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使用警犬扑咬犯罪嫌疑人是一项人身控制的强制措施,警犬可以配合一线民警执行危险性较大的活动,一方面保护民警生命健康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震慑控制犯罪嫌疑人。需引起注意的是,一线带犬民警使用警犬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扑咬控制时,应该明确具体使用条件,知道何时才能够使用警犬扑咬,怎么使用警犬扑咬,以及使用警犬扑咬的限度条件和注意事项,只有如此才能使带犬民警规避执法违例,  相似文献   

2.
正警犬定向搜捕是指警犬根据带犬民警的指挥,借助特定器材发出的固定色激光快速锁定人群中的犯罪嫌疑人或根据指挥,借助激光或投掷物的引导进入特定区域,对可能隐藏犯罪嫌疑人或存在危险性的环境开展搜索,发现犯罪嫌疑人凶猛扑咬、制服或排除危险的警犬技术专业内容,是利用警犬技术打击恶性暴力犯罪的创新发展和有效手段,是对传统扑咬、搜捕训练、使用的补充。警犬定向搜捕的使用一般针对暴力恐怖案件嫌疑人的现场抓  相似文献   

3.
随着警犬作为装备配发到基层实战部门,在临场查缉行动中警犬控制犯罪嫌疑人的作用也凸显出来,使用警犬控制犯罪嫌疑人已成为查缉行动中一种战术控制手段。加强警犬使用的战术教学与训练,将会规范带犬民警的警犬使用的战术行为,提高带犬民警的警犬使用的战术意识,提升临场查缉行动中警犬使用的执法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在利用警犬技术处置暴力恐怖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搜捕训练方法在实战中会发生以下问题:1、当面对人群中隐藏的犯罪嫌疑人时,由于怕犬误伤群众,不敢放犬扑咬而错失良机,导致犯罪嫌疑人逃脱;2、在处置恶性暴力群体性事件时,由于无法在远距离外对其中的首要分子准确定位实施警犬扑咬抓捕,只能由民警与  相似文献   

5.
2009年7月31日凌晨2时许,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红边门发生一起杀人案,一男当场死亡,一女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接指令后,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警犬大队带犬民警携警犬赶赴现场。经勘查和了解情况得知,现场目击者称犯罪嫌疑人已受伤,带犬民警根据警犬初步追踪方向和周围居住环境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逃往大营坡方向的可能性较大。警方将搜查重点放在大营坡周围医院、诊所及周围路面巷道等,在金阳路口建设银行附近路边上发现了一滴被车辆和行人踩踏过而模糊不清的血迹。在带犬民警的指挥引导下,  相似文献   

6.
犬的扑咬训练过程,具体包括神经活动类型的转换、扑咬过程中犬的奔跑速度、扑咬凶猛性和仇视性的培养。而警犬在追捕、搜捕以及治安防范中,又是利用其灵敏的嗅觉、凶猛的攻击力以及敏捷的反应能力,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打击的一种活动,这其中就要求受训犬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仇视能力,以保证打击罪犯的可行性。目前,由于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扑咬训练实践性资料,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使犬对扑咬的理解“走上了弯路”,往往出现在训练中犬无视“挑逗人”(助训员)的存在,使扑咬训练走入了误区,给训犬员带来了困惑。通过近一年的扑咬训练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研发背景 在群体事件、防暴处突和重要嫌犯搜捕等部分警务实战中,根据现场需要通常会考虑使用警犬"扑咬"功能对防控对象或犯罪嫌疑人进行控制或制服,但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却呈现出3种概率较高的情况:第一种情况,因现场环境复杂、人员众多或警犬长途奔袭导致体能下降等原因,在关键时刻,警犬未能进行扑咬,形成场面失控、犬临场退缩或犯罪嫌疑人抓捕失败等情况.第二种情况,某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属低危险性,使用警犬进行扑咬难免会造成"过度伤害",在法律层面容易引发赔偿事件.第三种情况,部分抓捕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属高危险性,需要在关键时刻将其进行瞬间制服,使其失去反抗能力,不然,容易贻误战机,且对民警或警犬存在潜在伤害.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当前治安形势变化,治安防范中警犬使用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公安机关加大了警犬技术在治安防范和反恐行动中的投入,加强了带犬民警在所辖地区市政中心、人员密集的繁华地段展开携犬巡逻勤务。本文就现阶段治安巡逻中的带犬民警实战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做一分析,从而为带犬民警的实战能力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魏媛媛  王卫东 《警犬》2008,(1):50-51
一位警犬训练专家曾经说过:“选犬犹如沙里淘金,训犬犹如逆水行舟”,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警犬训练工作的规律和艰辛。大多数人只是在屏幕上见到过警犬凶猛的扑咬、稳健的追踪和神秘的鉴别,而真正了解她们的工作、生活和训练的人却少之又少。对带犬民警来说,警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科目都是人与犬千百次心灵的撞击、千万次身躯的互动而产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警犬上街参与治安防范巡逻已经成为警犬参与日常公安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民警在带犬巡逻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突发案件,特别是当带犬民警遇到需要指挥警犬快速出击震慑或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或对抗暴恐分子时,这就对我们的警犬快速出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不同距离内有效指挥警犬快速扑倒犯罪嫌疑人就成为了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科目。如何在原有扑咬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犬的快速判定目标、迅猛出击,一令一动,令行禁止。这就要求训导员对警犬必须进行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11.
一、在人群密集场所实行警犬精准扑咬的难点 传统的警犬扑咬训练,对象是单一明确的助训员,这是在疏散人群后的理想工作状态.一旦面对大量流动人群,警犬很容易失去扑咬目标.此时,带犬民警是不敢指挥犬扑咬的,否则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如何做到精准识别扑咬对象,是警犬在人群密集场所扑咬训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警犬在人群密集场所使用的瓶颈.曾有人尝试引入激光笔指引训练,但是面对运动中的目标和复杂人流,这一训练方法也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17日夜,安徽省泾县茂林镇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村民左某用尖刀将村民吴某杀死在家中后潜逃。接指令后,宣城市公安局带犬民警携警犬“霜飞”赶往案发现场。经现场勘查,带犬民警指挥警犬“霜飞”围绕现场附近进行搜索,很快在一个水库边发现了一枚穿袜脚印。随后,带犬民警指挥警犬“霜飞”展开追踪。经过约2小时、行程数千米的艰苦追踪后,警犬“霜飞”在一座山坡下的一处老房子附近作出示警反应,据此,判断犯罪嫌疑人就躲藏在这座老房子附近或山坡上。4月18日下午2时许,搜捕民警就在这座山坡上将躲藏的犯罪嫌疑人左某成功抓获。  相似文献   

