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根潜蝇的防治陈申宽(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市162650)闫任沛(呼盟农研所扎兰屯市162650)大豆根潜蝇的防治大豆根潜蝇是呼盟农区大豆田苗期主要害虫,此虫以幼虫蛀根为害,导致根瘤、根数减少,地上部生育不良,引发根腐病发生,使大豆产量降低1...  相似文献   

2.
呋喃丹沟施防治大豆根潜蝇陈申宽(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162650)闫任沛(呼盟农业研究所)近年来,我地区大豆根潜蝇危害逐年加重,被害率高达70~100%,导致大豆减产10~20%。1991~1993年我们应用11种药剂试验,筛选出呋喃丹沟施(在大豆播...  相似文献   

3.
大豆拌种剂与种子包衣剂对比试验石家兴,王佐魁(内蒙古呼盟植保站021008)陈申宽,闫任沛(内蒙古扎兰屯农校)(内蒙古呼盟农研所)大豆是呼盟农区第一大优势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导致重迎茬种植普遍,成为制约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1995年...  相似文献   

4.
陈申宽 《植物医生》1996,9(3):16-18
甲基异柳磷拌种防治大豆病虫害的试验陈申宽(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市162650)内蒙古呼盟农区土壤肥沃,气候适于大豆生产,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5年已近500多万亩,随着面积的增加,重迎茬种植普遍,导致大豆根潜蝇、胞囊线虫病、根腐病的...  相似文献   

5.
呼盟大豆胞囊线虫病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石家兴王秋荣(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植保站021008)陈申宽任沛(扎兰屯农牧学校)(呼盟农研所大豆胞囊线虫病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80年代初期呼盟局部地区发生。近几年由于大豆面积剧增,病害随之迅速蔓延流行,尤其...  相似文献   

6.
大豆轮作方式与生育性状及病虫害发生关系的研究陈申宽(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扎兰屯市162650大豆是呼盟农区种植的主要作物,1993年以来种植面积达400多万亩,大豆连作和隔一年连作种植的面积占50~60%,局部地区达90~100%,打破了原有的种植比...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大豆根潜蝇的发生和防治对策李颖楠,陈树文,李亚光,王成义,李日新(黑龙江北安市植保站,164000)我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近几年来,由于大豆面积不断增加,重迎茬面积不断扩大,大豆病虫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中大豆根潜蝇是全市近几年发生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水稻潜叶蝇发生规律及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3个地区5个市县对水稻潜叶蝇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黑龙江省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生产上以二、三代为害为主,并测定了水稻潜叶蝇的产量损失,水稻潜叶蝇的百株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为:y=-1.151+0.208x±1.793(r**=0.989),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20头。该研究经多年实践检验,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兴安盟为北方大豆产区。近年来随着大豆播种面积扩大,大豆重迎茬面积及年限也随之增加,导致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和根潜蝇(下称“两病一虫”)逐年加重发生。1996~1998年发生面积达8.78万hm2,损失大豆3290.1万kg。已上升为该盟大豆主要病虫...  相似文献   

10.
潘学锋 《植物保护》1996,22(1):22-24
通过大田调查和在夏大豆田采用尼龙网笼罩人工接种法观察大豆秆黑潜蝇发生为害及其虫口密度、虫株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秆黑潜蝇在安徽霍邱县沿淮地区1a发生5代,以第3~4代为主害代,对产量损失最大、分别为33.4%、28.1%;其防治指标应根据大豆市场行情和单产而定,以产量100~150kg/667m2,单价2.40元/kg为淮,防治指标第3代虫口密度可定为4~10头/100株,虫株率为16%~18%;第4代虫口密度为8~12头/100株,虫株率为21%~23%。  相似文献   

11.
选用35.6%阿维菌素、多菌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与当地生产上常用的35%多福克种衣剂等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种衣剂对大豆苗期病虫害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和大豆根潜蝇的防效分别为48.3%、94.6%、100%.药剂拌种后,时大豆出苗没有影响,并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处理后,大豆苗期根教、根瘤数、株高和单株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8.75%~15%、8.1%~100%、7.1%~37.2%和14.2%;大豆产量增加10.83%~15.39%.从总体效果看,优于35%多福克种衣剂,可作为新型换代的大豆种衣剂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sojae(Zehntner)属双翅目 ,潜蝇科。江苏省滨海县 1年发生 4~ 5代。寄主植物以大豆为主 ,也能为害赤豆、绿豆、四季豆和豇豆等豆科作物。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豆秆黑潜蝇发生呈加重趋势 ,一般年份夏秋大豆最终被害株率在 80 %以上 ,产量损失较大。为掌握豆秆黑潜蝇的发生规律 ,为测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 2 0 0 1年至 2 0 0 2年度对滨海县豆秆黑潜蝇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 ,2年趋势基本一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采用系统法 ,大豆按不同播期 (早播春大豆、晚播春大豆、早茬夏大豆、中茬夏大豆…  相似文献   

