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是中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开展对石漠化的治理是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试验以重庆市岩溶石漠化山地为研究对象,依据石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结合石漠化生态恢复治理中环境造林的原则与要求,选择生物学特性表现为适应性强、阳性速生、耐旱、耐贫瘠、适合在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治理中种植的先锋植物山桐子为造林树种,具体介绍了山桐子在石漠化治理中的造林技术,从而为岩溶石漠化山地的植被恢复及生态重建提供造林经验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89-11292
[目的]建立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网络,分析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对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方法]以县级行政单元为样本,气象、土壤、岩组、森林组成、坡耕地结构和石漠化的特征指标进行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分类、分区;广义归纳法构建,Delphi法改进,形成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概念性指标体系。[结果]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3区、10亚区、16小区,90个自然保护区、印个森林公园、6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县、86个退耕还林工程县、22个珠江防护林工程县、55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县归入其中;提出了包括4级指标层的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监测与评价的概念性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的环境立省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适时动态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石漠化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虽然目前对于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但对于植被恢复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却相当匮乏,导致技术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在喀斯特石漠化区研究植被恢复技术的推广与示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西南岩溶喀斯特山地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当前石漠化趋势依然严峻,治理难度大。当前西南岩溶喀斯特山地综合治理的关键环节在于恢复植被,鉴于此,本文浅析金银花与青脆李混交栽培治理技术,以期可以带来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新型实用专利"贵州山地盖膜集水栽培结构"(专利号:ZL 2016 2 0257871.6),结合望谟县芒果种植条件,形成一种贵州山地芒果抗旱定植技术,通过此技术,芒果种植成活率在93.8%以上,达到一次性定植成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为研究区域,介绍了贵州土地石漠化的概念与现状,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人地矛盾尖锐。喀斯特山区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本文总结回顾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的历程,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解决温饱,向自然索取阶段;改造自然阶段;保护自然阶段;保护与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模式的衍变和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我国工业化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展望贵州喀斯特山区未来的农业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参与式社区发展在贵州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明确指出参与式社区发展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社区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韦清章  焦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98-7901
把景观规划设计的有关理论和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措施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景观的类型和石漠化治理景观的主要治理模式和景观代表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修复一直是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典型代表,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措施,为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石漠化山地火龙果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绿色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火龙果生产管理,结合相关试验研究与生产技术示范,总结了平果市石山地区火龙果种植技术方法,为石漠化地区提供可参考的火龙果种植技术规程.2003年,为抓好石漠化治理工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石漠化是我国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参考贵州省已进行的生态系统恢复和石漠化治理经验,综述了近年来该省所建立的石漠化3S监测体系,基于不同喀斯特生态环境所构建的综合治理的模式,所采取的林草、农业、工程等治理技术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鉴于当地石漠化严重、经济发展落后,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与技术集成仍然是摆在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笔者通过相关研究,对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不同模式与技术集成进行了综合分析,希望能为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的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可导致土壤退化、土地养分锐减、土地生产力低下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喀斯特为例介绍了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综述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畜牧业、水产养殖及种植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EM在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作为一种土地退化的特殊景观现象,严重制约着西南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该地区的贫困程度。近年来,在国家、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的齐心合力下,石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石漠化的总体增长趋势仍未得到基本遏制,治理形势依旧严峻,本文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国家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提出了加强石漠化治理特色植物物种选育研究;治理植物物种生境适应性研究;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植被恢复模式的适用性与治理综合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干旱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区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干旱对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影响,在2010年贵州干旱的背景下,于4月分别对贵州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贞丰喀斯特高原峡谷和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貌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与2009年同期在相同生境下的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清镇、毕节和贞丰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类群在2009年4月为4门12纲24目,个体总数3139只,而在受到干旱影响的2010年4月则为2门8纲17目,个体总数1 031只。干旱导致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量减少,其中个体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弹尾目和蜱螨目等占优势的中小型类群,其他种类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明显下降,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与金银花(黄褐毛忍冬)产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结合贵州山区的实际,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结构调整的取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持续发展。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现就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与金银花产业的发展,试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18.
瓮安县是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面积较严重的县份之一,岩溶(喀斯特)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2.04%,石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达32.20%。经过石漠化综合试点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治理现状的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石漠化治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概述,对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与产业化、综合治理模式、管理模式、示范样板、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胡勇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223-224
对石漠化型土地利用冲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西南石漠化山区农村土地利用冲突的调控机理为探究的目标,以贵州麻山地区为例,立足于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系统演变中目前呈现的灌丛荒草生态系统实际,探寻加速该地区植被恢复的低成本的生物式的生态型农牧业优化配置机制,提出贵州石漠化土地利用冲突中农牧业优化配置调控的原理并建议加以运用,以实现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村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