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以’新球蜜荔’和’大丁香’2个荔枝品种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新球蜜荔’和’大丁香’接种在TD(MS+0.1 mg/L NAA+0.5 mg/L TDZ+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 L/L椰汁+60 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XQTD和DDXTD)与’新球蜜荔’接种在TX(MS+0.1 mg/L NAA+5 mg/L ZT+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 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XQTX)上各培养物体胚发生过程中细胞学变化。结果显示:XQTD从6 d开始变褐,9 d时观察到球状凸起,石蜡切片中观察到球形胚结构,12~21 d时观察到球形胚、心形胚和鱼雷形胚等不同形态体胚;而DDXTD从9 d开始逐渐变褐,15~21 d时石蜡切片中能看到少量的球形胚和心形胚。XQTX在第12 d时观察到有完整原形成层的球形胚,21 d时石蜡切片中观察到子叶形胚。2个荔枝品种的体胚发生过程中都观察到内起源和外起源两种起源方式,体胚发生均为单细胞起源,都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等相似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糖代谢在荔枝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大丁香’和‘新球蜜荔’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TD培养基上,并将‘新球蜜荔’接种在TX培养基上,对比体胚诱导过程中3种胚性培养物之间淀粉、蔗糖等糖组分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以期从糖代谢方面找出影响荔枝体胚发生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体胚发生过程中,‘新球蜜荔’在2种培养基上的淀粉含量都低于‘大丁香’;三者的葡萄糖与果糖含量变化相似,但‘大丁香’都高于‘新球蜜荔’,而‘新球蜜荔’的蔗糖含量则高于‘大丁香’;‘新球蜜荔’的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都高于‘大丁香’,而α-淀粉酶活性相似。‘新球蜜荔’的蔗糖合酶及在TD培养基上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高于‘大丁香’,但中性转化酶活性是以‘大丁香’偏高,且‘新球蜜荔’在TX培养基上也以中性转化酶为主。由此‘新球蜜荔’通过淀粉酶、蔗糖合酶及转化酶将淀粉转化成蔗糖为体胚发生提供物质能量,而高活性的中性转化酶与低活性的淀粉酶,使‘大丁香’的蔗糖没有得到积累,使其体胚发生效率低于‘新球蜜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多重PCR技术鉴定的番木瓜实生苗两性株茎尖作为外植体,建立和优化了一套组培苗繁殖体系,解决了成龄侧芽来源的无根苗催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以‘蔬罗’‘蜜红’番木瓜品种的实生苗,通过多重PCR鉴定出两性株,将其茎尖培养于MS+BA 0.5 mg/L+NAA 0.1 mg/L+蔗糖 30 g/L+琼脂 6 g/L(pH 5.8)上,在28 ℃、2000 lx条件培养30 d后,继代于MS+BA 0.5 mg/L+KT 0.2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pH 5.8)上,在28 ℃、2000 lx条件下培养30 d形成较为强壮的无根苗,接种于1/2MS+IBA 0.75 mg/L+NAA 0.05 mg/L+KT 0.01 mg/L+蔗糖30 g/L+琼脂 6g/L(pH 5.8)上进行催根,在28 ℃、1500 lx条件下培养20 d后,用不同浓度营养生根水和不同处理时间对‘蔬罗’‘蜜红’无根苗进行移栽试验,以确定最佳催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的浓度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多重PCR技术鉴定性别的准确率达98%以上,‘蔬罗’在50 mg/L营养生根水和8 h处理条件下获得催根率为81.1%、移栽成活率为91.1%。而‘蜜红’品种则催根率为60%、移栽成活率为86.7%。因此利用这一技术获得的结果相比成龄侧芽优势明显,可用于番木瓜种苗的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新球蜜荔’的选育过程、品种性状、区域试验及栽培技术要点,于2013年通过海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新球蜜荔’属于中晚熟品种,果实于6月上中旬成熟,产量与目前海南主栽的‘妃子笑’相近;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肉米白、汁多,有蜂蜜香味;平均单果重32.56 g,可食率71.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TSS)18.25%。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海南甘薯主栽品种‘心香’、‘广薯87’、‘川山紫’、‘宁紫薯1号’、‘薯绿一号’、‘高系14’和‘三角宁’为材料,从外植体的选择、不同消毒方案、培养基配方和防褐化剂筛选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一套适合热带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的脱毒快繁优化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侧芽增殖率与存活率最高;在不同的外植体消毒处理中,依次用75%酒精消毒60 s,2% NaClO消毒15 min,以及0.1% HgCl2消毒15 min的污染率最低;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MS+0.05 mg/L NAA+0.1 mg/L GA3;茎长生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 mg/L 6-BA+0.5 mg/L GA3;干重增长最快的培养基配方为:MS+0.1 mg/L NAA+1.5 mg/L 6-BA+0.5 mg/L GA3;在培养基中加入5~6 g/L硫代硫酸钠和1.25 g/L聚乙烯吡咯烷酮能有效地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种类植物激素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促进壮苗的应用效果,以马铃薯品种‘定薯1号’、‘大西洋’、‘夏坡蒂’和‘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采用MS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种类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0.1 mg/L;6-苄氨基嘌呤(6-BA),0.1 mg/L;吲哚丁酸(IBA),0.1 mg/L)进行马铃薯试管苗的壮苗培育。在选出合适的植物激素后,再测试不同浓度植物激素(0.1,0.2,0.5和1.0 mg/L)对壮苗的影响。结果表明,IBA对促进壮苗效果最好。‘定薯1号’和‘费乌瑞它’试管苗促进壮苗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IBA,而‘大西洋’和‘夏坡蒂’试管苗促进壮苗最佳培养基则为MS+0.5 mg/L IB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红天鹅’花梗的不定芽诱导、丛生芽继代增殖和生根诱导技术。