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由于工业、农业、废水处理、建筑和采矿等一系列人为活动造成土壤的污染程度日益严重,致使土壤不能用于粮食等作物生产.如何深入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由于传统的治理重金属污染技术非常昂贵,并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促使研究者寻求新的治理技术.而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价廉、清洁、不破坏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性逐步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工业大麻以其优良的修复特性和利用价值已成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候选植物之一.在此重点论述了重金属对工业大麻的影响及其在大麻不同部位的分布;工业大麻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以及工业大麻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优良特性,最后对工业大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存在的不足等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为工业大麻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及耐重金属或超富集工业大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植物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用于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技术。重金属超积累植物(Hyperaccumulator)及植物修复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制主要是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和降解转化,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就近十年来国内外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对象及超积累植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高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修复技术,受到广泛认可,已成为重要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概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植物种类、修复模式,分析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绿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超积累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修复是目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修复技术。概述了超积累植物的特征及其生理机制,并介绍了利用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其生态的修复提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情况日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低廉、环保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已知的大多数超富集植物由于生物量、根茎类型等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征不同而具有一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能力。根据植物的重金属富集指数(BCF),即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比值,将植物修复能力分为较强(BCF1)、中等(0. 1 BCF 1)和较低(BCF 0. 1) 3个等级。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植物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水平还少有定量分析。本文综述了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和主要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展,并归纳总结了当前研究较多的具有修复功能的植物及其修复特征。同时,展望了植物修复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低成本、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基于此,阐述重金属、重金属入侵污染土壤的方式、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案例,对固化/稳定化、土壤淋洗、植物修复、电动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5种技术进行阐述和适用性评估。结果表明,固化/稳定化是工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最适宜的修复技术,其他4种技术存在局限性。其中淋洗技术成本高,电动技术对土质要求高,植物修复适合低浓度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8.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目前国内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土壤环境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农村工业和集约化农业发展的影响,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研究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对农村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来源,列举了适用于农村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以期为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污染修复已成为当前国际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桑树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是一种有效的植物修复技术。笔者简单介绍了土壤重金属与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并阐述了桑树的生长特性,桑树生长与土壤中镉、铅、锌、砷等重金属元素的关系,并结合江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探讨了桑树作为江西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树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一直是全世界面临的一项难题。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由于对土壤扰动小、费用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将成为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主要方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重点对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为提高植物修复技术所能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施肥措施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原位修复方法,因其投入成本低、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协调性等优点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在重金属污染农田实地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施肥农艺措施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以及对土壤-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如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等,以便进一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为今后规模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极大,其治理方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危害;阐述了当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新途径——植物修复技术,着重介绍了提高植物修复功效方法中提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和改进超积累植物的性能;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生态友好的土壤修复技术.对植物修复的低效率、二次污染风险及高成本三个不利因素进行系统的阐述,针对上述三个缺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各种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农业生态修复等,并对其作用机理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介绍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各种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农业生态修复等,并对其作用机理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植物修复技术是清除土壤中重金属的一种有效、经济的生态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植物固定、植物挥发和植物吸收等方式,总结了在金属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固定和植物吸收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现状与进展,包括植物修复技术的特点、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土壤植物增效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银  王光辉  胡苏杭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74-5076,5108
目前,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状况愈发严重,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植物修复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处理土壤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绿色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有机物及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中的应用,包括螯合诱导修复、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等,最后提出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修复已经势在必行。植物修复技术与工程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之一。本文简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与超富集植物现阶段在国内的发展应用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修复已经势在必行。植物修复技术与工程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成本低,适用范围广,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之一。本文简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与超富集植物现阶段在国内的发展应用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引起关注的一种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寻找和培育超积累植物及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阐述了植物修复的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超积累植物根分泌物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效应,超量积累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及其解毒机理,并就该领域的存在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