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蚕沙叶绿素锌钾盐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皂化时间、锌代温度和锌代时间作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叶绿素锌钾盐产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叶绿素锌钾盐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皂化时间58 min,锌代温度57℃,锌代时间83 min。响应面模型在此条件下预测的叶绿素锌钾盐产率为8.95%,验证值(9.23%)与预测值相对误差3.13%。  相似文献   

2.
以杉木针叶提取叶绿素,经皂化、锌代及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叶绿素锌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耐酸碱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在60℃下用无水乙醇浸提7 h,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皂化50 min,质量分数为20%的ZnSO4溶液锌代60 min,质量分数为5%的NaOH-C2H5OH溶液成盐。叶绿素锌钠耐热性较好,但耐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松针叶绿素锌钠的制备及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松针为原料,利用溶剂从中提取得到叶绿素,经过皂化、酸化、锌代及加碱成盐等过程,制备得到叶绿素锌钠盐,并测定了其对光、热及几种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锌钠在低于90℃的条件下,是很稳定的,但叶绿素锌钠盐的耐光性稍差。叶绿素锌钠盐具有很好的耐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能力,且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艾叶(Artemisia argyi)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叶绿素,经皂化、酸化、锌代等过程,制得叶绿素锌钠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水溶性较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对氧化剂、还原剂不敏感,在p H为5~11的环境中均较稳定,但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差。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一些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小,但Fe~(3+)、Cu~(2+)、Al~(3+)、柠檬酸和维生素C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女贞叶中叶绿素锌钠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95%乙醇做溶剂对女贞叶中的叶绿素进行浸提,并经皂化、酸化、锌代及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叶绿素锌钠的水溶性好,难溶于丙酮和乙醇.以女贞叶制得的叶绿素锌钠在411nm处有最大吸收峰.研究表明在80 ℃以下,叶绿素锌钠对热较为稳定,在80℃条件下保温0.5 h,叶绿素锌钠的吸光值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加热时间大于1 h对产品色泽影响较大,叶绿素锌钠的吸光值降低很多.叶绿素锌钠对光较敏感,在制备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强光,叶绿素锌钠对vC、蔗糖、食盐、苯甲酸钠、山梨酸钾食品添加剂均有好的耐受性.在弱酸、中性及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叶绿素锌钠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番木瓜叶叶绿素的提取和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V(丙酮)∶V(95%乙醇)=1∶3作提取溶剂,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 g∶35mL.正交验证试验,RSD为0.544%;经过皂化、酸化、铜代、成盐等工序制成叶绿素铜钠产品,RSD为1.26%,平均产率为3.29%,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GB 26406--2011标准,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符合标准,水溶性好,具有一定的耐热和耐酸碱性,宜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研究了铜、锌和汞离子对金鱼藻的急性致死浓度,讨论了金鱼藻在不同浓度的铜、锌和汞离子的胁迫条件下,其叶绿素和MD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有利于刺激叶绿素的合成,可以认为这是金鱼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且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加大,叶绿素浓度逐渐降低;金鱼藻在重金属离子的胁迫条件下,MDA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重金属离子浓度越大,MDA含量越高,二者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优化条件。[方法]以新鲜的豌豆果皮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对豌豆果皮叶绿素提取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对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豌豆果皮叶绿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8(g:m1),浸提4h。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取工艺为:皂化pH为ll~12,皂化时间为30rain,酸化铜代的反应温度为75oC、回流时间为90min、CuSO。的加入量为理论值的2.0倍、pH为2~3。[结论]优化后的方法有助于豌豆果皮叶绿素的提取及其叶绿素铜纳盐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茶绿色素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低档茶叶及其废弃物制取纯天然水溶性茶绿色素TGP,并对脂溶性茶绿色素制备水溶性茶绿色素的2个主要工序--皂化、铜代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用1%NaOH在80℃水浴90min是叶绿素皂化的最佳条件;将pH值调为3.0,在80℃水浴60min,可使叶绿素铜钠盐的得率较高,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锌对小麦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不同锌处理浓度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锌处理浓度的增加,小麦叶绿素合成呈现先促后抑的趋势。在锌处理浓度小于350mg/L时,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浓度的上升而升高;当锌处理浓度大于350mg/L时,叶绿素含量随锌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由于重金属首先破坏叶绿素a导致叶绿素a/b值随锌处理浓度的上升而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