13.
选用厚垣轮枝菌G与3%呋喃丹G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厚垣轮枝菌G对大豆苗期病虫害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42.9%和68.8%,对大豆根潜蝇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药剂拌种后对大豆出苗没有影响,处理后大豆苗期根数分别较对照增加15.65%和1.13%;单株鲜重较对照增加6.3%,株高和鲜重下降;大豆产量增加12.38%。从总体效果看,厚垣轮技菌与呋喃丹沟施的差异不大,可在大豆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潜根蝇在丹东地区发生危害大豆潜根蝇Ophiomyiashibatsuji(Kato)又名豆根蛇潜蝇、大豆根蛆,属双翅目潜蝇科。国内黑龙江、吉林、河北及山东等省都有发生,是我国北方新发生的一种重要大豆害虫。1992-1993年,笔者在丹东地区调查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宿主蝇种、蜂蛹比例和蝇蛹日龄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寄生率及产子蜂量的影响。该蜂在家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和红尾粪麻蝇蛹中的寄生率分别为:85%、92%、76%和14%。蜂蛹最适比例为:1:2.5~5。该蜂可产子蜂于1~7日龄的巨尾阿丽蝇蛹,以1~2日龄蝇蛹产子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在温度26℃、RH70%、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 Walker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蛹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桔小实蝇蛹的密度变化对蝇蛹俑小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4473N0/(1+0.0142N0)。桔小实蝇蛹密度越高,被寄生的蛹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蛹密度大于30头时,被寄生的蛹量增幅急剧变小而接近极限水平。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h内最多寄生31.55头桔小实蝇蛹,其寄生1头蛹所需时间为0.76h;此外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α=0.0621P-0.3062,表明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成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温湿度对蝇蛹俑小蜂成虫平均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26℃、RH60%~70%为蝇蛹俑小蜂成虫存活的最佳温湿度。  相似文献   

17.
引入苏云金杆菌悬浮种衣剂进行大豆苗期害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80、1:100处理,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均迭100%,显著地高于常用的种衣剂;苏云金杆菌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60、1:80、1:100处理,对孢囊线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从田间虫量调查看,该药剂对白边地老虎幼虫的防治效果不好,但表现出田间保苗率增加,对大豆的生育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海洋细菌SH-27在大豆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其促生长作用和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抗利福平标记法和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对利福平标记稳定且对大豆疫霉菌具有较好抑菌作用的标记菌株SH-27Rif,培养10代后的标记菌株SH-27Rif能够保持稳定,对大豆疫霉抑制率为56.92%。分别采用灌根和涂叶法研究其在大豆体内的定殖动态,灌根与涂叶法均可使标记菌株SH-27Rif在大豆体内定殖,时间达31 d以上;灌根处理定殖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定殖量根 > 茎 > 叶,处理后第21 d根部定殖量达到最大(6.6×105 cfu/g);涂叶处理第1 d大豆叶片定殖量达到最大(6.3×105 cfu/g),随后呈迅速下降趋势;定殖量叶>茎,根部未检测到标记菌株SH-27Rif。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H-27发酵液灌根处理第15 d,处理组株高、根长、茎粗、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H-27发酵液灌根处理能显著降低大豆疫病的病情指数,对大豆疫病3、5、7和9 d的防效分别为83.44%、66.34%、57.18%和52.8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细菌SH-27是防治大豆疫病的潜在生防菌株,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程云波 《植物保护》1989,15(2):26-26
大豆根潜蝇,又名豆根蛇潜蝇,是我省大豆苗期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奶部害虫。据调查,1987年长岭县流水乡、巨宝山镇和前七号镇种植的大豆长农四号,发生19500亩,占这3个乡镇大豆播种面积的55%。发生大豆根潜蝇严重的地块,植株被害率一般都在70—90%,减产10—30%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栽培密度对高产大豆根系生长和花荚形成的影响规律,田间试验设置21.0(D1)、30.0(D2)、48.0(D3)×104株·hm-2 3种栽培密度,研究了新大豆27号、新大豆8号在0~60 cm土层中根系生长、开花、结荚过程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D1,D2、D3密度下新大豆27号总根干重增加了23.68%、18.48%,总根长增加了9.33%、26.72%,新大豆8号总根干重增加了27.25%、19.71%,总根长增加了6.94%、30.80%,且增量以40~60 cm为主;增加至密度D3时,新大豆27号开花和结荚高峰出现时间较D1分别推迟了2、8 d,新大豆8号推迟了2、6 d,但二者单位面积的总花数、总荚数、总腔数和总粒数分别较D1提高了51.92%、10.29%、7.66%、23.05%和49.47%、31.91%、35.40%、16.11%;总花数与始荚期根干重、根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新大豆27号R2值分别为0.8477*、0.9106*,新大豆8号R2值分别为0.7531、0.9993**;总腔数与始粒期根干重、根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新大豆27号R2值分别为0.6954、0.9837**,新大豆8号R2值分别为0.7902*、0.9277*;且根长度与总花数、总腔数的关系比根干重更密切。合理密植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是密植促进了大豆根系生长,增加了单位面积总根长和深层根量,进而增加了单位面积花数、荚数、腔数和粒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