[方法]以蝴蝶兰新品种‘红天鹅’的花梗作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用0.1%的HgCl2消毒外植体20 min,污染率可降低至27.2%,萌芽率达91.0%;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6.0 mg/L+NAA 0.1 mg/L+AD 5.0 mg/L+香蕉50 g/L+土豆50g/L+蔗糖30g/L+琼脂7.5 g/L,增殖系数达3.80;最适合的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4 mg/L+香蕉50 g/L+土豆50g/L+C 1.0 g/L+蔗糖15 g/L+卡拉胶7.0 g/L,生根时间为15 d,生根率达100%。[结论]发现了适宜‘红天鹅’的从消毒到增殖,再到生根中各试剂和激素的合理用量,为蝴蝶兰快繁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紫娘喜和无核荔枝花药为外植体,采用L16(44)正交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及组合对荔枝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质量的影响,以期建立紫娘喜和无核荔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以MS+0.4 g/L水解乳蛋白(LH)+30 g/L蔗糖+7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紫娘喜花药在添加1 mg/L KT、0.5 mg/L NAA和2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无核荔枝花药在添加0.5 mg/L BA、0.5 mg/L NAA、3 mg/L 2,4-D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蜜宝”火龙果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对腋芽诱导、丛生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老熟茎段为最佳外植体,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3.0 mg/L+NAA0.1 mg/L+琼脂6.4 g+蔗糖30 g,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1 mg/L,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 mg/L+活性炭1 g/L+琼脂6.4 g+蔗糖30 g。  相似文献   

10.
以姜荷花‘红色印象’植株的多个部位作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增殖扩繁、生根壮苗以及出瓶移栽育苗的研究,完善姜荷花工厂化组培快繁流程,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姜荷花球茎、储藏根、球茎小芽、侧芽、幼嫩花芽、幼嫩叶片6个部位为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6-BA和NAA的MS培养基,对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壮苗以及移栽育苗等步骤进行优化。姜荷花‘红色印象’最佳外植体为球茎小芽和侧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 mg/L或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 g/L,最佳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3 mg/L+NAA0.1mg/L+蔗糖30g/L+卡拉胶7g/L,生根壮苗培养基选用1/2MS+NAA0.1mg/L+蔗糖20g/L+卡拉胶7 g/L,经过炼苗后出瓶移栽,组培苗种植基质选用细泥炭和细椰糠1∶1混合基质最佳,出瓶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表型稳定。利用EST-SSR标记对母株和随机选择的组培苗进行扩增分析,证实DNA水平上无明显变异。通过对姜荷花‘红色印象’外植体和培养基的筛选,实现姜荷花组培快繁流程优化,建立高效完整的姜荷花工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北京1号’甘薯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机械损伤后采用不同浓度(25、50、100、200 mg/L)脱落酸(ABA)进行愈伤处理,研究采后ABA处理对甘薯块根的愈伤作用。结果表明:采后ABA处理能有效促进甘薯伤口处愈伤木栓组织的形成,其中以100 mg/L ABA愈伤3 d效果最佳。采后ABA处理能有效提高甘薯愈伤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升总酚、类黄酮含量,减少甘薯重量损失。相关性分析表明,ABA处理甘薯木质素含量与总酚、类黄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PAL酶活力与POD和PPO酶活力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采后ABA处理可通过激发甘薯损伤部位组织的苯丙烷代谢、提高愈伤防御酶活性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达到促进甘薯块根愈伤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胡椒不同时期体细胞胚中内源激素变化,以‘热引1号’胡椒外种皮经培养获得的非胚性愈伤组织(Y)、胚性愈伤组织(P)、胚性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混合物(H)、体细胞胚(T)与体细胞胚增殖(Z)5个时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LC-MS/MS技术检测不同时期胚性培养物的内源激素种类与含量,以期找出内源激素影响胡椒体细胞胚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胡椒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吲哚-3-乙酸(IAA)含量在H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H、T与Z时期逐渐降低。吲哚-3-丁酸(IBA)含量在Y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H、T与Z时期基本不变。吲哚-3-甲酸(ICA)含量在H时期最高,且只存在含有愈伤组织的Y、P与H时期。异戊烯腺嘌呤(IP)含量在H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T与Z时期接近于零。顺式玉米素(cZ)含量在Y时期最高,其他时期都接近于零。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只存在Y时期和P时期,但Y时期含量高于P时期。茉莉酸(JA)含量在Z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H、T与Z时期逐渐升高。水杨酸(SA)含量在H时期最高,在Y时期最低,且H、T与Z时期先降后升。脱落酸(ABA)含量在H时期最高,在P时期最低,在T与Z时期基本不变。赤霉素类(GAS)主要存在于Y与P时期,H、T与Z时期含量很低。由此可见,IAA、SA与ABA可能与体细胞胚发生的相关性强,而cZ、MEJA与GAS可能与愈伤组织产生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13.
