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弄清云南不同茶树品种氟的富集特征,为选育低富集氟大叶茶树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勐海县、昌宁县和思茅区茶树品种园的20个茶树品种1芽4叶为试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结果]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5.30~157.60mg/kg,3地均种植的7个茶树品种总体上均以云抗10号氟含量最低。LSD多重比较表明,地区内品种间和品种内地区间氟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7个茶树品种除思茅区外均以云抗10号氟的含量差异最不显著。[结论]云抗10号可作为云南氟富集特征研究和大叶种茶树低氟选育工作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2.
海南茶     
海南茶树品种主要是海南大叶种和云南大叶种.90年代引进中小叶高香品种如:奇兰、福鼎、毛蟹、白叶单枞、水仙、福云6号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桂热2号茶树接穗嫁接在不同品种的砧木茶树上,观察桂热2号茶树与各砧木品种的亲和力.结果表明利用云南大叶种茶作为桂热2号的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7.3%.其次为福云6号品种,为72.1%.最差是福鼎大毫品种,为59.7%.以云南大叶种砧木的愈合时间最短,为23.75天,福鼎大毫砧木的愈合时间最长,为33天,福云6号的愈合时间为29.25天.  相似文献   

4.
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优选5号、优选8号、优选9号等3个杂交育成的高茶多酚茶树的生化成分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茶树品种一芽二叶的生化成分含量丰富,芽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云南大叶,其中茶多酚含量比云南大叶高8.70%~10.03%,芽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夏茶>春茶>秋茶,儿茶素含量表现为夏茶>秋茶>春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春茶>夏茶>秋茶,3个品种均适制高档红茶;此外,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鲜叶产量特别高(比云南大叶高34%以上)、栽培适应性强(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制绿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丰富优质绿茶品种种质资源,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8号、14号、15号、17号、18号和20号为参试对象,对其所制绿茶进行品质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8号的品质表现最好,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48.0%。15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2%;茶多酚含量最低,为22.4%;感官评审总分较低,为86.2分。17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73%。感官评审总分为8号20号14号18号15号17号。6个材料都具备绿茶适制的明显特征,其中,新材料8号汤色最好,新材料18号香气最佳,新材料20号滋味最优,制成的绿茶品质较好,新材料15号和新材料18号品质尚可,而新材料17号制成的绿茶品质稍逊。  相似文献   

6.
以紫娟、云抗10号、云茶1号、云抗14号4个云南大叶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ABT1号生根粉100 mg/kg对茶树插穗浸泡处理0.5 h,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研究了ABT1号生根粉对大叶茶树内源激素水平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根时间:愈伤组织出现时间空白处理和ABT处理以云抗10号最早,紫娟最晚;生根时间空白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4号最晚,ABT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0号最晚。(2)内源激素水平:ABT处理后,愈伤组织内源激素水平:IAA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ABA含量紫娟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GA_4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4个品种的TZR含量均提高;IAA/ABA值云抗14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根部内源激素水平:4个品种的IAA、ABA、TZR含量及IAA/ABA值均提高,GA_4含量云抗10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3)生根指标:空白处理和ABT处理的愈伤率以云抗10号最高,紫娟最低,生根率和成活率以紫娟最高,云抗14号最低;4个品种的愈伤率指标除了云抗10号的ABT处理低于空白处理外,其他3个品种的愈伤率、生根率和成活率都表现为ABT处理高于空白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紫娟、云抗10号、云茶1号、云抗14号4个云南大叶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ABT1号生根粉100 mg/kg对茶树插穗浸泡处理0.5 h,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研究了ABT1号生根粉对大叶茶树内源激素水平及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根时间:愈伤组织出现时间空白处理和ABT处理以云抗10号最早,紫娟最晚;生根时间空白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4号最晚,ABT处理紫娟最早,云抗10号最晚.(2)内源激素水平:ABT处理后,愈伤组织内源激素水平:IAA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ABA含量紫娟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GA4含量云茶1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4个品种的TZR含量均提高;IAA/ABA值云抗14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根部内源激素水平:4个品种的IAA、ABA、TZR含量及IAA/ABA值均提高,GA4含量云抗10号降低,其他3个品种均提高.(3)生根指标:空白处理和ABT处理的愈伤率以云抗10号最高,紫娟最低,生根率和成活率以紫娟最高,云抗14号最低;4个品种的愈伤率指标除了云抗10号的ABT处理低于空白处理外,其他3个品种的愈伤率、生根率和成活率都表现为ABT处理高于空白处理.  相似文献   