13.
正警犬作为警用装备配发到公安基层实战部门,不仅能够有效地发现犯罪现场及搜寻犯罪证据,而且在临场行动中对震慑、控制和捕获违法犯罪嫌疑人也发挥重要的作用。2014年公安部五局警犬技术工作要点又指出"要继续推动警犬技术实战能力提升"、"继续加强警犬技术规范化建设"。因此,加强带犬民警警务实战能力的建设,将会提升带犬民警的执法意识和执法能力,进一步促进警犬技术服务公安实战。  相似文献   

14.
一、案件基本情况云南腾冲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警犬中队带犬民警携警犬参与保山市公安局的毒品案,发挥明显作用,直接查获毒品391克,协助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2名。二、警犬使用经过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25日凌晨,广西柳州市融水县某村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往该村后山逃跑。接指令后,柳州市公安局警犬大队、融安县公安局带犬民警携警犬赶赴现场。经在现场了解情况后,带犬民警以在犯罪嫌疑人家中提取的鞋子为嗅源,指挥引导警犬“沙特”进行搜索式追踪。“沙特”搜索到距案发现场约2公里处的一深山沟旁时,对地上的几枚新鲜足迹作出示警反应,又追出约1公里到达一悬崖边时,“沙特”对悬崖一隐蔽凹槽作出示警反应。带犬民警上前查看,发现犯罪嫌疑人黄某躲藏在凹槽内。  相似文献   

16.
李永祥 《警犬》2008,(6):54-54
2008年5月25日凌晨5时许,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犬队接到报案称:十堰市张湾区汉江街办李家院村发生一起抢劫出租车案件,犯罪嫌疑人已逃往山林中,请求使用警犬搜索犯罪嫌疑人。接到报案后,警犬队带犬民警李永祥、李建军火速带警犬“夏凯”赶赴现场。据受伤的出租车司机讲,他在同犯罪嫌疑人搏斗的过程中将其手臂咬伤,并夺过匕首将对方刺伤;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25日凌晨5时许,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犬队接到报案称:十堰市张湾区汉江街办李家院村发生一起抢劫出租车案件,犯罪嫌疑人已逃往山林中,请求使用警犬搜索犯罪嫌疑人。接到报案后,警犬队带犬民警李永祥、李建军火速带警犬“夏凯”赶赴现场。据受伤的出租车司机讲,他在同犯罪嫌疑人搏斗的过程中将其手臂咬伤,并夺过匕首将对方刺伤;  相似文献   

18.
肖明星 《警犬》2013,(2):40-42
使用警犬抓捕疑犯一、案情基本情况2012年6月10日凌晨4时,腾冲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市公安局指令:抽调刑侦大队带犬民警及警犬立即赶赴保山追捕一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9.
守候,就是我们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作案的地点进行隐蔽活动,伺机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行动。因为警犬具有听觉灵敏、扑咬凶猛等特点,我们在那些人迹罕至、地形复杂、犯罪嫌疑人易于逃跑的地点进行守候,为了及时发现并顺利抓捕犯罪嫌疑人,避免我方伤亡,往往使用警犬参加行动。训导员在接到守候任务后,往往是在指定时间、地点,直接携犬进入现场进行守候,而事前训导员没有对该现场进行熟悉。  相似文献   

20.
妻子砍死丈夫逃走,警犬追踪指明方向 2006年6月24日凌晨6时许,长沙县安沙镇龙华新村村民报警称本村村民郭某(男,现年39岁)死在其家屋前的路上。长沙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立即请求市局警犬大队携带警犬前往支援。接到处警电话后,警犬大队立即派带犬民警徐俊、刘孝红携带警犬“尼娜”、“叮当”于当日8时赶到案发现场。带犬民警经过细致勘查,决定以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跑遗留在现场的拖鞋为嗅源,进行追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