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台州市传统村落的实地考察情况,系统地阐述了台州市传统村落的资源现状、所面临的危机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台州市传统村落需要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活态传统村落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居民保护意识、改善产业发展方式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基本对策,为台州市推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从秦皇岛市沿海村落景观现状入手,分析其现状产生原因及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从自然与人文资源2大类中确定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得出目前其沿海村落景观现状为良好。在此基础上,提出沿海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提升要挖掘滨海优势,强调景观生态性,从旅游发展角度出发空间完善村落格局,打造景观细节,传承更新传统建筑特色,并注重植物规划,构建乡土植物群落,加强旅游与风景结合,强化文化景观建设,用景观建设推动沿海村落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华北平原典型农村村落空心化的实例,分析了农村村落空心化的发展脉络的形成过程和空心化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经济发展的进程分析了经济要素、人文要素和政策要素在农村村落空心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对农村村落空心化的治理提出建议,农村村落空心化的治理不但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还要体现农村村落的乡土特色,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行.  相似文献   

4.
周星辰 《农技服务》2022,(9):104-107
为贵州省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模式探索提供参考与依据,介绍贵州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保护的背景,对贵州省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数字乡村等数字化平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贵州省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存在缺乏顶层设计、保护模式单一、平台建设不完善、数字化成果活态化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并提出贵州传统村落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徽州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型、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型、文化带动型、混合产业型等。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动态性、时序性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综合的建设发展路径。通过确定保护发展原则、保护遗产资源、挖掘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空间、完善产业结构、编制聚集区规划、各个保护主体良性互动等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徽州传统村落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景观环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承载着历史文明,应当加以保护及开发,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为此,本文结合我国传统村落景观环境的现状,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依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要求,以莱芜市"一线五村"为例,在调查研究和我们具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村落景观环境的主要特色和价值,探讨了传统村落景观环境的问题及成因,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传统村落景观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基本策略,旨在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景观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村落风水林现状,分析风水林在景观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提出村落风水林优化原则。主要包括:注重地域性原则、注重递变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希望对村落风水林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是传统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具象符号,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改善是传统村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徽州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且各有特色,但各村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各不相同。为了解徽州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建议,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类,而后筛选出6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其保护和发展方式,并基于此提出保护发展建议,同时也对不同类型传统村落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村落风水林是珠三角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宝贵财富,也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标。本文着眼于珠三角村落风水林的发展现状,分析村落风水林保护优化与珠三角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分别从布局、结构、功能、管护等方面探索其保护和优化的策略,以期营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宜居利居乐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50-252
为改变现存古村落逐渐衰落、普遍呈现出空心化的现状,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出发,并结合海岛地域特色,采用"景观基因法"研究海岛传统村落文化基因景观表达形式,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表达载体展开分析。通过对舟山群岛新区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提炼,提出适合海岛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策略和景观改造路径,为尽早实现"两美浙江"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200-201
本文以河津市赵家庄乡的绿化建设为例,主要是以北辛兴、樊家庄、东庄等传统的村落为中心,针对村庄绿化现状、以及突出的问题,结合参考文献和相关知识,根据村庄的自然条件,对这些传统村庄的绿化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以嘉绒藏区国家级传统村落直波村为例,从空间构成的角度运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5个要素对村落景观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村落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和特征,并结合直波村自身空间特征、景观资源优势和现状发展问题提出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地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南粤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粤古驿道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沿线分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是延续村落物质空间,使村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必然途径.以从化古驿道沿线的钱岗古村为例,在分析钱岗古村保护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村落发展的因素,提出构建村落与古驿道整体性保护与活化框架、深挖村落传统文化、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20,(8)
正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等。2003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江山市对当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现状和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就如何传承  相似文献   

15.
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传统村落特征的乡村文化景观正在大量退化甚至消失。为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完整性,总结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现状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策略与建议,即加强法制意识建设、完善村落景观保护制度、建立法制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转型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浙江省永嘉县按照"政府可承受、农户可接受、社会可持续"的总体要求,积极引导山区农户向中心镇、功能区集聚。本文就永嘉县农房改造跨镇集聚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1.跨镇集聚的现状与问题(1)村落分布散而远永嘉县农村村落分布散而远,906个行政村加上星罗棋布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的平均管辖面积仅为2.95平方公里。其中  相似文献   

17.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来,我国对村落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加之城镇居民回归自然传统村落的愿望日益强烈,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打造具有自然和谐、舒适闲散、文化传承等特点的村落植物景观.在未来的传统村落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植物群落为纽带,力求延续村落乡土地域价值,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该文从植物景观的作用与价值方面,对苏州传统村落建设提出适合当地环境、充分体现特色并尊重历史文化的植物种类和景观配置模式,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10-211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各级党政府都高度重视社会贫困问题的解决。并在对目前我国不同区域贫困环境、现状的调研上,提出了"精准扶贫"指导思想。在该项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各级党政府反应迅速,积极制定了形式多样化的精准扶贫实践措施。其中特色村落综合体建设的实施在真正意义上将村落居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建设、产业发展等各项农村生产要素进行了整体优化配置,形成了功能完善且极具产业化、规模化的农村社区。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以"精准扶贫"带动下的特色村落综合体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解析,探究了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对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初步分析了中韩传统村落的现状及传统村落的涵义,并以韩国传统村落为例,具体分析了乡土景观资源的利用过程。基于韩国传统村落乡土景观资源利用现状和浙江传统村落实际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乡土景观资源利用模式。第一,挖掘乡土景观资源,从中选择村落独有特色的资源。第二,开发丰富而具有明显村落特色的体验活动。第三,将乡土景观资源和体验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村落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传统村落进行微气候和舒适度研究有利于保护传统村落的空间肌理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以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对象,基于实地测量,针对庭院空间、街巷空间、滨水空间、休闲空间的微气候因子和可视因子开展定量研究,运用RayMan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以PET量化各空间的客观热舒适度,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人的主观热感受,通过主客观结合的方式研究微气候因子与人体热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ET与空气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次于空气温度,与瞬时风速的相关性较弱。在此基础上,综合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比较4种空间类型的气候条件,量化不同空间类型的热舒适性,并提出改造策略,以期为不同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