉木的生态遗传性和产区的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福建“杉木王”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选取44株福建省杉木王进行种质资源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杉木王主要分布在杉木一般产区,闽西中心产区和闽东南边缘产区内杉木王的数量较少。福建杉木王平均分布海拔为759 m,平均活枝下高5.8 m,平均树高32.3 m,平均冠幅12.98 m,平均胸径1.35 m,平均单株材积18.68 m3,显示出很强的生长能力。杉木王样本间活枝下高、材积、冠幅等指标均呈现出较大的表型差异系数。与30年前的调查相比,福建杉木王生长量较低,生长速度缓慢,后期能否保持较高生长量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杉木是我国特产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多分布在秦岭和长江流域以南的山区,我省北部平原地区以前未进行过成片造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县一些国营场圃和社队,认真实践,探索杉木的生长规律,使杉木大面积成片栽植成功,长势良好。现将杉木北移平原造林的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西不同生态地理区域杉木林水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进行了10年森林气候和地面径流观测基础上,研究了桂东北低山,桂东南低山及桂中3个区域杉木林的水量平衡。结果是:3个区域杉木林水量平衡都以蒸散量为最大支出项,都由桂东北→桂东南→桂中增大。下渗土层水量居支出项第二,分布规律与蒸散量相反,地面径流(深)为最小支出项,分布规律与蒸散量一致。但是幼龄的杉木林例外,其径流量最大,下渗土层水量最小。水资源生态效益则以桂东北为最好.?  相似文献   

8.
1958年林朵林场为探索新的杉木商品材基地,结合生产实践,开展杉木一、二代丰产林生产试验,揭示了杉木在桂西北新产区的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9.
杉木种源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1、第2次杉木种源试验林进行生长量、开花结实、木材密度、冻害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材积与地理经纬度、海拔高呈显著负相关,树高与枝盘数、胸径与冠幅相关极为密切。不同种源生长期有差异,变幅在190~220d。杉木优良种源大多来自中心产区,产地分布自我国西南到东南。中心产区种源结实率和结实量明显小于南北两亚热带种源,其地理变异呈“V”形趋势。杉木种源冻害程度与地理纬度是密切负相关。木材密度同地理纬度相关极显著,从北到南呈纬向下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凤旁林场的杉木老林中,一棵棵粗壮挺拔的杉木令人惊叹不已。老杉木林树龄25年以上的有1.8万亩,其中胸径24厘米以上的占90%以上,每亩的出材量达33立方米,在广西的商品杉木林中独一无二。二十多年来,凤旁林场坚持“经济和生态兼顾”的模式发展杉木产业,建成了桂西北面积最大的杉木大径材林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桂西北河池市杉木林低产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圃地管理、丰产技术以及病虫防治等几大方面探讨了桂西北杉木丰产的技术,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杉木低产林的预防措施。旨在为桂西北地区的杉木种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人工林中幼林面积所占比例高达65%,近、成、过熟林仅占35%,人工林木材产量和质量均比较低,主要为中小径材,大径材极为缺乏,而大中径材的市场需求占到75.19%。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战略下,大径级材的供求矛盾日益凸现。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杉木人工林面积、蓄积量分占全国人工乔木林总面积、总蓄积量的1/5和1/4,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成果推广是杉木乃至我国人工用材林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及有效途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在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基础上,以杉木中带、南带、北带近30年的完整轮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我国人工林中幼林面积所占比例高达65%,近、成、过熟林仅占35%,人工林木材产量和质量均比较低,主要为中小径材,大径材极为缺乏,而大中径材的市场需求占到75.19%。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战略下,大径级材的供求矛盾日益凸现。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杉木人工林面积、蓄积量分占全国人工乔木林总面积、总蓄积量的1/5和1/4,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成果推广是杉木乃至我国人工用材林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及有效途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在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基础上,以杉木中带、南带、北带近30年的完整轮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人工林中幼林面积所占比例高达65%,近、成、过熟林仅占35%,人工林木材产量和质量均比较低,主要为中小径材,大径材极为缺乏,而大中径材的市场需求占到75.19%。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战略下,大径级材的供求矛盾日益凸现。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杉木人工林面积、蓄积量分占全国人工乔木林总面积、总蓄积量的1/5和1/4,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成果推广是杉木乃至我国人工用材林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及有效途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在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基础上,以杉木中带、南带、北带近30年的完整轮  相似文献   

15.
杞在先秦时期是枸杞或杞柳的简称,其主产地分别在我国西北、黄河流域与华北、东北地区。两种植物均为丛生灌木,与《左传》喻杞为来自长江流域楚国栋梁材的文化内涵不符。考此“杞”为先秦时期杉木古称“楔”的通假字称谓,指杉木的油杉类型。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人工林中幼林面积所占比例高达65%,近、成、过熟林仅占35%,人工林木材产量和质量均比较低,主要为中小径材,大径材极为缺乏,而大中径材的市场需求占到75.19%。在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战略下,大径级材的供求矛盾日益凸现。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速生针叶树种,杉木人工林面积、蓄积量分占全国人工乔木林总面积、总蓄积量的1/5和1/4,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技术成果推广是杉木乃至我国人工用材林提质增效的迫切需求及有效途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在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基础上,以杉木中带、南带、北带近30年的完整轮伐期杉木密度试验林、间伐试验林、良种控制试验林、立  相似文献   

17.
桂西北杉木立木腐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北是广西杉木新产区,杉木立木腐朽在这一地区时有发生,通过对4个林场188个样地的调查分析表明,杉木立木株腐率为4%~31.08%材腐率为0.09%~0.16%立木腐朽的发生发展呈一定的规律性,发生的程度,因地因株而异。  相似文献   

18.
桂西北地区杉木速生丰产技术及推广应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桂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适宜杉木的生长,其速生丰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圃地管理、选中培养、造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杉木速生丰产技术,并根据桂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速生丰产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以期对桂西北地区的杉木种植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杉木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tata(Lamb)Hook)是我国速生乡土用材树种。其施肥指的是用人工投入杉木林地里的物质来弥补林地肥力不足,促进杉木速生丰产优质的过程。根据“七五”期间林业建设要把人工速生丰产林放在首位,为达到速生丰产优质之目的,必须加强杉木的抚育管理,提高经营水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国传统的杉木栽培是通过轮栽来恢复当地稳定的阔叶杂木林顶极群落,利用“森林自  相似文献   

20.
杉木是我国特有重要用材树种,也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杉木的自然分布及栽培范围广达16个省区,东自台湾山区和浙江福建沿海山地,西抵云南东部及川藏高原东南部的河谷地区,南到广东雷州半岛北部,北连陕西秦岭南坡,遍及我国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在其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不同自然条件和人为措施的影响,许多性状发生了变异,形成了不同地理类型。不同种源杉木在某一地区栽培,则不论适应能力,生长速度,木材品质,以及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