龙眼胚性愈伤组织限制生长保存及其染色体数目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秀莲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10):1488-1494
以龙眼"红核子"品种为材料,研究甘露醇与肌醇交互培养及蔗糖含量、琼脂含量、盐浓度、PP_(333)浓度、光质等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hryogenic callus,EC)限制生长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添加20 g/L甘露醇、0.10 g/L肌醇,并把接种量控制在O.1 g/瓶,龙眼EC的继代周期可进一步延长到70 d左右.同时,以"红核子"、"松风本"和"聚龙105"为材料,对保存的龙眼EC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变异始于胚性愈伤组织.但有趋丁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楸树体胚发生过程中5种酶的活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楸树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组织为材料,分析测定体胚发生过程不同阶段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腺嘌呤核苷三磷酸酶(ATP)、淀粉酶(AMY)、酯酶(EST)这5种酶类的活性,以探讨楸树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楸树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不同时期,这5种酶类的活性也会相应发生变化。POD、SOD和EST酶活反应在旺盛增殖分化的黄色胚性愈伤组织(YEC)的活性最高,ATP和AMY酶活反应在开始萌发的绿色子叶胚(GCE)中活性最高。在黑色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中,SOD、AMY和EST酶的活性很低,与此类组织的不能分化及处于生长停滞状态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细胞分裂素对蝴蝶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6-Benzylaminopurine(6-BA)和2,4-Dichloro phenoxyacetic acid(2,4-D)诱导蝴蝶兰外植体.6-BA从嫩茎切块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富含淀粉粒,而2,4-D得到的愈伤组织不能分化.6-BA易于从嫩叶切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体细胞胚发生过程的显微观察和代谢分析.6-BA诱导期间,DNA含量上升伴随胚性愈伤组织生长,水溶性蛋白变化稍延缓于RNA含量变化.培养第11天新出现12.13,13.08,66.30,97.25,104.31 ku蛋白质,可能与胚性细胞出现有关,第25天新出现40.87 ku蛋白质,与体细胞胚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紫香百香果和黄金百香果为试材,以0.8 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1%壳聚糖、1%茶多酚采用两两复配的方式对百香果进行保鲜处理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3种复合保鲜方法对2个百香果品种均有延长贮藏期的作用。紫香百香果在贮藏15 d时,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Z3)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其值分别为7.14%±0.09%、(2.13±0.009)mg/g、(0.814±0.013)OD325/g和(2.05±0.202)U/g。黄金百香果在贮藏15 d时,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H3)的Vc、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其值分别为(17.80±0.168)mg/100 g、(2.50±0.006)mg/g、(0.875±0.010)OD325/g和(2.20±0.061)U/g。综上,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对百香果的保鲜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自交系Mo17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EBR处理150 mmol/L NaCl胁迫的玉米幼苗,测定其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CAT酶基因和ZMPIP2-4基因的表达.结果 表明,EBR处理后,玉米幼苗的P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用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50mg/L卡那毒素可显著地降低出愈率。大豆不同品种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在出愈率上表现相似,而在体细胞胚胎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培养基中含有400mg/L头孢霉素时出愈率显著降低,而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因品种不同而不同,用农杆菌侵染大豆未成熟子叶后在含有头孢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本试验初步确定了较适合于大豆未成熟子,叶抗性选择的卡那霉素浓度和头孢霉素的脱菌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