8.
王绍梅  邹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34-5835,5857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Camellia sinensis)资源品种的功能性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茶叶综合利用及优良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12个茶树品种(黔湄502、黔湄419、黔湄701、蜀永307、海南大叶、东湖早、蒙山11号、台湾大叶、英红2号、越南大叶、安溪水仙、黔湄303)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鉴定。[结果]筛选出茶多酚含量>38%的资源1个,水浸出物含量>50%的资源2个;乔木型可作为高茶多酚品种育种材料,而小乔木型和灌木型可作为高水浸出物品种良好素材。[结论]不同茶树品种的功能性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在选育优良茶树品种时应根据选育目标选择不同的育种材料,不同的茶树品种应选择不同的综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茶树不同抗寒性品种间保护酶类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为探讨正常栽培条件下茶树抗寒性与保护酶类活性的关系,以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槠叶齐、高桥早、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为材料,对其成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其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抗寒性强的品种其S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与茶树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S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作鉴定茶树抗性强弱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咖啡碱茶树品种生物学性状及生化品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优选1号、6号、11号、13号等4个杂交选育的高咖啡碱品种属小乔木,大叶种,树姿半开张,生长势强、萌芽早,芽叶粗壮,色泽黄绿,多茸毛,产量特高,比云南大叶种高62%以上,移植成活率达97%以上,栽培适应性强;一芽二叶生化成分含量丰富,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及水浸出物均高于云南大叶种,其中咖啡碱含量尤为特出,春茶达5.11%~6.15%,比对照种高25.86%~51.47%,生化变化规律,咖啡碱、氨基酸含量春茶夏茶秋茶,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含量夏茶秋茶春茶,适制高档红茶。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香气高爽,部分品种花香明显,其品质表现与生化物质含量相吻合。高咖啡碱茶树品种的育成为开发天然植物咖啡碱,茶树资源多用途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的桂红3号、桂红4号、桂绿1号3个无性系国家级红、绿茶品种为材料,以氧化基质含量丰富的云南大叶种为对照,进行发酵六堡茶研究,开发出无性系品种桂绿1号和桂红3号较好的发酵工艺为工艺一,桂红4号的发酵工艺为工艺一和工艺二;并制定相应的技术参数,为六堡茶开辟了新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原料。  相似文献   

12.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对加工烘青绿茶的品质试制性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0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1芽2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烘青绿茶样品。测定样品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含量;按照烘青绿茶品质特征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发现各品种之间品质差异明显,较适宜制烘青绿茶的茶树品种是"云梅"、"云抗10号"、"长叶白毫"3个品种;"紫娟"、"矮丰"、"云瑰"、"普茶2号"、"普茶1号"5个品种烘青绿茶试制性一般;"普景1号"和"木兰1号"较不适宜制烘青绿茶。其中,"云梅"咖啡碱含量只有1.13%,远低于大多数茶叶内的咖啡碱含量(2%~5%),适宜制作大叶种低咖啡碱烘青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13.
茶树不同品种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云南大叶种、龙井43号、早白尖-6号等8个茶树品种的17种矿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P、K、Ba、Mn、Cu等9种元素品种间差异显著,而其它元素差异不显著。红茶品种的Cu和K含量一般较高,因此,在选育茶树品种时,要注重矿质元素含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国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叶色茶树品种新梢在春季不同采摘期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特异叶色茶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选取5种具代表性的茶树品种:福鼎大白、白叶1号、黄金芽、龙井43和紫鹃,分别在2020年春季茶叶开采初期(T1)、开采中期(T2)、开采末期(T3)3个时间点比较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变化,并对含水率、茶多酚总量、氨基酸总量、没食子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儿茶素组分含量、氨基酸组分含量等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鹃春季新梢中CAT活性和SOD活性均处于偏低水平,推测可能和紫鹃品种选自云南大叶群体种有关.品质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代表性品种中黄金芽氨基酸总量最高,且已测定的21种氨基酸组分中的16种都具有更高含量,此外,黄金芽中的EGCG、GCG等组分含量及儿茶素总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具有高氨基酸低酚的特点;虽然福鼎大白的EGCG含量最高,但紫鹃品种的儿茶素总量及咖啡碱含量最高,同时较EGCG具有更低苦味、涩味阈值的ECG和苦味贡献较大的CG等儿茶素组分含量叶在紫鹃叶中最高,这与感官审评中黄金芽更鲜爽、紫鹃偏苦涩的品质特征结果相符.综合酶活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鼎大白后期更适合制作红茶,且同样作为白化变异品种,黄金芽比白叶1号更适合制作红茶.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野生茶树儿茶素遗传多样性,为选育特异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0份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儿茶素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了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的含量。【结果】参试的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变异系数0.2912%~0.5669%;以野生茶树资源儿茶素组分为基础,可将100份野生茶树资源聚类为A、B 2个组群。【结论】A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低,可适制红茶;B类群表现为酯型儿茶素含量高,发现安定野茶、黄泥河大茶、西舍路大茶、巴达二号、勐养从茶5个酯型儿茶素含量高的资源,可作为适制绿茶的优质品种;闸上大树茶、十八连山大茶、底圩白毛茶、龙树茶4非酯型儿茶素较低,非酯型儿茶素最高的大黑山野生茶,可作为选育专用品种的特异种质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上接第3期) 6.2茶树品种 适制普洱茶的云南大叶种茶茶树品种,主要为围家、省级和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地方群体种.  相似文献   

18.
云南茶树DNA提取和RAPD分子标记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宜良宝洪茶、莽水大叶原头茶、波上金苔、云抗10号4个云南茶树品种为材料,对其DNA提取和RAPD分子标记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经改进的CTAB DNA微量提取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茶树DNA,分子量大于21 kb,可满足RAPD扩增;用18个不同的随机引物对所提取的4个品种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分析,其中3个(占16.67%)引物在茶树品种间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建立了云南茶树DNA微量、快速提取和RAPD标记的分析程序,为RAPD分析应用于云南茶树遗传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春梢一芽二叶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4个古茶树优系矢车菊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古茶树矢车菊素含量最合适的流动相A为超纯水,流动相B为乙腈,体积比为1:9。古茶4号的矢车菊素含量最高,而古茶2号矢车菊素含量较低,且均显著高于或低于对照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茶树光合作用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了云南芒市、盈江、昆明3个地域13个茶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并对不同品种、叶龄、海拔以及不同遮荫修剪处理下茶树叶片的光合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大叶种类型的紫娟、矮丰、官在种、广南大白茶、普景1号、香归银毫和云抗10号7个品种归为高光合潜能类群,其定型叶的Pn值达12.79~15.95μmol·m2·s-1;而中小叶种类型的十里香和堡洪茶3光合潜力较低,Pn值仅为6.96~8.08μmol·m2·s-1;云南地方品种陇川柳叶茶与云山1号和引进的乌龙茶品种铁观音与金萱为中间类群。【结论】茶树叶片的Pn、Gs和Tr以当季定型叶最高,然后随着叶片成熟而降低;同一茶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Pn、Ci和Tr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产地之间差异显著;遮荫降低了茶树Pn、Gs、Ci和Tr,而修剪对光合无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